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先禮後兵,發一筆橫財
大明:開局搶了陳圓圓 作者:一杆老煙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秦良玉的死,讓李存明心痛不已,但無法動搖他西征的決心。
一麵為秦良玉發喪,活剮了韃子準塔,並將五千白杆兵編入新軍;一麵下旨令李過帶領軍隊從遵義趕來重慶,要讓李過坐鎮渝城。
秦良玉的喪事完畢之後,恰好李過的軍隊到了重慶。李存明接見李過,說了些寒暄的話,問道:“可曾見到宋獻策沒有?”
李過道:“宋先生曾到貴陽與我相見,他戳瞎了自己的雙眼,讓我萬分感慨。後來宋先生孤身一人去了成都,至今沒有音信。”
“大概還在大西軍中吧,吉人自有天佑,不必擔心的。”李存明安慰李過一句,又道,“朕要去往雲南招降李定國等人,重慶府具有非凡的戰略地位,就拜托給李將軍了!”
“在朕西征凱旋之前,倘若韃子來攻打重慶府,李將軍隻需死守,不必與韃子爭一日之短長。明白嗎?”
李過道:“臣明白!陛下,其實臣比較熟知大西軍情況,何不讓臣去往雲南呢?”
李存明笑道:“倘若要消滅大西軍,朕大可以派你前去即可。但朕說過,韃子是我漢人共同的仇敵,朕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對抗韃子,避免漢人的互相殘殺。朕之所以堅持禦駕親征,就是這個目的,漢人不能窩裏鬥,該一致對外,朕得拿出誠意給大西軍看一看。”
“陛下不計前嫌,心胸廣闊,真讓臣萬分敬仰!”李過讚歎道。
而後進言道:“以臣之見,當年張獻忠始終不肯屈服於大順朝廷,始終不願意在李自成麵前服輸,除了他個人心高氣傲之外,便是因為大西軍中人才濟濟,李定國、劉文秀、孫可望、艾能奇四人乃是一時豪傑。”
“臣聽說艾能奇已經戰死,剩下三人,李定國和劉文秀能征善戰,也人品貴重頗識大體,這兩人隻要見識到了陛下的誠意,不難招降。”
“唯獨孫可望則有些難辦,此人野心勃勃,且嫉妒心很強,臣擔心很難降服他!”
李存明道:“再難馴服的烈馬,朕也能拿下;再桀驁的英豪,朕也有把握降服!不過朕會牢記李將軍的告誡,謹慎行事的。”
“朕先禮後兵,頒布一紙招降詔書,並親自寫一封信,請李將軍派出曾經與大西軍打過交道之人送往雲南。”
當即龍飛鳳舞寫了一封書信,又讓夏完淳擬定詔書,派出使者前去雲南。
幾天後,交接完軍務,李存明帶著大軍離開重慶,一路西進。到了敘州府,卻沿著岷江轉而北上。
齊大壯和夏完淳大為不解,同時來詢問道:“陛下,怎麽往北行了?要去雲南,應該往西走。”
李存明從鑾駕車窗裏探出頭來,笑道:“暫時不去雲南,朕帶你們去發一筆橫財!”
發財?
齊大壯和夏完淳一頭霧水,如今蜀地人口凋敝,百業蕭條,到哪裏發財去?
李存明故弄玄虛道:“朕說發財,便能發財!齊大壯,下令軍士們全體戴孝,打出攻打成都府,為秦將軍報仇的旗號。”
回過頭,又對同乘鑾駕的陳圓圓道:“吳三桂就在成都府,你想不想去見他?朕捉拿了吳三桂,讓他跪在朕的麵前唱《征服》,怎麽樣?”
陳圓圓翻了一個白眼,道:“我說了,我不認識叫作吳三桂的人!”
……
十五萬大軍打著為秦良玉報仇的旗號北上,勢頭凶猛。很快過了嘉定州,進入眉州境內,成都府震動了。
洪承疇大為驚駭,找來吳三桂和鼇拜商議應對之策,道:“明軍來勢洶洶,我軍卻陷在蜀地難以自拔,形勢危急,兩位說該怎麽辦?”
吳三桂道:“誰能想到蜀中情況這麽複雜?原本以為打敗了大西軍,便能完全占領蜀地,但不料蜀中還盤踞著各種勢力,負隅頑抗,使得我軍疲以應對。”
“而且我軍將士大多水土不服,從漢中運糧又道路險阻,軍中缺糧少銀,處境十分困難。”
洪承疇道:“是啊,咱們錯估了蜀中形勢。本帥打算在開春之前剿滅搖黃十三家,以及一些不識時務的土司,可偏偏崇禎禦駕親征,火上添油……”
“怕什麽,盡管讓崇禎來吧,我能一箭射死張獻忠,也能親自砍下崇禎的腦袋!”鼇拜嚷道。
鼇拜此人自恃勇猛,本就是個莽夫,自從一箭射死張獻忠之後,愈發不可一世。
洪承疇和吳三桂沒搭理他,商議半晌,最後還是決定收縮兵力,全力守衛成都城。
過了幾天,探子來報,說明軍到了彭山縣便裹足不前,安營紮寨停頓下來。
洪承疇有些驚訝道:“奇哉怪也,彭山縣距離成都不遠了,明軍為何停了下來?”
“或許是糧草不濟,或許是出了什麽變故。但不管怎麽說,崇禎犯了一個大錯,給了我們整軍備戰的時間,他休想攻下成都城了!”吳三桂哈哈大笑,緊繃著的神經鬆弛下去。
“看來崇禎守城有一套,卻不擅長攻城略地。嗬,這兩年崇禎的所作所為,讓我心驚肉跳又心生敬畏,但他終究隻是個昏庸之主!”洪承疇也笑了。
明軍逗留在彭山縣,盡管動靜搞得驚天動地,洪承疇和吳三桂秉承著死守不戰的原則,也不放在心上。他們的意圖很明顯,時間拖得越久,對清軍越有利。
可他們哪裏知道李存明的真實意圖,明軍趕來彭山縣,不是為了打仗,是為了發財的。
這一天,原四川總兵楊展終於來到軍營。當初就是楊展和秦良玉聯手在此地打敗了張獻忠,可惜他二人並不知道大西軍的船隻裝滿了金銀財寶。
李存明接見楊展,笑道:“好啊,財神爺來了!”
楊展雲裏霧裏道:“陛下,您說什麽?”
“朕說你是財神爺!”李存明攤開地圖,問道,“楊將軍,你們當初在岷江口擊潰張獻忠船隊,具體位置在哪裏?”
楊展仔細辨認著地圖,道:“啟稟陛下,在江口老虎灘。對,就是此處!”
李存明卷起地圖,拉住楊展的胳膊,迫不及待往軍營外走,道:“看地圖總是隔著一層,請楊將軍帶路,咱們到實地考察!”
來到老虎灘,隻見江水清幽,江灘上岩石堆積。
風急浪白,看著雪白的浪花翻卷不休,李存明仿佛看到了無數白花花的銀子,笑聲蓋過了風浪之聲。
一麵為秦良玉發喪,活剮了韃子準塔,並將五千白杆兵編入新軍;一麵下旨令李過帶領軍隊從遵義趕來重慶,要讓李過坐鎮渝城。
秦良玉的喪事完畢之後,恰好李過的軍隊到了重慶。李存明接見李過,說了些寒暄的話,問道:“可曾見到宋獻策沒有?”
李過道:“宋先生曾到貴陽與我相見,他戳瞎了自己的雙眼,讓我萬分感慨。後來宋先生孤身一人去了成都,至今沒有音信。”
“大概還在大西軍中吧,吉人自有天佑,不必擔心的。”李存明安慰李過一句,又道,“朕要去往雲南招降李定國等人,重慶府具有非凡的戰略地位,就拜托給李將軍了!”
“在朕西征凱旋之前,倘若韃子來攻打重慶府,李將軍隻需死守,不必與韃子爭一日之短長。明白嗎?”
李過道:“臣明白!陛下,其實臣比較熟知大西軍情況,何不讓臣去往雲南呢?”
李存明笑道:“倘若要消滅大西軍,朕大可以派你前去即可。但朕說過,韃子是我漢人共同的仇敵,朕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對抗韃子,避免漢人的互相殘殺。朕之所以堅持禦駕親征,就是這個目的,漢人不能窩裏鬥,該一致對外,朕得拿出誠意給大西軍看一看。”
“陛下不計前嫌,心胸廣闊,真讓臣萬分敬仰!”李過讚歎道。
而後進言道:“以臣之見,當年張獻忠始終不肯屈服於大順朝廷,始終不願意在李自成麵前服輸,除了他個人心高氣傲之外,便是因為大西軍中人才濟濟,李定國、劉文秀、孫可望、艾能奇四人乃是一時豪傑。”
“臣聽說艾能奇已經戰死,剩下三人,李定國和劉文秀能征善戰,也人品貴重頗識大體,這兩人隻要見識到了陛下的誠意,不難招降。”
“唯獨孫可望則有些難辦,此人野心勃勃,且嫉妒心很強,臣擔心很難降服他!”
李存明道:“再難馴服的烈馬,朕也能拿下;再桀驁的英豪,朕也有把握降服!不過朕會牢記李將軍的告誡,謹慎行事的。”
“朕先禮後兵,頒布一紙招降詔書,並親自寫一封信,請李將軍派出曾經與大西軍打過交道之人送往雲南。”
當即龍飛鳳舞寫了一封書信,又讓夏完淳擬定詔書,派出使者前去雲南。
幾天後,交接完軍務,李存明帶著大軍離開重慶,一路西進。到了敘州府,卻沿著岷江轉而北上。
齊大壯和夏完淳大為不解,同時來詢問道:“陛下,怎麽往北行了?要去雲南,應該往西走。”
李存明從鑾駕車窗裏探出頭來,笑道:“暫時不去雲南,朕帶你們去發一筆橫財!”
發財?
齊大壯和夏完淳一頭霧水,如今蜀地人口凋敝,百業蕭條,到哪裏發財去?
李存明故弄玄虛道:“朕說發財,便能發財!齊大壯,下令軍士們全體戴孝,打出攻打成都府,為秦將軍報仇的旗號。”
回過頭,又對同乘鑾駕的陳圓圓道:“吳三桂就在成都府,你想不想去見他?朕捉拿了吳三桂,讓他跪在朕的麵前唱《征服》,怎麽樣?”
陳圓圓翻了一個白眼,道:“我說了,我不認識叫作吳三桂的人!”
……
十五萬大軍打著為秦良玉報仇的旗號北上,勢頭凶猛。很快過了嘉定州,進入眉州境內,成都府震動了。
洪承疇大為驚駭,找來吳三桂和鼇拜商議應對之策,道:“明軍來勢洶洶,我軍卻陷在蜀地難以自拔,形勢危急,兩位說該怎麽辦?”
吳三桂道:“誰能想到蜀中情況這麽複雜?原本以為打敗了大西軍,便能完全占領蜀地,但不料蜀中還盤踞著各種勢力,負隅頑抗,使得我軍疲以應對。”
“而且我軍將士大多水土不服,從漢中運糧又道路險阻,軍中缺糧少銀,處境十分困難。”
洪承疇道:“是啊,咱們錯估了蜀中形勢。本帥打算在開春之前剿滅搖黃十三家,以及一些不識時務的土司,可偏偏崇禎禦駕親征,火上添油……”
“怕什麽,盡管讓崇禎來吧,我能一箭射死張獻忠,也能親自砍下崇禎的腦袋!”鼇拜嚷道。
鼇拜此人自恃勇猛,本就是個莽夫,自從一箭射死張獻忠之後,愈發不可一世。
洪承疇和吳三桂沒搭理他,商議半晌,最後還是決定收縮兵力,全力守衛成都城。
過了幾天,探子來報,說明軍到了彭山縣便裹足不前,安營紮寨停頓下來。
洪承疇有些驚訝道:“奇哉怪也,彭山縣距離成都不遠了,明軍為何停了下來?”
“或許是糧草不濟,或許是出了什麽變故。但不管怎麽說,崇禎犯了一個大錯,給了我們整軍備戰的時間,他休想攻下成都城了!”吳三桂哈哈大笑,緊繃著的神經鬆弛下去。
“看來崇禎守城有一套,卻不擅長攻城略地。嗬,這兩年崇禎的所作所為,讓我心驚肉跳又心生敬畏,但他終究隻是個昏庸之主!”洪承疇也笑了。
明軍逗留在彭山縣,盡管動靜搞得驚天動地,洪承疇和吳三桂秉承著死守不戰的原則,也不放在心上。他們的意圖很明顯,時間拖得越久,對清軍越有利。
可他們哪裏知道李存明的真實意圖,明軍趕來彭山縣,不是為了打仗,是為了發財的。
這一天,原四川總兵楊展終於來到軍營。當初就是楊展和秦良玉聯手在此地打敗了張獻忠,可惜他二人並不知道大西軍的船隻裝滿了金銀財寶。
李存明接見楊展,笑道:“好啊,財神爺來了!”
楊展雲裏霧裏道:“陛下,您說什麽?”
“朕說你是財神爺!”李存明攤開地圖,問道,“楊將軍,你們當初在岷江口擊潰張獻忠船隊,具體位置在哪裏?”
楊展仔細辨認著地圖,道:“啟稟陛下,在江口老虎灘。對,就是此處!”
李存明卷起地圖,拉住楊展的胳膊,迫不及待往軍營外走,道:“看地圖總是隔著一層,請楊將軍帶路,咱們到實地考察!”
來到老虎灘,隻見江水清幽,江灘上岩石堆積。
風急浪白,看著雪白的浪花翻卷不休,李存明仿佛看到了無數白花花的銀子,笑聲蓋過了風浪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