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從石室走出,沿著紹興宋六陵的幽深通道繼續前行,空氣中彌漫著潮濕的泥土氣息,夾雜著從墨寶中殘留的淡淡書香。


    通道兩側的石壁上,南宋文人的詩句銘文在靈氣的浸潤下發出微光,斷續的字跡如泣如訴,訴說家國破碎的悲歌。


    遠處,妖獸的低吼若隱若現,伴隨著沉重的腳步聲,靈氣如潮水般湧動,預示著祭壇前的更大挑戰。


    團隊在一處天然岩洞內暫時休整,洞內點燃的篝火搖曳,映照著隊員們疲憊卻堅定的麵容。


    岩洞頂部垂下鍾乳石,水滴滴落,發出清脆的回響,仿佛古魂在低吟詩詞。洞壁上刻著南宋時期的星圖與道教符籙,靈氣流轉間,符籙隱隱發光,增添了幾分神秘。


    董文翊靠著岩壁,手中的清魂玉佩微微發熱,狼神之力讓他敏銳地感知到通道深處的靈氣波動,如海潮般洶湧。


    他皺眉,低聲道:“祭壇就在前麵,但那妖獸的吼聲……恐怕是陵墓的守護靈獸,力量不弱。我們得盡快感悟墨寶的詩意,準備儀式。”


    他看向林瑤,遞過從石室帶出的陸遊墨寶,“你說文脈需要詩意感悟,陸遊的《示兒》能給我們什麽啟發?”


    林瑤接過墨寶,小心展開,目光落在《示兒》的字跡上:“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她輕聲念道,語氣中帶著敬意:“這首詩是陸遊臨終前的絕筆,寄托了他對國家統一的執念。南宋文人的精神,不僅是文學,更是家國情懷的延續。”


    她翻開隨身攜帶的典籍《南宋文脈錄》,這是一本由李教授團隊整理的古籍殘卷,記載了南宋文人聚會與文脈傳承的秘辛。


    林瑤找到一頁,指向辛棄疾的《稼軒長短句》。她取出其中一卷,目光掃過《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這首詞豪情萬丈,充滿抗金的壯誌。”林瑤看向團隊,“陸遊的悲憤與辛棄疾的豪邁,都是南宋文脈的精髓。文脈儀式需要的‘詩意感悟’,不僅是理解詩詞,還要讓我們的心誌與文人的精神共鳴,喚醒靈氣。”


    馬鐵山抓了抓頭,咧嘴道:“聽起來挺玄乎……不就是念幾首詩嗎?背下來不就得了?還搞什麽共鳴!”


    陳墨然搖頭,手中禪宗手印輕動,語氣沉穩:“詩詞不隻是文字,是文人的魂魄。剛才書靈用幻境考驗我們,說明文脈之力需要我們真正理解它的信念。就像《楞嚴咒》能淨化心魔,詩意感悟是在淨化我們的雜念,堅定守護世界的決心。”


    林瑤點頭,補充道:“辛棄疾是南宋抗金名將,也是詞人。他的《破陣子》寫於1172年,當時他與好友陳亮(同甫)暢談抗金大計,壯誌難酬,隻能借詞抒懷。這首詞不僅展現了他的豪情,還記錄了南宋文人聚會的場景。”


    她翻開《南宋文脈錄》,念出一段記載:“紹興年間,辛棄疾與陸遊等文人常聚於西湖畔,飲酒賦詩,詞句化靈,引動龍脈共鳴,文脈之力由此而生。”


    她看向團隊,目光堅定:“南宋文人的聚會不僅是文化交流,更是凝聚抗敵信念的儀式。文脈儀式的齊誦,可能需要我們重現這種場景,用詩詞喚醒靈氣。”


    董文翊若有所思,目光落在篝火上:“烏蘭將狼神之力融入玉佩,守護草原的信念與辛棄疾的抗金豪情有些相似。我們的力量,或許也能通過詩詞與文脈之力融合。”他看向團隊,“試試吧,齊誦《破陣子》,看看能不能觸發靈氣共鳴。”


    林瑤激活龍狼慧眼,眼中金光流轉,辛棄疾的詞卷仿佛化作光點,在她眼前重組,浮現出一幅虛幻的畫麵:南宋紹興,西湖畔月光皎潔,辛棄疾與文人圍坐,酒香彌漫,詞句如靈氣升騰,融入夜空。


    畫麵中,辛棄疾揮毫寫下《破陣子》,筆鋒間靈氣湧動,隱隱與地下的龍脈共鳴,湖水泛起漣漪,遠處山巒發出低鳴。


    “這首詞不僅是壯誌的抒發,還藏著文脈的秘密。”林瑤分析道,“《稼軒長短句》記載,辛棄疾的詞能在文人聚會中激發士氣,凝聚人心。這種力量,與道教的‘氣場共鳴’類似。文脈儀式可能需要我們通過齊誦,模擬這種聚會,喚醒陵墓的靈氣。”


    就在她說話間,岩洞內的靈氣突然波動,篝火的火焰無風自動,竄起一尺高,發出低沉的嗡鳴。


    洞壁上的道教符籙亮起微光,星圖中的星點似乎在移動,隱約勾勒出一頭猛虎的輪廓。馬鐵山警覺地站起,狼神追蹤激活,鼻翼微動,低聲道:“有股怪味……像是活物!”


    陳墨然眯起眼,淨魂領域悄然展開,淨化了靈氣波動,低聲道:“是陵墓的靈氣在回應我們的詩詞。小心,可能有靈異現象。”


    團隊圍著篝火,齊聲誦讀《破陣子》:“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聲音在岩洞內回蕩,靈氣隨之劇烈波動,篝火的火焰猛地化為一道靈光,光團中,辛棄疾的詞卷漂浮而起,散發耀眼的光芒,凝聚出一道書靈虛影。


    這書靈身披南宋戰袍,手持長劍,氣勢如虹,宛如辛棄疾本人再世。虛影朗聲道:“文脈之力,需壯誌相承!爾等可有抗敵之誌,護國之魂?”話音未落,虛影揮劍,岩洞內的靈氣驟然暴動,化作一片愛國幻境。


    團隊眼前景象驟變,置身於南宋抗金戰場,戰鼓震天,旌旗獵獵。遠處,蒙元鐵騎席卷而來,戰馬嘶鳴,刀光如雪。幻境中,辛棄疾的詞句如雷霆回響:“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幻境中,一隻神秘生物突然出現——一頭由靈氣與墨汁凝聚的墨虎,體型如牛,毛發如鋼針,雙眼猩紅,咆哮著撲向團隊。墨虎的爪擊帶起靈氣風暴,地麵被撕裂出道道裂痕。


    “這是文脈的守護靈獸!”林瑤喊道,天命輝刃凝聚,化作一道熾烈光束,射向墨虎。光刃擊中墨虎,但隻削弱了它的靈氣,墨虎咆哮更盛,撲向林瑤。


    董文翊迅速反應,狼魂戰影凝聚,巨狼虛影咆哮,利爪與墨虎的爪擊碰撞,靈氣爆裂,震得岩洞顫抖。他沉聲道:“這東西比書靈還強!不能硬拚!”


    陳墨然雙手結印,《楞嚴咒》低吟而出,狼神聖愈激活,金光灑落,淨化了墨虎的殺氣。墨虎發出低吼,身形略顯虛幻。陳墨然喊道:“幻境在試煉我們的心誌!齊誦詩詞,用信念破幻!”


    團隊再次齊聲誦讀《破陣子》,聲音整齊,帶著堅定與豪情。靈氣共鳴加劇,墨虎的咆哮逐漸減弱,幻境中的鐵騎幻影如水墨剝落。


    林瑤趁機催動天命輝刃,精準射向書靈虛影的核心。光刃穿透虛影,虛影朗笑一聲:“好!有此心誌,文脈可傳!”


    虛影揮劍,幻境與墨虎同時消散,岩洞恢複原貌,詞卷緩緩落下,靈光暗淡。洞壁上的道教符籙與星圖也恢複平靜,但空氣中仍殘留著戰場的硝煙氣息。


    書靈與墨虎消散後,團隊感到一股暖流自心底升起,狼神之力與文脈靈氣在體內共鳴,仿佛力量、智慧與信念都得到了升華。


    林瑤低聲道:“《破陣子》讓我們感悟了辛棄疾的壯誌,也讓我們更堅定了守護世界的信念。文脈儀式需要的,正是這種精神的共鳴。”


    她翻開《南宋文脈錄》,念出一段記載:“文脈之力,源於儒家忠義,融於道教氣場,成於文人壯誌。齊誦詩詞,天地共鳴,龍脈蘇醒。”


    她看向團隊,“儒家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辛棄疾的詞體現了這種信念。道教認為天地靈氣與人心相通,齊誦詩詞就像道教的咒語儀式,喚醒龍脈。”


    陳墨然補充道:“從佛教角度看,辛棄疾的詞有‘破執’的力量,能淨化心魔。剛才的淨魂領域與詞句共鳴,說明文脈之力與我們的力量可以相輔相成。墨虎的出現,可能象征陵墓怨氣與文脈靈氣的交織,淨魂領域淨化了它,也淨化了我們心中的雜念。”


    董文翊握著清魂玉佩,沉聲道:“薩滿教講究與天地共存,狼神之力是守護的象征。辛棄疾的抗金信念,與烏蘭守護草原的決絕一脈相承。我們感悟詩意,也是為了讓力量更純粹,為祭壇儀式做準備。”


    墨虎的出現為岩洞增添了濃重的靈異氛圍。它好似來自《山海經》中的精怪傳說,結合南宋陵墓的怨氣與文脈靈氣,體型龐大,墨汁構成的身體如流動的水墨畫,爪擊間靈氣爆裂,營造出詭異與震撼的視覺效果。墨虎的紅眼與咆哮,暗示陵墓深處的怨氣尚未完全淨化,為後續妖獸的出現埋下伏筆。


    岩洞內的道教符籙與星圖也強化了靈異感。符籙的微光與星圖的移動,像是陵墓在“活化”,回應團隊的詩詞共鳴。篝火的異常波動與靈氣風暴,進一步烘托了神秘與緊張的氛圍。


    團隊收拾裝備,準備前往祭壇。就在此時,岩洞深處傳來一聲震耳的獸吼,地麵劇烈震顫,靈氣波動如海潮湧來。


    董文翊激活狼神感知,皺眉道:“是妖獸……而且不止一隻,力量比墨虎還強。祭壇就在前麵,這吼聲恐怕是守護靈獸。”


    林瑤翻開《南宋文脈錄》,找到一頁關於祭壇的記載:“文脈祭壇,需齊誦詩詞,靈氣共鳴,方可開啟。然祭壇受靈獸守護,石鷹、石狼環伺,唯有心誌堅者,方能通過試煉。”


    她看向團隊,目光堅定:“幻境我們已經破了,接下來是真正的戰鬥。準備好了嗎?”


    馬鐵山一拳砸在掌心,豪氣道:“早就等不及了!管它什麽石鷹石狼,咱砸了它!”


    陳墨然輕笑,手中禪宗手印一閃:“心誌已堅,靈獸不過試煉。走吧,祭壇在等我們。”


    團隊踏出岩洞,通道內的靈氣如海潮翻湧,石壁上的詩句銘文光芒大盛,仿佛在回應他們的決心。


    遠處,妖獸的吼聲愈發清晰,伴隨著沉重的腳步聲與石塊摩擦的低鳴,預示著祭壇前的生死之戰即將來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古盜蹤,從清墓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斜陽舊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斜陽舊暖並收藏千古盜蹤,從清墓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