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總免不了有反動的。中國行君主製度二千餘年,突然改為共和,自不免有帝製的回光返照,然不過八十三日而取消,這也可見民意所在了。


    當民國四年八月間,總統府顧問美人古德諾氏,忽然著論,論君主與共和的利弊,登載在北京報紙上。旋有楊度等發起籌安會,注914說從學理上,研究君主、民主兩種製度,在中國孰為適宜。通電各省軍民長官,上海、漢口各省城商會,請派代表來京。旋由各省旅京人士,組織公民請願團。請願於參政院代行立法院,注915要求變更國體。參政院建議:召開國民會議,以謀解決。已而國民代表一千九百九十三人,所投的票,全數主張君主立憲。並委托參政院為總代表,推戴袁世凱為皇帝。袁氏於十二月十二日,下令允許。於是設立大典籌備處。改明年為洪憲元年。


    已而前雲南都督蔡鍔,秘密入滇。注916和督理軍務唐繼堯、巡按使任可澄,於二十三日發出電報,請袁氏取消帝製,限二十五日答複。屆期無複。遂宣告獨立。定軍名為護國軍。並通電,宣布袁氏偽造民意的證據。


    護國軍興後,貴州首先響應。注917五年,正月一日,雲南成立都督府。推唐繼堯為都督。以蔡鍔為第一軍長,李烈鈞為第二軍長。蔡鍔即率師入川。


    袁世凱聞護國軍興,派兵分駐上海和福建。又命原駐嶽州的兵,擇要進紮。而命張敬堯率師入川,龍繼光以廣東兵攻廣西。北軍在四川不利。而廣西、廣東、浙江、四川、湖南,先後獨立。陝西為反帝製的兵所占。山東亦有民軍起事。注918而日、英、俄、法、意諸國,又先後提出警告,勸袁氏緩行帝製。袁氏派往日本的專使,日人又請其延期啟行。注919袁氏乃於三月二十二日,下令取消帝製。恢複黎元洪的副總統。注920以徐世昌為國務卿,段祺瑞為參謀長。由黎、徐、段三人通電護國軍,請停戰商善後。


    護國軍複電,要求袁氏退位。並通電,恭承黎副總統為大總統。暫設軍務院,設撫軍若幹人,以合辦製裁決庶政。注921六月六日,袁氏因病身故。遺命命以副總統代行職權。黎氏於七日就職。黎氏就職後,下令恢複臨時約法,召集國會。國會於八月一日開會。旋重開憲法會議。並選舉馮國璋為副總統。獨立諸省,相繼取消。軍務院亦即裁撤。


    一場帝製的風波,表麵上總算過去了。然而暗中隱患,還潛伏著。原來天下大事,都生於人心。當袁氏帝製自為時,雖然拂逆民心,而中外有權力的人,卻多持著觀望的態度。所以護國軍初起時,通電各省說:


    堯等誌同填海,力等戴山。力征經營,固非始願所及。以一敵八,抑亦智者不為。麾下若忍於旁觀,堯等亦何能相強?然長此相持,稍亙歲月,則鷸蚌之利,真歸漁人;萁豆相煎,空悲轢(li)釜。言念及此,痛哭何雲。而堯等與民國共存亡,麾下為獨夫作鷹犬,科其罪責,必有攸歸矣。


    這真可謂語長心重了。然而誰肯覺悟?談何容易覺悟?當南方要求袁氏退位,而袁氏尚未身故時,江蘇將軍,主張聯合未獨立各省,公議辦法。通電說:“四省若違眾論,固當視同公敵;政府若有異議,亦當一致爭持。”正在南京開會,而袁氏病歿。長江巡閱使張勳,其時駐紮徐州,就邀各省代表到徐州開會。注922後又組織各省區聯合會。於是全國的重心,既不在西南,連北政府也把握不住;而其餘各方麵的人,也無甚覺悟。就近之釀成複辟之役,和護法之戰,遠之則伏下軍閥混戰的禍根了。


    【注釋】


    注914 時列名發起者六人:楊度外,為孫毓筠、嚴複、劉師培、李燮和、胡瑛,世稱為籌安六君子。內惟楊度竭力主張,始終不變的。


    注915 《新約法》第六十七條:“立法院未成立前,以參政院代行其職權。”


    注916 蔡鍔時在京任經界局督辦,秘密赴津,從日本走越南到雲南。


    注917 事在十二月二十七日。


    注918 廣西於三月十六日獨立。廣東四月五日。浙江十一日。四川五月二十三日。湖南二十九日。陝西則陝北鎮守使陳樹藩出兵,將軍於五月十七日出走。山東則吳大洲起兵占周村,居正占濰縣,和省軍相持。


    注919 日、英、俄三國,於四年十月二十八日,提出勸告。法、意兩國,於十一月一日、十二兩日,提出勸告;十五日,五國公使,又提出第二次勸告。


    注920 袁氏籌備帝製時,曾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黎未受。


    注921 《大總統選舉法》:“副總統缺,由國務院攝行。”其時黎氏未能躬親職務,國務院亦無從組織,故暫設軍務院,以裁決庶政。對內命令,對外交涉,都以軍務院的名義行之。聲明俟國務院成立,即行裁撤。


    注922 到會省區,為京兆、直隸、山西、河南、安徽、熱河、察哈爾、奉天、吉林、黑龍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你一定愛讀的極簡中國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呂思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呂思勉並收藏你一定愛讀的極簡中國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