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明月還是一個挺不錯的女孩子,在李樂答應為她專門創作詩歌之後,接下來的接待時間裏,大家玩得相當開心。甚至在薑媚等人有意無意地撮合下,李樂和明月之間還隱隱有了某種難以言明的情愫。
畢竟明月就是衝著若舟先生來的,而且在剛才的拉扯中,李樂那熟練的雙手也讓明月體驗了從未有過的感受,加上李樂報複性的故意勾引,反正在最後盡興離開時,沒啥社會經驗的明月殿下,真的是對李樂有點依依不舍了。
接下來的三天時間,李樂被薑媚強行按在銅雀樓,老老實實地足不出戶進行創作。
讓他心裏有點平衡的是,竹劍、薑霜竹、周舟等人也都陪著一起,他做出一首詩馬上進行譜曲編舞。
大家互相合作的經驗已經相當豐富,各自分工明確,配合得相當默契。
在明天的賣力宣傳下,銅雀樓在皇家劇場為明月殿下專場演出的消息,在京陵城的官二代圈子迅速傳開。有明天、明月這兩位皇家的金字招牌立起來,加上銅雀樓和若舟先生的影響力,皇家劇場那幾百個座位很快變得炙手可熱。
好在明天不是薑媚,沒想著拿這個賣賣門票賺錢。
這幾天找明天要求觀賞演出的人絡繹不絕,原來明月還擔心坐不滿的座位,一天時間就被安排出去,最後明天實在拉不下麵子,連劇場中間寬大的過道都安排了百十來個臨時座位。
一切按計劃有序地進行,很快就到了演出的日子。
這天的傍晚時分,一隊數百人的皇家禁衛來到皇家劇院,把整個劇院周圍的區域嚴密的保護起來。沒過多久,京陵城最有勢力的一群年輕人就三三兩兩的成群結隊而來。
參加這種演出,大家都很自覺,絕大部分人在演出開始之前準時到達,最後,隨著明月和明天聯袂而來,劇場外的皇家禁衛封鎖了入口區域,銅雀樓的明月專場演出正式開始。
至於那些看熱鬧的老百姓,以及不幸遲到的官二代們,則被禁衛們毫不留情地統統攔在了外麵。
皇家劇院設計的初衷是為皇室招待貴客所用,可容納觀眾的數量和暗香樓的演出大廳沒法比,但是裏麵設施的奢侈程度遠遠在暗香樓之上,無論從燈光、裝飾,還是音響設備等各個方麵,讓竹劍等人都大開眼界。
當然,這些東西在見過世麵的李樂眼裏,自然還是不值一提。不過,在科技尚不發達的女王星,能找到這麽一座劇場,那也是無可挑剔的了。
隨著燈光的調暗,舞台的帷幕緩緩拉開,一幅藍色的夜色背景圖徐徐映入眾人的眼簾。
圖中描繪的是江南水鄉的景色,夜色下是一條小河,小河兩邊是鱗次櫛比富有水鄉特色的民居,一座小橋靜靜地臥在河麵上。
最讓大家驚訝的是天空的那輪明月,這不是滿月,是一輪大家從未見過的上弦月。
就在台下一片嘩然之際,一個輕柔中帶著點莊嚴肅穆的聲音緩緩想起:“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看到的月亮是會變化的,隻有每月的十五,才是滿滿的一輪圓月。”
這是周舟在解說,這家夥平時裝高僧習慣了,說話的聲音中自帶一股莊嚴,加上他本來就頗有磁性的嗓音,讓大家很快沉浸在他描繪的那個世界中。
按照李樂的設計,這是一個完整的故事,首先是從江南的一個小村莊開始,小女孩和小男孩從小一起長大,過著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生活。
音樂響起,薑香蘭的歌聲從音響中傳來。
皇家劇場的設備確實不錯,比起暗香樓來不知強到哪裏去了,甚至比李樂精心打造的塞外不夜城也要強上不少。
也不知道工匠們用的什麽技術,薑香蘭富有穿透力的女中音分毫不差地被傳播到劇場的每個角落,音質幾乎沒有任何損失。
這是在地球上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風靡全國的一首歌曲,陪伴李樂度過了童年的美好時光,今天終於被他找到機會搬了過來。
“遙遠的夜空,有一個彎彎的月亮,
彎彎的月亮下麵,是那彎彎的小橋,
小橋的旁邊,有一條彎彎的小船,
彎彎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嬌,
......”
薑香蘭的情緒把握的很好,就像在講述一個遙遠的故事,隨著她娓娓道來的歌聲,大家彷佛隨著她的聲音飄入了背景中那幽靜的江南水鄉。
場景慢慢變幻,夜色下是一座小院,小院一個房間的窗戶打開,正好能看到外麵的一輪滿月。
竹劍憂傷的歌聲傳來:“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這首李清照的一剪梅算是李樂能記得的詩詞的上限了。
這還得拜托當初他的某一任女友,此女士是中文係畢業生,對李清照崇拜至極,李樂在其耳濡目染之下好歹背下了幾首,沒想到今天在這裏用上了,真可謂是造化弄人。
今天的詩歌演出在舞蹈設計上非常簡單,畢竟三天時間還是太倉促了,不過,在李樂巧妙的構思下,加上每首詩歌都緊扣著明月這個主題,讓大家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台下的明月自然是一臉幸福的眼睛冒光,其餘的觀眾們不管是否有欣賞能力,也都被這從未見過的藝術形式所深深吸引。
畢竟明月就是衝著若舟先生來的,而且在剛才的拉扯中,李樂那熟練的雙手也讓明月體驗了從未有過的感受,加上李樂報複性的故意勾引,反正在最後盡興離開時,沒啥社會經驗的明月殿下,真的是對李樂有點依依不舍了。
接下來的三天時間,李樂被薑媚強行按在銅雀樓,老老實實地足不出戶進行創作。
讓他心裏有點平衡的是,竹劍、薑霜竹、周舟等人也都陪著一起,他做出一首詩馬上進行譜曲編舞。
大家互相合作的經驗已經相當豐富,各自分工明確,配合得相當默契。
在明天的賣力宣傳下,銅雀樓在皇家劇場為明月殿下專場演出的消息,在京陵城的官二代圈子迅速傳開。有明天、明月這兩位皇家的金字招牌立起來,加上銅雀樓和若舟先生的影響力,皇家劇場那幾百個座位很快變得炙手可熱。
好在明天不是薑媚,沒想著拿這個賣賣門票賺錢。
這幾天找明天要求觀賞演出的人絡繹不絕,原來明月還擔心坐不滿的座位,一天時間就被安排出去,最後明天實在拉不下麵子,連劇場中間寬大的過道都安排了百十來個臨時座位。
一切按計劃有序地進行,很快就到了演出的日子。
這天的傍晚時分,一隊數百人的皇家禁衛來到皇家劇院,把整個劇院周圍的區域嚴密的保護起來。沒過多久,京陵城最有勢力的一群年輕人就三三兩兩的成群結隊而來。
參加這種演出,大家都很自覺,絕大部分人在演出開始之前準時到達,最後,隨著明月和明天聯袂而來,劇場外的皇家禁衛封鎖了入口區域,銅雀樓的明月專場演出正式開始。
至於那些看熱鬧的老百姓,以及不幸遲到的官二代們,則被禁衛們毫不留情地統統攔在了外麵。
皇家劇院設計的初衷是為皇室招待貴客所用,可容納觀眾的數量和暗香樓的演出大廳沒法比,但是裏麵設施的奢侈程度遠遠在暗香樓之上,無論從燈光、裝飾,還是音響設備等各個方麵,讓竹劍等人都大開眼界。
當然,這些東西在見過世麵的李樂眼裏,自然還是不值一提。不過,在科技尚不發達的女王星,能找到這麽一座劇場,那也是無可挑剔的了。
隨著燈光的調暗,舞台的帷幕緩緩拉開,一幅藍色的夜色背景圖徐徐映入眾人的眼簾。
圖中描繪的是江南水鄉的景色,夜色下是一條小河,小河兩邊是鱗次櫛比富有水鄉特色的民居,一座小橋靜靜地臥在河麵上。
最讓大家驚訝的是天空的那輪明月,這不是滿月,是一輪大家從未見過的上弦月。
就在台下一片嘩然之際,一個輕柔中帶著點莊嚴肅穆的聲音緩緩想起:“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看到的月亮是會變化的,隻有每月的十五,才是滿滿的一輪圓月。”
這是周舟在解說,這家夥平時裝高僧習慣了,說話的聲音中自帶一股莊嚴,加上他本來就頗有磁性的嗓音,讓大家很快沉浸在他描繪的那個世界中。
按照李樂的設計,這是一個完整的故事,首先是從江南的一個小村莊開始,小女孩和小男孩從小一起長大,過著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生活。
音樂響起,薑香蘭的歌聲從音響中傳來。
皇家劇場的設備確實不錯,比起暗香樓來不知強到哪裏去了,甚至比李樂精心打造的塞外不夜城也要強上不少。
也不知道工匠們用的什麽技術,薑香蘭富有穿透力的女中音分毫不差地被傳播到劇場的每個角落,音質幾乎沒有任何損失。
這是在地球上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風靡全國的一首歌曲,陪伴李樂度過了童年的美好時光,今天終於被他找到機會搬了過來。
“遙遠的夜空,有一個彎彎的月亮,
彎彎的月亮下麵,是那彎彎的小橋,
小橋的旁邊,有一條彎彎的小船,
彎彎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嬌,
......”
薑香蘭的情緒把握的很好,就像在講述一個遙遠的故事,隨著她娓娓道來的歌聲,大家彷佛隨著她的聲音飄入了背景中那幽靜的江南水鄉。
場景慢慢變幻,夜色下是一座小院,小院一個房間的窗戶打開,正好能看到外麵的一輪滿月。
竹劍憂傷的歌聲傳來:“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這首李清照的一剪梅算是李樂能記得的詩詞的上限了。
這還得拜托當初他的某一任女友,此女士是中文係畢業生,對李清照崇拜至極,李樂在其耳濡目染之下好歹背下了幾首,沒想到今天在這裏用上了,真可謂是造化弄人。
今天的詩歌演出在舞蹈設計上非常簡單,畢竟三天時間還是太倉促了,不過,在李樂巧妙的構思下,加上每首詩歌都緊扣著明月這個主題,讓大家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台下的明月自然是一臉幸福的眼睛冒光,其餘的觀眾們不管是否有欣賞能力,也都被這從未見過的藝術形式所深深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