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五官科的實習才15天,有柳老師、劉老師、東北小老鄉來進修的小張醫生的熱心關照、該看到的病種、能夠操作的小手術基本都到位了、很順利完成實習任務。


    作為一個醫生,憶江南最不讚成的就是自殺。


    因為生命隻有一次、無論在何等的困境中,都不要選擇自己結束自己的生命!你要為了自己而活著!


    對於那種曆經艱難困苦,而能堅韌不拔走出困境的人、憶江南是非常佩服非常尊重的、他們懂得生命的真正價值而不僅僅是那些依附於生命的社會價值。


    憶江南有一種善於聆聽的能力,她的坦誠開朗善於理解、見識脫俗好奇心強、總是能激發他人心弦上的某個共鳴點;能夠跨越年齡地位的鴻溝,總是能贏得信任、願意對她敞開心扉。


    她願意保持尊重和禮貌、作為自己接觸社會、了解每個人心靈的一把鑰匙。


    就像蘇聯作家高爾基那樣、用雙腳走遍俄羅斯的整個大地;接觸、經曆並了解那片土地上各個階層的人民、記錄和創作出他的《人間》。


    眼科的帶教劉老師,就是曾經被主任大喝一聲“丟掉你的幻想吧”,對、就是這位劉老師。


    他是一個文革前畢業的老大學生、很穩重的一個眼科醫生、除了業務很難得對報紙上的時事政策、或某個社會熱點發表那麽一點什麽看法的、屬於很不關心政治的人。


    這位老師非常善於利用病例提出問題、進而布置進修實習醫生結合理論進行學習;基本上是每周一個重點題目、到了周末就開始檢查:


    “星期一布置的“青光眼”、你們都看了書和參考資料了吧?來、講一講”......


    就這樣,結合眼結膜炎、沙眼、虹膜睫狀體炎等眼科疾病的鑒別診斷和治療、他總是會簡明扼要地再進行補充和歸納;往往起到一種提綱挈領的作用。


    還有那位從東北到虔浮州市來進修的小張醫生,有著北方人的耿直和熱情、有一次還對憶江南講了一個“南方人小氣”的故事。


    一位與小張同住一個宿舍的本地衛生院上來的進修醫生小李,前兩天在床上翻來覆去地找東西,還拿著一個掃把在床底下掃了好幾次;一問才知道他丟了1元錢,天氣這麽熱、找一元錢一著急就滿頭大汗的。


    小張對他說“天氣這麽熱,別找了、我給你吧”,他從錢包裏拿出1元錢扔給了他、看著他塞進了上衣的口袋裏;小李終於安靜地坐下來,掏出手帕擦擦汗了。


    小張醫生出了門去打開水,回到宿舍,看到這位小李醫生又在床上床下翻來覆去找錢了,原來小李醫生自己想了一下、覺得還是不甘心、這不又開始翻找了。


    小張醫生看到他這樣、有點不耐煩地說:“你又找什麽,那1元錢、我不是給你了嗎?”


    小李醫生有點不好意思,囁嚅回答:“我要是再把那個1塊錢找到了,不就是有2塊錢了嗎”。


    要知道,當年的城市低保戶、每月生活補貼也就8元錢;2元錢在食堂可以買到4份紅燒肉啊。


    一次、科室裏護士長組織實習和進修醫生搞勞動,大熱天要把科室倉庫裏的棉被褥子全部拿出去曬曬。


    大家來來回回搬了10多趟、滿頭滿身大汗;一陣涼風吹過來,有人就擔心:“今天的天氣預報、有沒有下雨啊?萬一下雨、這麽多被子曬在外麵就糟糕了”。


    小張是北方人、在科裏幹活那可是強勞動力,費了這麽大的力氣、出了一身大汗、要是真的下雨那可就不得了。


    他大驚失色連忙向護士長報告:“護士長,起風了”。


    大家看到這個北方小夥子的實誠,不由都哄堂大笑起來。


    自從上次聽學術報告偶然坐在了一起、憶江南遞給了他2份講義。


    以後在食堂打飯他總是會提前去排隊、餐後在路邊等待憶江南的出現、晚飯後幫忙打開水熱水、時不時可以從他的目光中看到無法抑製的情愫......


    宿舍裏那些進修的女醫生們、一邊品嚐著憶江南自製的糖醋西瓜皮、辣椒幹煸小魚幹、一邊熱心地取笑和撮合憶江南:“他是你東北老鄉、一表人才、還是同行、要不要我們幫忙牽線搭橋?”


    憶江南總是轉移話題:“吃飯吃飯,西瓜皮也堵不住你們的嘴;你們誰喜歡、我也可以為你們做介紹的”。


    這些“老娘們”最熱心察顏觀色撲風捉影地八卦、一陣插科打諢嘻嘻哈哈、驚飛了傍晚時分落在樹上的一群麻雀。


    馬上轉入心電圖室2周,學習給病人做心電圖、學會怎麽看心電圖圖形的變化、發出正確的診斷報告。


    負責醫生是陸老師,她的愛人是本院的副院長、現在正在執行出國援助非洲的醫療隊任務。


    陸老師溫文爾雅端莊秀麗、50多歲的人看上去要年輕10歲還不止、大家都羨慕她:“快要當奶奶的人了、還是這麽年輕漂亮”。


    心電圖室工作環境要求安靜、工作比較舒適、技術性強、工作室布置的很藝術很有情調。


    有一位是內科的吳曉琳醫生、一位是部隊轉業回來的沈陽醫生、進修的林醫生和郭醫生、加上實習的憶江南。


    與其他科室的喧囂繁忙不同、這裏給人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


    吳曉琳醫生是73屆的工農兵大學生、她已經28歲了、今年剛剛考上她母校的研究生,真不容易。


    廣東醫學院“冠心病診斷與中西醫防治”這一個名額、有40個人報考。


    吳醫生最後是因為外語成績第一、脫穎而出。


    憶江南與她聊天時才知道,她就是蘇凱的侄兒媳婦;蘇小侄兒現在是廣州空軍司令部的一名小軍官。


    他當兵9年才提幹、比吳醫生還小2歲、個頭不高皮膚黝黑、可謂是“貌不出眾”;回浮州探親,趙叔叔一家人都和他開玩笑:“你真有能耐、一個小學生找到一個研究生媳婦”。


    蘇小軍官麵不改色心不跳、非常得意:“就是嘛、還就是她主動挑上了我的”。


    吳曉琳醫生學習非常刻苦、知識麵廣、待人接物很是穩重老練,通過交流才知道彼此都是熟人的熟人、憶江南不由大笑起來了、真正是:“人生何處不相逢”。


    認識這位沈陽醫生、是因為參加醫院舉辦的“八一建軍節退伍軍人座談會”和黨員組織生活會、這才知道他也當過兵、是一個黨員。


    看到憶江南科室輪轉到了心電圖室、他似乎有點意外、馬上就臉紅了;憶江南很想笑、還是當過兵的人、居然那麽靦腆、那麽羞怯。


    不知道為什麽,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常常會有這樣一種人。


    直覺可以準確地告訴“你們是同類”;但是卻又往往囿於一種拘束、仿佛不便於交往、相處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不自然。


    這兩個人相處一周都彼此沒有說過一句話、即便是“窄路相逢”迎頭碰上,沈醫生總是臉紅耳赤、憶江南也是一個垂目低頭就這麽麵對麵擦肩而過。


    其實、這位眉清目秀的沈醫生、對人熱情和顏悅色舉止談吐文雅、非常聰明業務熟悉。


    全醫院隻有他一個年輕人,是同時從事腦電圖心電圖超聲波這三項工作的。


    心電圖科室實習2周,基本上可以掌握臨床常見的心律失常圖形;而對於比較複雜的心律失常、那是必須要花時間再細心研究才行的。


    心電圖科室裏的醫生們,都對他們兩個未婚青年之間的這種羞怯窘迫、感到好玩好笑。


    在老師們悄聲善意的玩笑裏,憶江南第一次發現、自己怎麽會在與某些未婚的青年男性接觸中感到窘迫呢?


    反正在心電圖室隻有2周時間、她還不想成為先主動打破這種僵局的那個人。


    最後那天的下午,就是這麽湊巧,其他的老師都陸續離開了辦公室、隻剩下沈醫生和憶江南兩人麵對麵地坐著看書;偶然一個抬頭,倆人的視線就這麽直直的對上了,突然、兩人就這樣同時笑了起來。


    一下子,所有的拘謹和羞怯彌散殆盡、仿佛他們早就是很熟悉的同事一樣。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下班的鈴聲響了。


    心電圖科室的實習、結束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工農兵大學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艾葉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艾葉子並收藏工農兵大學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