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學生全部住進了地區醫院的集體宿舍。
女生是和14 個進修醫生住在醫院的老圖書室、男生和進修醫生們住在門診一樓的一間倉庫裏。
同學們都很滿意,地區醫院這個實習點可以說是有‘最為理想的’實習條件和環境。
為了搬房子和編組事宜,在女生和進修醫生當中,還是會有一些矛盾產生。
比如哪個房間不是朝陽的、哪個房間沒有窗戶、哪個房間比較潮濕......誰喜歡和誰在一個小組裏麵、誰不喜歡上夜班、不喜歡上門診要求先進病房.....有的人一不高興還會嘮嘮叨叨、爭吵發脾氣......
一貫自認為自己‘人緣還不錯’的方大姐,就為了一些瑣事感覺到了煩惱,體會到了‘當幹部的’不容易。
她情不自禁發起了牢騷:“我不是黨員也不是團員,我沒有這個水平來當這個副組長”。
這才沒幾天,全然不顧班上的同學們幫她打圓場、竭力緩和她的煩躁抱怨和無能為力的情緒。
她原來的工作幹勁很快就消失了,興致缺缺幹脆成天和她原單位來進修一位吳醫生混在一起、來了一個‘明哲保身百事不管’。
在憶江南看來,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小事情,正所謂“萬事開頭難”,一旦開始上班了,根本就沒有這些扯閑篇的時間了。
按照方大姐的年紀和工作閱曆、這種小事應該是不難處理的;就看肯不肯吃虧了,自己帶頭先去做別人不喜歡做的事情,矛盾就會迎刃而解的。
學校裏,新任的年級書記聞鬆年老師,還是比較關心留在市區內實習同學們;特地來看望了大家。
通過聞老師,了解到其他實習點上的基本情況、學習環境和條件也都各有利弊。
一些矛盾是客觀存在、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就看每個人是以什麽樣的態度如何對待罷了。
憶江南還是那個自信樂觀大大咧咧、什麽小事也沒放在心上的人。
雖然她自己選的是那間沒有窗戶、比較陰暗潮濕最靠裏麵的小房間,她還美不滋滋地笑別人:“你們看吧,我住在最裏麵,最安全、萬一來了一個小偷,肯定是你們住在最外屋的先倒黴啊”。
那個搶著挑房間調床位的進修女朱醫生生氣直翻白眼:“你是個烏鴉嘴嗎,能不能說點好話?”。
憶江南還是裝傻充愣:“未雨先綢繆、防範於未然啊!別怪我沒提醒過你們啊”。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對於這種特別愛斤斤計較的人,憶江南也算是為方菊華副組長爭一回麵子吧。
進修醫生當中,有一位張秀梅醫生,看來很喜歡憶江南的樂觀態度,讚賞地衝著她一笑。
她是本市一家工廠的廠醫,進修來的早,她的床鋪位置最好,她主動告訴憶江南:“等我結束了進修,你就睡我這張床位吧”。
憶江南實習的第一站,就是內科。
同時編在一組的還有鄒慶弟、路水蓮,三個人分別跟著三個帶教老師。
憶江南的帶教老師是一位40多歲的男醫生,姓謝,據說是文化大革命以前武漢大學醫學係畢業的老大學生;高大帥氣、初一見麵很嚴肅,搞得憶江南心裏有點打怵。
第一天查房,憶江南趕緊抱起了那一遝重重的病曆夾子,很是狗腿一般地緊隨其後;現在的憶江南,就像一個小學生那樣戰戰兢兢,一切從零開始。
查房的時候,碰到老師提問,一下子就發蒙了、就連最簡單的問題都沒反應過來、事後一想“真像一個大傻瓜”、緊張的未免有些太可笑了。
謝老師分配了6張床位的女病人,交她重點觀察負責管理。
每天除了查房就是寫病曆、重點檢查病人、有時觀摩危重病人的搶救,回來以後趕緊翻書以驗證對病人的診斷、對臨床症狀的理論解釋、包括對書本知識的消化吸收......
進入臨床實習以來、就是感覺時間太緊張了、精神上也很緊張;一個星期下來,大病曆就寫了三份。
作為實習醫生,最怕寫大病曆。
那是要對病人從頭到腳、從裏到外,不得遺漏一絲一毫,無論有沒有問題和臨床表現,必須全部都要檢查、篩查、思考,然後再完整的敘述描寫記錄在案的過程。
能夠熟練完成一份大病曆,就可以證明,一個臨床醫生對一個個體的病人身體和病情,已經有了比較全麵的熟悉和最基本的了解。
半個月時間內、就接觸到了許許多多的病種,包括血液病、腦血管意外、大葉性肺炎、病毒性腦炎、結核性腦炎、急性胰腺炎、高血壓危象、心肌梗塞、慢性腎炎尿毒症、美尼爾氏綜合征、電解質紊亂、胃潰瘍......
要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對各種病人症狀的認識、還要掌握怎麽樣進行治療,這個過程必須通過實習來完成的。
內科最基本的檢查技能就是對腦心肺肝脾腎胃腸幾大髒器的視觸叩聽;還有那些化驗值、物理檢查的正常與異常的判斷。
根據帶教老師的經驗,實習階段的學習、就是消化、理解和掌握所學的書本知識的過程。
查房的過程就是采集病人的病史、運用體格檢查的各種手段方法、認清病情的性質、提出治療方案、開出合理的醫囑。
再針對自己不懂或不理解的方麵提出問題、老師給予答疑解惑加以指導的過程。
經過半個月的臨床實習,現在跟在老師後麵不再感到緊張害怕了。
一方麵,對病房工作的程序有了一些熟悉了解、穿上了一件白大褂工作服,憶江南表現出來一種自信和老練、病人們都開始稱呼她為“憶醫生”了。
另一方麵,與謝老師的關係逐步熟悉,相處比較自然隨和起來了。
這位謝老師其實是個很隨和而且很直爽的人、有那麽一點小小的吊兒郎當而且很大膽。
他一點都沒有師道尊嚴的架子、對憶江南的提問非常有耐性進行解答、而且允許與他討論病情、允許同他爭辯。
這位老師祖籍是福建,這麽一來就與這個在福建當過兵的女學生,更加融洽起來了。
謝老師發現這個憶江南比較善於學習、會主動從醫學基礎理論方麵思考問題、他便會時不時會從家裏帶來一些醫學參考書籍、根據病人的情況、讓她選看其中的有關章節;
碰上謝老師主管的病人當中,有需要胸腔、腹腔、骨髓、腰椎穿刺的病人,他就會放手教她上手操作。
剛開始,憶江南心中無數、還有點膽小不敢做。
謝老師滿不在乎在一旁鼓勵:“怕什麽,大膽一些、實習期間就是這樣,有機會就要多操作,多做幾個就熟練了”。
同謝老師值夜班,他一高興居然講起了“不到黃河不死心、不見棺材不掉淚”的典故。
他還告訴憶江南:“我畢業20年以來,在防疫站、公社衛生院、地區醫院中的內科、傳染科、外科、五官科都幹過。”
既然是個臨床多麵手、他就敢在工作過的一些單位和業務領域當中、打破一些‘規矩’和''界線'';隻要是對病人有利,他就敢於舉一反三嚐試一下新的治療方法、敢於嚐試一下‘老藥新用’,往往能達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他對那種墨守成規不思進取的陳規陋習很是不以為然。
他與護士們的關係相處很好,一些他不想處理的‘老大難’病人,護士們會主動幫他安排在其他醫生分管的病床上,讓他‘樂得清閑’。
如果憶江南想對某些典型病例進行了解,盡管謝老師自己不喜歡,他還是會告訴護士“如果有什麽典型的新病人,安排幾個給我,小憶想了解了解”。
實習遇到的第一個老師,就能夠彼此‘對胃口’‘合得來’;憶江南真是覺得自己運氣太好啦。
女生是和14 個進修醫生住在醫院的老圖書室、男生和進修醫生們住在門診一樓的一間倉庫裏。
同學們都很滿意,地區醫院這個實習點可以說是有‘最為理想的’實習條件和環境。
為了搬房子和編組事宜,在女生和進修醫生當中,還是會有一些矛盾產生。
比如哪個房間不是朝陽的、哪個房間沒有窗戶、哪個房間比較潮濕......誰喜歡和誰在一個小組裏麵、誰不喜歡上夜班、不喜歡上門診要求先進病房.....有的人一不高興還會嘮嘮叨叨、爭吵發脾氣......
一貫自認為自己‘人緣還不錯’的方大姐,就為了一些瑣事感覺到了煩惱,體會到了‘當幹部的’不容易。
她情不自禁發起了牢騷:“我不是黨員也不是團員,我沒有這個水平來當這個副組長”。
這才沒幾天,全然不顧班上的同學們幫她打圓場、竭力緩和她的煩躁抱怨和無能為力的情緒。
她原來的工作幹勁很快就消失了,興致缺缺幹脆成天和她原單位來進修一位吳醫生混在一起、來了一個‘明哲保身百事不管’。
在憶江南看來,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小事情,正所謂“萬事開頭難”,一旦開始上班了,根本就沒有這些扯閑篇的時間了。
按照方大姐的年紀和工作閱曆、這種小事應該是不難處理的;就看肯不肯吃虧了,自己帶頭先去做別人不喜歡做的事情,矛盾就會迎刃而解的。
學校裏,新任的年級書記聞鬆年老師,還是比較關心留在市區內實習同學們;特地來看望了大家。
通過聞老師,了解到其他實習點上的基本情況、學習環境和條件也都各有利弊。
一些矛盾是客觀存在、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就看每個人是以什麽樣的態度如何對待罷了。
憶江南還是那個自信樂觀大大咧咧、什麽小事也沒放在心上的人。
雖然她自己選的是那間沒有窗戶、比較陰暗潮濕最靠裏麵的小房間,她還美不滋滋地笑別人:“你們看吧,我住在最裏麵,最安全、萬一來了一個小偷,肯定是你們住在最外屋的先倒黴啊”。
那個搶著挑房間調床位的進修女朱醫生生氣直翻白眼:“你是個烏鴉嘴嗎,能不能說點好話?”。
憶江南還是裝傻充愣:“未雨先綢繆、防範於未然啊!別怪我沒提醒過你們啊”。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對於這種特別愛斤斤計較的人,憶江南也算是為方菊華副組長爭一回麵子吧。
進修醫生當中,有一位張秀梅醫生,看來很喜歡憶江南的樂觀態度,讚賞地衝著她一笑。
她是本市一家工廠的廠醫,進修來的早,她的床鋪位置最好,她主動告訴憶江南:“等我結束了進修,你就睡我這張床位吧”。
憶江南實習的第一站,就是內科。
同時編在一組的還有鄒慶弟、路水蓮,三個人分別跟著三個帶教老師。
憶江南的帶教老師是一位40多歲的男醫生,姓謝,據說是文化大革命以前武漢大學醫學係畢業的老大學生;高大帥氣、初一見麵很嚴肅,搞得憶江南心裏有點打怵。
第一天查房,憶江南趕緊抱起了那一遝重重的病曆夾子,很是狗腿一般地緊隨其後;現在的憶江南,就像一個小學生那樣戰戰兢兢,一切從零開始。
查房的時候,碰到老師提問,一下子就發蒙了、就連最簡單的問題都沒反應過來、事後一想“真像一個大傻瓜”、緊張的未免有些太可笑了。
謝老師分配了6張床位的女病人,交她重點觀察負責管理。
每天除了查房就是寫病曆、重點檢查病人、有時觀摩危重病人的搶救,回來以後趕緊翻書以驗證對病人的診斷、對臨床症狀的理論解釋、包括對書本知識的消化吸收......
進入臨床實習以來、就是感覺時間太緊張了、精神上也很緊張;一個星期下來,大病曆就寫了三份。
作為實習醫生,最怕寫大病曆。
那是要對病人從頭到腳、從裏到外,不得遺漏一絲一毫,無論有沒有問題和臨床表現,必須全部都要檢查、篩查、思考,然後再完整的敘述描寫記錄在案的過程。
能夠熟練完成一份大病曆,就可以證明,一個臨床醫生對一個個體的病人身體和病情,已經有了比較全麵的熟悉和最基本的了解。
半個月時間內、就接觸到了許許多多的病種,包括血液病、腦血管意外、大葉性肺炎、病毒性腦炎、結核性腦炎、急性胰腺炎、高血壓危象、心肌梗塞、慢性腎炎尿毒症、美尼爾氏綜合征、電解質紊亂、胃潰瘍......
要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對各種病人症狀的認識、還要掌握怎麽樣進行治療,這個過程必須通過實習來完成的。
內科最基本的檢查技能就是對腦心肺肝脾腎胃腸幾大髒器的視觸叩聽;還有那些化驗值、物理檢查的正常與異常的判斷。
根據帶教老師的經驗,實習階段的學習、就是消化、理解和掌握所學的書本知識的過程。
查房的過程就是采集病人的病史、運用體格檢查的各種手段方法、認清病情的性質、提出治療方案、開出合理的醫囑。
再針對自己不懂或不理解的方麵提出問題、老師給予答疑解惑加以指導的過程。
經過半個月的臨床實習,現在跟在老師後麵不再感到緊張害怕了。
一方麵,對病房工作的程序有了一些熟悉了解、穿上了一件白大褂工作服,憶江南表現出來一種自信和老練、病人們都開始稱呼她為“憶醫生”了。
另一方麵,與謝老師的關係逐步熟悉,相處比較自然隨和起來了。
這位謝老師其實是個很隨和而且很直爽的人、有那麽一點小小的吊兒郎當而且很大膽。
他一點都沒有師道尊嚴的架子、對憶江南的提問非常有耐性進行解答、而且允許與他討論病情、允許同他爭辯。
這位老師祖籍是福建,這麽一來就與這個在福建當過兵的女學生,更加融洽起來了。
謝老師發現這個憶江南比較善於學習、會主動從醫學基礎理論方麵思考問題、他便會時不時會從家裏帶來一些醫學參考書籍、根據病人的情況、讓她選看其中的有關章節;
碰上謝老師主管的病人當中,有需要胸腔、腹腔、骨髓、腰椎穿刺的病人,他就會放手教她上手操作。
剛開始,憶江南心中無數、還有點膽小不敢做。
謝老師滿不在乎在一旁鼓勵:“怕什麽,大膽一些、實習期間就是這樣,有機會就要多操作,多做幾個就熟練了”。
同謝老師值夜班,他一高興居然講起了“不到黃河不死心、不見棺材不掉淚”的典故。
他還告訴憶江南:“我畢業20年以來,在防疫站、公社衛生院、地區醫院中的內科、傳染科、外科、五官科都幹過。”
既然是個臨床多麵手、他就敢在工作過的一些單位和業務領域當中、打破一些‘規矩’和''界線'';隻要是對病人有利,他就敢於舉一反三嚐試一下新的治療方法、敢於嚐試一下‘老藥新用’,往往能達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他對那種墨守成規不思進取的陳規陋習很是不以為然。
他與護士們的關係相處很好,一些他不想處理的‘老大難’病人,護士們會主動幫他安排在其他醫生分管的病床上,讓他‘樂得清閑’。
如果憶江南想對某些典型病例進行了解,盡管謝老師自己不喜歡,他還是會告訴護士“如果有什麽典型的新病人,安排幾個給我,小憶想了解了解”。
實習遇到的第一個老師,就能夠彼此‘對胃口’‘合得來’;憶江南真是覺得自己運氣太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