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空去了趙叔叔陳阿姨家,他們剛從北京301 醫院出院回到浮州市。
家裏的人真多、有老一輩的叔叔阿姨、也有第二代年輕人的朋友們、各自招待自己的客人、裏裏外外分成了好幾個人群、把客廳房間和小院的空地全部塞滿了。
其中有一對長相端正秀氣、衣著時髦的年輕人很是引人注目。
女孩子性格活潑談吐大方、她是師範學院藝術係的大學生;男孩子是地區采茶劇團的工作人員,兩人暑假旅行結婚剛從廣州回來,很大方地分發了他們兩人的喜糖。
大家紛紛議論,大學生現在可以結婚了,旅行結婚對於大家來說還是一種嶄新的生活方式;風景宜人旅途新喜、2人世界甜甜蜜蜜、純粹簡單愉快、值得回味。
這次趙叔叔和陳阿姨在北京待了3個多月。
他們的感覺就是:北京的街上、熙熙攘攘實在是人太多了。
人多得連旅館都住不上、好一點的旅社住一個晚上一般都要10來元錢、最次的也要3元住一晚。
城市太大沒有車子寸步難行、乘公交車下館子吃個飯上街買點東西......到處都是人擠人、哪怕是上個廁所都得排隊.....
特別是吃飯,你得站在先吃飯人的背後排一個飯桌的隊、看著他們先吃;等他們吃完離開後你才能坐下、再等著到你桌子前麵來點菜、還要等很久才能上齊菜;這一頓飯、沒有幾個小時那是吃不上的。
北京的女性現在流行穿西裝裙、連衣裙;年輕人流行穿喇叭褲......
隻是到十三陵、故宮、頤和園去看了一下、其它地方都沒去。
也不知道都幹了一些啥、幾千塊錢就花沒了、老兩口擔心花錢那麽多、怕影響不好、怕有人會給提意見、怕不能報銷......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中小城市自在、在哪裏也沒有家裏舒服.....要知道,那個年頭,一般工人的工資水平也就是每個月3、40元。
說說笑笑玩玩、大家一致認同:“在家千般好、出門一日難”。
大家關心北京的情況、更關心從北京采購回來的各種物資。
這個年代,隻要是有人離開本地外出、無論是誰、都會自覺承擔采購任務的。
陳阿姨笑眯眯地從裏屋抱出來一大包北京布鞋,有傳統的係帶圓口、平絨鞋幫帶3公分高度的鞋跟、這是年輕女性的最愛;
還有那種方口不係鞋帶燈芯絨鞋麵的平底鞋、這種“一腳蹬”的鞋子穿脫都方便、不用彎腰扣鞋帶、是年紀大的阿姨們的所愛。
引人注目的是一種新款式“船型鞋”、整個鞋型更加與腳型貼合、露出的足背更多;讓大家發現,原來每一個人的‘足’也能很好看;鞋幫是各種各樣的小格子布、也有那種用金線銀線在黑色的布鞋幫上繡著小花、格外引人注目;
麗嬅珊珊憶江南都很喜歡這種含蓄漂亮的船型鞋。
陳阿姨再抱出來一堆衣服、圍巾,立即引起一片興奮的歡呼和歡笑。
大家一邊隨心所欲自選自試各種衣服圍巾和鞋子,一邊還大加評議。
首都、也開始解放思想、美化生活了。
最開始的美化就是色彩和款式的變化、不再是隻有黑色藍色和軍綠顏色了。
陳阿姨帶回來的衣服裏麵,有一件收腰的拉鏈夾克衫。
憶江南套上一試,大家眼前一亮頓時一片驚呼:“這件衣服好像就是為你買的、腰身全部襯托出來了,不許脫下來了,穿上、帶走”。
憶江南平日裏衣著樸素、比較注意要融入普通不要脫離群眾。
有生以來還是第一次穿這種黑白斜紋小格子的夾克衫:看著穿衣鏡裏的那個自己,完全變成了精神煥發的另外一個人。
第一次體會到了“人仗衣帽馬仗鞍”這句千古名言的道理。
憶江南走進裏屋、把一些書籍和資料放進紙箱。
正巧蘇凱走進了房間,一眼就看到了被憶江南收進紙箱裏的照片、就是學校運動會團體優勝前三名的那張、這是兩人共同出現在一個鏡頭當中的唯一工作照。
他拿起照片大驚小怪問道:“怎麽搞得、倪子祥還躲在另外一邊?他在偷看什麽,兩個人一個在東一個在西,為什麽不在一塊照啊”?
憶江南眼明手快地一把奪過照片、嗔怪道:“哎呀、老兄、都徹底分手了、今後不再提這個人了、好不好”?
蘇凱很是武斷地認為:“體育集訓時,不是看你的麵子,田徑隊的隊長就是師範學院體育係的常理了,他比倪子祥成熟、更有思想、體育成績也比他好......這個小子不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麽、也不知道自己最缺的是什麽、他遲早會後悔的”。
“給你再介紹一個怎麽樣?也是老幹部家的孩子、人長得帥氣、大高個、人又老實,......那人是獨子、老太太委托我幫忙介紹一位能幹的、能把家撐起來的、你願不願意?”他一本正經地看著憶江南,等待她答複。
憶江南也半真半假地回答:“這麽好的條件,隻要人老實、可以考慮、哎、多大年紀了?”
“哎呀,可能比你小一點”,“那可不行了、又比我年輕、比我長得還漂亮、那也太不安全了吧?”
說罷,憶江南哈哈大笑起來。
聞聲進屋的陳阿姨和兒子小偉、岩岩一連聲地問道:“帥小雅現在怎麽樣了,給你來信沒有、有沒有談朋友?”
“帥小雅和幹休所的一個小夥子正在接觸當中,那人條件不如新生,隻是他們兩家父母認識在先、隻能錯過了”,憶江南回答道。
原來是趙叔叔的大兒子新生還沒找到合適的女孩子。
這位眉清目秀溫潤如玉的小夥子,在北京總參謀部事業一帆風順前程似錦。
別人都上趕子給介紹的對象,不是年紀比他大就是個子高大骨架子粗氣、這位部長秘書實在太精致了、叫人感覺相互之間的不匹配。
年紀最小的岩岩、大膽地為幾個兄弟做了安排:
“是要給大哥寫封信催一催了、他要抓緊一點了、爭取明年上半年解決個人問題;
偉偉你計劃明年下半年或者後年的上半年處理好;最後輪到我了,那就在82年結婚吧,太晚了也不好吧?”
他一邊說著一邊還撓撓頭“憶姐姐、不能再拖了、是要很認真地抓緊考慮考慮”。
全家人看著這個最小的男孩子、他一本正經得替哥哥姐姐們做安排、忍俊不禁都笑起來、都開起了他的玩笑:“你的年紀最小、臉皮最厚”。
“結婚還臉皮厚哇,那所有的人都不用結婚了”。
看著他那副故作鎮靜的樣子、更使大家忍不住、笑出了更大聲音。
陳阿姨柔柔地嗔怪他:“你看你、大姐姐都沒有開口、誰像你這樣口無遮攔的”。
“按中國人的傳統習慣、男孩子可以隨便開玩笑,女孩子不敢隨便說、最多在一旁笑一笑......憶姐姐、你說是吧?
......我不騙你們,在工廠裏、老師傅們開起玩笑來、那些女孩子們、就會死命捂住嘴巴在一旁偷偷的笑,其實笑出聲音來也沒怎麽的吧”?
大家更是哄堂大笑了。
趙叔叔在院子裏剛剛澆完花、走進餐廳、發令:“開飯......明天晚上、開個家庭會議,我們出去3個多月了,你們在家裏怎麽樣了、都給我老老實實地匯報匯報”。
“其實,沒啥可匯報的、我們都很自覺、都沒有幹啥壞事;工作幹了不少、缺點錯誤也都存在、今後我們一定注意改正”偉偉還是有點緊張。
趙叔叔說:“沒幹壞事、也得匯報、想逃避會議可不行”。
憶江南忍不住笑了、故意在一旁添油加醋:
“家庭會議的重點是男孩子啊!我爸爸也是每次外出回來、就會搞調查研究、看看幾個男孩子的表現怎麽樣、有一點風吹草動就要開家庭會議、要鬥私批修的。”
說罷,還對偉偉使壞地一笑。
晚飯、就是在這種大團圓的和諧輕鬆氣氛中結束。
趙叔叔家的氣氛比憶家還要輕鬆,不像憶家那樣、吃飯時講話很少、埋頭苦幹風掃殘雲。
晚飯後,大家都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香港電影《怪客》,這是一部科幻懸疑驚悚片、引人入勝。
這個年頭、有電視機的人家極少,一旦有什麽好節目;很多熟人朋友或者左鄰右舍都會不請自來,共同來上一場精神享受;人越多越熱鬧、越是有一種共同的快樂。
看完電視、客人們紛紛起身一對一對地告別、就連麗嬅蘇凱帶著孩子都要回自己那個小家了。
憶江南取挎包時發現了幾張從北京帶回來的畫片,實在是漂亮,忍不住就向陳阿姨開口想要了。
在偉偉故作緊張虛張聲勢的搶奪下,硬是拿下了那張顏色最漂亮的《絹人》。
這張畫片上最漂亮的就是絹人的一雙手,質感特別好,這可謂:“青蔥玉指手如柔夷”、實在是愛不釋手。
回醫院的路上,憶江南想到,在浮州學習2年多了,趙叔叔陳阿姨家就成了她的又一個家、就像是一家人那樣親密和諧。
想起在福州當兵的時候,戰友瞿紅的家也就是她的家,她的父母對她就像自己的孩子們一樣。
經曆過戰爭考驗幸存活下來的人,心胸特別開闊博愛,對戰友們的孩子們都很珍愛、都一視同仁視同己出。
家裏的人真多、有老一輩的叔叔阿姨、也有第二代年輕人的朋友們、各自招待自己的客人、裏裏外外分成了好幾個人群、把客廳房間和小院的空地全部塞滿了。
其中有一對長相端正秀氣、衣著時髦的年輕人很是引人注目。
女孩子性格活潑談吐大方、她是師範學院藝術係的大學生;男孩子是地區采茶劇團的工作人員,兩人暑假旅行結婚剛從廣州回來,很大方地分發了他們兩人的喜糖。
大家紛紛議論,大學生現在可以結婚了,旅行結婚對於大家來說還是一種嶄新的生活方式;風景宜人旅途新喜、2人世界甜甜蜜蜜、純粹簡單愉快、值得回味。
這次趙叔叔和陳阿姨在北京待了3個多月。
他們的感覺就是:北京的街上、熙熙攘攘實在是人太多了。
人多得連旅館都住不上、好一點的旅社住一個晚上一般都要10來元錢、最次的也要3元住一晚。
城市太大沒有車子寸步難行、乘公交車下館子吃個飯上街買點東西......到處都是人擠人、哪怕是上個廁所都得排隊.....
特別是吃飯,你得站在先吃飯人的背後排一個飯桌的隊、看著他們先吃;等他們吃完離開後你才能坐下、再等著到你桌子前麵來點菜、還要等很久才能上齊菜;這一頓飯、沒有幾個小時那是吃不上的。
北京的女性現在流行穿西裝裙、連衣裙;年輕人流行穿喇叭褲......
隻是到十三陵、故宮、頤和園去看了一下、其它地方都沒去。
也不知道都幹了一些啥、幾千塊錢就花沒了、老兩口擔心花錢那麽多、怕影響不好、怕有人會給提意見、怕不能報銷......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中小城市自在、在哪裏也沒有家裏舒服.....要知道,那個年頭,一般工人的工資水平也就是每個月3、40元。
說說笑笑玩玩、大家一致認同:“在家千般好、出門一日難”。
大家關心北京的情況、更關心從北京采購回來的各種物資。
這個年代,隻要是有人離開本地外出、無論是誰、都會自覺承擔采購任務的。
陳阿姨笑眯眯地從裏屋抱出來一大包北京布鞋,有傳統的係帶圓口、平絨鞋幫帶3公分高度的鞋跟、這是年輕女性的最愛;
還有那種方口不係鞋帶燈芯絨鞋麵的平底鞋、這種“一腳蹬”的鞋子穿脫都方便、不用彎腰扣鞋帶、是年紀大的阿姨們的所愛。
引人注目的是一種新款式“船型鞋”、整個鞋型更加與腳型貼合、露出的足背更多;讓大家發現,原來每一個人的‘足’也能很好看;鞋幫是各種各樣的小格子布、也有那種用金線銀線在黑色的布鞋幫上繡著小花、格外引人注目;
麗嬅珊珊憶江南都很喜歡這種含蓄漂亮的船型鞋。
陳阿姨再抱出來一堆衣服、圍巾,立即引起一片興奮的歡呼和歡笑。
大家一邊隨心所欲自選自試各種衣服圍巾和鞋子,一邊還大加評議。
首都、也開始解放思想、美化生活了。
最開始的美化就是色彩和款式的變化、不再是隻有黑色藍色和軍綠顏色了。
陳阿姨帶回來的衣服裏麵,有一件收腰的拉鏈夾克衫。
憶江南套上一試,大家眼前一亮頓時一片驚呼:“這件衣服好像就是為你買的、腰身全部襯托出來了,不許脫下來了,穿上、帶走”。
憶江南平日裏衣著樸素、比較注意要融入普通不要脫離群眾。
有生以來還是第一次穿這種黑白斜紋小格子的夾克衫:看著穿衣鏡裏的那個自己,完全變成了精神煥發的另外一個人。
第一次體會到了“人仗衣帽馬仗鞍”這句千古名言的道理。
憶江南走進裏屋、把一些書籍和資料放進紙箱。
正巧蘇凱走進了房間,一眼就看到了被憶江南收進紙箱裏的照片、就是學校運動會團體優勝前三名的那張、這是兩人共同出現在一個鏡頭當中的唯一工作照。
他拿起照片大驚小怪問道:“怎麽搞得、倪子祥還躲在另外一邊?他在偷看什麽,兩個人一個在東一個在西,為什麽不在一塊照啊”?
憶江南眼明手快地一把奪過照片、嗔怪道:“哎呀、老兄、都徹底分手了、今後不再提這個人了、好不好”?
蘇凱很是武斷地認為:“體育集訓時,不是看你的麵子,田徑隊的隊長就是師範學院體育係的常理了,他比倪子祥成熟、更有思想、體育成績也比他好......這個小子不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麽、也不知道自己最缺的是什麽、他遲早會後悔的”。
“給你再介紹一個怎麽樣?也是老幹部家的孩子、人長得帥氣、大高個、人又老實,......那人是獨子、老太太委托我幫忙介紹一位能幹的、能把家撐起來的、你願不願意?”他一本正經地看著憶江南,等待她答複。
憶江南也半真半假地回答:“這麽好的條件,隻要人老實、可以考慮、哎、多大年紀了?”
“哎呀,可能比你小一點”,“那可不行了、又比我年輕、比我長得還漂亮、那也太不安全了吧?”
說罷,憶江南哈哈大笑起來。
聞聲進屋的陳阿姨和兒子小偉、岩岩一連聲地問道:“帥小雅現在怎麽樣了,給你來信沒有、有沒有談朋友?”
“帥小雅和幹休所的一個小夥子正在接觸當中,那人條件不如新生,隻是他們兩家父母認識在先、隻能錯過了”,憶江南回答道。
原來是趙叔叔的大兒子新生還沒找到合適的女孩子。
這位眉清目秀溫潤如玉的小夥子,在北京總參謀部事業一帆風順前程似錦。
別人都上趕子給介紹的對象,不是年紀比他大就是個子高大骨架子粗氣、這位部長秘書實在太精致了、叫人感覺相互之間的不匹配。
年紀最小的岩岩、大膽地為幾個兄弟做了安排:
“是要給大哥寫封信催一催了、他要抓緊一點了、爭取明年上半年解決個人問題;
偉偉你計劃明年下半年或者後年的上半年處理好;最後輪到我了,那就在82年結婚吧,太晚了也不好吧?”
他一邊說著一邊還撓撓頭“憶姐姐、不能再拖了、是要很認真地抓緊考慮考慮”。
全家人看著這個最小的男孩子、他一本正經得替哥哥姐姐們做安排、忍俊不禁都笑起來、都開起了他的玩笑:“你的年紀最小、臉皮最厚”。
“結婚還臉皮厚哇,那所有的人都不用結婚了”。
看著他那副故作鎮靜的樣子、更使大家忍不住、笑出了更大聲音。
陳阿姨柔柔地嗔怪他:“你看你、大姐姐都沒有開口、誰像你這樣口無遮攔的”。
“按中國人的傳統習慣、男孩子可以隨便開玩笑,女孩子不敢隨便說、最多在一旁笑一笑......憶姐姐、你說是吧?
......我不騙你們,在工廠裏、老師傅們開起玩笑來、那些女孩子們、就會死命捂住嘴巴在一旁偷偷的笑,其實笑出聲音來也沒怎麽的吧”?
大家更是哄堂大笑了。
趙叔叔在院子裏剛剛澆完花、走進餐廳、發令:“開飯......明天晚上、開個家庭會議,我們出去3個多月了,你們在家裏怎麽樣了、都給我老老實實地匯報匯報”。
“其實,沒啥可匯報的、我們都很自覺、都沒有幹啥壞事;工作幹了不少、缺點錯誤也都存在、今後我們一定注意改正”偉偉還是有點緊張。
趙叔叔說:“沒幹壞事、也得匯報、想逃避會議可不行”。
憶江南忍不住笑了、故意在一旁添油加醋:
“家庭會議的重點是男孩子啊!我爸爸也是每次外出回來、就會搞調查研究、看看幾個男孩子的表現怎麽樣、有一點風吹草動就要開家庭會議、要鬥私批修的。”
說罷,還對偉偉使壞地一笑。
晚飯、就是在這種大團圓的和諧輕鬆氣氛中結束。
趙叔叔家的氣氛比憶家還要輕鬆,不像憶家那樣、吃飯時講話很少、埋頭苦幹風掃殘雲。
晚飯後,大家都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香港電影《怪客》,這是一部科幻懸疑驚悚片、引人入勝。
這個年頭、有電視機的人家極少,一旦有什麽好節目;很多熟人朋友或者左鄰右舍都會不請自來,共同來上一場精神享受;人越多越熱鬧、越是有一種共同的快樂。
看完電視、客人們紛紛起身一對一對地告別、就連麗嬅蘇凱帶著孩子都要回自己那個小家了。
憶江南取挎包時發現了幾張從北京帶回來的畫片,實在是漂亮,忍不住就向陳阿姨開口想要了。
在偉偉故作緊張虛張聲勢的搶奪下,硬是拿下了那張顏色最漂亮的《絹人》。
這張畫片上最漂亮的就是絹人的一雙手,質感特別好,這可謂:“青蔥玉指手如柔夷”、實在是愛不釋手。
回醫院的路上,憶江南想到,在浮州學習2年多了,趙叔叔陳阿姨家就成了她的又一個家、就像是一家人那樣親密和諧。
想起在福州當兵的時候,戰友瞿紅的家也就是她的家,她的父母對她就像自己的孩子們一樣。
經曆過戰爭考驗幸存活下來的人,心胸特別開闊博愛,對戰友們的孩子們都很珍愛、都一視同仁視同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