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難忍不住心中疑問,說道:“你使得什麽劍法,為何劍勢如此奇怪?”
葉雲生一邊與他拚了兩劍,看九難又拿住了劍樁取守勢,便放手使出追光斷影劍法,恢複開始的壓製打法。
一邊他又大大方方地告訴對手:“方才使的兩劍,是我近來悟出的‘無用劍法’第二式,‘無物不可,心隨我行’。”
九難見他開口言語自如,劍勢緊密如雨,便知他行有餘力,也算是探了個深淺,兩人比劍至此,對彼此了解確是更明白了些。
隻是九難心裏另有疑惑難解,為什麽呢?因為葉雲生方才兩劍,他感覺明明已經走到盡處,偏偏還能發力,還能往前。
大抵一個劍手的劍圈或是劍招的範圍,都是有底線的,這個底線是這名劍手的手長,臂長,肩到劍的距離。簡單來說,一個人出劍能夠達到的最大距離,從這個人發力的腳的腳後跟開始算起,到他的劍尖,對於一名高手來說,不難估算。
可葉雲生方才刺中他的兩劍,卻超過了這個本來應該是固定的距離。
九難是東禪嫡傳,在禪宗各派勢力中,亦算是頂尖,自小學藝,當然也離不開佛學,而佛學難免與道家有共性,甚至其中的學說還多有借鑒。
要說他凶神惡煞,不算正道,那也沒錯,可要說他學術不精,又怎能悟出“諸法無明”這等劍術?
他一邊抵擋,一邊想到葉雲生所說的劍招名字,“無物不可”乃是南華真人《齊物論》中的名句,原本是說:“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
葉雲生攻來的劍尖一點點侵入,形勢比方才更為糟糕,九難知道,這是因為他將內裏用來穩定傷勢,而在劍上少了一份韌性,沉厚的劍勢變得單薄了,所以有些抵擋不住。
但這個時候,如果想不明白葉雲生的劍招,九難自知再施展“諸法無明”,也隻是與前麵一樣的結局。
南華真人這句話說得是:一切事物本來都有它對的地方,一切事物本來都有它適宜的地方。沒有什麽事物不對,沒有什麽事物不可。無物不可便是沒有什麽不可以。既然葉雲生用它來做劍招名字,那麽必定要根據它的用意所為。
一番思考之後,九難隱約明白過來,“無物不可,心隨我行”這一招,不能用心裏的認知去判斷它的極限,它是超脫事物原本標準的一種超然境界。
換個角度想,當葉雲生使出這一招的時候,九難要擋住的話,就要超越一般的認知去重新了解——這就是道家思想的厲害之處,達不到這一層境界,就破不了這一招。
現在兩人的比劍,已經到了你破不了我的劍招,我也找不到破你劍招的方法。
如果九難要用“諸法無明”,葉雲生就會用“無物不可,心隨我行”,你是空虛無物,我是無物不可。
誰更厲害?之前已經有過結果,隻是兩敗俱傷罷了。
九難忽然心頭警覺,葉雲生的劍尖已經堪堪刺到他的身前一寸。
直到這時,九難才發現了葉雲生的比劍思路與真正的用意。
——虛無是破不了的,隻能改變它。
諸法無明抵擋不了,破不了,但我能改變它,當“本來無一物”變得“到處是塵埃”的時候,你還怎麽虛無?
九難心中一歎,葉雲生其實已經破了他的劍招。了悟“無明”,在佛家來說,便是行將般若,見性成佛,大覺圓滿,通法自在。
人家境界已經在他之上了,這劍,還怎麽比?
他拚盡全力擋了一劍,內力撞在一處,劍身悲鳴,葉雲生與他都是身負劍傷,狀態不如完好之時,拚力角勁後忍不住渾身一震,各自退了一步。
九難看向手中長劍,隻見劍身上缺口甚多,不下七八處,方才一擊,更是砍出一道三分之一的破口。他是二十多年的江湖劍客,走南闖北,經驗何等豐富,知道再鬥百餘招,這柄陪伴了十餘年的長劍就要斷了。
如此念來,心底更是灰冷無期。
這和尚七年前隻是與方子墨打了個平手,便銘心鏤骨,定要再比一次,且非贏不可,是何等驕傲之人!
原本以為練成了天王護法劍的藏招“諸法無明”,天下間便再無敵手,哪裏會想到被這個七年前就退出江湖的人間無用,給打到這個地步。
九難心裏湧起一股不甘——我還沒有輸!
為了劍道,我可以死,你行不行?你是人間無用,是退出江湖的膽小鬼,是在要害你兄弟的對頭上門而不敢反抗的懦夫,你敢不敢與我直麵生死?
沉心靜氣,鼓蕩全身的內力,再不壓製身上的傷勢,血在流,傷口在崩裂,經脈,穴道,在隱隱發漲,針刺般的疼痛!
可九難卻痛快之極,興奮地仰天長嘯,沒錯!就是這樣,你憑什麽贏我?
他雙眼凶焰熊熊,直盯著葉雲生。
這人一身紅衣,頭上雪白的白玉蓮花冠,發絲兒稍亂,腰際懸掛的道穗隨風而動。
正笑得十分開心。
他在笑什麽?
九難與葉雲生不約而同一起向對方衝了過去。
九難劍從葉雲生右肋劃過,原本可以再切的深一些,切開葉雲生的肝髒,但他被對方的劍斬中胸口,氣息走漏,劍上的內力一散,被葉雲生的護體罡氣給震了出去。隻留了道淺薄的口子。
他胸口的劍傷並不重,因為葉雲生肋下中劍,奈落上的明光照神守也散去了大半,被他神照天息災給震開去,劍未深入。
兩人轉身接近,又互相刺了一記,血花飆射。
腳下的台子是用木架子拚起來的,作為舞台所用,上麵鋪了白色的地毯,在兩人一會兒分開一會兒接近的拚鬥中,逐漸開出一朵朵紅色的花,嬌豔淒美。
再一次分開,彼此兩丈外所立。
俱都艱難的喘息。
九難身上雜色的行者衣大半染紅,血液淌下來,即便如此,在方才的拚鬥中,他依然沒有占據上風。
因為葉雲生采取了與他相同的方式——放棄壓製身上傷勢,將全部的內力用來出劍。
兩人一度以傷換傷。
在十招過後,身上大小劍傷十二處。
相較於九難的麵色難看,急躁憤怒。
葉雲生一派風淡雲輕,好似身上中劍的是另外一個人。
而且他一身紅衣,也看不出流血。
外人看來,根本不知他傷了幾處,傷勢多重。
唯一有所變化的是,他的衣服稍稍暗沉了一些,變得紅中帶黑,越發深沉。
受傷是江湖中人,必須習慣的事情。
就像拿刀的廚子,手指上被切了,都有心理準備,也可以說是早有的覺悟。
葉雲生一邊與他拚了兩劍,看九難又拿住了劍樁取守勢,便放手使出追光斷影劍法,恢複開始的壓製打法。
一邊他又大大方方地告訴對手:“方才使的兩劍,是我近來悟出的‘無用劍法’第二式,‘無物不可,心隨我行’。”
九難見他開口言語自如,劍勢緊密如雨,便知他行有餘力,也算是探了個深淺,兩人比劍至此,對彼此了解確是更明白了些。
隻是九難心裏另有疑惑難解,為什麽呢?因為葉雲生方才兩劍,他感覺明明已經走到盡處,偏偏還能發力,還能往前。
大抵一個劍手的劍圈或是劍招的範圍,都是有底線的,這個底線是這名劍手的手長,臂長,肩到劍的距離。簡單來說,一個人出劍能夠達到的最大距離,從這個人發力的腳的腳後跟開始算起,到他的劍尖,對於一名高手來說,不難估算。
可葉雲生方才刺中他的兩劍,卻超過了這個本來應該是固定的距離。
九難是東禪嫡傳,在禪宗各派勢力中,亦算是頂尖,自小學藝,當然也離不開佛學,而佛學難免與道家有共性,甚至其中的學說還多有借鑒。
要說他凶神惡煞,不算正道,那也沒錯,可要說他學術不精,又怎能悟出“諸法無明”這等劍術?
他一邊抵擋,一邊想到葉雲生所說的劍招名字,“無物不可”乃是南華真人《齊物論》中的名句,原本是說:“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
葉雲生攻來的劍尖一點點侵入,形勢比方才更為糟糕,九難知道,這是因為他將內裏用來穩定傷勢,而在劍上少了一份韌性,沉厚的劍勢變得單薄了,所以有些抵擋不住。
但這個時候,如果想不明白葉雲生的劍招,九難自知再施展“諸法無明”,也隻是與前麵一樣的結局。
南華真人這句話說得是:一切事物本來都有它對的地方,一切事物本來都有它適宜的地方。沒有什麽事物不對,沒有什麽事物不可。無物不可便是沒有什麽不可以。既然葉雲生用它來做劍招名字,那麽必定要根據它的用意所為。
一番思考之後,九難隱約明白過來,“無物不可,心隨我行”這一招,不能用心裏的認知去判斷它的極限,它是超脫事物原本標準的一種超然境界。
換個角度想,當葉雲生使出這一招的時候,九難要擋住的話,就要超越一般的認知去重新了解——這就是道家思想的厲害之處,達不到這一層境界,就破不了這一招。
現在兩人的比劍,已經到了你破不了我的劍招,我也找不到破你劍招的方法。
如果九難要用“諸法無明”,葉雲生就會用“無物不可,心隨我行”,你是空虛無物,我是無物不可。
誰更厲害?之前已經有過結果,隻是兩敗俱傷罷了。
九難忽然心頭警覺,葉雲生的劍尖已經堪堪刺到他的身前一寸。
直到這時,九難才發現了葉雲生的比劍思路與真正的用意。
——虛無是破不了的,隻能改變它。
諸法無明抵擋不了,破不了,但我能改變它,當“本來無一物”變得“到處是塵埃”的時候,你還怎麽虛無?
九難心中一歎,葉雲生其實已經破了他的劍招。了悟“無明”,在佛家來說,便是行將般若,見性成佛,大覺圓滿,通法自在。
人家境界已經在他之上了,這劍,還怎麽比?
他拚盡全力擋了一劍,內力撞在一處,劍身悲鳴,葉雲生與他都是身負劍傷,狀態不如完好之時,拚力角勁後忍不住渾身一震,各自退了一步。
九難看向手中長劍,隻見劍身上缺口甚多,不下七八處,方才一擊,更是砍出一道三分之一的破口。他是二十多年的江湖劍客,走南闖北,經驗何等豐富,知道再鬥百餘招,這柄陪伴了十餘年的長劍就要斷了。
如此念來,心底更是灰冷無期。
這和尚七年前隻是與方子墨打了個平手,便銘心鏤骨,定要再比一次,且非贏不可,是何等驕傲之人!
原本以為練成了天王護法劍的藏招“諸法無明”,天下間便再無敵手,哪裏會想到被這個七年前就退出江湖的人間無用,給打到這個地步。
九難心裏湧起一股不甘——我還沒有輸!
為了劍道,我可以死,你行不行?你是人間無用,是退出江湖的膽小鬼,是在要害你兄弟的對頭上門而不敢反抗的懦夫,你敢不敢與我直麵生死?
沉心靜氣,鼓蕩全身的內力,再不壓製身上的傷勢,血在流,傷口在崩裂,經脈,穴道,在隱隱發漲,針刺般的疼痛!
可九難卻痛快之極,興奮地仰天長嘯,沒錯!就是這樣,你憑什麽贏我?
他雙眼凶焰熊熊,直盯著葉雲生。
這人一身紅衣,頭上雪白的白玉蓮花冠,發絲兒稍亂,腰際懸掛的道穗隨風而動。
正笑得十分開心。
他在笑什麽?
九難與葉雲生不約而同一起向對方衝了過去。
九難劍從葉雲生右肋劃過,原本可以再切的深一些,切開葉雲生的肝髒,但他被對方的劍斬中胸口,氣息走漏,劍上的內力一散,被葉雲生的護體罡氣給震了出去。隻留了道淺薄的口子。
他胸口的劍傷並不重,因為葉雲生肋下中劍,奈落上的明光照神守也散去了大半,被他神照天息災給震開去,劍未深入。
兩人轉身接近,又互相刺了一記,血花飆射。
腳下的台子是用木架子拚起來的,作為舞台所用,上麵鋪了白色的地毯,在兩人一會兒分開一會兒接近的拚鬥中,逐漸開出一朵朵紅色的花,嬌豔淒美。
再一次分開,彼此兩丈外所立。
俱都艱難的喘息。
九難身上雜色的行者衣大半染紅,血液淌下來,即便如此,在方才的拚鬥中,他依然沒有占據上風。
因為葉雲生采取了與他相同的方式——放棄壓製身上傷勢,將全部的內力用來出劍。
兩人一度以傷換傷。
在十招過後,身上大小劍傷十二處。
相較於九難的麵色難看,急躁憤怒。
葉雲生一派風淡雲輕,好似身上中劍的是另外一個人。
而且他一身紅衣,也看不出流血。
外人看來,根本不知他傷了幾處,傷勢多重。
唯一有所變化的是,他的衣服稍稍暗沉了一些,變得紅中帶黑,越發深沉。
受傷是江湖中人,必須習慣的事情。
就像拿刀的廚子,手指上被切了,都有心理準備,也可以說是早有的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