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軟禁太後
上輩子苦夠了,表姑娘打死不嫁了 作者:絕塵煙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庭琛目色一冷,漫不經心的垂下頭去把玩著拇指上的扳指,壓根無心理會父親。
顧安看得一陣窩火,知道兒子是被權利蒙蔽了雙眼,也懶得再與他爭辯,車廂內頓時沉默下去。
到了慈寧宮,顧太後剛用過晚膳,見著侄子、侄孫們過來,笑著吩咐周福海賜座看了茶,隨後才緩緩開口道:“顧安,今日哀家冊封庭琛為異姓王,朝野上下可有什麽動靜?”
顧安悻悻搖了搖頭:“姑母,您如今權傾朝野,便是有人心存不滿,也不敢妄議您啊。”
“這倒也是。”,顧太後滿意的點了點頭:“如此說來,哀家想要臨朝也算是上合天道,下承民意。”
“姑母,究竟是誰如此不安好心,勸您臨朝啊?”,顧安蹙眉道:“眼下北境岌岌可危,該是朝廷上下同心同德合力抗敵,卻有人在此時勸您臨朝,這分明是包藏禍心啊。”
“父親此言差矣。”
顧庭琛不以為然道:“姑婆替陛下執掌朝政數十年,若不是姑婆當初將陛下帶出北都,扶他坐上皇位,他早已被亂軍所殺,這些年大鄴朝風雨飄搖也全賴姑婆苦苦支撐著,可那老皇帝一直聽信奸吝唆擺,同姑婆逐漸離心,現在唯有姑婆臨朝,才能使朝廷上下一心。”
“平衡朝勢這是曆代君王應盡的本分,哪有當皇帝的願意看著朝堂勢力一支獨大?”,顧安不悅道:“你休要再信口雌黃,挑唆太後與陛下的母子關係。”
“依哀家看,顧安你是越活越糊塗了。”
顧太後已是十分不悅:“庭琛說的沒錯,永寧王是個什麽東西,他乃太宗血脈,其心必異,皇帝卻冥頑不靈,非要迎他入臨安,這又安的什麽心思?”
長長歎了口氣,她緩緩直起身來,擺弄著桌上新入貢的牡丹花:“當年高祖爺打拚天下逐鹿群雄,半道而崩,太宗靠著手握兵權竊取神位,也是他罪有應得,打下這江山沒兩年就駕崩了,若不是孝仁端皇後強迫太宗立下兄終弟及的遺旨,哪有咱們成祖一脈傳承這十餘代,如今貿然迎回太宗子嗣,永寧王豈會放過成祖血脈。”
“姑母若是信不過永寧王,大可再扶植一位宗室子弟便是,又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韙,再惹非議。”
顧安直諫道:“這些年我顧家雖然權傾朝野,可畢竟龍椅上坐著的那位還姓傅,一旦姑母取而代之,隻會招致人心更加不穩。”
短暫思忖片刻,他立刻道:“臣侄聽聞琰王次子頗為聰慧,不如將他接回臨安,立為皇嗣。”
“琰王被貶,聽聞琰王妃病死流放途中,殺母之仇不共戴天,若將其子接回臨安,對我顧家才是最大的隱患。”
看向顧安,顧庭琛語氣幽幽道:“父親自詡為大鄴朝護國柱石,若真到了我顧氏一族傾覆之日,這世間可不會有人惦記著您的忠心,隻會將咱們當作擅權亂政的後戚,橫豎是要受人詬病,倒不如扶姑婆開創萬世基業,保我顧氏一族萬年不朽。”
“混賬。”,顧安怒道:“曆朝曆代可有婦人臨朝,後世子孫善終的先例?”
猛的跪下身去,顧安苦口婆心道:“姑母,臣侄懇請姑母以大局為重,還政於陛下,如此文武相抗,雖對我顧家不利,卻能打消陛下疑慮......”
“顧安,你真是辜負了哀家這麽多年對你的苦心栽培,智謀見識遠不如你這兒子。”
顧太後滿臉慍色:“你眼裏如此瞧不上婦人,瞧不上哀家這老太婆,你可曾仔細想過,你如今的榮華富貴是靠著誰給你的?沒有哀家這老太婆,你可能成為大鄴朝手握權柄的重臣?”
顧安將頭重重叩在地上,老淚縱橫道:“臣侄正是感念太後恩德,為了顧氏一族的將來,才懇請太後莫要冒天下之大不韙臨朝稱帝啊。”
顧太後對他已是失望至極,沉聲道:“你走吧,哀家心意已定,盼你莫要有後悔的那日。”
看著姑母決絕的眼神,顧安心如死灰,默默的瞥了眼顧庭琛,隻得起身跟著宮人悻悻離去。
待得屋內清淨下來,顧太後重新坐回軟塌上,笑著看向顧家兄弟,柔聲安撫道:“庭洲,你父親糊塗,你可不能跟著犯糊塗,希望你能跟庭琛一樣,往後好生為哀家效力。”
顧庭洲不屑的打量了眼顧庭琛,對於自己這個同胞弟弟,他如今已找不到任何貼切的語言來形容。
以前自己當真是低估了他,竟能鼓動姑婆臨朝稱帝,實在是狼子野心。
“姑婆,孫兒今日入宮隻為一事。”,顧庭洲直言道:“懇請姑婆收回和親旨意。”
“你說什麽?”,顧太後剛對他燃起的希望頓時熄滅下去:“哀家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把剛才的話再說一遍。”
顧庭洲直接跪下身來,義正言辭道:“請姑婆收回和親旨意。”
“拖出去,給哀家狠狠的打,打到他服了軟為止。”
顧太後話音剛落,顧庭琛卻慢悠悠的抬起手臂,阻住宮人們上前來。
顧太後一愣:“庭琛,你想做什麽,難不成還要護著這孽障?”
顧庭琛冷森森搖了搖頭:“孫兒隻是覺得大哥說得沒錯,姑婆想要行和親之策孫兒不反對,但和親之人絕不能是靖和公主。”
“放肆。”,顧太後猛的一掌拍在桌案上:“你想違抗哀家的旨意?哀家告訴你,哀家能扶你也能滅了你。”
“姑婆執掌朝政這麽多年,也算閱人無數,怎麽竟連人心也不會揣摩?”
顧庭琛毫無懼色,雲淡風輕的回道:“孫兒畢竟不是我旁邊這位,既敢入宮勸姑婆收回旨意,自然是要做足準備才好。”
朝著門外拍了拍手,便見劉章領著禦林軍闖了進來,迅速將整座大殿圍住。
顧太後看得瞠目結舌:“你個混賬,哀家讓你提領禦林軍,你就是這樣報答哀家的?”
說完,惡狠狠的瞪向周福海,顧太後厲聲問道:“哀家讓你帶靖和公主入宮,你帶的人在何處?”
周福海嚇得麵色鐵青,趕緊跪倒在地,唯唯諾諾的抬眸看向顧庭琛:“太後,老奴......”
“姑婆何必再為難周公公。”,顧庭琛道:“姑婆也看到了,孫兒那父親您是指望不上了,如今您想臨朝孫兒自會鼎力支持,但和親一事沒得商量。”
“你這孽障,你反了天了。”,顧太後氣得踉踉蹌蹌的踱著步子,緊緊攙扶住旁的柱子,大吼道:“哀家還告訴你了,這和親人選非靖和公主不可。”
“不著急。”,顧庭琛吸了吸鼻子:“孫兒有耐心等。”
說罷,不緊不慢的對劉章吩咐道:“看好太後,讓老皇帝抓緊寫禪位詔書。”
隨後,便轉身出了宮。
見此情形,顧庭洲也緊接著跟了出去。
劉章偷偷打量了眼顧太後,看著她滿臉怒色,隻得硬著頭皮安撫道:“還請太後保重鳳體。”
顧太後氣得將桌上茶盞狠狠扔向他麵前,大聲罵道:“哀家怎麽就養了你們這些白眼狼。”
劉章似笑非笑冷哼一聲,視若無睹的直接帶著人守到了外麵。
顧安看得一陣窩火,知道兒子是被權利蒙蔽了雙眼,也懶得再與他爭辯,車廂內頓時沉默下去。
到了慈寧宮,顧太後剛用過晚膳,見著侄子、侄孫們過來,笑著吩咐周福海賜座看了茶,隨後才緩緩開口道:“顧安,今日哀家冊封庭琛為異姓王,朝野上下可有什麽動靜?”
顧安悻悻搖了搖頭:“姑母,您如今權傾朝野,便是有人心存不滿,也不敢妄議您啊。”
“這倒也是。”,顧太後滿意的點了點頭:“如此說來,哀家想要臨朝也算是上合天道,下承民意。”
“姑母,究竟是誰如此不安好心,勸您臨朝啊?”,顧安蹙眉道:“眼下北境岌岌可危,該是朝廷上下同心同德合力抗敵,卻有人在此時勸您臨朝,這分明是包藏禍心啊。”
“父親此言差矣。”
顧庭琛不以為然道:“姑婆替陛下執掌朝政數十年,若不是姑婆當初將陛下帶出北都,扶他坐上皇位,他早已被亂軍所殺,這些年大鄴朝風雨飄搖也全賴姑婆苦苦支撐著,可那老皇帝一直聽信奸吝唆擺,同姑婆逐漸離心,現在唯有姑婆臨朝,才能使朝廷上下一心。”
“平衡朝勢這是曆代君王應盡的本分,哪有當皇帝的願意看著朝堂勢力一支獨大?”,顧安不悅道:“你休要再信口雌黃,挑唆太後與陛下的母子關係。”
“依哀家看,顧安你是越活越糊塗了。”
顧太後已是十分不悅:“庭琛說的沒錯,永寧王是個什麽東西,他乃太宗血脈,其心必異,皇帝卻冥頑不靈,非要迎他入臨安,這又安的什麽心思?”
長長歎了口氣,她緩緩直起身來,擺弄著桌上新入貢的牡丹花:“當年高祖爺打拚天下逐鹿群雄,半道而崩,太宗靠著手握兵權竊取神位,也是他罪有應得,打下這江山沒兩年就駕崩了,若不是孝仁端皇後強迫太宗立下兄終弟及的遺旨,哪有咱們成祖一脈傳承這十餘代,如今貿然迎回太宗子嗣,永寧王豈會放過成祖血脈。”
“姑母若是信不過永寧王,大可再扶植一位宗室子弟便是,又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韙,再惹非議。”
顧安直諫道:“這些年我顧家雖然權傾朝野,可畢竟龍椅上坐著的那位還姓傅,一旦姑母取而代之,隻會招致人心更加不穩。”
短暫思忖片刻,他立刻道:“臣侄聽聞琰王次子頗為聰慧,不如將他接回臨安,立為皇嗣。”
“琰王被貶,聽聞琰王妃病死流放途中,殺母之仇不共戴天,若將其子接回臨安,對我顧家才是最大的隱患。”
看向顧安,顧庭琛語氣幽幽道:“父親自詡為大鄴朝護國柱石,若真到了我顧氏一族傾覆之日,這世間可不會有人惦記著您的忠心,隻會將咱們當作擅權亂政的後戚,橫豎是要受人詬病,倒不如扶姑婆開創萬世基業,保我顧氏一族萬年不朽。”
“混賬。”,顧安怒道:“曆朝曆代可有婦人臨朝,後世子孫善終的先例?”
猛的跪下身去,顧安苦口婆心道:“姑母,臣侄懇請姑母以大局為重,還政於陛下,如此文武相抗,雖對我顧家不利,卻能打消陛下疑慮......”
“顧安,你真是辜負了哀家這麽多年對你的苦心栽培,智謀見識遠不如你這兒子。”
顧太後滿臉慍色:“你眼裏如此瞧不上婦人,瞧不上哀家這老太婆,你可曾仔細想過,你如今的榮華富貴是靠著誰給你的?沒有哀家這老太婆,你可能成為大鄴朝手握權柄的重臣?”
顧安將頭重重叩在地上,老淚縱橫道:“臣侄正是感念太後恩德,為了顧氏一族的將來,才懇請太後莫要冒天下之大不韙臨朝稱帝啊。”
顧太後對他已是失望至極,沉聲道:“你走吧,哀家心意已定,盼你莫要有後悔的那日。”
看著姑母決絕的眼神,顧安心如死灰,默默的瞥了眼顧庭琛,隻得起身跟著宮人悻悻離去。
待得屋內清淨下來,顧太後重新坐回軟塌上,笑著看向顧家兄弟,柔聲安撫道:“庭洲,你父親糊塗,你可不能跟著犯糊塗,希望你能跟庭琛一樣,往後好生為哀家效力。”
顧庭洲不屑的打量了眼顧庭琛,對於自己這個同胞弟弟,他如今已找不到任何貼切的語言來形容。
以前自己當真是低估了他,竟能鼓動姑婆臨朝稱帝,實在是狼子野心。
“姑婆,孫兒今日入宮隻為一事。”,顧庭洲直言道:“懇請姑婆收回和親旨意。”
“你說什麽?”,顧太後剛對他燃起的希望頓時熄滅下去:“哀家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把剛才的話再說一遍。”
顧庭洲直接跪下身來,義正言辭道:“請姑婆收回和親旨意。”
“拖出去,給哀家狠狠的打,打到他服了軟為止。”
顧太後話音剛落,顧庭琛卻慢悠悠的抬起手臂,阻住宮人們上前來。
顧太後一愣:“庭琛,你想做什麽,難不成還要護著這孽障?”
顧庭琛冷森森搖了搖頭:“孫兒隻是覺得大哥說得沒錯,姑婆想要行和親之策孫兒不反對,但和親之人絕不能是靖和公主。”
“放肆。”,顧太後猛的一掌拍在桌案上:“你想違抗哀家的旨意?哀家告訴你,哀家能扶你也能滅了你。”
“姑婆執掌朝政這麽多年,也算閱人無數,怎麽竟連人心也不會揣摩?”
顧庭琛毫無懼色,雲淡風輕的回道:“孫兒畢竟不是我旁邊這位,既敢入宮勸姑婆收回旨意,自然是要做足準備才好。”
朝著門外拍了拍手,便見劉章領著禦林軍闖了進來,迅速將整座大殿圍住。
顧太後看得瞠目結舌:“你個混賬,哀家讓你提領禦林軍,你就是這樣報答哀家的?”
說完,惡狠狠的瞪向周福海,顧太後厲聲問道:“哀家讓你帶靖和公主入宮,你帶的人在何處?”
周福海嚇得麵色鐵青,趕緊跪倒在地,唯唯諾諾的抬眸看向顧庭琛:“太後,老奴......”
“姑婆何必再為難周公公。”,顧庭琛道:“姑婆也看到了,孫兒那父親您是指望不上了,如今您想臨朝孫兒自會鼎力支持,但和親一事沒得商量。”
“你這孽障,你反了天了。”,顧太後氣得踉踉蹌蹌的踱著步子,緊緊攙扶住旁的柱子,大吼道:“哀家還告訴你了,這和親人選非靖和公主不可。”
“不著急。”,顧庭琛吸了吸鼻子:“孫兒有耐心等。”
說罷,不緊不慢的對劉章吩咐道:“看好太後,讓老皇帝抓緊寫禪位詔書。”
隨後,便轉身出了宮。
見此情形,顧庭洲也緊接著跟了出去。
劉章偷偷打量了眼顧太後,看著她滿臉怒色,隻得硬著頭皮安撫道:“還請太後保重鳳體。”
顧太後氣得將桌上茶盞狠狠扔向他麵前,大聲罵道:“哀家怎麽就養了你們這些白眼狼。”
劉章似笑非笑冷哼一聲,視若無睹的直接帶著人守到了外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