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長江黃河不可偏廢,仁者無敵嗎
大明:開局搶了陳圓圓 作者:一杆老煙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閻應元並非進士出身,乃是江陰不入流的微末小吏,幸得陛下慧眼識珠,他才能去經營聊城。可聊城破了,還慘遭十日大屠殺,閻應元有何麵目苟活於世?韃子可惡,閻應元更可恨!”
劉宗周說得義憤填膺,仿佛閻應元欠他錢不還似的。
李存明不說話,端起了茶杯。
“臣再請斬殺周遇吉、黃得功以謝天下!周遇吉領兵護衛京城,卻讓京城陷落,罪大惡極;黃得功囂張跋扈,手握重兵而寸功不立,此賊何德何能居於廟堂之上?”
李存明還是不說話,喝了一口茶。
“臣再請誅殺畢懋康、湯若望、宋應星三人,此三人以奇巧淫技獻媚於皇上,誤國誤民,有悖於聖人教導!況且湯若望乃是西洋人,我泱泱華夏地大物博,何須向西洋人求助?”
李存明忍無可忍,噗嗤一口噴出茶水來。
好家夥,你劉宗周動動嘴皮子,就要朕斬殺三員大將和三個大科學家,哪裏來的勇氣?梁靜茹都沒有你囂張!
李存明深呼吸一口氣,道:“朕來問你,殺了閻應元、周遇吉和黃得功,敵軍來了,靠誰禦敵?”
劉宗周道:“陛下乃是天子,不應該糾纏此等小事,應該施行仁政,修養道德,親賢臣遠小人,敵人不戰自退。”
“朕再問你,殺了畢懋康、湯若望、宋應星三人,誰來製造火器?”
“施行仁政,修養道德,親賢臣遠小人,縱然沒有火器,也能天下無敵。”
“朕再來問你,國庫空虛,百姓受災忍饑挨餓,如何應對?”
“施行仁政,修養道德,親賢臣遠小人,何懼國庫空虛,老百姓也能體諒朝廷忍受饑餓。”
李存明氣極反笑,笑過之後,閉口不言。
如果繼續問下去,就該問誰是賢臣誰是小人,劉宗周就會說東林黨是賢臣,而皇上身邊所有受到重用的大臣都是小人。
這一套話術,曾經讓崇禎皇帝吃夠了苦頭,李存明才不上這個當呢!
李存明不按套路出牌,不願意被牽著鼻子走。可就輪到劉宗周慌了,他憋了好一會兒,主動道:“陛下不願誅殺閻應元等人,臣也不強求,可阮大铖是閹黨餘孽,非殺不可!”
阮大铖一直靜默站於一旁,忽而聽到劉宗周將矛頭指向自己,頓時臉色鐵青,咬牙切齒。
李存明冷笑,驟然拍著桌子吼道:“好啊,終於露出狐狸尾巴來了!說什麽親賢臣遠小人,搞的還是黨爭那一套。說,是不是史可法和錢謙益派你來的?”
劉宗周道:“臣自行到徐州麵聖,並非他人指使。臣來徐州之前,確實去見過錢尚書,那也是朋友間的互相往來而已,至於史閣老卻不知道此事。”
“哼,你還算個實誠君子,不過也僅僅是個百無一用的書呆子罷了。”李存明站了起來,走到劉宗周身前。
“你要朕殺這個殺那個,當真是為了國家著想嗎?閻應元不是進士出身,你看不起他;湯若望是西洋人,你就心存偏見;阮大铖曾經投靠閹黨,你就要將他趕盡殺絕,還不許他改過自新嗎?孔夫子教導你的寬恕之道呢?哼,幹啥啥不行,黨爭第一名!”
“長江水清,灌溉了沿岸數省田地,黃河水濁,也同樣灌溉了沿岸數省田地。你來告訴朕,朕難道要因為黃河水濁就把它從疆土裏抹去嗎?何況也抹不去廢不了啊!”
“朕問你治國理政的策略,你永遠隻會說親賢臣遠小人,其餘一概不知。平日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朕要你這樣的腐儒有何用?”
李存明說到這裏,背著手在屋裏來回踱步。他意識到,劉宗周此次來徐州麵聖並不簡單,此事後麵牽扯到黨爭,也牽扯到新舊思想的鬥爭。
可以這麽說,劉宗周身後站著許許多多人,這些人頑固守舊,又拉幫結派,死守著僵硬不化的思想和事物渾渾噩噩度日,劉宗周隻是他們的急先鋒。
自己遲早有一天要到南京去,要麵對東林黨人,這一場交鋒避無可避。既然對方已經派來了打頭陣的,自己也該有所回應,見招拆招。
想到這裏,李存明下令道:“周將軍,你領兵去睢州的時候,把劉宗周帶上,讓他用仁義道德去對付敵人,朕要看一看他是不是真的天下無敵!”
……
六七天後,周遇吉領著一隊兵馬探查敵情,與清兵幾十人的斥候隊伍遭遇了。
雙方拉開架勢,劍拔弩張,惡戰一觸即發。
周遇吉下令士兵列陣之後,拍手道:“來啊,把劉老大人帶過來。”
劉宗周騎著一匹馬來到最前麵,周遇吉塞給他一本《論語》和一本《孝經》,道:“劉老大人,那就是韃子的斥候隊伍。去吧,用你的仁義孝道感化野蠻的韃子,本將軍坐等你不戰而屈人之兵!”
劉宗周舉著書,在兩個士兵的護送下,往前行出數十米遠,吟誦起來:
“子曰,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為;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清兵斥候們人數處於劣勢,正惶惶不安,卻見明軍突然來了這麽一出,一個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忘記了衝鋒。
一個韃子問道:“那個老家夥念叨啥呢?”
“之乎者也的,什麽好人惡人,誰知道呢?他們漢人的話難懂得很!”有一個韃子略微懂得些漢語,但也聽不懂劉宗周念誦的話。
有人笑道:“媽的,兩軍相遇搞這麽一出鬼把戲,就跟咱們薩滿跳大神似的!不管了,老子先射他一箭!”
羽箭嗖的飛來,射穿了《論語》一書。劉宗周拿捏不住,書本連帶著羽箭落在地上,他臉色白了。
與此同時,韃子們發起了攻擊。明軍也英勇地殺了上去,雙方惡鬥,殺了個天昏地暗。
劉宗周第一次上戰場,也是第一次遭遇近身肉搏戰,在一片刀光劍影中,腦袋裏一片空白,哆哆嗦嗦不知道該怎麽做。
一個韃子策馬狂奔,很快殺到劉宗周身前,舉起明晃晃的刀子砍了下來。
“小心!”一個兵卒衝過來護住劉宗周,他自己手臂上挨了一刀。
隨即一聲槍響,這個韃子被火槍兵打死了。而劉宗周自始至終呆若木雞,仿佛一個死人。
片刻後,所有韃子盡數被殺,遭遇戰結束了。
周遇吉麵沉似水,對劉宗周道:“劉老大人,有何感受啊?這個士兵為了救你,受了傷,他大字不識,沒讀過聖賢書,可你能說他不仁義嗎?你再來看,這就是被你稱為‘奇巧淫技”的火器,沒有這些火器,這一場遭遇戰勝負難料。”
“劉老大人,仁者無不無敵,本將軍不清楚。但本將軍知道,打仗靠的是將士們不懼犧牲,靠的是精良的武器。皇上的一番苦心,你要好心體會哪!”
回睢州城的路上,劉宗周低著腦袋,臉色十分嚇人,也不知他在想些什麽。
過了幾天,周遇吉巡城,竟然看到劉宗周幫忙搬運武器,還聽到他跟一個士兵詢問火器的運用。
周遇吉便笑了,繼而朗聲喊道:“眾將士聽令,明日發兵開封!”
劉宗周說得義憤填膺,仿佛閻應元欠他錢不還似的。
李存明不說話,端起了茶杯。
“臣再請斬殺周遇吉、黃得功以謝天下!周遇吉領兵護衛京城,卻讓京城陷落,罪大惡極;黃得功囂張跋扈,手握重兵而寸功不立,此賊何德何能居於廟堂之上?”
李存明還是不說話,喝了一口茶。
“臣再請誅殺畢懋康、湯若望、宋應星三人,此三人以奇巧淫技獻媚於皇上,誤國誤民,有悖於聖人教導!況且湯若望乃是西洋人,我泱泱華夏地大物博,何須向西洋人求助?”
李存明忍無可忍,噗嗤一口噴出茶水來。
好家夥,你劉宗周動動嘴皮子,就要朕斬殺三員大將和三個大科學家,哪裏來的勇氣?梁靜茹都沒有你囂張!
李存明深呼吸一口氣,道:“朕來問你,殺了閻應元、周遇吉和黃得功,敵軍來了,靠誰禦敵?”
劉宗周道:“陛下乃是天子,不應該糾纏此等小事,應該施行仁政,修養道德,親賢臣遠小人,敵人不戰自退。”
“朕再問你,殺了畢懋康、湯若望、宋應星三人,誰來製造火器?”
“施行仁政,修養道德,親賢臣遠小人,縱然沒有火器,也能天下無敵。”
“朕再來問你,國庫空虛,百姓受災忍饑挨餓,如何應對?”
“施行仁政,修養道德,親賢臣遠小人,何懼國庫空虛,老百姓也能體諒朝廷忍受饑餓。”
李存明氣極反笑,笑過之後,閉口不言。
如果繼續問下去,就該問誰是賢臣誰是小人,劉宗周就會說東林黨是賢臣,而皇上身邊所有受到重用的大臣都是小人。
這一套話術,曾經讓崇禎皇帝吃夠了苦頭,李存明才不上這個當呢!
李存明不按套路出牌,不願意被牽著鼻子走。可就輪到劉宗周慌了,他憋了好一會兒,主動道:“陛下不願誅殺閻應元等人,臣也不強求,可阮大铖是閹黨餘孽,非殺不可!”
阮大铖一直靜默站於一旁,忽而聽到劉宗周將矛頭指向自己,頓時臉色鐵青,咬牙切齒。
李存明冷笑,驟然拍著桌子吼道:“好啊,終於露出狐狸尾巴來了!說什麽親賢臣遠小人,搞的還是黨爭那一套。說,是不是史可法和錢謙益派你來的?”
劉宗周道:“臣自行到徐州麵聖,並非他人指使。臣來徐州之前,確實去見過錢尚書,那也是朋友間的互相往來而已,至於史閣老卻不知道此事。”
“哼,你還算個實誠君子,不過也僅僅是個百無一用的書呆子罷了。”李存明站了起來,走到劉宗周身前。
“你要朕殺這個殺那個,當真是為了國家著想嗎?閻應元不是進士出身,你看不起他;湯若望是西洋人,你就心存偏見;阮大铖曾經投靠閹黨,你就要將他趕盡殺絕,還不許他改過自新嗎?孔夫子教導你的寬恕之道呢?哼,幹啥啥不行,黨爭第一名!”
“長江水清,灌溉了沿岸數省田地,黃河水濁,也同樣灌溉了沿岸數省田地。你來告訴朕,朕難道要因為黃河水濁就把它從疆土裏抹去嗎?何況也抹不去廢不了啊!”
“朕問你治國理政的策略,你永遠隻會說親賢臣遠小人,其餘一概不知。平日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朕要你這樣的腐儒有何用?”
李存明說到這裏,背著手在屋裏來回踱步。他意識到,劉宗周此次來徐州麵聖並不簡單,此事後麵牽扯到黨爭,也牽扯到新舊思想的鬥爭。
可以這麽說,劉宗周身後站著許許多多人,這些人頑固守舊,又拉幫結派,死守著僵硬不化的思想和事物渾渾噩噩度日,劉宗周隻是他們的急先鋒。
自己遲早有一天要到南京去,要麵對東林黨人,這一場交鋒避無可避。既然對方已經派來了打頭陣的,自己也該有所回應,見招拆招。
想到這裏,李存明下令道:“周將軍,你領兵去睢州的時候,把劉宗周帶上,讓他用仁義道德去對付敵人,朕要看一看他是不是真的天下無敵!”
……
六七天後,周遇吉領著一隊兵馬探查敵情,與清兵幾十人的斥候隊伍遭遇了。
雙方拉開架勢,劍拔弩張,惡戰一觸即發。
周遇吉下令士兵列陣之後,拍手道:“來啊,把劉老大人帶過來。”
劉宗周騎著一匹馬來到最前麵,周遇吉塞給他一本《論語》和一本《孝經》,道:“劉老大人,那就是韃子的斥候隊伍。去吧,用你的仁義孝道感化野蠻的韃子,本將軍坐等你不戰而屈人之兵!”
劉宗周舉著書,在兩個士兵的護送下,往前行出數十米遠,吟誦起來:
“子曰,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為;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清兵斥候們人數處於劣勢,正惶惶不安,卻見明軍突然來了這麽一出,一個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忘記了衝鋒。
一個韃子問道:“那個老家夥念叨啥呢?”
“之乎者也的,什麽好人惡人,誰知道呢?他們漢人的話難懂得很!”有一個韃子略微懂得些漢語,但也聽不懂劉宗周念誦的話。
有人笑道:“媽的,兩軍相遇搞這麽一出鬼把戲,就跟咱們薩滿跳大神似的!不管了,老子先射他一箭!”
羽箭嗖的飛來,射穿了《論語》一書。劉宗周拿捏不住,書本連帶著羽箭落在地上,他臉色白了。
與此同時,韃子們發起了攻擊。明軍也英勇地殺了上去,雙方惡鬥,殺了個天昏地暗。
劉宗周第一次上戰場,也是第一次遭遇近身肉搏戰,在一片刀光劍影中,腦袋裏一片空白,哆哆嗦嗦不知道該怎麽做。
一個韃子策馬狂奔,很快殺到劉宗周身前,舉起明晃晃的刀子砍了下來。
“小心!”一個兵卒衝過來護住劉宗周,他自己手臂上挨了一刀。
隨即一聲槍響,這個韃子被火槍兵打死了。而劉宗周自始至終呆若木雞,仿佛一個死人。
片刻後,所有韃子盡數被殺,遭遇戰結束了。
周遇吉麵沉似水,對劉宗周道:“劉老大人,有何感受啊?這個士兵為了救你,受了傷,他大字不識,沒讀過聖賢書,可你能說他不仁義嗎?你再來看,這就是被你稱為‘奇巧淫技”的火器,沒有這些火器,這一場遭遇戰勝負難料。”
“劉老大人,仁者無不無敵,本將軍不清楚。但本將軍知道,打仗靠的是將士們不懼犧牲,靠的是精良的武器。皇上的一番苦心,你要好心體會哪!”
回睢州城的路上,劉宗周低著腦袋,臉色十分嚇人,也不知他在想些什麽。
過了幾天,周遇吉巡城,竟然看到劉宗周幫忙搬運武器,還聽到他跟一個士兵詢問火器的運用。
周遇吉便笑了,繼而朗聲喊道:“眾將士聽令,明日發兵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