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五年的春天轉瞬而至,這個冬天蒙古人或許是因崇禎三年臘月那次入寇,三千鐵騎出征卻僅不足一千人狼狽逃回,損失太過慘重,故而今年冬天沒敢再來犯邊。
隨著天氣漸暖,李明軍營中的氣氛並未因此鬆懈,反而愈發緊張。魯大昌所帶領的火槍作坊內,工匠們正熱火朝天地趕製著輕便燧發魯密銃。自投入生產以來,這種新式火器的產量節節攀升。
起初,由於工匠們對新的製作工藝和流水線生產方式尚顯生疏,輕便燧發魯密銃的產量增長較為緩慢。但隨著時間推移,工匠們的熟練度不斷增加,再加上招募的工匠數量持續擴大,生產規模日益壯大,產量便如芝麻開花般節節高。
二月份時,輕便燧發魯密銃的月產量已達到150支。到了三月份,產量更是大幅提升,每月能生產200支。看著源源不斷生產出來的輕便燧發魯密銃,李明清楚,軍隊的戰鬥力正隨著產量的提升而逐步增強。
李明來自後世,深知未來部隊必將是火槍兵的天下,火器化的時代已然來臨。當下正值冷兵器與熱兵器交替使用之際,火器無疑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他決定進一步加大火器的研發力度,同時加快部隊火器化裝備的速度,思索著軍隊未來的發展方向,李明決定召集一眾將領商討部隊未來的編製事宜。
他差人傳令,將左營統領趙剛、右營統領焦銘、中軍副統領張浩、新兵營統領蘇懷玉、後營統領滿天星、軍師譚師爺以及隨軍書記官張德,還有騎兵、炮兵、火槍兵各部的千總、把總等都叫到了營帳。
眾人到齊坐定後,李明率先開口:“如今,咱們輕便燧發魯密銃的產量逐步提升。隨著鳥銃更換為輕便燧發魯密銃,全軍實現火器化的步伐可以加快了。我打算對全軍進行火器化改造,以後除了騎兵、炮兵、塘馬以及旗鼓手之類的兵種外,其餘步兵全部換裝輕便燧發魯密銃。這火器遠戰近戰皆可,威力也大,且相對好培養,能大大提升咱們的戰鬥力。”
此言一出,營帳內頓時議論紛紛。趙剛和焦銘率先提出反對意見,趙剛皺著眉頭說道:“將軍,兄弟們用慣了大刀、長矛、弓箭這些冷兵器,換成這火器,大家還得重新掌握,恐怕會影響當前的戰鬥力啊。”
焦銘也附和道:“是啊,將軍,冷兵器用起來順手,貿然更換,兄弟們心裏沒底呀。”
李明點了點頭,說道:“我明白你們的顧慮,目前產量確實跟不上,想全軍立刻換裝也不現實。所以咱們可以一步步來,生產出一批,就換裝一批。”
譚師爺捋了捋胡須,緩緩說道:“將軍,此事還需慎重。不如先穩一穩,看看那1000名女火槍兵換裝後的戰鬥力表現如何,再做定奪。”
蘇懷玉也趕忙說道:“譚師爺說得在理,還是穩當點好,畢竟這關乎著兄弟們在戰場上的生死。”
李明沉思片刻後,說道:“大家說的都有道理。那就這樣,下次打仗,咱們就帶上換裝輕便燧發魯密銃的女火槍兵,通過實戰檢驗成果。要是效果好,咱們再考慮全軍逐步換裝火器。”
滿天星看著李明,說道:“兄弟,你這想法是好的,隻是這步子跨得大了,確實得小心些。既然大家都覺得先看看女火槍兵實戰效果再做打算,那便如此吧。”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同意,營帳內氣氛稍緩,卻又隱隱透著一股對未來未知的緊張與期待。接下來,眾人又就其他一些軍事事務展開討論,為即將到來的戰事與軍隊變革做著充分準備。
會後,李明又單獨將滿天星、魯大昌和齊小天叫到了一處營帳。待三人坐定,李明一臉嚴肅。他心裏思索著後世先進火器的構造原理,深知要提升軍隊戰鬥力,必須在火器研發上取得更大突破。
李明神色鄭重地對魯大昌和齊小天說道:“二位,火器研發一事至關重要,咱們還得進一步加強。對於當下的輕便燧發魯密銃,還有不少完善的空間。就比如這槍托,其造型和角度都還能再優化,要讓士兵抵肩射擊時更加舒服、牢靠。另外,槍管的材料也得琢磨琢磨,看看能不能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再減減厚度,降降重量。”
魯大昌和齊小天認真聽著,不時點頭。
李明接著對齊小天說:“燧發機構這塊,你也再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進一步提升發火率。這可是關係到火器可靠性的關鍵。”
說完,李明看向兩人,繼續說道:“我有個想法,想讓二位研究下一代的新式火銃。如果能在火銃的槍管裏加工出螺紋狀的膛線,當子彈被火藥燃氣推動時,鉛製子彈在加熱膨脹後會緊貼膛線內壁。由於膛線的作用,子彈在向前推進過程中會產生旋轉,這樣一來,子彈飛行的穩定性將大大提高。而且,因為膛線使槍管內的密閉性更好,火藥燃氣能更有效地作用於子彈,從而讓子彈打得更遠。”
魯大昌麵露疑惑,問道:“將軍,這槍管又細又長,在裏麵刻製膛線談何容易,不知該如何下手啊?”
李明說道:“魯師傅,咱們可以借鑒魯密銃製作槍管的工藝。用鐵皮卷製槍管之前,先在鐵皮上畫上螺紋,卷起來後,不就形成螺旋狀的膛線了嗎?”
魯大昌眼睛一亮,不禁讚歎道:“將軍此計甚妙,如此奇思妙想,實在令人佩服!”
李明又對齊小天說道:“小天,我還聽聞有一種叫硫酸的酸液,可通過硫磺燃燒生成二氧化硫,再經催化氧化等步驟製取。將棉花浸泡在經過特定處理的硫酸等混合液中,能製成一種叫雷汞的物質。這雷汞遇到劇烈撞擊就會迅速燃燒,咱們或許可以用它來製作子彈的底火。以後火器發展,後膛槍會是趨勢。前裝槍裝彈太慢,而且士兵站著裝彈,受彈麵積大,容易被對麵弓箭、槍彈擊中。後膛槍就不一樣了,可以趴著裝填子彈,安全性大大提高。後膛槍的關鍵在子彈,而子彈最關鍵的就是底火。你找些誌同道合的人一起研究研究,要是研究出成果,我定有重賞。”
齊小天聽後,像聽天書一樣,張大了嘴,半天合不攏,訥訥地問道:“將軍,何為二氧化硫,何為催化氧化啊?”
李明一拍腦袋,這才想起他們身處古代,對這些化學知識全然不知。於是,他耐著性子詳細解釋道:“二氧化硫呢,就是硫磺在空氣中燃燒後產生的一種氣體,它無色但有刺激性氣味。而催化氧化,就是在一些特殊物質的幫助下,讓二氧化硫與氧氣發生反應,進一步轉化……”李明說得口幹舌燥,可齊小天依舊聽得雲山霧罩。
無奈之下,李明隻能說道:“小天,你先按我說的方向進行研究,過程中要是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咱們再詳細探討。”
交代完兩人,李明轉頭對滿天星說道:“大哥,你這邊得做好後勤保障支持。如今輕便燧發魯密銃的生產規模還得進一步擴大。我聽說火槍作坊已有500多人的規模了,但這還不夠,得增加人數,增添工具,多增加幾條流水線,產量無論如何也得翻倍。不然部隊啥時候才能全麵裝備上這些槍啊。”
滿天星麵露難色,說道:“兄弟,可現在庫裏的錢已經見底了啊。”
李明拍了拍滿天星的肩膀,說道:“大哥,沒事,這事我來想辦法。”
隨著天氣漸暖,李明軍營中的氣氛並未因此鬆懈,反而愈發緊張。魯大昌所帶領的火槍作坊內,工匠們正熱火朝天地趕製著輕便燧發魯密銃。自投入生產以來,這種新式火器的產量節節攀升。
起初,由於工匠們對新的製作工藝和流水線生產方式尚顯生疏,輕便燧發魯密銃的產量增長較為緩慢。但隨著時間推移,工匠們的熟練度不斷增加,再加上招募的工匠數量持續擴大,生產規模日益壯大,產量便如芝麻開花般節節高。
二月份時,輕便燧發魯密銃的月產量已達到150支。到了三月份,產量更是大幅提升,每月能生產200支。看著源源不斷生產出來的輕便燧發魯密銃,李明清楚,軍隊的戰鬥力正隨著產量的提升而逐步增強。
李明來自後世,深知未來部隊必將是火槍兵的天下,火器化的時代已然來臨。當下正值冷兵器與熱兵器交替使用之際,火器無疑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他決定進一步加大火器的研發力度,同時加快部隊火器化裝備的速度,思索著軍隊未來的發展方向,李明決定召集一眾將領商討部隊未來的編製事宜。
他差人傳令,將左營統領趙剛、右營統領焦銘、中軍副統領張浩、新兵營統領蘇懷玉、後營統領滿天星、軍師譚師爺以及隨軍書記官張德,還有騎兵、炮兵、火槍兵各部的千總、把總等都叫到了營帳。
眾人到齊坐定後,李明率先開口:“如今,咱們輕便燧發魯密銃的產量逐步提升。隨著鳥銃更換為輕便燧發魯密銃,全軍實現火器化的步伐可以加快了。我打算對全軍進行火器化改造,以後除了騎兵、炮兵、塘馬以及旗鼓手之類的兵種外,其餘步兵全部換裝輕便燧發魯密銃。這火器遠戰近戰皆可,威力也大,且相對好培養,能大大提升咱們的戰鬥力。”
此言一出,營帳內頓時議論紛紛。趙剛和焦銘率先提出反對意見,趙剛皺著眉頭說道:“將軍,兄弟們用慣了大刀、長矛、弓箭這些冷兵器,換成這火器,大家還得重新掌握,恐怕會影響當前的戰鬥力啊。”
焦銘也附和道:“是啊,將軍,冷兵器用起來順手,貿然更換,兄弟們心裏沒底呀。”
李明點了點頭,說道:“我明白你們的顧慮,目前產量確實跟不上,想全軍立刻換裝也不現實。所以咱們可以一步步來,生產出一批,就換裝一批。”
譚師爺捋了捋胡須,緩緩說道:“將軍,此事還需慎重。不如先穩一穩,看看那1000名女火槍兵換裝後的戰鬥力表現如何,再做定奪。”
蘇懷玉也趕忙說道:“譚師爺說得在理,還是穩當點好,畢竟這關乎著兄弟們在戰場上的生死。”
李明沉思片刻後,說道:“大家說的都有道理。那就這樣,下次打仗,咱們就帶上換裝輕便燧發魯密銃的女火槍兵,通過實戰檢驗成果。要是效果好,咱們再考慮全軍逐步換裝火器。”
滿天星看著李明,說道:“兄弟,你這想法是好的,隻是這步子跨得大了,確實得小心些。既然大家都覺得先看看女火槍兵實戰效果再做打算,那便如此吧。”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同意,營帳內氣氛稍緩,卻又隱隱透著一股對未來未知的緊張與期待。接下來,眾人又就其他一些軍事事務展開討論,為即將到來的戰事與軍隊變革做著充分準備。
會後,李明又單獨將滿天星、魯大昌和齊小天叫到了一處營帳。待三人坐定,李明一臉嚴肅。他心裏思索著後世先進火器的構造原理,深知要提升軍隊戰鬥力,必須在火器研發上取得更大突破。
李明神色鄭重地對魯大昌和齊小天說道:“二位,火器研發一事至關重要,咱們還得進一步加強。對於當下的輕便燧發魯密銃,還有不少完善的空間。就比如這槍托,其造型和角度都還能再優化,要讓士兵抵肩射擊時更加舒服、牢靠。另外,槍管的材料也得琢磨琢磨,看看能不能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再減減厚度,降降重量。”
魯大昌和齊小天認真聽著,不時點頭。
李明接著對齊小天說:“燧發機構這塊,你也再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進一步提升發火率。這可是關係到火器可靠性的關鍵。”
說完,李明看向兩人,繼續說道:“我有個想法,想讓二位研究下一代的新式火銃。如果能在火銃的槍管裏加工出螺紋狀的膛線,當子彈被火藥燃氣推動時,鉛製子彈在加熱膨脹後會緊貼膛線內壁。由於膛線的作用,子彈在向前推進過程中會產生旋轉,這樣一來,子彈飛行的穩定性將大大提高。而且,因為膛線使槍管內的密閉性更好,火藥燃氣能更有效地作用於子彈,從而讓子彈打得更遠。”
魯大昌麵露疑惑,問道:“將軍,這槍管又細又長,在裏麵刻製膛線談何容易,不知該如何下手啊?”
李明說道:“魯師傅,咱們可以借鑒魯密銃製作槍管的工藝。用鐵皮卷製槍管之前,先在鐵皮上畫上螺紋,卷起來後,不就形成螺旋狀的膛線了嗎?”
魯大昌眼睛一亮,不禁讚歎道:“將軍此計甚妙,如此奇思妙想,實在令人佩服!”
李明又對齊小天說道:“小天,我還聽聞有一種叫硫酸的酸液,可通過硫磺燃燒生成二氧化硫,再經催化氧化等步驟製取。將棉花浸泡在經過特定處理的硫酸等混合液中,能製成一種叫雷汞的物質。這雷汞遇到劇烈撞擊就會迅速燃燒,咱們或許可以用它來製作子彈的底火。以後火器發展,後膛槍會是趨勢。前裝槍裝彈太慢,而且士兵站著裝彈,受彈麵積大,容易被對麵弓箭、槍彈擊中。後膛槍就不一樣了,可以趴著裝填子彈,安全性大大提高。後膛槍的關鍵在子彈,而子彈最關鍵的就是底火。你找些誌同道合的人一起研究研究,要是研究出成果,我定有重賞。”
齊小天聽後,像聽天書一樣,張大了嘴,半天合不攏,訥訥地問道:“將軍,何為二氧化硫,何為催化氧化啊?”
李明一拍腦袋,這才想起他們身處古代,對這些化學知識全然不知。於是,他耐著性子詳細解釋道:“二氧化硫呢,就是硫磺在空氣中燃燒後產生的一種氣體,它無色但有刺激性氣味。而催化氧化,就是在一些特殊物質的幫助下,讓二氧化硫與氧氣發生反應,進一步轉化……”李明說得口幹舌燥,可齊小天依舊聽得雲山霧罩。
無奈之下,李明隻能說道:“小天,你先按我說的方向進行研究,過程中要是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咱們再詳細探討。”
交代完兩人,李明轉頭對滿天星說道:“大哥,你這邊得做好後勤保障支持。如今輕便燧發魯密銃的生產規模還得進一步擴大。我聽說火槍作坊已有500多人的規模了,但這還不夠,得增加人數,增添工具,多增加幾條流水線,產量無論如何也得翻倍。不然部隊啥時候才能全麵裝備上這些槍啊。”
滿天星麵露難色,說道:“兄弟,可現在庫裏的錢已經見底了啊。”
李明拍了拍滿天星的肩膀,說道:“大哥,沒事,這事我來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