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春荒來襲
青磚下的秘密:靈泉守護者 作者:一隻頹廢的大肥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曬穀場的石磨盤上結著薄霜,沈默軒蹲在磨眼旁,看著張老漢用指甲刮取殘留的麥麩,指尖在青石板上劃出刺耳的聲響。老人褲腳的補丁裏露出浮腫的腳踝,皮膚泛著青紫色,與三個月前喝了靈泉湯的紅潤判若兩人——春荒比往年更早到來,公社的救濟糧在元宵節前就斷了,此刻家家戶戶的糧缸底,都像被水洗過般幹淨。
“伯,”沈默軒悄悄塞給對方個油紙包,裏麵是靈泉烤的槐葉餅,餅皮用野漆樹汁染成灰綠色,“揣懷裏焐熱了吃,別讓鐵柱叔看見。”他望向遠處的炊煙,沈家的煙囪正飄出淡青色的煙,混著槐葉和野菜的苦味,“晌午來我家喝菜湯,二姐煮了後山的‘老鴰筋’,管夠。”
張老漢混濁的眼睛亮了亮,油紙包的溫熱透過粗布衫,焐得胸口發暖:“娃,你家哪來的野菜?後山早被挖成禿瓢了……”他忽然咳嗽,佝僂的脊背像張繃斷的弓,“昨兒鐵柱婆娘在井邊罵街,說沈家的工分高,藏著‘資本主義糧’。”
沈默軒拍了拍老人的肩膀,指尖觸到嶙峋的骨節:“伯,野菜長在岩縫裏,羊都上不去,我和哥半夜打著火把挖的。”他提高聲音,故意讓路過的社員聽見,“今早在鷹嘴岩看見野漆樹抽芽,葉子煮了能頂三碗糊糊,鐵柱叔不信,咱晌午端去公社,請他嚐嚐‘資本主義的苦’。”
曬穀場的梆子聲突然響起,趙鐵柱的破鑼嗓子驚飛了槐樹上的寒鴉:“全體社員注意!去公社領‘返銷糧’——每戶二兩麥麩,三兩紅薯幹!”他穿著沈家送的夾襖,領口的麥穗紋被磨得發白,卻仍在人群中格外顯眼,“別磨嘰!晚了連麩皮都沒了!”
沈默軒看著社員們哄搶般湧向公社,忽然聽見身後傳來腳步聲,沈秀蘭的聲音帶著不易察覺的急切:“小軒,地窖的紅薯還剩半筐,金瓤的藏在第三層醃菜壇底,普通的拌了槐葉渣,夠撐三天。”她手腕上的棉桃殼鐲子碰著竹籃,裏麵裝著剛從空間摘的野莧菜,葉片被染成枯黃,“三姑在灶膛煨了靈泉土豆,壓在灰堆裏,趙鐵柱要是來查——”
“讓他查,”沈默軒截斷她的話,目光落在自家煙囪上,煙突然變濃,混著焦糊味,“我剛才故意燒了半把麥秸,灶灰裏埋著發黴的紅薯幹,他聞著焦味,隻會以為咱在吃‘回頭糧’。”他望向小妹沈明珠跑過來的方向,辮子上沾著粉筆灰,“明珠,你在學校教孩子們唱《挖野菜歌》,就說‘沈家的菜湯,山神爺給的’,傳到鐵柱耳朵裏,比公社的喇叭管用。”
正午時分,沈家院子裏飄出野菜湯的香味,比平常多了絲若有若無的清甜——那是靈泉水燉野莧菜的味道,卻被沈秀蘭刻意加了把苦艾,蓋過了天然的鮮香。大姑沈劉氏蹲在門檻上,用槐葉汁給最後幾個空間紅薯染色,薯皮上的金斑被染成深褐色,像極了後山常見的“鬼薯”。
“他三姑,”大姑低聲道,“把這筐‘鬼薯’擺到顯眼處,鐵柱來了就讓他看見,說‘挖野菜時捎帶的,有毒不敢吃’。”她指向牆角的陶罐,裏麵裝著靈泉泡的蘿卜幹,表麵漂著層黴斑——這是用野漆樹汁偽造的,“咱吃的菜湯,就用這黴幹煮,苦得能讓人掉淚,看鐵柱信不信。”
三姑沈張氏點頭,布滿老繭的手在薯皮上抹了層紅土:“昨兒夜裏,我聽見地窖的磚牆響,莫不是空間又擴了?”她忽然輕笑,“管它呢,隻要咱把好的藏深,壞的擺明,趙鐵柱就是長了狗鼻子,也聞不出靈泉味。”
院門“吱呀”推開,趙鐵柱的婆娘挎著空籃闖進來,鼻尖抽動:“秀蘭妹子,啥湯這麽香?莫不是背著咱燉肉?”她一眼看見牆角的“鬼薯”,臉上露出嫌棄,“喲,這毒薯也敢往家帶?不怕遭報應?”
沈秀蘭從灶台前轉身,手裏的木勺滴著黑綠色的湯,故意濺在圍裙上:“他嬸子,您嚐嚐?”她舀了半勺遞過去,湯裏漂著枯黃的菜葉和發黑的薯塊,“後山岩縫裏挖的,苦得能咽死牛,也就咱窮鬼敢吃。”
婆娘皺著眉後退半步,忽然看見沈秀蘭手腕上的鐲子:“你這鐲子,還戴著呢?我家鐵柱說了,沈家的工分高,準是藏著‘投機糧’——”她的話被沈秀蘭塞過來的紙包打斷,裏麵是靈泉泡的枇杷蜜,包裝紙上印著公社的紅印章。
“他嬸子,”沈秀蘭壓低聲音,“這是給鐵柱叔的,治咳嗽比衛生院的甘草片強三倍。”她指向灶膛,“您看這灰堆,今早燒的麥秸,裏麵埋著發黴的紅薯幹,咱要是有糧,能吃這個?”
婆娘的手在紙包上頓住,想起昨夜鐵柱咳得睡不著,正是靠沈家的蜜水緩解。她哼了聲,把紙包塞進懷裏:“算你懂事,不過——”她望向地窖方向,“聽說你家地窖深著呢,別藏著‘資本主義點心’,公社的眼睛亮著!”
等她離開,沈秀蘭立刻掀開灰堆,取出煨得半熟的靈泉土豆,表皮的焦痕下滲出糖汁:“小軒,鐵柱婆娘的眼睛,比公社的密度鏡還尖,咱得把地窖入口的偽裝再加固。”她忽然聽見院外傳來趙鐵柱的叫罵,“怕是又在逼問張老漢,伯沒把咱的餅交出去吧?”
沈默軒搖頭,從空間取出片靈泉泡的野山椒,在手裏揉碎:“伯把餅分給了李婆子,她今早逢人就說‘沈家的菜湯,救了她的老命’,鐵柱就是想查,也得顧忌社員的嘴。”他望向曬穀場,那裏傳來趙鐵柱的怒吼,“走,咱端著菜湯去公社,讓全鎮看看,沈家的‘野菜宴’,比資本主義還苦。”
公社會議室裏,煤油燈把沈默軒的影子投在土牆上,他捧著粗瓷碗,碗裏的菜湯黑綠渾濁,漂著幾片焦糊的“鬼薯”。王主任皺著眉嚐了口,立刻皺眉:“太苦了,後山的野菜,真這麽難吃?”
沈默軒裝出憨厚的笑,指向窗外的社員:“主任,咱社員的嘴,比野菜還苦。”他忽然提高聲音,“鐵柱叔說咱藏糧,行!從今兒起,沈家的菜湯,全鎮社員隨便嚐,要是嚐出一粒米,我去公社牛棚睡半年!”
趙鐵柱的臉在陰影裏發青,想起婆娘懷裏的枇杷蜜,想起自己夾襖裏藏的靈泉烤餅,忽然咳了兩聲:“主任,老誠這是表忠心呢,咱公社的社員,誰不知道沈家的苦?”他望向沈默軒,目光在對方袖口的補丁上停留——那裏藏著片靈泉泡的野山椒,氣味能掩蓋空間作物的清香。
散會後,王主任悄悄拉住沈默軒:“小沈,縣糧站的陳站長說,返銷糧還要拖半個月,你家的‘野糧’,能不能先借兩擔給公社?”他壓低聲音,“當然,記在集體賬上,秋後用‘超產糧’還。”
沈默軒心裏一緊,麵上卻不露聲色:“主任,咱的野糧,連牛都不吃,您看這湯——”他晃了晃空碗,“不過,後山岩縫裏還有些‘鬼薯’,我和哥今晚去挖,明早給公社送半擔,就說‘社員獻糧’。”
王主任點頭,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樣的,這才是‘農業學大寨’的精神!”他望向沈家方向,“鐵柱最近盯著你家地窖,你多擔待,他也是怕‘資本主義複辟’。”
深夜,沈家三兄妹在地窖裏清點存貨,沈默誠摸著新收的空間紅薯,薯皮上的金斑在油燈下格外醒目:“小軒,王主任要的半擔‘鬼薯’,咱用普通紅薯染了給他,靈泉的藏在第三層暗格,用醃菜壇壓住。”他擼起袖子,露出手臂上的劃痕,“今晚去後山,我在岩縫裏放了些野漆樹的斷枝,趙鐵柱的狗聞見就躲。”
沈秀蘭忽然輕笑,舉起片染成黑色的棉葉:“我在縣供銷社看見,王主任把咱的‘野菜宴’寫進了《抗災報告》,說‘第三生產隊發揚自力更生精神,用鬼薯渡春荒’。”她望向地窖深處,那裏傳來潺潺的靈泉聲,“小軒,咱把靈泉土豆切成絲,混在鬼薯裏,煮熟了連鐵柱都分不清。”
沈默軒點頭,翻開從老陳那裏換的《救荒本草》,目光落在“毒薯炮製”章節:“二姐,明天送糧時,故意讓鐵柱看見咱用槐葉汁泡薯皮,就說‘去毒’,他要是敢嚐,苦得他三天吃不下飯。”他望向大哥,“哥,你在糧筐底部鋪層靈泉艾葉草,既能防蟲,又能掩蓋空間的氣息。”
五更天,沈默軒蹲在灶膛前,看著三姑將靈泉土豆埋進灶灰,薯皮上的金斑被焦灰蓋住,隻露出普通的土黃色。他忽然聽見玉佩輕響,麥穗紋在掌心發燙,想起《農正秘典》的“荒年篇”:“藏糧於野,藏秘於苦,苦中見真,方得始終。”
趙鐵柱的腳步聲在院外響起,伴隨著他婆娘的咒罵:“死鬼!深更半夜去哪?莫不是盯沈家的糧筐?”沈默軒笑了,摸了摸胸前的玉佩,麥穗紋在暗處閃爍,像在肯定他們的選擇——當春荒成為掩護,當苦味成為偽裝,沈家的秘密,便在這碗野菜湯裏,在這擔“鬼薯”中,悄然度過又一次危機。
曬穀場的梆子再次響起,這次喊的是“沈家獻糧”。沈默軒看著社員們圍過來,張老漢偷偷衝他眨眼,李婆子抹著淚接過菜湯,趙鐵柱的目光在糧筐裏打轉,卻隻看見發黑的薯塊和枯黃的菜葉。他知道,這場春荒,沈家又挺過去了,用最苦的偽裝,藏住了最甜的希望。
“伯,”沈默軒悄悄塞給對方個油紙包,裏麵是靈泉烤的槐葉餅,餅皮用野漆樹汁染成灰綠色,“揣懷裏焐熱了吃,別讓鐵柱叔看見。”他望向遠處的炊煙,沈家的煙囪正飄出淡青色的煙,混著槐葉和野菜的苦味,“晌午來我家喝菜湯,二姐煮了後山的‘老鴰筋’,管夠。”
張老漢混濁的眼睛亮了亮,油紙包的溫熱透過粗布衫,焐得胸口發暖:“娃,你家哪來的野菜?後山早被挖成禿瓢了……”他忽然咳嗽,佝僂的脊背像張繃斷的弓,“昨兒鐵柱婆娘在井邊罵街,說沈家的工分高,藏著‘資本主義糧’。”
沈默軒拍了拍老人的肩膀,指尖觸到嶙峋的骨節:“伯,野菜長在岩縫裏,羊都上不去,我和哥半夜打著火把挖的。”他提高聲音,故意讓路過的社員聽見,“今早在鷹嘴岩看見野漆樹抽芽,葉子煮了能頂三碗糊糊,鐵柱叔不信,咱晌午端去公社,請他嚐嚐‘資本主義的苦’。”
曬穀場的梆子聲突然響起,趙鐵柱的破鑼嗓子驚飛了槐樹上的寒鴉:“全體社員注意!去公社領‘返銷糧’——每戶二兩麥麩,三兩紅薯幹!”他穿著沈家送的夾襖,領口的麥穗紋被磨得發白,卻仍在人群中格外顯眼,“別磨嘰!晚了連麩皮都沒了!”
沈默軒看著社員們哄搶般湧向公社,忽然聽見身後傳來腳步聲,沈秀蘭的聲音帶著不易察覺的急切:“小軒,地窖的紅薯還剩半筐,金瓤的藏在第三層醃菜壇底,普通的拌了槐葉渣,夠撐三天。”她手腕上的棉桃殼鐲子碰著竹籃,裏麵裝著剛從空間摘的野莧菜,葉片被染成枯黃,“三姑在灶膛煨了靈泉土豆,壓在灰堆裏,趙鐵柱要是來查——”
“讓他查,”沈默軒截斷她的話,目光落在自家煙囪上,煙突然變濃,混著焦糊味,“我剛才故意燒了半把麥秸,灶灰裏埋著發黴的紅薯幹,他聞著焦味,隻會以為咱在吃‘回頭糧’。”他望向小妹沈明珠跑過來的方向,辮子上沾著粉筆灰,“明珠,你在學校教孩子們唱《挖野菜歌》,就說‘沈家的菜湯,山神爺給的’,傳到鐵柱耳朵裏,比公社的喇叭管用。”
正午時分,沈家院子裏飄出野菜湯的香味,比平常多了絲若有若無的清甜——那是靈泉水燉野莧菜的味道,卻被沈秀蘭刻意加了把苦艾,蓋過了天然的鮮香。大姑沈劉氏蹲在門檻上,用槐葉汁給最後幾個空間紅薯染色,薯皮上的金斑被染成深褐色,像極了後山常見的“鬼薯”。
“他三姑,”大姑低聲道,“把這筐‘鬼薯’擺到顯眼處,鐵柱來了就讓他看見,說‘挖野菜時捎帶的,有毒不敢吃’。”她指向牆角的陶罐,裏麵裝著靈泉泡的蘿卜幹,表麵漂著層黴斑——這是用野漆樹汁偽造的,“咱吃的菜湯,就用這黴幹煮,苦得能讓人掉淚,看鐵柱信不信。”
三姑沈張氏點頭,布滿老繭的手在薯皮上抹了層紅土:“昨兒夜裏,我聽見地窖的磚牆響,莫不是空間又擴了?”她忽然輕笑,“管它呢,隻要咱把好的藏深,壞的擺明,趙鐵柱就是長了狗鼻子,也聞不出靈泉味。”
院門“吱呀”推開,趙鐵柱的婆娘挎著空籃闖進來,鼻尖抽動:“秀蘭妹子,啥湯這麽香?莫不是背著咱燉肉?”她一眼看見牆角的“鬼薯”,臉上露出嫌棄,“喲,這毒薯也敢往家帶?不怕遭報應?”
沈秀蘭從灶台前轉身,手裏的木勺滴著黑綠色的湯,故意濺在圍裙上:“他嬸子,您嚐嚐?”她舀了半勺遞過去,湯裏漂著枯黃的菜葉和發黑的薯塊,“後山岩縫裏挖的,苦得能咽死牛,也就咱窮鬼敢吃。”
婆娘皺著眉後退半步,忽然看見沈秀蘭手腕上的鐲子:“你這鐲子,還戴著呢?我家鐵柱說了,沈家的工分高,準是藏著‘投機糧’——”她的話被沈秀蘭塞過來的紙包打斷,裏麵是靈泉泡的枇杷蜜,包裝紙上印著公社的紅印章。
“他嬸子,”沈秀蘭壓低聲音,“這是給鐵柱叔的,治咳嗽比衛生院的甘草片強三倍。”她指向灶膛,“您看這灰堆,今早燒的麥秸,裏麵埋著發黴的紅薯幹,咱要是有糧,能吃這個?”
婆娘的手在紙包上頓住,想起昨夜鐵柱咳得睡不著,正是靠沈家的蜜水緩解。她哼了聲,把紙包塞進懷裏:“算你懂事,不過——”她望向地窖方向,“聽說你家地窖深著呢,別藏著‘資本主義點心’,公社的眼睛亮著!”
等她離開,沈秀蘭立刻掀開灰堆,取出煨得半熟的靈泉土豆,表皮的焦痕下滲出糖汁:“小軒,鐵柱婆娘的眼睛,比公社的密度鏡還尖,咱得把地窖入口的偽裝再加固。”她忽然聽見院外傳來趙鐵柱的叫罵,“怕是又在逼問張老漢,伯沒把咱的餅交出去吧?”
沈默軒搖頭,從空間取出片靈泉泡的野山椒,在手裏揉碎:“伯把餅分給了李婆子,她今早逢人就說‘沈家的菜湯,救了她的老命’,鐵柱就是想查,也得顧忌社員的嘴。”他望向曬穀場,那裏傳來趙鐵柱的怒吼,“走,咱端著菜湯去公社,讓全鎮看看,沈家的‘野菜宴’,比資本主義還苦。”
公社會議室裏,煤油燈把沈默軒的影子投在土牆上,他捧著粗瓷碗,碗裏的菜湯黑綠渾濁,漂著幾片焦糊的“鬼薯”。王主任皺著眉嚐了口,立刻皺眉:“太苦了,後山的野菜,真這麽難吃?”
沈默軒裝出憨厚的笑,指向窗外的社員:“主任,咱社員的嘴,比野菜還苦。”他忽然提高聲音,“鐵柱叔說咱藏糧,行!從今兒起,沈家的菜湯,全鎮社員隨便嚐,要是嚐出一粒米,我去公社牛棚睡半年!”
趙鐵柱的臉在陰影裏發青,想起婆娘懷裏的枇杷蜜,想起自己夾襖裏藏的靈泉烤餅,忽然咳了兩聲:“主任,老誠這是表忠心呢,咱公社的社員,誰不知道沈家的苦?”他望向沈默軒,目光在對方袖口的補丁上停留——那裏藏著片靈泉泡的野山椒,氣味能掩蓋空間作物的清香。
散會後,王主任悄悄拉住沈默軒:“小沈,縣糧站的陳站長說,返銷糧還要拖半個月,你家的‘野糧’,能不能先借兩擔給公社?”他壓低聲音,“當然,記在集體賬上,秋後用‘超產糧’還。”
沈默軒心裏一緊,麵上卻不露聲色:“主任,咱的野糧,連牛都不吃,您看這湯——”他晃了晃空碗,“不過,後山岩縫裏還有些‘鬼薯’,我和哥今晚去挖,明早給公社送半擔,就說‘社員獻糧’。”
王主任點頭,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樣的,這才是‘農業學大寨’的精神!”他望向沈家方向,“鐵柱最近盯著你家地窖,你多擔待,他也是怕‘資本主義複辟’。”
深夜,沈家三兄妹在地窖裏清點存貨,沈默誠摸著新收的空間紅薯,薯皮上的金斑在油燈下格外醒目:“小軒,王主任要的半擔‘鬼薯’,咱用普通紅薯染了給他,靈泉的藏在第三層暗格,用醃菜壇壓住。”他擼起袖子,露出手臂上的劃痕,“今晚去後山,我在岩縫裏放了些野漆樹的斷枝,趙鐵柱的狗聞見就躲。”
沈秀蘭忽然輕笑,舉起片染成黑色的棉葉:“我在縣供銷社看見,王主任把咱的‘野菜宴’寫進了《抗災報告》,說‘第三生產隊發揚自力更生精神,用鬼薯渡春荒’。”她望向地窖深處,那裏傳來潺潺的靈泉聲,“小軒,咱把靈泉土豆切成絲,混在鬼薯裏,煮熟了連鐵柱都分不清。”
沈默軒點頭,翻開從老陳那裏換的《救荒本草》,目光落在“毒薯炮製”章節:“二姐,明天送糧時,故意讓鐵柱看見咱用槐葉汁泡薯皮,就說‘去毒’,他要是敢嚐,苦得他三天吃不下飯。”他望向大哥,“哥,你在糧筐底部鋪層靈泉艾葉草,既能防蟲,又能掩蓋空間的氣息。”
五更天,沈默軒蹲在灶膛前,看著三姑將靈泉土豆埋進灶灰,薯皮上的金斑被焦灰蓋住,隻露出普通的土黃色。他忽然聽見玉佩輕響,麥穗紋在掌心發燙,想起《農正秘典》的“荒年篇”:“藏糧於野,藏秘於苦,苦中見真,方得始終。”
趙鐵柱的腳步聲在院外響起,伴隨著他婆娘的咒罵:“死鬼!深更半夜去哪?莫不是盯沈家的糧筐?”沈默軒笑了,摸了摸胸前的玉佩,麥穗紋在暗處閃爍,像在肯定他們的選擇——當春荒成為掩護,當苦味成為偽裝,沈家的秘密,便在這碗野菜湯裏,在這擔“鬼薯”中,悄然度過又一次危機。
曬穀場的梆子再次響起,這次喊的是“沈家獻糧”。沈默軒看著社員們圍過來,張老漢偷偷衝他眨眼,李婆子抹著淚接過菜湯,趙鐵柱的目光在糧筐裏打轉,卻隻看見發黑的薯塊和枯黃的菜葉。他知道,這場春荒,沈家又挺過去了,用最苦的偽裝,藏住了最甜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