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井裏的月光被竹簾濾成碎銀,沈秀蘭握著梭子的手在木機上翻飛,空間棉花紡成的紗線在油燈下泛著珍珠光澤,每寸布麵都織著細密的麥穗紋——這是她連夜趕製的第三匹土布,密度比供銷社的標準多出三成,卻看不出任何人工痕跡。


    “二姐,歇會兒吧,”小妹沈明珠抱著靈泉茶進來,瓷碗邊緣映著布麵上的光影,“供銷社明天就來驗貨,您都熬了三夜了。”


    沈秀蘭搖頭,梭子在經緯間劃出優美的弧線:“明珠,把空間裏的棉桃再泡遍山泉水,王主任說這次來的是省紡織局的技術員,眼尖得很。”她忽然停手,摸著布麵上若隱若現的金斑——那是靈泉水浸潤過的痕跡,在月光下像撒了把碎鑽。


    五更天,沈默軒從空間裏取出最後一捧棉籽,用槐葉汁染成普通褐色:“二姐,這批棉種混在普通籽裏,就說後山岩縫裏的‘野棉’,吸了百年山泉,比洋棉還軟。”他指著木機上的布,“密度的事,就推說是木機的‘祖傳匠人’調過,外人仿不來。”


    沈秀蘭點頭,梭子再次飛起,這次在布角織了朵極小的槐花——這是沈家的暗記,隻有家人能看懂。她想起三年前在空間試種棉花的場景,靈泉水澆灌的棉株比人還高,棉桃裂開時露出的銀白棉絮,讓她第一次相信,沈家能在紡織上闖出條路。


    日頭剛爬過屋簷,供銷社的驢車就停在了院外,王主任陪著個戴眼鏡的技術員,胸前別著“省紡織局”的徽章。沈秀蘭迎上去,故意讓對方看見她磨出老繭的手掌:“領導們來了,咱這土布,讓您見笑了。”


    技術員接過布樣,放大鏡在布麵上移動:“密度120根\/英寸?”他的鏡片閃過驚訝,“比標準品多出20根,你們用的什麽紗線?”


    沈秀蘭早就準備好說辭,指向後山方向:“同誌,咱紡線的棉花,是後山岩縫裏的野棉,用山泉泡了三晝夜,紗線自然結實。”她解開衣襟,露出脖子上的銀墜——那是用空間棉桃殼磨的,“您看這墜子,泡過泉水的棉花殼,硬得能劃玻璃。”


    技術員接過銀墜,觸感比普通棉殼堅硬,卻帶著天然的溫潤:“山泉?後山哪來的泉眼?”


    沈默軒適時地咳嗽,從廚房端出陶罐:“同誌,就是這眼泉,我爹年輕時在岩縫裏挖的,水涼得能鎮暑,泡過的棉花,韌性比麻線還強。”他倒了碗水,水麵漂著片槐葉,掩蓋靈泉水的金斑,“您嚐嚐,甜著呢。”


    技術員喝了口,皺眉道:“帶著土腥味,不過水質確實特別。”他忽然盯著布麵上的麥穗紋,“這花紋,和你們飼養試點的木牌一樣?”


    沈秀蘭笑道:“同誌好眼力,這是鐵柱叔讓織的,說代表集體豐收。”她指向織布機,“這機子是我爺爺的爺爺傳的,榫卯結構特別,織出來的布密些,公社的木匠都看不懂。”


    王主任在旁插話:“老周,這布要是合格,能當‘社員福利布’吧?咱公社的婦女,個個都是紡織能手。”他使了個眼色,“省局要是推廣,可是咱縣的光榮。”


    技術員沉吟片刻,掏出密度鏡再次測量,布麵上的經緯線在陽光下幾乎透明,卻根根分明:“密度超標是事實,但手感柔軟,適合做夏布。這樣,先送兩匹去省局化驗,要是甲醛含量達標——”


    沈秀蘭立刻接口:“同誌放心,咱的布用皂角水洗的,後山的野皂角,去汙又柔軟。”她從懷裏掏出包皂角粉,裏麵混著靈泉浸泡的碎棉殼,“您看這粉,金黃透亮,比供銷社的堿麵還好使。”


    驗貨持續了兩個時辰,技術員最終在驗貨單上寫下“特殊工藝,建議特供”,王主任笑得合不攏嘴:“秀蘭妹子,省局要是批了,咱供銷社直接下訂單,每匹布換三尺糧票!”


    送走客人,沈秀蘭癱坐在木機旁,指尖撫過布麵上的麥穗紋,忽然發現金斑在陽光下排成了玉佩的形狀。她慌忙用槐葉汁塗抹,卻聽見沈默軒在耳邊低語:“二姐,別遮了,就說‘山神爺在布上顯靈’,趙鐵柱婆娘已經在傳了。”


    深夜,沈家三兄妹在地窖裏複盤,沈默誠摸著新織的布:“小軒,省局的化驗能過嗎?靈泉處理過的棉花,會不會被測出異常?”


    沈默軒搖頭,展開從老陳那裏換的《紡織化學手冊》:“靈泉水的成分,連咱自己都測不透,化驗室隻會發現‘天然礦物質含量高’,正好坐實‘山泉紡織’的說法。”他指向布角的槐花暗記,“而且咱每匹布都留了暗紋,將來要是有人仿造,咱能辨真假。”


    沈秀蘭忽然輕笑,舉起片空間棉葉:“我在棉葉上發現了新紋路,和玉佩的麥穗紋一樣,以後咱就說‘野棉認主’,隻有沈家女才能紡出好布。”她望向地窖深處,那裏藏著五匹未染色的原布,“王主任說明年開春要‘國慶獻禮品’,咱得準備十匹帶金斑的,就說‘山神獻瑞’。”


    五更天,沈默軒進入空間,發現織布機旁的黑土竟自動長出了苧麻,葉片上的金斑比棉花更明顯。他忽然想起《農正秘典》的“紡織篇”,原來空間不僅能種糧,還能根據主人的需求,催生特殊作物。


    “小軒,”沈秀蘭的聲音從入口傳來,“鐵柱婆娘來借織布機,說要給趙鐵柱做新衣裳,我讓她摸了摸普通棉布,粗得紮手,她罵罵咧咧走了。”她遞過個布袋,裏麵是靈泉浸泡過的棉線,“把這個藏好,明天我教鎮上的婦女紡線,就說‘山泉紡線法’,收十個徒弟,讓秘密散在眾人手裏。”


    沈默軒點頭,看著二姐在月光下整理布樣,梭子上的麥穗紋與玉佩交相輝映。他知道,紡織初成隻是開始,當第一匹土布走進供銷社,當“山泉紡織”成為全縣的傳說,沈家的秘密,就像布麵上的金斑,在時代的經緯中,織出了屬於自己的紋路。


    後山的泉眼傳來潺潺水聲,那是靈泉在地下流淌,滋養著空間的棉花,也滋養著沈家的希望。沈默軒摸著胸前的玉佩,忽然明白,最巧妙的藏,是讓秘密成為眾人的談資,讓每一寸布、每一根線,都帶著時代的印記,卻又暗藏屬於沈家的星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青磚下的秘密:靈泉守護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隻頹廢的大肥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隻頹廢的大肥焦並收藏青磚下的秘密:靈泉守護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