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清縣,名從前唐沿用至今,屬河南府。黃河難治,時有水患,故而以“河清”為名,也是希望能夠討來福祉護得一地百姓平安。


    可惜,即使上蒼有心,倘若人間錯負,終歸也無濟於事。


    由低矮的土牆圍攏的小城裏,僅有的一處觀之得體的府邸,府主姓黃,城中的人都喊他黃員外。


    這黃員外長得人高馬大,樣貌粗鄙,平日裏笑眯眯的倒還罷了,一旦橫眉豎目,便如活閻羅一般,可止小兒啼哭。


    不過他的幾個孩兒卻是沒一個醜的。


    家中十一個娘子,都曾是如花似玉的姑娘。


    也不用談情說愛,對有錢有人馬還有一身好武藝的黃員外來說,喜歡的姑娘,直接帶走便是。


    好似凶猛健壯的野狗,見了喜歡的,叼住那些個的脖子,用力壓住,一番弄來,留下一窩小狗崽子。


    五個兒郎,大的二十三,小的五歲。十三個女娃,大的二十七,小的六歲。


    一窩都是好毛色,不說穿了,放在一起,也看不出是父子父女的關係。


    這麽多個,就沒一個樣貌上近他的。


    他對這事耿耿於懷,可日子過得久了,說習慣也習慣,提起念頭,這念頭確實還有,放不下……


    午後,他一邊打著哈欠,一邊來到大女兒的房中,剛把門關上,稍遠的地方就傳來了二郎的喚聲。


    “爹,您在哪,孩兒有急事!”


    在小城裏稱王稱霸有個好處,那就是一年四季,都沒個著急的事能尋上門來。


    所以,他一下子就好奇了,推開門出去。


    “爹,丁老大人,派了人傳信,邀你趕緊過府一敘……”二郎名叫二全,趕得狠了,這會兒還有些喘不上氣。


    “大全呢?”黃員外也不問什麽事,這一年裏,丁老大人從未找過他,去年找他也僅一回。隻那一回就賺了幾千兩銀子。


    丁老大人在河清縣做了幾十年的知縣,朝堂裏有子侄,地方上又多是後輩晚生,是真正在一個池子裏能夠呼風喚雨的老王八。


    去年從渡口過黃河,經河清縣走的一門富賈,幾十口人,被丁老大人誆入黃府,黃員外舉著宣花大斧打頭,帶著兒郎手下,將這一門上上下下殺了個幹幹淨淨。分得錢財,夠府中一年的花銷。


    故而丁老大人相約,對黃府來說,是最最緊要的事了。


    “大哥備好了馬,此刻應該候在前門。”


    “你在家裏看著,我和你大哥過去。”


    “好嘞!”二全點頭應下。


    轉過門洞,看著父親走過長廊,往前院去了。黃二全這才回頭,一路來到大姐的房外,先是貼著門聽了一陣,見沒什麽動靜,他敲了敲門。


    “滾!”大姐在房裏喊起來。


    他臉色有些難看,壓著聲兒:“大姐,是我。”


    過了片刻,大姐從裏麵開了門。


    黃二全四下張望幾眼,沒見著旁人,這才走進了房內。


    …………


    丁老大人住在地方與縣衙背靠背,小小的一處院落,後門直通縣衙後院,四間屋子,大兒子一家三口,老伴早年仙去,一個老家院,養娘,兩名衙前差役兼著護院。


    黃員外與大郎黃大全到了門外,被老家院迎了進去,丁老大人在屋簷下笑嗬嗬地將兩人請入座。


    “大人叫我們過來,是有發財的好差事?”黃員外也不客套,直入正題。


    丁老大人見他無禮,也不著惱,依舊笑嗬嗬的,隻言說:“我那朝中的小兒子昨日派人送來了一些茶,尋思與員外許久未見,特地請來品用一番。”


    大郎黃大全生怕父親粗鄙魯莽得罪了丁老大人,連忙接了說道:“這幾日正聽家父說道,對大人甚是掛念,如此湊巧,竟是想到一塊去了。”


    外邊老家院進來擺上了茶,丁老大人與黃大全也來往了幾句,黃員外將滾燙的熱茶一口喝下肚子,頗為不耐。黃大全卻是淺嚐,連聲誇讚。


    這會兒,丁老大人才說了目的,“我聽到風聲,有一行人從河東過來,要經過本縣,打算請員外帶領兒郎去將這一行人攔下。”


    黃員外道:“他們帶了幾車家當?”


    丁老大人笑道:“跟上次不同,這一行人都是江湖人,本領高強,卻是沒有什麽油水。”


    黃員外疑惑地問道:“那我們能有啥好處?”


    丁老大人指了個方向,“朝裏的大人物要攔下他們,事後給的賞賜必會較上一回還要豐厚。”


    黃員外問道:“大人是要我們將人帶回來,還是在外邊埋了?”


    丁老大人說道:“不論生死,隻要把人留下來。”


    黃大全仔細打探,“這一行人是什麽來頭?”


    丁老大人笑道:“我也不懂江湖中的事情,隻聽說一行不過五六個人,俱是河東名家好手。”


    黃員外一擺手,霸氣十足地說道:“這點人,再有來頭又能如何?我把外頭的人都喊回來,點齊百人,長兵加弓箭,管保他們插翅難飛!”


    丁老大人撫掌讚他英雄氣概,員外也是毫不謙虛的照單全收。又問了時間路線,把事情細談明白,這才帶著大郎回府。


    “可惜了,這兩盞好茶……”


    老家院收拾著茶具,聽家主如此說,咳嗽了一聲,道:“老爺是擔心這事難成?”


    “成與不成,都虧不了我們。”


    “若是黃員外事有差錯,被那夥人尋上門來……”


    “我當了幾十年的知縣,些許凶險早已不放在心上了。何況,民不與官鬥,任這些江湖人高來高去,超然脫俗,見了本官,也須低下頭顱,俯首貼耳!”


    第二日,黃員外果真召集來百多名漢子,聚攏在城外的土路上。


    其中二十餘名漢子,長柄寬刀與長槍的刃也不包裹,直接提在手上,鋒芒畢露,殺氣騰騰。共有五十多名漢子背著彎弓與箭袋,有十數名漢子手持木盾與尖刀。倒真是草莽匪類,奪村衝寨的陣勢。


    黃員外自個提著一柄宣花大斧,高坐在棗騮馬上,通身匪氣。他四顧一番,看兒郎準備妥當,五個兒子,兩個七,五歲便留在了家中。大郎也是一柄宣花大斧,二郎混鐵狼牙棒,三郎背著大弓,馬鞍上箭筒、寶劍各置一邊。還有兩個娘子精通武藝,也帶一塊,身著軟甲,手提鋼鞭,前前後後,一家子威風八麵。


    “小的們,辦完了事,回來喝酒吃肉!”


    “聽員外的!”


    “員外豪氣!”


    “弟兄們都跟上了!誰偷懶,回來可上不了席!”


    一群人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大夥兒都有說有笑的,連高坐馬上的黃員外也在跟兩個娘子調笑。


    ——不過是去對付五六個人。這一夥百多名好漢,還有什麽好擔心的?與其說是去廝殺戰鬥,不如說是陪著黃員外去遊玩了一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江湖勿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崔長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崔長青並收藏江湖勿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