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堡的夯土城牆在衝車撞擊下簌簌震顫,三旅一團團長高誌強一把推開擋在自己身前被城下箭矢射成刺蝟的衛兵屍體,衝著城頭守軍嘶吼:\"韃子的雲梯車又要靠上來了!輜重連快把滾木礌石推下去!砸死這幫狗韃子!二營三連結槍陣!等韃子衝上城頭就往死裏捅!\"他手中那把滿天星親贈的雁翎刀早已砍殺的卷了刃,刀刃上暗紅的血漬混著肉屑,在陽光下泛著詭異的光。
佛郎機炮一排的士卒們早已汗流浹背,炮管燙得能烙熟麵餅。\"裝填!快!\"一名老兵嘶吼著將火藥包塞進炮膛,卻因用力過猛被後坐力撞得頭破血流。這些從遼東各地招募而來的漢子,不少人的親人就是被後金韃子給殺害、擄走,此刻即便自知不敵也要拉上兩個後金韃子墊背!
團部參謀周學文抱著一捆箭矢狂奔而來,卻因為沒注意壓低身子,突然被城下一支破甲箭射穿喉嚨。他雙眼圓睜,喉間發出\"嗬嗬\"的氣音,踉蹌著將箭矢丟向旁邊的弓箭手,鮮血順著指縫汩汩流出,還未喊出\"省著點…\"便直挺挺倒在血泊中。城上城下協防的百姓死傷慘重,他們哭嚎著將城上親人的屍體拖到牆角,其中一位老婦人抹著眼淚:\"俺苦命的兒子啊,上個月剛剛成了親…\"
城下,莽古爾泰的騎兵們下馬推著數丈高的雲梯車如黑潮壓來。牛皮包裹的車架下裝著粗大的木輪,數十名後金兵齊聲吆喝,將昨晚剛打造出來的雲梯車頂端狠狠撞向城牆。\"吱呀——\"刺耳的摩擦聲中,雲梯車的鐵爪死死勾住城頭,帆布包裹的斜梯轟然展開,後金重甲精銳踩著搭板蜂擁而上。
二營三連的長槍兵們紅著眼眶結成槍陣,他們中有人的妻女被後金擄走,有人的父母倒在屠刀下。\"穩住!\"高誌強揮刀砍斷一支飛來的箭矢,\"殺光這些韃子,給遼東父老報仇!\"幾個後金甲兵跳上城頭,揮動長刀、舞動盾牌,迅速把周圍砍出了一片空地,幾個躲閃不及的長槍兵痛苦的倒在地上呻吟。後麵的重甲兵們迅速跟進,舉起盾牌結成密不透風的龜甲陣,明軍後排拋射的箭矢紛紛被彈落。後金兵們列好陣勢後,一聲大吼頂著盾牌衝向三連的長槍兵。受城頭地形限製,雙方接站麵很小,每排最多隻能站下三人。在這個狹窄的空間中經驗豐富、訓練有素的後金軍大占優勢,一個衝殺間就已衝進了長槍兵的隊列中,一陣大砍大殺。長槍兵被到盾兵近身那就是待宰的羔羊,很快就死傷二十多人。這時新兵缺乏訓練的劣勢就體現了出來,後麵的人見前麵這慘狀嚇得立刻就跑,霎時間城頭亂作一團。任憑後麵的高誌強和軍官們怎麽砍殺逃兵也阻止不住。高誌強隻好隨潰兵撤下城頭,準備收攏潰兵打巷戰。
城上百姓們卻沒有退縮,他們將家中的棉被浸濕,裹在身上當盾牌,提著菜刀、鋤頭與後金甲兵搏命。一位白發老翁將滾燙的鐵鍋砸向後金兵腦袋,卻被對方一刀劈成兩半。高誌強看著眼前的慘狀,眼中滿是悲憤與絕望。當最後一門佛郎機炮炸膛時,城頭徹底陷落。城門被後金兵打開,莽古爾泰的大軍如潮水般洶湧而入。
高誌強此時帶著僅剩的二十餘人,退守到一個小巷中,麵前是密密麻麻的後金兵。\"殺光一個夠本,殺倆賺一個!\"他怒吼著衝向敵兵,刀光劍影中,他的肩膀被砍中,鮮血如泉湧。但他仍揮舞著刀,直至被亂刀砍倒。
塔山堡的夜空被火光映得通紅,這座小小的堡壘,連同裏麵的守軍和百姓,最終化作了一片焦土。
次日清晨,淒厲的號角聲撕開遼東的晨霧,莽古爾泰的長矛挑著高誌強的頭顱,緩緩行至寧遠城下。發黑的麵容仍保持著怒目圓睜的姿態,凝固的血痂糊住半張臉,在烈日下散發著腐臭。\"錢守庸!看看你忠心耿耿的部下!\"莽古爾泰狂笑,\"他為你死心塌地賣命,你卻見死不救,如今他落得個死無全屍的下場!你良心讓狗吃了嗎?哈哈哈\"
城樓上,張德劇烈顫抖著抓住垛口,指節泛白。三旅這些從遼東血火中招募的漢子,每個都背著血海深仇,如今卻連收殮袍澤的機會都沒有。滿天星一言不發地解下腰間酒壺,仰頭飲盡,酒水混著淚水滑落,在甲胄上砸出深色痕跡。
錢守庸握緊腰間玉帶,指甲幾乎掐進掌心。他望著城下如狼似虎的後金兵,沉聲道:\"傳令下去,這是皇太極的誘敵之計,任何人沒有本督的命令不得出城浪戰,違令者雖勝亦斬!\"喉間泛起苦澀,他何嚐不知這道命令會讓多少將士寒心,但這幾年的督撫曆練,讓他知道不能因怒興兵,這樣隻能中了敵人的全套。寧遠城絕不能成為下一個亡魂!
第二日,連山關告急。守軍兩個連麵對莽古爾泰的大軍手足無措,城關在喊殺聲中易手。杏山的守軍們握著鋒利的刀劍,和城內百姓眾誌成城,但缺乏訓練和實戰被莽古爾泰的大軍一鼓而破;鬆山的士卒、百姓在城下射來的箭雨中死傷慘重,最終城破人亡。
小淩河堡的抵抗最為絕望。守將帶著一群連陣型都排不整齊的新兵,用石塊、金汁、滾木砸向登城之敵。當後金兵破城時,一名新兵顫抖著點燃火藥桶,巨響過後,城頭隻留下滿地碎肉與殘破的軍旗。
笊籬頭堡、灰山堡的陷落同樣慘烈。莽古爾泰每破一城,便將幸存青壯捆作肉盾,逼他們攻打下一城。老弱婦孺的哭喊聲響徹遼東大地,而寧遠城頭的火炮始終沉默——錢守庸每天聽著城外的一座座堡壘被後金攻破,卻無能為力,隻能將拳頭砸在案幾上,震落滿手血痕。
這一月裏,寧遠城徹底成了一座孤島。議事廳內,李師爺聲音發顫:\"督帥,三旅駐守在城外八個堡壘的兩個團…已經全軍覆沒了,一個跑回來的都沒有。\"錢守庸盯著牆上懸掛的寧遠戰役地圖,突然掀翻案上茶盞:\"傳我將令,拆了城中廟宇!磚石全部搬到城頭禦敵!再次提高殺敵賞格,擊傷後金一人賞五兩銀子,斬首一顆賞銀十兩!我錢守庸誓與寧遠共存亡!\"
而此刻的後金大營,皇太極撫摸著高誌強的首級冷笑:\"錢守庸,我倒要看看,你死守的到底是大明疆土,還是自己的烏紗!\"帳外傳來降卒、百姓的哀嚎,他們正被驅趕著一步步走向盛京的方向,為未來的主子們貢獻自己的餘生,身影在夕陽下縮成一個個扭曲的黑點,恰似寧遠城即將迎來的命運。
寧遠城外堡壘盡失後的第三日,錢守庸召集眾將齊聚議事廳。一陣風裹挾著血腥氣灌進廳內,他的披風在穿堂風中獵獵作響。錢守庸掃過滿堂士氣低迷的將領。
“諸位!”錢守庸猛地拍案,震得茶盞裏的殘茶潑濺而出,“我軍求援奏報送達京師已整月餘!寧遠乃遼東首府,聖上豈會坐視不理?”他的目光掃過牆上標滿各種符號的戰圖,“祖大壽那老匹夫肯定與後金勾結無疑,妄圖借刀殺人除掉本官,但在朝廷嚴令下也不敢公然抗命不來救援。後金人口匱乏,耗不起持久戰。皇太極圍城月餘不敢強攻,足見其忌憚我軍火器!不出旬日,皇太極大軍必撤!”他的聲音在空曠的大廳裏回蕩,驚起梁間棲著的烏鴉,撲棱棱的振翅聲更添幾分肅殺。
張德緊握腰間劍柄,指節因用力而發白:“督帥所言極是!末將新掌督標師,麾下兄弟皆與後金有不共戴天之仇。隻要有一人一馬,定與寧遠城共存亡!”他望向廳外焦土,眼中燃燒著複仇的火焰,“祖大壽那點算計,不過是跳梁小醜!等援軍一到,定叫他和後金都付出代價!”
滿天星突然一腳踢翻身旁的長凳,震得牆上的箭矢圖嘩啦啦作響:“什麽援軍?什麽朝廷嚴令?八座堡壘被屠時,祖大壽的援軍在哪?分明是想等我們和後金兩敗俱傷!”他獨眼通紅,腰間佩劍已然出鞘三寸,“那些兄弟的血不能白流,等韃子一撤,末將定要帶兵去會會這老賊!”
蘇懷玉卻默默將布巾纏在劍柄上,沉聲道:“與其指望豺狼,不如握緊手中刀。”他的目光掃過牆上的城防圖,“韃子退軍後,祖大壽定會來搶地盤。我們可以提前在城內督師府埋伏刀斧手,邀請他入城商議遼東此戰後續善後事宜,待其入內伏兵盡出,亂刀砍殺了他。然後督師您率兵出城以祖大壽首級號令其餘部,誰敢不從排槍斃之,則遼東事權可一,後金可平。”
錢守庸的目光掃過過激的眾將,猛地抽出尚方寶劍拍在桌上:“夠了!此刻與祖大壽內訌才是讓皇太極稱心如意!”劍身與桌麵相撞發出嗡鳴,“傳令下去,所有將士輪班休整,城頭增設望哨。待皇太極大軍撤退……”他的眼神突然變得森冷,“我要讓他們知道,寧遠的每一塊磚石,都沾著大明兒郎的血!祖大壽若敢輕舉妄動,本官定以尚方寶劍斬其狗頭!”
七日後的寅時三刻,探馬踉蹌著撞進帥帳:“報——後金連夜拔營,朝沈陽方向退去!”錢守庸倚著城垛望去,隻見北方地平線上煙塵漸散,空蕩蕩的營壘裏還飄著未燃盡的軍旗。他握緊腰間玉帶,喉頭泛起苦澀——這場用八座堡壘、三千兒郎性命換來的對峙,終於熬到了頭。
然而第二日破曉,祖大壽的關寧鐵騎便如黑雲般壓至城下。上萬騎步兵鐵甲鋥亮,長槍如林,“祖”字大旗在風中翻卷。祖大壽一夾馬腹,坐騎嘶鳴著踏過滿地碎磚:“錢督師!本總兵奉聖命馳援,為何緊閉城門?”
錢守庸扶著城垛,身後五門紅衣大炮黑洞洞的炮口直指城下:“祖總兵鞍馬勞頓,還請率部駐守城外大營。寧遠百姓曆經戰火,不堪驚擾。”他的聲音冰冷如鐵,與祖大壽怒目圓睜的赤紅麵孔形成鮮明對比。
“好個錢守庸!”祖大壽的馬鞭狠狠抽在地上,濺起陣陣塵土。“你坐擁堅城卻見死不救,如今倒教訓起本總兵來了?”他身後將士蠢蠢欲動,刀槍、弓弦響動聲此起彼伏。
錢守庸突然舉起尚方寶劍,寒光凜冽:“本督師代天子巡邊!若敢擅動,軍法處置!”對峙片刻,祖大壽猛地勒轉馬頭,牙縫裏擠出幾個字:“好,錢守庸。你不讓我進城,我就回錦州去。不過嘛,你守不住的地盤我就代勞了。來人呐,給我占了大淩河、小淩河、塔山諸堡!”立刻有三千步兵兵分為八隊,潮水般湧向八座殘垣斷壁的軍堡方向。
夕陽西下時,關寧鐵騎的身影漸漸隱沒在錦州方向的暮色中。錢守庸望著城頭新換的軍旗,聽著百姓在城內前幾天剛拆的廢墟中撿拾瓦礫的聲響,忽然劇烈咳嗽起來,指縫間滲出的血滴,染紅了官袍上的仙鶴補子。第二次寧遠之戰的硝煙雖散,遼東的暗潮,卻愈發洶湧了。
佛郎機炮一排的士卒們早已汗流浹背,炮管燙得能烙熟麵餅。\"裝填!快!\"一名老兵嘶吼著將火藥包塞進炮膛,卻因用力過猛被後坐力撞得頭破血流。這些從遼東各地招募而來的漢子,不少人的親人就是被後金韃子給殺害、擄走,此刻即便自知不敵也要拉上兩個後金韃子墊背!
團部參謀周學文抱著一捆箭矢狂奔而來,卻因為沒注意壓低身子,突然被城下一支破甲箭射穿喉嚨。他雙眼圓睜,喉間發出\"嗬嗬\"的氣音,踉蹌著將箭矢丟向旁邊的弓箭手,鮮血順著指縫汩汩流出,還未喊出\"省著點…\"便直挺挺倒在血泊中。城上城下協防的百姓死傷慘重,他們哭嚎著將城上親人的屍體拖到牆角,其中一位老婦人抹著眼淚:\"俺苦命的兒子啊,上個月剛剛成了親…\"
城下,莽古爾泰的騎兵們下馬推著數丈高的雲梯車如黑潮壓來。牛皮包裹的車架下裝著粗大的木輪,數十名後金兵齊聲吆喝,將昨晚剛打造出來的雲梯車頂端狠狠撞向城牆。\"吱呀——\"刺耳的摩擦聲中,雲梯車的鐵爪死死勾住城頭,帆布包裹的斜梯轟然展開,後金重甲精銳踩著搭板蜂擁而上。
二營三連的長槍兵們紅著眼眶結成槍陣,他們中有人的妻女被後金擄走,有人的父母倒在屠刀下。\"穩住!\"高誌強揮刀砍斷一支飛來的箭矢,\"殺光這些韃子,給遼東父老報仇!\"幾個後金甲兵跳上城頭,揮動長刀、舞動盾牌,迅速把周圍砍出了一片空地,幾個躲閃不及的長槍兵痛苦的倒在地上呻吟。後麵的重甲兵們迅速跟進,舉起盾牌結成密不透風的龜甲陣,明軍後排拋射的箭矢紛紛被彈落。後金兵們列好陣勢後,一聲大吼頂著盾牌衝向三連的長槍兵。受城頭地形限製,雙方接站麵很小,每排最多隻能站下三人。在這個狹窄的空間中經驗豐富、訓練有素的後金軍大占優勢,一個衝殺間就已衝進了長槍兵的隊列中,一陣大砍大殺。長槍兵被到盾兵近身那就是待宰的羔羊,很快就死傷二十多人。這時新兵缺乏訓練的劣勢就體現了出來,後麵的人見前麵這慘狀嚇得立刻就跑,霎時間城頭亂作一團。任憑後麵的高誌強和軍官們怎麽砍殺逃兵也阻止不住。高誌強隻好隨潰兵撤下城頭,準備收攏潰兵打巷戰。
城上百姓們卻沒有退縮,他們將家中的棉被浸濕,裹在身上當盾牌,提著菜刀、鋤頭與後金甲兵搏命。一位白發老翁將滾燙的鐵鍋砸向後金兵腦袋,卻被對方一刀劈成兩半。高誌強看著眼前的慘狀,眼中滿是悲憤與絕望。當最後一門佛郎機炮炸膛時,城頭徹底陷落。城門被後金兵打開,莽古爾泰的大軍如潮水般洶湧而入。
高誌強此時帶著僅剩的二十餘人,退守到一個小巷中,麵前是密密麻麻的後金兵。\"殺光一個夠本,殺倆賺一個!\"他怒吼著衝向敵兵,刀光劍影中,他的肩膀被砍中,鮮血如泉湧。但他仍揮舞著刀,直至被亂刀砍倒。
塔山堡的夜空被火光映得通紅,這座小小的堡壘,連同裏麵的守軍和百姓,最終化作了一片焦土。
次日清晨,淒厲的號角聲撕開遼東的晨霧,莽古爾泰的長矛挑著高誌強的頭顱,緩緩行至寧遠城下。發黑的麵容仍保持著怒目圓睜的姿態,凝固的血痂糊住半張臉,在烈日下散發著腐臭。\"錢守庸!看看你忠心耿耿的部下!\"莽古爾泰狂笑,\"他為你死心塌地賣命,你卻見死不救,如今他落得個死無全屍的下場!你良心讓狗吃了嗎?哈哈哈\"
城樓上,張德劇烈顫抖著抓住垛口,指節泛白。三旅這些從遼東血火中招募的漢子,每個都背著血海深仇,如今卻連收殮袍澤的機會都沒有。滿天星一言不發地解下腰間酒壺,仰頭飲盡,酒水混著淚水滑落,在甲胄上砸出深色痕跡。
錢守庸握緊腰間玉帶,指甲幾乎掐進掌心。他望著城下如狼似虎的後金兵,沉聲道:\"傳令下去,這是皇太極的誘敵之計,任何人沒有本督的命令不得出城浪戰,違令者雖勝亦斬!\"喉間泛起苦澀,他何嚐不知這道命令會讓多少將士寒心,但這幾年的督撫曆練,讓他知道不能因怒興兵,這樣隻能中了敵人的全套。寧遠城絕不能成為下一個亡魂!
第二日,連山關告急。守軍兩個連麵對莽古爾泰的大軍手足無措,城關在喊殺聲中易手。杏山的守軍們握著鋒利的刀劍,和城內百姓眾誌成城,但缺乏訓練和實戰被莽古爾泰的大軍一鼓而破;鬆山的士卒、百姓在城下射來的箭雨中死傷慘重,最終城破人亡。
小淩河堡的抵抗最為絕望。守將帶著一群連陣型都排不整齊的新兵,用石塊、金汁、滾木砸向登城之敵。當後金兵破城時,一名新兵顫抖著點燃火藥桶,巨響過後,城頭隻留下滿地碎肉與殘破的軍旗。
笊籬頭堡、灰山堡的陷落同樣慘烈。莽古爾泰每破一城,便將幸存青壯捆作肉盾,逼他們攻打下一城。老弱婦孺的哭喊聲響徹遼東大地,而寧遠城頭的火炮始終沉默——錢守庸每天聽著城外的一座座堡壘被後金攻破,卻無能為力,隻能將拳頭砸在案幾上,震落滿手血痕。
這一月裏,寧遠城徹底成了一座孤島。議事廳內,李師爺聲音發顫:\"督帥,三旅駐守在城外八個堡壘的兩個團…已經全軍覆沒了,一個跑回來的都沒有。\"錢守庸盯著牆上懸掛的寧遠戰役地圖,突然掀翻案上茶盞:\"傳我將令,拆了城中廟宇!磚石全部搬到城頭禦敵!再次提高殺敵賞格,擊傷後金一人賞五兩銀子,斬首一顆賞銀十兩!我錢守庸誓與寧遠共存亡!\"
而此刻的後金大營,皇太極撫摸著高誌強的首級冷笑:\"錢守庸,我倒要看看,你死守的到底是大明疆土,還是自己的烏紗!\"帳外傳來降卒、百姓的哀嚎,他們正被驅趕著一步步走向盛京的方向,為未來的主子們貢獻自己的餘生,身影在夕陽下縮成一個個扭曲的黑點,恰似寧遠城即將迎來的命運。
寧遠城外堡壘盡失後的第三日,錢守庸召集眾將齊聚議事廳。一陣風裹挾著血腥氣灌進廳內,他的披風在穿堂風中獵獵作響。錢守庸掃過滿堂士氣低迷的將領。
“諸位!”錢守庸猛地拍案,震得茶盞裏的殘茶潑濺而出,“我軍求援奏報送達京師已整月餘!寧遠乃遼東首府,聖上豈會坐視不理?”他的目光掃過牆上標滿各種符號的戰圖,“祖大壽那老匹夫肯定與後金勾結無疑,妄圖借刀殺人除掉本官,但在朝廷嚴令下也不敢公然抗命不來救援。後金人口匱乏,耗不起持久戰。皇太極圍城月餘不敢強攻,足見其忌憚我軍火器!不出旬日,皇太極大軍必撤!”他的聲音在空曠的大廳裏回蕩,驚起梁間棲著的烏鴉,撲棱棱的振翅聲更添幾分肅殺。
張德緊握腰間劍柄,指節因用力而發白:“督帥所言極是!末將新掌督標師,麾下兄弟皆與後金有不共戴天之仇。隻要有一人一馬,定與寧遠城共存亡!”他望向廳外焦土,眼中燃燒著複仇的火焰,“祖大壽那點算計,不過是跳梁小醜!等援軍一到,定叫他和後金都付出代價!”
滿天星突然一腳踢翻身旁的長凳,震得牆上的箭矢圖嘩啦啦作響:“什麽援軍?什麽朝廷嚴令?八座堡壘被屠時,祖大壽的援軍在哪?分明是想等我們和後金兩敗俱傷!”他獨眼通紅,腰間佩劍已然出鞘三寸,“那些兄弟的血不能白流,等韃子一撤,末將定要帶兵去會會這老賊!”
蘇懷玉卻默默將布巾纏在劍柄上,沉聲道:“與其指望豺狼,不如握緊手中刀。”他的目光掃過牆上的城防圖,“韃子退軍後,祖大壽定會來搶地盤。我們可以提前在城內督師府埋伏刀斧手,邀請他入城商議遼東此戰後續善後事宜,待其入內伏兵盡出,亂刀砍殺了他。然後督師您率兵出城以祖大壽首級號令其餘部,誰敢不從排槍斃之,則遼東事權可一,後金可平。”
錢守庸的目光掃過過激的眾將,猛地抽出尚方寶劍拍在桌上:“夠了!此刻與祖大壽內訌才是讓皇太極稱心如意!”劍身與桌麵相撞發出嗡鳴,“傳令下去,所有將士輪班休整,城頭增設望哨。待皇太極大軍撤退……”他的眼神突然變得森冷,“我要讓他們知道,寧遠的每一塊磚石,都沾著大明兒郎的血!祖大壽若敢輕舉妄動,本官定以尚方寶劍斬其狗頭!”
七日後的寅時三刻,探馬踉蹌著撞進帥帳:“報——後金連夜拔營,朝沈陽方向退去!”錢守庸倚著城垛望去,隻見北方地平線上煙塵漸散,空蕩蕩的營壘裏還飄著未燃盡的軍旗。他握緊腰間玉帶,喉頭泛起苦澀——這場用八座堡壘、三千兒郎性命換來的對峙,終於熬到了頭。
然而第二日破曉,祖大壽的關寧鐵騎便如黑雲般壓至城下。上萬騎步兵鐵甲鋥亮,長槍如林,“祖”字大旗在風中翻卷。祖大壽一夾馬腹,坐騎嘶鳴著踏過滿地碎磚:“錢督師!本總兵奉聖命馳援,為何緊閉城門?”
錢守庸扶著城垛,身後五門紅衣大炮黑洞洞的炮口直指城下:“祖總兵鞍馬勞頓,還請率部駐守城外大營。寧遠百姓曆經戰火,不堪驚擾。”他的聲音冰冷如鐵,與祖大壽怒目圓睜的赤紅麵孔形成鮮明對比。
“好個錢守庸!”祖大壽的馬鞭狠狠抽在地上,濺起陣陣塵土。“你坐擁堅城卻見死不救,如今倒教訓起本總兵來了?”他身後將士蠢蠢欲動,刀槍、弓弦響動聲此起彼伏。
錢守庸突然舉起尚方寶劍,寒光凜冽:“本督師代天子巡邊!若敢擅動,軍法處置!”對峙片刻,祖大壽猛地勒轉馬頭,牙縫裏擠出幾個字:“好,錢守庸。你不讓我進城,我就回錦州去。不過嘛,你守不住的地盤我就代勞了。來人呐,給我占了大淩河、小淩河、塔山諸堡!”立刻有三千步兵兵分為八隊,潮水般湧向八座殘垣斷壁的軍堡方向。
夕陽西下時,關寧鐵騎的身影漸漸隱沒在錦州方向的暮色中。錢守庸望著城頭新換的軍旗,聽著百姓在城內前幾天剛拆的廢墟中撿拾瓦礫的聲響,忽然劇烈咳嗽起來,指縫間滲出的血滴,染紅了官袍上的仙鶴補子。第二次寧遠之戰的硝煙雖散,遼東的暗潮,卻愈發洶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