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滿清入川,鳳凰山上鳳凰遊
大明:開局搶了陳圓圓 作者:一杆老煙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閬中,劉進忠軍營。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咱老子叫你不要往漢中去,你強要往漢中去,如今果然折了許多的兵馬。驢球子,入你媽媽的毴。”
當劉進忠聽到使者宣讀了皇帝旨意,又羞又憤,又驚又怕。
皇帝頒下如此汙穢粗俗的聖旨,就跟潑婦罵街似的,可以想見他何等憤怒!
劉進忠跟隨張獻忠多年,深知張獻忠殺人不眨眼,不由得心頭發寒。左思右想之後,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殺了使者,而後領兵去往漢中投降滿清。
恰好此時賀珍也降清了,洪承疇、吳三桂、鼇拜到了漢中,得到劉進忠歸降的消息,喜不自勝。
洪承疇接見劉進忠,說了些寒暄客套的話,道:“我軍從夏初時節攻打西安,而後平定陝甘兩地,又休整了好長一段日子,如今糧草充足,兵強馬壯,正是入川的好時候。”
“自古有言,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劉將軍在蜀地多年,熟知地理,你來說一說,咱們該走哪一條道殺向成都?”
劉進忠答道:“承蒙大帥下問,末將受寵若驚。要攻取成都,首先要拿下西充縣,西充乃是成都的東大門。”
“從漢中到西充,有三條路徑,一是沿金牛道穿行嘉陵江穀地,二是沿廉水穀出巴峪關,再轉而西行到達保寧。第一條道路因為蜀地連年戰亂,已經堵塞四十餘年;第二條道路則繞道太遠,延誤戰機。”
“唯有第三條道路可選,也是沿廉水穀出巴峪關,但直接穿過百丈關,可以迅速撲向西充縣。”
洪承疇一邊聽,一邊看著地圖,半晌後笑道:“本帥有將軍引路,攻取成都指日可待了!”
隨即與吳三桂、鼇拜簡單商議後,洪承疇下達命令,由劉進忠作為向導,三軍開拔,殺氣騰騰進逼西充縣。
張獻忠得到情報,親切而友好地問候了劉進忠的祖宗十八代,口頭上與劉家女性親屬產生了不可描述的關係。咒罵完畢之後,找來文武大臣商議對策。
文臣們主張避敵,武將們主張迎戰,爭得麵紅耳赤互不相讓。但有一點,大家達成了共識,那就是不能繼續待在成都了。
張獻忠問宋獻策道:“老宋,你說呢?”
宋獻策想了想,回答道:“蜀地逼仄閉塞,一旦敵人入川,戰略縱深不足的缺點就會暴露無遺。離開成都是正確的,可我既不讚成一味避敵鋒芒,也不讚成拚命。還是那一句話,歸降大明朝,與崇禎聯手抗擊韃子,才是上上之策!”
張獻忠不悅道:“我老張已經說過了,李自成沒有投降明朝,我也不會投降。老子我不蒸饅頭爭口氣,李自成不屑做的事情,我也做不來!”
“罷了,韃子咄咄逼人,我大西好男兒們不是受氣包,也不是軟柿子,要打便打!”
而後宣布旨意,集合大軍迅速東進,前往西充縣迎戰。
離開成都時,張獻忠命人四處縱火,好端端一座成都城化為焦土。
看著城裏滾滾濃煙,張獻忠一點也不心疼,笑道:“老子守不住的東西,誰也別想得到!縱然此去兵敗了,也要讓韃子一無所獲!”
……
十一月,大西軍隊到了西充縣,駐紮在鳳凰山上。
清兵探子將消息匯報給洪承疇,洪承疇笑道:“本帥與賊寇交手許多年,知道張獻忠是個硬骨頭,而且此人要比李自成狡詐得多,十分難纏。”
“可惜賊寇大勢已去,張獻忠此番親帥大軍迎戰,是來送死的!張獻忠,你也該追隨李自成去黃泉之下了!”
急忙找來鼇拜,麵授機宜,命令鼇拜領著滿人騎兵輕裝前行,去偷襲張獻忠軍隊,打他一個措手不及。
十一月十六日,護軍統領鼇拜率領八旗護軍輕裝疾進,出其不意,對農民軍發起突然襲擊。
十七日晨,清軍隔太陽溪與張獻忠的農民軍相遇。麵對這意外的突然來襲,張獻忠臨急應戰,指揮農民軍馬步兵分兩麵抗擊清軍。
鼇拜遣參領格布庫等向農民軍右翼進攻,都統準塔攻擊農民軍左翼。戰鬥打得非常激烈,清軍將領格布庫等被農民軍擊斃,農民軍也遭到了慘重的損失。
張獻忠親臨前線指揮作戰,他身穿蟒袍,腰插三矢,身邊簇擁著幾個牙將,矗立在太陽溪畔。
劉進忠遙遙看見故主,對鼇拜道:“此八大王也!”
八大王,是張獻忠早期參加農民軍時的外號。
鼇拜大喜,策馬飛奔,臨近溪邊時,在馬背上發箭射之。
張獻忠冷不丁胸口中箭,疼得倒在地上打滾慘叫。身邊的將領們驚駭無度,慌張不已。
“哈哈,本將射中張獻忠了!”鼇拜舉起弓弩,大喊道,“殺啊,殺過去取下張獻忠的狗頭,本將重重有賞!”
清兵士氣大振,拚了命殺過來,人人都想砍下張獻忠的頭顱領賞。農民軍有了潰敗跡象,許多人無心戀戰,一邊逃跑一邊嚎啕大哭。
就在這個時候,忽而從旁邊殺出一支軍隊,領頭之人便是李定國。隻見他白馬銀甲,手握一杆長槍,往來衝突如入無人之境,很快奔到張獻忠身旁。
“陛下!”李定國見到張獻忠渾身鮮血,吼道,“爾等護著陛下回營,我來殺退韃子!”
李定國宛如天神降臨,殺紅了眼,一心隻想給張獻忠報仇,隔著溪水衝鼇拜喊道:“賊子,爺爺要你的命!”
驅馬躍進溪水中,也不管身邊箭矢如雨,橫衝直撞朝鼇拜殺去。馬蹄翻飛,水花四濺,陽光照耀在李定國身上,他的鎧甲閃閃發光。
鼇拜熟讀《三國演義》,忍不住讚道:“真乃猛將也,這是趙子龍啊!”
鼇拜被李定國的氣勢震懾住了,而且農民軍穩住陣腳,同仇敵愾士氣大盛,他隻得下令退兵。
……
“陛下,陛下……”
大西軍隊中軍帳裏,文武官員們哭成一片。
張獻忠氣息奄奄,胸口的羽箭已經拔去,但傷得太深,仍舊冒著鮮血,整個胸膛全染紅了。
“哭,哭個球……吵死了!”張獻忠罵道。
等官員們止住了哭聲,他自己反而流出淚水來,歎道:“看來這鳳凰山要成為我的葬身之地了,不想咱老張英雄一世,卻死得這般窩囊憋屈,直娘賊!”
繼而眼睛裏閃過瘋狂的光芒,扭頭看著孫可望道:“去,把老子的那些婆娘叫來!”
不多時,陳皇後和幾個妃子來了,也都哭哭啼啼。
陳皇後便是大明朝原內閣首輔陳演的女兒,張獻忠入川稱帝後,娶了她並冊封為皇後,她手裏還抱著一個幼兒。
“哭什麽哭,哭得老子心煩意亂!舍不得咱老張是吧?那好,都給我陪葬!”張獻忠陰狠道。
女人們哭得更大聲了,苦苦哀求道:“陛下,不要殺我,我不想死……”
“不死也得死,萬一你們落在了韃子手裏,難免會遭受侮辱,壞了咱老張的名聲可不好!”
陳皇後央告道:“陛下,咱們的兒子還小,臣妾不能死,請你放過我吧!我一定用心撫養孩子,等他長大之後,讓他給陛下報仇雪恨!”
張獻忠斜眼看了自己的兒子很長時間,淚水滾滾道:“皇後啊,咱老張球頭硬,你也風流快活過了,不枉活一回。咱們的兒子還小,活在世上也是遭罪,一並殺了吧!”
“啊,陛下,虎毒不食子!”陳皇後急了,站起來拔腿要跑。
“殺了,都殺了!孫可望,你還站著作甚,動手!”張獻忠一疊聲大叫。
孫可望揮揮手,許多士兵拔出刀子,三兩下殺了皇帝的女人,連同那個幼兒也撲殺了。
張獻忠看著一地的血水,不為所動,招手讓孫可望坐到床榻前,拉著他的手道:
“咱老張四個義子當中,艾能奇、劉文秀的本事比不上你,李定國才能非凡,但年紀比你輕。我死之後,大西軍就要靠你來支撐了。”
“我好歹是個英雄人物,不可留幼子為人所擒,汝終為世子矣。明朝三百年正統,未必遽絕,大概也是天意吧。我死了,你速速歸降明朝,毋為不義。倘若降清,咱老張在陰曹地府等著你,吃你的肉喝你的血!”
孫可望泣不成聲,聽聞此語,詫異而震驚:“義父,您是讓孩兒投降崇禎嗎?”
張獻忠沒有回答,卻扯著嗓子嚷道:“李自成,咱老張來也,咱們接著在閻羅殿裏爭鬥,非得比出個高低不可……”
繼而沒了動靜,孫可望抬起眼來,隻見張獻忠溘然長逝,雙眼猶自瞪得很大。
孫可望合上張獻忠雙眼,召集來艾能奇、劉文秀、李定國三人,大哭了一場。
孫可望道:“陛下駕崩之時,囑咐我等歸降明朝,你們意下如何?”
李定國道:“隻要能繼續抗擊韃子,我別無意見!”
劉文秀和艾能奇也點頭表示讚成,孫可望當機立斷道:“歸不歸降明朝可以從長計議,但陛下歸天,軍心不穩。韃子勢頭凶猛,再等洪承疇和吳三桂率領大軍前來,我軍便岌岌可危。為今之計,隻有撤出鳳凰山,保存實力再做他圖!”
艾能奇請命道:“我四人深受陛下大恩,又情同手足,當此國難之際,更該風雨同舟。你們帶著軍隊撤退,我來斷後!”
商議完畢,草草掩埋了張獻忠的屍體,大西軍往南邊撤退而去。
宋獻策跟隨在李定國身邊,悠悠歎道:“鳳凰山上鳳凰遊,鳳去山空江自流。古來多少英雄夢,大夢歸處一場空。哎,李自成死了,張獻忠也死了,農民軍二十餘年灑下的血淚,終究化作過眼雲煙。”
“宋先生,休說喪氣話,大好男兒馬革裹屍,轟轟烈烈活一回總比庸庸碌碌強多了!”
李定國眼裏淚光閃閃,他竭力克製住淚水,突然道:“宋先生,你跟我說一說崇禎吧,他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咱老子叫你不要往漢中去,你強要往漢中去,如今果然折了許多的兵馬。驢球子,入你媽媽的毴。”
當劉進忠聽到使者宣讀了皇帝旨意,又羞又憤,又驚又怕。
皇帝頒下如此汙穢粗俗的聖旨,就跟潑婦罵街似的,可以想見他何等憤怒!
劉進忠跟隨張獻忠多年,深知張獻忠殺人不眨眼,不由得心頭發寒。左思右想之後,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殺了使者,而後領兵去往漢中投降滿清。
恰好此時賀珍也降清了,洪承疇、吳三桂、鼇拜到了漢中,得到劉進忠歸降的消息,喜不自勝。
洪承疇接見劉進忠,說了些寒暄客套的話,道:“我軍從夏初時節攻打西安,而後平定陝甘兩地,又休整了好長一段日子,如今糧草充足,兵強馬壯,正是入川的好時候。”
“自古有言,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劉將軍在蜀地多年,熟知地理,你來說一說,咱們該走哪一條道殺向成都?”
劉進忠答道:“承蒙大帥下問,末將受寵若驚。要攻取成都,首先要拿下西充縣,西充乃是成都的東大門。”
“從漢中到西充,有三條路徑,一是沿金牛道穿行嘉陵江穀地,二是沿廉水穀出巴峪關,再轉而西行到達保寧。第一條道路因為蜀地連年戰亂,已經堵塞四十餘年;第二條道路則繞道太遠,延誤戰機。”
“唯有第三條道路可選,也是沿廉水穀出巴峪關,但直接穿過百丈關,可以迅速撲向西充縣。”
洪承疇一邊聽,一邊看著地圖,半晌後笑道:“本帥有將軍引路,攻取成都指日可待了!”
隨即與吳三桂、鼇拜簡單商議後,洪承疇下達命令,由劉進忠作為向導,三軍開拔,殺氣騰騰進逼西充縣。
張獻忠得到情報,親切而友好地問候了劉進忠的祖宗十八代,口頭上與劉家女性親屬產生了不可描述的關係。咒罵完畢之後,找來文武大臣商議對策。
文臣們主張避敵,武將們主張迎戰,爭得麵紅耳赤互不相讓。但有一點,大家達成了共識,那就是不能繼續待在成都了。
張獻忠問宋獻策道:“老宋,你說呢?”
宋獻策想了想,回答道:“蜀地逼仄閉塞,一旦敵人入川,戰略縱深不足的缺點就會暴露無遺。離開成都是正確的,可我既不讚成一味避敵鋒芒,也不讚成拚命。還是那一句話,歸降大明朝,與崇禎聯手抗擊韃子,才是上上之策!”
張獻忠不悅道:“我老張已經說過了,李自成沒有投降明朝,我也不會投降。老子我不蒸饅頭爭口氣,李自成不屑做的事情,我也做不來!”
“罷了,韃子咄咄逼人,我大西好男兒們不是受氣包,也不是軟柿子,要打便打!”
而後宣布旨意,集合大軍迅速東進,前往西充縣迎戰。
離開成都時,張獻忠命人四處縱火,好端端一座成都城化為焦土。
看著城裏滾滾濃煙,張獻忠一點也不心疼,笑道:“老子守不住的東西,誰也別想得到!縱然此去兵敗了,也要讓韃子一無所獲!”
……
十一月,大西軍隊到了西充縣,駐紮在鳳凰山上。
清兵探子將消息匯報給洪承疇,洪承疇笑道:“本帥與賊寇交手許多年,知道張獻忠是個硬骨頭,而且此人要比李自成狡詐得多,十分難纏。”
“可惜賊寇大勢已去,張獻忠此番親帥大軍迎戰,是來送死的!張獻忠,你也該追隨李自成去黃泉之下了!”
急忙找來鼇拜,麵授機宜,命令鼇拜領著滿人騎兵輕裝前行,去偷襲張獻忠軍隊,打他一個措手不及。
十一月十六日,護軍統領鼇拜率領八旗護軍輕裝疾進,出其不意,對農民軍發起突然襲擊。
十七日晨,清軍隔太陽溪與張獻忠的農民軍相遇。麵對這意外的突然來襲,張獻忠臨急應戰,指揮農民軍馬步兵分兩麵抗擊清軍。
鼇拜遣參領格布庫等向農民軍右翼進攻,都統準塔攻擊農民軍左翼。戰鬥打得非常激烈,清軍將領格布庫等被農民軍擊斃,農民軍也遭到了慘重的損失。
張獻忠親臨前線指揮作戰,他身穿蟒袍,腰插三矢,身邊簇擁著幾個牙將,矗立在太陽溪畔。
劉進忠遙遙看見故主,對鼇拜道:“此八大王也!”
八大王,是張獻忠早期參加農民軍時的外號。
鼇拜大喜,策馬飛奔,臨近溪邊時,在馬背上發箭射之。
張獻忠冷不丁胸口中箭,疼得倒在地上打滾慘叫。身邊的將領們驚駭無度,慌張不已。
“哈哈,本將射中張獻忠了!”鼇拜舉起弓弩,大喊道,“殺啊,殺過去取下張獻忠的狗頭,本將重重有賞!”
清兵士氣大振,拚了命殺過來,人人都想砍下張獻忠的頭顱領賞。農民軍有了潰敗跡象,許多人無心戀戰,一邊逃跑一邊嚎啕大哭。
就在這個時候,忽而從旁邊殺出一支軍隊,領頭之人便是李定國。隻見他白馬銀甲,手握一杆長槍,往來衝突如入無人之境,很快奔到張獻忠身旁。
“陛下!”李定國見到張獻忠渾身鮮血,吼道,“爾等護著陛下回營,我來殺退韃子!”
李定國宛如天神降臨,殺紅了眼,一心隻想給張獻忠報仇,隔著溪水衝鼇拜喊道:“賊子,爺爺要你的命!”
驅馬躍進溪水中,也不管身邊箭矢如雨,橫衝直撞朝鼇拜殺去。馬蹄翻飛,水花四濺,陽光照耀在李定國身上,他的鎧甲閃閃發光。
鼇拜熟讀《三國演義》,忍不住讚道:“真乃猛將也,這是趙子龍啊!”
鼇拜被李定國的氣勢震懾住了,而且農民軍穩住陣腳,同仇敵愾士氣大盛,他隻得下令退兵。
……
“陛下,陛下……”
大西軍隊中軍帳裏,文武官員們哭成一片。
張獻忠氣息奄奄,胸口的羽箭已經拔去,但傷得太深,仍舊冒著鮮血,整個胸膛全染紅了。
“哭,哭個球……吵死了!”張獻忠罵道。
等官員們止住了哭聲,他自己反而流出淚水來,歎道:“看來這鳳凰山要成為我的葬身之地了,不想咱老張英雄一世,卻死得這般窩囊憋屈,直娘賊!”
繼而眼睛裏閃過瘋狂的光芒,扭頭看著孫可望道:“去,把老子的那些婆娘叫來!”
不多時,陳皇後和幾個妃子來了,也都哭哭啼啼。
陳皇後便是大明朝原內閣首輔陳演的女兒,張獻忠入川稱帝後,娶了她並冊封為皇後,她手裏還抱著一個幼兒。
“哭什麽哭,哭得老子心煩意亂!舍不得咱老張是吧?那好,都給我陪葬!”張獻忠陰狠道。
女人們哭得更大聲了,苦苦哀求道:“陛下,不要殺我,我不想死……”
“不死也得死,萬一你們落在了韃子手裏,難免會遭受侮辱,壞了咱老張的名聲可不好!”
陳皇後央告道:“陛下,咱們的兒子還小,臣妾不能死,請你放過我吧!我一定用心撫養孩子,等他長大之後,讓他給陛下報仇雪恨!”
張獻忠斜眼看了自己的兒子很長時間,淚水滾滾道:“皇後啊,咱老張球頭硬,你也風流快活過了,不枉活一回。咱們的兒子還小,活在世上也是遭罪,一並殺了吧!”
“啊,陛下,虎毒不食子!”陳皇後急了,站起來拔腿要跑。
“殺了,都殺了!孫可望,你還站著作甚,動手!”張獻忠一疊聲大叫。
孫可望揮揮手,許多士兵拔出刀子,三兩下殺了皇帝的女人,連同那個幼兒也撲殺了。
張獻忠看著一地的血水,不為所動,招手讓孫可望坐到床榻前,拉著他的手道:
“咱老張四個義子當中,艾能奇、劉文秀的本事比不上你,李定國才能非凡,但年紀比你輕。我死之後,大西軍就要靠你來支撐了。”
“我好歹是個英雄人物,不可留幼子為人所擒,汝終為世子矣。明朝三百年正統,未必遽絕,大概也是天意吧。我死了,你速速歸降明朝,毋為不義。倘若降清,咱老張在陰曹地府等著你,吃你的肉喝你的血!”
孫可望泣不成聲,聽聞此語,詫異而震驚:“義父,您是讓孩兒投降崇禎嗎?”
張獻忠沒有回答,卻扯著嗓子嚷道:“李自成,咱老張來也,咱們接著在閻羅殿裏爭鬥,非得比出個高低不可……”
繼而沒了動靜,孫可望抬起眼來,隻見張獻忠溘然長逝,雙眼猶自瞪得很大。
孫可望合上張獻忠雙眼,召集來艾能奇、劉文秀、李定國三人,大哭了一場。
孫可望道:“陛下駕崩之時,囑咐我等歸降明朝,你們意下如何?”
李定國道:“隻要能繼續抗擊韃子,我別無意見!”
劉文秀和艾能奇也點頭表示讚成,孫可望當機立斷道:“歸不歸降明朝可以從長計議,但陛下歸天,軍心不穩。韃子勢頭凶猛,再等洪承疇和吳三桂率領大軍前來,我軍便岌岌可危。為今之計,隻有撤出鳳凰山,保存實力再做他圖!”
艾能奇請命道:“我四人深受陛下大恩,又情同手足,當此國難之際,更該風雨同舟。你們帶著軍隊撤退,我來斷後!”
商議完畢,草草掩埋了張獻忠的屍體,大西軍往南邊撤退而去。
宋獻策跟隨在李定國身邊,悠悠歎道:“鳳凰山上鳳凰遊,鳳去山空江自流。古來多少英雄夢,大夢歸處一場空。哎,李自成死了,張獻忠也死了,農民軍二十餘年灑下的血淚,終究化作過眼雲煙。”
“宋先生,休說喪氣話,大好男兒馬革裹屍,轟轟烈烈活一回總比庸庸碌碌強多了!”
李定國眼裏淚光閃閃,他竭力克製住淚水,突然道:“宋先生,你跟我說一說崇禎吧,他究竟有何過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