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立太子妃
上輩子苦夠了,表姑娘打死不嫁了 作者:絕塵煙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雖然腦子裏還記得綰兒的叮囑,要他隱忍接受大丘人提出的所有條件,可傅明池此時還是難忍心頭的憤怒,恨不得立刻手刃了這群目空一切的混賬東西。
大丘公主這席話,也深深觸及到了昭烈帝的底線。
一方麵,自己答應過季淵會好好照料他的女兒;再則,他自知時日無多,與那張太妃一般,同樣盼著能夠早些看到永寧王府子嗣綿延。
大侄兒這性子,這麽多年未娶,若真是將靖和送往北境,這小子指不定要等到猴年馬月才能成親了。
他絕不能容忍此事發生。
看著大侄兒眼裏透出的殺意,昭烈帝沉聲開了口:“大丘既想臣服列邦,就該以理服人,豈有強占他人妻室的道理,赫連公主,朕願意稱臣並非懼怕你大丘,而是不願戰端一開,百姓再受戰火之苦。”
“是嗎?”,赫連玖冷幽幽的看向昭烈帝:“沒想到大鄴的皇帝如此寬仁。”
餘光斜倪著傅明池,瞧他滿臉慍色,心裏頓時也有了些忌憚。
倒不是怕他反抗,實是因為這張臉生得太絕美了些。
早在北都時,她便聽聞過此人的名頭,雖說隻是越州的藩王,可卻是整個傅氏宗室裏最有能力,也是生得最俊的。
她此生最大的願望便是能與此人成婚,廝守一生。
近來,她也聽聞過這位永寧王與他那位即將過門的王妃的故事,怕也是伉儷情深得很。
想要讓他心甘情願的娶自己並非易事,但那又如何呢。
若他安心娶自己,赫連玖反而覺得無趣,從別人手裏搶來的才更加刺激。
“永寧王不肯讓靖和公主前往大丘也不是不可以。”,赫連玖笑道:“我父皇和太子哥哥要的不過是大鄴的臣服,隻要你們乖乖順從聽話,當然還有別的法子可以解決此事。”
“我朝陛下已經同意和談,那往後大丘皇帝就是上君,臣等自當臣服。”,李友珍著急問道:“不知公主所說,別的法子究竟是什麽?”
赫連玖眼神仍是直勾勾的盯著傅明池看:“本公主想請陛下立刻立永寧王為太子,並冊封本公主為太子妃。”
聽此,所有人同時看向傅明池。
傅明池暗暗捏了捏拳頭,似笑非笑道:“赫連公主這麽想嫁給本王?”
赫連玖滿是挑釁的抿了抿唇:“除此之外沒有別的法子,聽聞再過半月就是殿下原定的婚期,不如我們就選擇這個日子大婚吧。”
“如此當真是皆大歡喜。”,李友珍笑著附和道:“赫連公主願意下嫁我朝,往後兩國間必能保持長久的和平。”
重臣紛紛跪拜:“還請陛下、永寧王采納赫連公主的諫言。”
昭烈帝聽得心中很是不悅,隻默默瞥了眼傅明池。
“好啊。”,傅明池不動聲色的笑了笑:“立誰為妃都是立,既然赫連公主這麽誠心,那本王豈有不遵從的道理。”
話落,便刻意睨了眼李友珍和朝臣們:“但願能如你們所願,往後兩國再無戰端。”
隨後,邁開步子揚長而去。
昭烈帝水中雖不情願,但也猜到這定是靖和公主同大侄兒早已事先商量好的,當即同意了赫連玖的主張,命人擬寫冊封太子、太子妃的詔書。
消息剛剛傳出宮,就驚動了整個臨安城,季府內更是炸開了鍋,本已決定安安分分過日子的孫姨娘心裏頓時樂開了花。
“看來三姑娘也太過危言聳聽了些。”,孫姨娘對著身邊的榮媽媽說道:“永寧王待大姑娘不過如此,什麽情深意篤,如今還不是讓大姑娘再次淪為臨安城的笑柄。”
說罷,便領著榮媽媽直接去了季寧萱的院裏。
因鄭姨娘的突然消失,季寧萱的舅父、舅母一直心有不安,得知季家嫡女失勢的消息後,便第一時間趕來了外甥女的院裏。
孫姨娘到時,院裏人正吵得不可開交。
“寧萱,你究竟懼怕什麽?”
鄭大頤指氣使道:“你可是我的親外甥女,怎麽能胳膊肘往外拐,老向著那孤女,難道讓你表弟繼承季家的家業還不如秦家那野小子,你何必便宜了外人?”
舅母尤氏也道:“就是啊,以前大姑娘要嫁入永寧王府,你有些忌憚也就罷了,可現在她已經淪為棄女,你還要向著她,你是不是腦袋被門擠了?”
季寧萱總覺得事情沒有這麽簡單。
她雖然不懂朝堂之事,但卻深諳人心。
傅明池若不在意長姐,當初何必孤身入臨安,更不會鋌而走險將越州軍安插到嘉裕關去。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阻止長姐前往北境和親,如今豈會因為一個大丘公主的到來突然轉變心意。
更別提赫連玖是永寧王府的仇人,張家怎會甘心讓傅明池迎娶仇人做將來的主母。
這一切隻有可能是長姐和傅明池的計謀。
既然選擇了那她就不會再輕易動搖自己的決心。
“舅父舅母早些回去吧,我不知小娘下落,更無力幫扶舅父舅母。”,季寧萱眼裏毫無半分動搖:“府上的事情爹爹生前就留有遺囑,讓長姐全權打理,我無法過問。”
說完,又刻意提醒道:“徽州戰亂已平,廷封管事和葉家那位陶掌櫃這幾日就要帶著侯爺回府了,我不希望看到家裏再生事端。”
聽到這話,孫姨娘頗為氣憤的闖了進來:“廷封就是個家奴,他算什麽東西,還敢置喙府上的事情,陶安然連咱們府上的家奴都算不上,他更沒說話的份,三姑娘這般唯唯諾諾,到底圖個什麽?”
見孫姨娘這副架勢,季寧萱便猜到她又不安分了,不悅道:“孫姨娘,你別忘了,你也隻是府上的妾室,論起來怕是還趕不上廷封,之所以留你在府上不過是看在寧芮的份上。”
“你......”
孫姨娘氣得直喘粗氣:“我看你當真就是個軟柿子,你小娘顯然是被人給害了,你就這樣咽了這口氣?明明隻要你肯與我們聯手,老爺文忠侯的爵位就會是你表弟的。”
“你休要拿小娘來說事。”,季寧萱望向舅父舅母:“我提醒過她,她一意孤行,就算被害了那也是咎由自取。”
也無心再與這一屋子人置喙,她借故道:“再過幾日就是臘八節了,我還得去暮蒼齋同長姐商議迎小侯爺的事,舅父舅母請便。”
話落,直接出了院子。
鄭大和尤氏麵麵相覷著,幾乎同時出口問孫姨娘:“我那妹子當真是被葉家丫頭給害了?”
“十有八九的事。”,孫姨娘道:“鄭姨娘一心為著你這兄長,你可不能讓她寒了心,定要奪回爵位才是。”
鄭大思忖著點了點頭:“孫姨娘可有什麽法子?”
孫姨娘笑道:“府上的事總歸不是幾個丫頭就能說了算的,更別提大姑娘本就沒有認祖歸宗,隻要請來季家的族長和耆老們,多許他們一些好處,令立繼承人並非難事。”
“好,我們這就去求季家族長來主持大事。”
鄭大和尤氏同孫姨娘商議妥當後,便行色匆匆而去。
大丘公主這席話,也深深觸及到了昭烈帝的底線。
一方麵,自己答應過季淵會好好照料他的女兒;再則,他自知時日無多,與那張太妃一般,同樣盼著能夠早些看到永寧王府子嗣綿延。
大侄兒這性子,這麽多年未娶,若真是將靖和送往北境,這小子指不定要等到猴年馬月才能成親了。
他絕不能容忍此事發生。
看著大侄兒眼裏透出的殺意,昭烈帝沉聲開了口:“大丘既想臣服列邦,就該以理服人,豈有強占他人妻室的道理,赫連公主,朕願意稱臣並非懼怕你大丘,而是不願戰端一開,百姓再受戰火之苦。”
“是嗎?”,赫連玖冷幽幽的看向昭烈帝:“沒想到大鄴的皇帝如此寬仁。”
餘光斜倪著傅明池,瞧他滿臉慍色,心裏頓時也有了些忌憚。
倒不是怕他反抗,實是因為這張臉生得太絕美了些。
早在北都時,她便聽聞過此人的名頭,雖說隻是越州的藩王,可卻是整個傅氏宗室裏最有能力,也是生得最俊的。
她此生最大的願望便是能與此人成婚,廝守一生。
近來,她也聽聞過這位永寧王與他那位即將過門的王妃的故事,怕也是伉儷情深得很。
想要讓他心甘情願的娶自己並非易事,但那又如何呢。
若他安心娶自己,赫連玖反而覺得無趣,從別人手裏搶來的才更加刺激。
“永寧王不肯讓靖和公主前往大丘也不是不可以。”,赫連玖笑道:“我父皇和太子哥哥要的不過是大鄴的臣服,隻要你們乖乖順從聽話,當然還有別的法子可以解決此事。”
“我朝陛下已經同意和談,那往後大丘皇帝就是上君,臣等自當臣服。”,李友珍著急問道:“不知公主所說,別的法子究竟是什麽?”
赫連玖眼神仍是直勾勾的盯著傅明池看:“本公主想請陛下立刻立永寧王為太子,並冊封本公主為太子妃。”
聽此,所有人同時看向傅明池。
傅明池暗暗捏了捏拳頭,似笑非笑道:“赫連公主這麽想嫁給本王?”
赫連玖滿是挑釁的抿了抿唇:“除此之外沒有別的法子,聽聞再過半月就是殿下原定的婚期,不如我們就選擇這個日子大婚吧。”
“如此當真是皆大歡喜。”,李友珍笑著附和道:“赫連公主願意下嫁我朝,往後兩國間必能保持長久的和平。”
重臣紛紛跪拜:“還請陛下、永寧王采納赫連公主的諫言。”
昭烈帝聽得心中很是不悅,隻默默瞥了眼傅明池。
“好啊。”,傅明池不動聲色的笑了笑:“立誰為妃都是立,既然赫連公主這麽誠心,那本王豈有不遵從的道理。”
話落,便刻意睨了眼李友珍和朝臣們:“但願能如你們所願,往後兩國再無戰端。”
隨後,邁開步子揚長而去。
昭烈帝水中雖不情願,但也猜到這定是靖和公主同大侄兒早已事先商量好的,當即同意了赫連玖的主張,命人擬寫冊封太子、太子妃的詔書。
消息剛剛傳出宮,就驚動了整個臨安城,季府內更是炸開了鍋,本已決定安安分分過日子的孫姨娘心裏頓時樂開了花。
“看來三姑娘也太過危言聳聽了些。”,孫姨娘對著身邊的榮媽媽說道:“永寧王待大姑娘不過如此,什麽情深意篤,如今還不是讓大姑娘再次淪為臨安城的笑柄。”
說罷,便領著榮媽媽直接去了季寧萱的院裏。
因鄭姨娘的突然消失,季寧萱的舅父、舅母一直心有不安,得知季家嫡女失勢的消息後,便第一時間趕來了外甥女的院裏。
孫姨娘到時,院裏人正吵得不可開交。
“寧萱,你究竟懼怕什麽?”
鄭大頤指氣使道:“你可是我的親外甥女,怎麽能胳膊肘往外拐,老向著那孤女,難道讓你表弟繼承季家的家業還不如秦家那野小子,你何必便宜了外人?”
舅母尤氏也道:“就是啊,以前大姑娘要嫁入永寧王府,你有些忌憚也就罷了,可現在她已經淪為棄女,你還要向著她,你是不是腦袋被門擠了?”
季寧萱總覺得事情沒有這麽簡單。
她雖然不懂朝堂之事,但卻深諳人心。
傅明池若不在意長姐,當初何必孤身入臨安,更不會鋌而走險將越州軍安插到嘉裕關去。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阻止長姐前往北境和親,如今豈會因為一個大丘公主的到來突然轉變心意。
更別提赫連玖是永寧王府的仇人,張家怎會甘心讓傅明池迎娶仇人做將來的主母。
這一切隻有可能是長姐和傅明池的計謀。
既然選擇了那她就不會再輕易動搖自己的決心。
“舅父舅母早些回去吧,我不知小娘下落,更無力幫扶舅父舅母。”,季寧萱眼裏毫無半分動搖:“府上的事情爹爹生前就留有遺囑,讓長姐全權打理,我無法過問。”
說完,又刻意提醒道:“徽州戰亂已平,廷封管事和葉家那位陶掌櫃這幾日就要帶著侯爺回府了,我不希望看到家裏再生事端。”
聽到這話,孫姨娘頗為氣憤的闖了進來:“廷封就是個家奴,他算什麽東西,還敢置喙府上的事情,陶安然連咱們府上的家奴都算不上,他更沒說話的份,三姑娘這般唯唯諾諾,到底圖個什麽?”
見孫姨娘這副架勢,季寧萱便猜到她又不安分了,不悅道:“孫姨娘,你別忘了,你也隻是府上的妾室,論起來怕是還趕不上廷封,之所以留你在府上不過是看在寧芮的份上。”
“你......”
孫姨娘氣得直喘粗氣:“我看你當真就是個軟柿子,你小娘顯然是被人給害了,你就這樣咽了這口氣?明明隻要你肯與我們聯手,老爺文忠侯的爵位就會是你表弟的。”
“你休要拿小娘來說事。”,季寧萱望向舅父舅母:“我提醒過她,她一意孤行,就算被害了那也是咎由自取。”
也無心再與這一屋子人置喙,她借故道:“再過幾日就是臘八節了,我還得去暮蒼齋同長姐商議迎小侯爺的事,舅父舅母請便。”
話落,直接出了院子。
鄭大和尤氏麵麵相覷著,幾乎同時出口問孫姨娘:“我那妹子當真是被葉家丫頭給害了?”
“十有八九的事。”,孫姨娘道:“鄭姨娘一心為著你這兄長,你可不能讓她寒了心,定要奪回爵位才是。”
鄭大思忖著點了點頭:“孫姨娘可有什麽法子?”
孫姨娘笑道:“府上的事總歸不是幾個丫頭就能說了算的,更別提大姑娘本就沒有認祖歸宗,隻要請來季家的族長和耆老們,多許他們一些好處,令立繼承人並非難事。”
“好,我們這就去求季家族長來主持大事。”
鄭大和尤氏同孫姨娘商議妥當後,便行色匆匆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