那釣魚佬乃是一位道人,就坐在湖邊垂釣,可奇怪的是他沒有備魚簍。


    無論是否空手而歸,既然出來釣魚那必然會備上魚簍,這是對釣魚這件事起碼的尊重。


    萬一釣上來大魚了,還怎麽拿回去炫耀。


    總不至於這道人能預知未來,知道自己今天必然空手而歸。


    但是不對,就在祝仙之看過去的時候,魚已經咬鉤了。


    道人隨手一提,就有一條手掌大的魚被拽出水麵。


    這魚不小了,足夠一盤菜。


    隻是令人意外的是,道人將魚嘴裏的鉤子取下來之後,竟又將魚給放回了水中。


    魚在入水,很快就消失不見。心裏還在納悶:這人怎麽比我還傻。


    “道友,既然釣上來魚了,為何又給放了?”祝仙之很是好奇,所以走上前問道。


    “道友有禮了。”見得祝仙之這模樣,道人急忙起身一禮。


    他是鄉野小道,麵前這位氣度不凡,便是童子也非常人,不敢有絲毫怠慢。


    祝仙之微微點頭就當是還禮了。


    道人答曰:“我不是來釣魚的,所以釣上來了就將之放生。”


    “不是來釣魚的?”祝仙之皺眉。


    你這就胡說八道了,不來釣魚你帶什麽魚竿,不來釣魚你在湖邊垂釣個啥。


    道人解釋道:“說來慚愧,我脾氣暴躁,沒什麽耐心,所以就想出了釣魚煉心的法子。”


    “既然如此,為何不學薑太公?”


    薑太公釣魚直鉤而且無餌,在河邊可以枯坐更久更久。


    “非也非也。”道人搖頭道:“薑太公釣魚乃是等人,並且需要故弄玄虛,我與之卻是不同。”


    薑太公釣魚乃是為了給自己立一個高人的人設,他實際上是為了吸引周文王前來。


    並且他能掐會算,早已經算到什麽時候周文王會來見自己。


    道人接著道:“薑太公是已知結果,我卻是不知結果。至於為何彎鉤有餌,隻是因為有希望的事才能靜得下心去做。”


    “有希望的事才能靜得下心去做。”祝仙之喃喃自語,頓時眼睛一亮。


    “道友高見,不知道友如何稱呼。貧道祝仙之。”祝仙之覺得道人的道理很高明,所以生了結交之意。


    道人自我介紹道:“貧道郭華。”


    “道友說自己來煉心,我這兒倒有一篇靜心咒可傳與道友,算是還道友方才的高見了。”祝仙之不喜歡欠別人的,所以決定傳郭華一篇靜心咒。


    “多謝道友,不,多謝前輩。”郭華倒也灑脫,不扭扭捏捏地拒絕,明明心裏很想要,他直接就接受了並以晚輩自居。


    “道友且聽好。”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靜,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郭華聽得如癡如醉,待得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不見祝仙之身影。


    “吾道成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祖師下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祝聽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祝聽風並收藏小祖師下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