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特供身份
青磚下的秘密:靈泉守護者 作者:一隻頹廢的大肥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後山的鬆濤聲蓋過了沈默軒的腳步聲,他看著趙鐵柱的旱煙袋火星在岩縫間明滅,知道這是對方約定的“獨處信號”。走近時,故意讓腰間的銅鑰匙發出輕響——那是縣物資局倉庫的仿製鑰匙,三天前由沈默誠用空間鬆木刻製,表麵塗著從老周那裏換來的藍漆。
“鐵柱叔,”沈默軒壓低聲音,“有件事,本該瞞著您,但咱生產隊的秋耕指標……”他從懷裏掏出個油紙包,裏麵是五顆飽滿的金斑棉種,表皮用槐葉汁染成普通的米黃色,“縣物資科的陳科長,讓我給您帶句話。”
趙鐵柱的旱煙杆在石麵上敲出急促的節奏:“啥話?”他的目光落在棉種上,想起沈家特供布的密度,想起婆娘穿的新布鞋裏墊著的靈泉棉鞋墊。
沈默軒湊近,指尖劃過棉種的芽眼:“陳科長說,咱第三生產隊的‘山泉潤棉’技術,被省紡織局看上了,”他從口袋裏摸出張皺巴巴的紙,上麵蓋著模糊的“縣物資科”紅章,“這是首批‘試驗種籽’,讓您以隊長名義申請特供指標。”
趙鐵柱的手指在紙上停頓,紅章的油墨還未幹透,卻在看見棉種在月光下泛著微光時,突然抓住沈默軒的手腕:“你小子,真和縣物資科搭上了?”他的旱煙袋湊近,火光照見對方袖口的麥穗紋補丁,“上次公社缺的二十斤尿素,是不是你……”
“噓——”沈默軒截斷他的話,從懷裏掏出半瓶磺胺粉,玻璃瓶上貼著縣物資局的標簽,“陳科長說,這是給您的‘基層工作補助’,”他指向遠處的林場,“明早會有輛帶紅五星的貨車停在土地廟,車上的化肥袋夾層裏,有咱隊的‘超產糧獎勵’。”
趙鐵柱的喉結滾動,磺胺粉的氣味讓他想起婆娘久治不愈的腰痛。他忽然壓低聲音:“去年冬天,你家地窖冒的白氣,是不是給縣上送糧?”他的目光掃過後山方向,“李富貴的割尾隊為啥總繞開咱村?”
沈默軒知道時機成熟,故意露出猶豫的神色:“叔,這事本不該說,”他指向玉佩,“我娘的遠方表哥,在縣物資科管調配,他說……”他忽然提高聲音,“咱的‘山泉潤棉’,能換工業票,換化肥,換咱生產隊全年的口糧!”
趙鐵柱的旱煙袋差點落地,他忽然抓住沈默軒的手,掌心的老繭擦過對方手腕的棉桃殼鐲子:“真能換化肥?”他想起今年公社分配的尿素隻夠一半農田,“要是能弄兩噸‘金土地’牌化肥,秋耕畝產——”
“陳科長說,先從小規模開始,”沈默軒從空間取出個小布包,裏麵是二十粒靈泉浸泡過的小麥種,“就說‘縣科委的試驗種’,種在咱隊的‘困難田’,秋後要是豐收……”他故意停頓,目光落在趙鐵柱工分簿的紅印章上,“叔您的名字,能上公社的勞模榜。”
趙鐵柱的眼睛發亮,旱煙袋在石麵上敲出興奮的節奏:“行!這事我來牽頭,就說‘響應上級號召,搞科學種田’,”他忽然警惕,“但醜話說在前頭,要是被查出‘資本主義關係’——”
“叔放心,”沈默軒立刻遞過偽造的《特供物資接收單》,上麵有趙鐵柱的私章和第三生產隊的公章,“每筆物資都走集體賬,您看這編號,和公社的糧囤一一對應,”他指向棉種,“這些‘試驗種’,明早由您親自交給公社農技站,就說‘縣上領導下鄉時捎的’。”
次日晌午,供銷社的後院裏,沈秀蘭正在給王主任展示新織的“工農牌”土布,布角的麥穗紋裏藏著極小的“縣物資科”暗記:“主任,這批布,縣物資科的陳科長說能換五尺工業票,”她壓低聲音,“陳科長還說,咱隊的‘山泉潤棉’,是全縣唯一一個能直通省局的‘秘密武器’。”
王主任的鋼筆尖在布麵上劃出淺痕,卻沒劃破經緯:“秀蘭啊,你這布的密度,要是讓縣商業局知道……”他的目光落在沈秀蘭手腕的鐲子,與布麵暗紋一致,“不過既然是縣物資科牽的線,公社也不好阻攔,”他忽然輕笑,“趙鐵柱今早扛著棉種去農技站,說‘縣科委專家托他帶的’,你別說,還真像那麽回事。”
更深露重時,趙鐵柱蹲在自家炕頭,看著婆娘用磺胺粉敷腰,玻璃瓶上的紅印章在油燈下格外醒目。他摸出沈默軒給的《特供物資接收單》,編號與自家雞窩的腳環一一對應,忽然聽見院外傳來貨車的轟鳴——正是土地廟方向。
“死鬼!”他婆娘突然坐起,“供銷社的老李頭說,今晚會有‘上麵來的物資’,該不會是……”
趙鐵柱立刻吹滅油燈,悄悄摸到後窗,看見三輛帶紅五星的貨車停在土地廟後巷,老陳正和沈默誠搬運化肥袋,月光下,袋角露出的金斑棉桃一閃而逝。他知道,沈家的“縣物資科關係”,從來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實實在在的好處——就像婆娘腰上的疼痛在減輕,就像生產隊的棉桃在增收。
五更天,沈默軒站在空間入口,看著黑土裏新長出的“金土地”牌化肥袋圖案,麥穗紋在袋角若隱若現。他知道,所謂“特供身份”,不過是給空間饋贈披上的又一層集體外衣。當趙鐵柱在公社大會上展示“縣科委試驗種”,當王主任將土布樣品秘密封存,沈家的秘密,便在這層層疊疊的官方話語中,悄然成為時代的“合理存在”。
“小軒,”沈秀蘭的聲音從身後傳來,“鐵柱叔把棉種泡在神泉岩的‘集體水窖’裏,”她舉起片染成藍色的棉葉,“我在每粒種子上刻了極小的‘鐵’字,他要是敢私藏,棉桃會自動發黴。”
沈默軒笑了,摸著胸前的玉佩,麥穗紋在暗處發燙,想起《農正秘典》的“官篇”:“官者,勢也。借勢而為,借章而藏,勢成則章顯,章顯則秘隱。”當趙鐵柱的私章蓋在特供單上,當縣物資科的紅印落在布角,沈家的生存智慧,便在這官與民的默契中,織就了最堅實的保護網。
後山的雄雞開始打鳴,趙鐵柱的梆子聲準時響起,這次喊的是“領取縣科委試驗種”。沈默軒望向曬穀場,看見趙鐵柱正抱著棉種袋走向人群,腰杆挺得比往日直三分。他知道,從這一刻起,沈家的“特供身份”,將不再是秘密,而是成為生產隊乃至公社的集體榮耀——而這,正是最安全的藏秘之道。
“鐵柱叔,”沈默軒壓低聲音,“有件事,本該瞞著您,但咱生產隊的秋耕指標……”他從懷裏掏出個油紙包,裏麵是五顆飽滿的金斑棉種,表皮用槐葉汁染成普通的米黃色,“縣物資科的陳科長,讓我給您帶句話。”
趙鐵柱的旱煙杆在石麵上敲出急促的節奏:“啥話?”他的目光落在棉種上,想起沈家特供布的密度,想起婆娘穿的新布鞋裏墊著的靈泉棉鞋墊。
沈默軒湊近,指尖劃過棉種的芽眼:“陳科長說,咱第三生產隊的‘山泉潤棉’技術,被省紡織局看上了,”他從口袋裏摸出張皺巴巴的紙,上麵蓋著模糊的“縣物資科”紅章,“這是首批‘試驗種籽’,讓您以隊長名義申請特供指標。”
趙鐵柱的手指在紙上停頓,紅章的油墨還未幹透,卻在看見棉種在月光下泛著微光時,突然抓住沈默軒的手腕:“你小子,真和縣物資科搭上了?”他的旱煙袋湊近,火光照見對方袖口的麥穗紋補丁,“上次公社缺的二十斤尿素,是不是你……”
“噓——”沈默軒截斷他的話,從懷裏掏出半瓶磺胺粉,玻璃瓶上貼著縣物資局的標簽,“陳科長說,這是給您的‘基層工作補助’,”他指向遠處的林場,“明早會有輛帶紅五星的貨車停在土地廟,車上的化肥袋夾層裏,有咱隊的‘超產糧獎勵’。”
趙鐵柱的喉結滾動,磺胺粉的氣味讓他想起婆娘久治不愈的腰痛。他忽然壓低聲音:“去年冬天,你家地窖冒的白氣,是不是給縣上送糧?”他的目光掃過後山方向,“李富貴的割尾隊為啥總繞開咱村?”
沈默軒知道時機成熟,故意露出猶豫的神色:“叔,這事本不該說,”他指向玉佩,“我娘的遠方表哥,在縣物資科管調配,他說……”他忽然提高聲音,“咱的‘山泉潤棉’,能換工業票,換化肥,換咱生產隊全年的口糧!”
趙鐵柱的旱煙袋差點落地,他忽然抓住沈默軒的手,掌心的老繭擦過對方手腕的棉桃殼鐲子:“真能換化肥?”他想起今年公社分配的尿素隻夠一半農田,“要是能弄兩噸‘金土地’牌化肥,秋耕畝產——”
“陳科長說,先從小規模開始,”沈默軒從空間取出個小布包,裏麵是二十粒靈泉浸泡過的小麥種,“就說‘縣科委的試驗種’,種在咱隊的‘困難田’,秋後要是豐收……”他故意停頓,目光落在趙鐵柱工分簿的紅印章上,“叔您的名字,能上公社的勞模榜。”
趙鐵柱的眼睛發亮,旱煙袋在石麵上敲出興奮的節奏:“行!這事我來牽頭,就說‘響應上級號召,搞科學種田’,”他忽然警惕,“但醜話說在前頭,要是被查出‘資本主義關係’——”
“叔放心,”沈默軒立刻遞過偽造的《特供物資接收單》,上麵有趙鐵柱的私章和第三生產隊的公章,“每筆物資都走集體賬,您看這編號,和公社的糧囤一一對應,”他指向棉種,“這些‘試驗種’,明早由您親自交給公社農技站,就說‘縣上領導下鄉時捎的’。”
次日晌午,供銷社的後院裏,沈秀蘭正在給王主任展示新織的“工農牌”土布,布角的麥穗紋裏藏著極小的“縣物資科”暗記:“主任,這批布,縣物資科的陳科長說能換五尺工業票,”她壓低聲音,“陳科長還說,咱隊的‘山泉潤棉’,是全縣唯一一個能直通省局的‘秘密武器’。”
王主任的鋼筆尖在布麵上劃出淺痕,卻沒劃破經緯:“秀蘭啊,你這布的密度,要是讓縣商業局知道……”他的目光落在沈秀蘭手腕的鐲子,與布麵暗紋一致,“不過既然是縣物資科牽的線,公社也不好阻攔,”他忽然輕笑,“趙鐵柱今早扛著棉種去農技站,說‘縣科委專家托他帶的’,你別說,還真像那麽回事。”
更深露重時,趙鐵柱蹲在自家炕頭,看著婆娘用磺胺粉敷腰,玻璃瓶上的紅印章在油燈下格外醒目。他摸出沈默軒給的《特供物資接收單》,編號與自家雞窩的腳環一一對應,忽然聽見院外傳來貨車的轟鳴——正是土地廟方向。
“死鬼!”他婆娘突然坐起,“供銷社的老李頭說,今晚會有‘上麵來的物資’,該不會是……”
趙鐵柱立刻吹滅油燈,悄悄摸到後窗,看見三輛帶紅五星的貨車停在土地廟後巷,老陳正和沈默誠搬運化肥袋,月光下,袋角露出的金斑棉桃一閃而逝。他知道,沈家的“縣物資科關係”,從來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實實在在的好處——就像婆娘腰上的疼痛在減輕,就像生產隊的棉桃在增收。
五更天,沈默軒站在空間入口,看著黑土裏新長出的“金土地”牌化肥袋圖案,麥穗紋在袋角若隱若現。他知道,所謂“特供身份”,不過是給空間饋贈披上的又一層集體外衣。當趙鐵柱在公社大會上展示“縣科委試驗種”,當王主任將土布樣品秘密封存,沈家的秘密,便在這層層疊疊的官方話語中,悄然成為時代的“合理存在”。
“小軒,”沈秀蘭的聲音從身後傳來,“鐵柱叔把棉種泡在神泉岩的‘集體水窖’裏,”她舉起片染成藍色的棉葉,“我在每粒種子上刻了極小的‘鐵’字,他要是敢私藏,棉桃會自動發黴。”
沈默軒笑了,摸著胸前的玉佩,麥穗紋在暗處發燙,想起《農正秘典》的“官篇”:“官者,勢也。借勢而為,借章而藏,勢成則章顯,章顯則秘隱。”當趙鐵柱的私章蓋在特供單上,當縣物資科的紅印落在布角,沈家的生存智慧,便在這官與民的默契中,織就了最堅實的保護網。
後山的雄雞開始打鳴,趙鐵柱的梆子聲準時響起,這次喊的是“領取縣科委試驗種”。沈默軒望向曬穀場,看見趙鐵柱正抱著棉種袋走向人群,腰杆挺得比往日直三分。他知道,從這一刻起,沈家的“特供身份”,將不再是秘密,而是成為生產隊乃至公社的集體榮耀——而這,正是最安全的藏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