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糧票交易
青磚下的秘密:靈泉守護者 作者:一隻頹廢的大肥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小滿前夜,後山的土地廟前飄著細雨。沈默軒蹲在老槐樹後,聽著三聲貓頭鷹叫,這才掀開竹筐上的槐葉——裏麵碼著十枚空間雞蛋,蛋殼用槐樹汁染成青灰色,隻有在月光下才會透出淡淡金斑。他摸了摸腰間的玉佩,麥穗紋在潮濕的空氣中微微發燙,這是空間對危險的警示。
“沈小哥,來了?”老陳的獨眼在廟門縫隙裏一閃,手裏的旱煙袋明滅不定,“縣商業局的人在查黑市,今晚隻換幹貨,布票和糧票都藏在陶罐夾層裏。”
沈默軒跟著鑽進廟內,牆角的陶罐果然多了層暗格,摸到布票時,指尖觸到張字條:“王主任要‘金瓤薯幹’,說縣招待所的外賓嚐了點名要。”他心頭一緊,外賓意味著更高層的關注,卻也意味著更多的交易機會。
“老陳叔,”他掏出半塊靈泉醃的糖蒜,“這是新貨,泡了三天的野蜂蜜,您帶給王主任,就說後山的野蒜開了紫花,山神爺給的甜頭。”他壓低聲音,“下次交易改到西北坡的岩縫,趙鐵柱的狗最近總在土地廟打轉。”
交易剛結束,廟外傳來雜亂的腳步聲。老陳立刻吹滅油燈,沈默軒摸到牆角的暗門——這是他上周幫老陳修的,用空間鬆木做門框,門縫裏塞著浸過靈泉水的艾草,能掩蓋人氣。等巡查隊的火把掠過窗紙,他才敢掀開暗門,看見老陳正在往陶罐裏倒普通雞蛋,動作熟練得像在變戲法。
“沈小哥,”老陳擦著汗,“你家的雞蛋,比縣外貿局的出口貨還金貴,可別讓外人知道。”他忽然指向沈默軒的袖口,“那玉佩,最好別在生人麵前露,上個月公社的會計盯著它看了三回。”
回到家,沈秀蘭正在教三姑用空間棉線縫製假補丁:“您看,在補丁邊緣繡圈麥穗紋,既結實又好看,趙鐵柱婆娘看見,準以為咱連補丁都要靠集體。”她舉起件打滿補丁的棉襖,夾層裏藏著兩尺的確良布,“這是王主任給的‘獎勵’,說我教婦女紡線有功。”
沈默軒接過棉襖,發現衣領內側繡著極小的麥穗結——這是沈家的暗號,隻有家人能看懂。他望向地窖,大哥沈默誠正在往醃菜壇裏埋空間紅薯,上麵蓋著凍壞的蘿卜葉,指尖沾著的金斑黏土在油燈下一閃而過。
“哥,縣招待所的外賓要金瓤薯幹,”沈默軒低聲道,“明早你去木材廠,把曬幹的薯幹混在普通貨裏,讓王廠長的婆娘親自驗收,她那張嘴比公社的喇叭還管用。”
沈默誠點頭,從懷裏掏出張皺巴巴的工分表:“趙鐵柱把咱的‘試驗田’畝產報了一千五百斤,比去年翻兩番,公社要組織觀摩會。”他敲了敲表格上的紅印章,“我在廠裏聽說,縣革委會最近在查‘畝產虛報’,咱得準備些‘次品’應付檢查。”
更深露重時,沈默軒進入空間,發現黑土邊緣又擴出半畝地,新土上自動長出了芝麻——這是他從未播種過的作物。他忽然想起《農正秘典》裏的“應需篇”,知道空間在根據外界需求自我調整,卻也擔心這種異常會吸引注意。他迅速用槐樹汁染黑芝麻葉,隻留下根部的金斑,偽裝成普通品種。
次日晌午,小妹沈明珠抱著個布包衝進院子,辮子上沾著粉筆灰:“哥,王校長說,縣裏的‘糧食檢查組’下午就到,要查咱的‘家庭副業台賬’!”
沈秀蘭立刻掀開醃菜壇,將空間醃菜底層的普通野菜翻到表麵,又往賬本裏夾了片枯黃的槐葉——這是趙鐵柱上個月“沒收”的樣本。“明珠,你去村口接檢查組,”她塞給妹妹半塊靈泉烤的玉米餅,“路上摔一跤,把餅掉在泥裏,說這是沈家的‘救濟糧’。”
檢查組到來時,沈默軒正蹲在院子裏修補糞筐,竹篾間夾著幾根金斑麥稈,卻被他用泥土抹得發黑。組長踢了踢醃菜壇,酸氣撲麵而來:“聽說你們家有‘神仙地瓜’,拿出來瞧瞧。”
“領導,”沈默軒低頭哈腰,從筐底摸出帶刺的野地瓜,“就剩這幾個了,後山的野物,帶刺,不好種。”他忽然咳嗽,指向牆角的銅鏡,“您看,連鏡子都照不出好收成,全靠公社的救濟。”
組長望向銅鏡,鏡麵映出麥穗結的光影在壇口搖晃,像極了公社宣傳畫裏的豐收紋。他揮了揮手:“行了,別裝窮,把醃菜技術寫成報告,下個月去公社分享。”轉身時,口袋裏掉出張紙條,沈默軒眼尖,看見上麵寫著“金瓤薯幹 縣招待所 王主任”。
黃昏時分,趙鐵柱蹲在院牆外,聽見沈秀蘭在教巧兒唱新學的民謠:“後山有個神仙洞,種出的紅薯甜津津,公社的幹部嚐一口,誇咱沈家最忠心。”他摸了摸懷裏的金瓤薯幹,包裝紙上印著公社的紅印章,忽然覺得,沈家的秘密,或許正是公社需要的“先進典型”。
深夜,沈默軒再次檢查地窖的偽裝,發現暗渠的水流聲正好掩蓋了空間入口的輕微響動。他摸著玉佩,麥穗紋路在掌心發燙,忽然聽見遠處傳來老陳的暗號——三長兩短的狗吠,這是交易成功的信號。
“沈小哥,來了?”老陳的獨眼在廟門縫隙裏一閃,手裏的旱煙袋明滅不定,“縣商業局的人在查黑市,今晚隻換幹貨,布票和糧票都藏在陶罐夾層裏。”
沈默軒跟著鑽進廟內,牆角的陶罐果然多了層暗格,摸到布票時,指尖觸到張字條:“王主任要‘金瓤薯幹’,說縣招待所的外賓嚐了點名要。”他心頭一緊,外賓意味著更高層的關注,卻也意味著更多的交易機會。
“老陳叔,”他掏出半塊靈泉醃的糖蒜,“這是新貨,泡了三天的野蜂蜜,您帶給王主任,就說後山的野蒜開了紫花,山神爺給的甜頭。”他壓低聲音,“下次交易改到西北坡的岩縫,趙鐵柱的狗最近總在土地廟打轉。”
交易剛結束,廟外傳來雜亂的腳步聲。老陳立刻吹滅油燈,沈默軒摸到牆角的暗門——這是他上周幫老陳修的,用空間鬆木做門框,門縫裏塞著浸過靈泉水的艾草,能掩蓋人氣。等巡查隊的火把掠過窗紙,他才敢掀開暗門,看見老陳正在往陶罐裏倒普通雞蛋,動作熟練得像在變戲法。
“沈小哥,”老陳擦著汗,“你家的雞蛋,比縣外貿局的出口貨還金貴,可別讓外人知道。”他忽然指向沈默軒的袖口,“那玉佩,最好別在生人麵前露,上個月公社的會計盯著它看了三回。”
回到家,沈秀蘭正在教三姑用空間棉線縫製假補丁:“您看,在補丁邊緣繡圈麥穗紋,既結實又好看,趙鐵柱婆娘看見,準以為咱連補丁都要靠集體。”她舉起件打滿補丁的棉襖,夾層裏藏著兩尺的確良布,“這是王主任給的‘獎勵’,說我教婦女紡線有功。”
沈默軒接過棉襖,發現衣領內側繡著極小的麥穗結——這是沈家的暗號,隻有家人能看懂。他望向地窖,大哥沈默誠正在往醃菜壇裏埋空間紅薯,上麵蓋著凍壞的蘿卜葉,指尖沾著的金斑黏土在油燈下一閃而過。
“哥,縣招待所的外賓要金瓤薯幹,”沈默軒低聲道,“明早你去木材廠,把曬幹的薯幹混在普通貨裏,讓王廠長的婆娘親自驗收,她那張嘴比公社的喇叭還管用。”
沈默誠點頭,從懷裏掏出張皺巴巴的工分表:“趙鐵柱把咱的‘試驗田’畝產報了一千五百斤,比去年翻兩番,公社要組織觀摩會。”他敲了敲表格上的紅印章,“我在廠裏聽說,縣革委會最近在查‘畝產虛報’,咱得準備些‘次品’應付檢查。”
更深露重時,沈默軒進入空間,發現黑土邊緣又擴出半畝地,新土上自動長出了芝麻——這是他從未播種過的作物。他忽然想起《農正秘典》裏的“應需篇”,知道空間在根據外界需求自我調整,卻也擔心這種異常會吸引注意。他迅速用槐樹汁染黑芝麻葉,隻留下根部的金斑,偽裝成普通品種。
次日晌午,小妹沈明珠抱著個布包衝進院子,辮子上沾著粉筆灰:“哥,王校長說,縣裏的‘糧食檢查組’下午就到,要查咱的‘家庭副業台賬’!”
沈秀蘭立刻掀開醃菜壇,將空間醃菜底層的普通野菜翻到表麵,又往賬本裏夾了片枯黃的槐葉——這是趙鐵柱上個月“沒收”的樣本。“明珠,你去村口接檢查組,”她塞給妹妹半塊靈泉烤的玉米餅,“路上摔一跤,把餅掉在泥裏,說這是沈家的‘救濟糧’。”
檢查組到來時,沈默軒正蹲在院子裏修補糞筐,竹篾間夾著幾根金斑麥稈,卻被他用泥土抹得發黑。組長踢了踢醃菜壇,酸氣撲麵而來:“聽說你們家有‘神仙地瓜’,拿出來瞧瞧。”
“領導,”沈默軒低頭哈腰,從筐底摸出帶刺的野地瓜,“就剩這幾個了,後山的野物,帶刺,不好種。”他忽然咳嗽,指向牆角的銅鏡,“您看,連鏡子都照不出好收成,全靠公社的救濟。”
組長望向銅鏡,鏡麵映出麥穗結的光影在壇口搖晃,像極了公社宣傳畫裏的豐收紋。他揮了揮手:“行了,別裝窮,把醃菜技術寫成報告,下個月去公社分享。”轉身時,口袋裏掉出張紙條,沈默軒眼尖,看見上麵寫著“金瓤薯幹 縣招待所 王主任”。
黃昏時分,趙鐵柱蹲在院牆外,聽見沈秀蘭在教巧兒唱新學的民謠:“後山有個神仙洞,種出的紅薯甜津津,公社的幹部嚐一口,誇咱沈家最忠心。”他摸了摸懷裏的金瓤薯幹,包裝紙上印著公社的紅印章,忽然覺得,沈家的秘密,或許正是公社需要的“先進典型”。
深夜,沈默軒再次檢查地窖的偽裝,發現暗渠的水流聲正好掩蓋了空間入口的輕微響動。他摸著玉佩,麥穗紋路在掌心發燙,忽然聽見遠處傳來老陳的暗號——三長兩短的狗吠,這是交易成功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