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的行程的確相當順利,我們提前一個多小時到達了過夜的營地,同時獲得了關於那段呼救訊號更多的信息。
因為時間久遠,信息也不算完整,大概是一對試圖征服所有高山的西歐冒險家兄弟,在這片世界屋脊裏失去了最後的蹤跡。
當年通訊情況堪憂,他們可能還是偷渡的,所以直到幾十年後有人收到了那段求救信息,才有人考察並拚湊出了他們人生最後的足跡。
當然,這也就是聽個故事,對於我們的攀登沒什麽幫助。不過不得不感慨,各個時代都不缺狠人呀,征服每一座高山,這麽說加這麽做的人,即使是如今,又有幾人能做到。
即使在各種黑科技加持下,未經訓練的我在六千米左右的高度也已經盡顯疲態,這樣的過程如果一生中要重複個幾十次,感覺很難活得長呀。
“還好嗎?”在我聽著帳篷外的風聲,吸著氧發呆時,922和053一起走了進來。
“感覺不太好的樣子。啊,還是我平時太缺乏鍛煉了。”
不說長吧,即使不算之前積年累月的鍛煉,攀登這種級別的高山,起碼得在山區待個個把月吧,我這種速成的,沒在半山腰躺下就不錯了,遑論登頂。
出發前我還是相當有信心的,但真活動一天後,我不得不承認,在比拚意誌之前,還是得體魄先達標呀。
“還好吧,至少你現在還能坐著說話呢。”
“也是,比倒頭就睡好些。”
我倒不覺得自己是什麽登山聖體,是最頂級的裝備,還有前後協助的,給我擋風的隊員們,都強行將我帶到了一個不屬於自己的高度。
“起碼堅持到實在神誌不清的時候吧,不然也沒法和半山腰的人交代。呼,進度條四分之三了,應該還能再撐一撐。”
說是八千米,其實最後幾天內要爬的也就最後三千多米,前麵的五千米,已經在我們登上高原時完成了大半,那這最後的一點......好吧,不盲目自信了,能撐多久撐多久。
“是不是我這次沒上去,你們也都是跟著‘失敗’了,還有下次機會嗎?”
“五月中下旬的這個時間點十分難得,這已是最好的客觀環境,所以我相信我們不會白來一趟的。”
“嗯,好。”
隊長都這麽有自信,我多少受到了點鼓舞,看他那堅定的眼神,怕是最後拖也要把我拖到山頂。
——
第二天,到達海拔6742米的營地。
第三天,因為大風的緣故,當天夜裏才到達海拔7263米的二級營地。
這時此前隊伍將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人帶著最好的設備和充足的物資的繼續向前,另一部分將守在營地裏,等待後續送來的物資,並隨時準備接應下來的人。
這個時間不會長,因為在海拔如此高的地方,即使物資充足,完全歇著不動,都是種損耗。
第四天,在一波三折中到達海拔7919米高的一級營地,為最後的登頂做準備。這也是上次“定風波”他們到達的最高高度,——實在沒等到好天氣。
第五天,等待好天氣。
中途我的生理體征突然惡化,就在922評估要不要下撤時,“絲狀物”發力了。隻要吃的管夠,雖然無法解決缺氧的不適感,但吊著我這條命應該沒問題。
第六天,我的狀況好了很多——雖然不提倡用化學藥物,但我有“絲狀物”托底,在這種情況下,兵行險招也未嚐不可。
經過幾天的磨合,920,922,923,924,050,051和我已經相當有默契,一路無言地在相對良好的天氣裏,以此前反複驗證過的方案進行攀登。
之所以最後還有這麽一大幫人,主要還是我拉低了平均值,必須有人提攜一下。而到了最後那一段距離,將隻會有亞洲站點同期最強的922和澳洲站點同期前三的050帶著我這個菜雞登頂。
當然不是其他人沒這個能力,像051,他就是登過珠峰的,但這次除了登山的能力,“意誌力”的需求也很大,最關鍵的是,基金會能提供的,大概能抵禦那種威嚇的裝置,隻有兩套。
“隊長,我快頂不住了。”
雖然聽不到那種威嚇,也看不見920的神情,但從他那顫抖的動作中,我可以估摸出那種威嚇的強度比低溫和風雪更令人難以招架。
“可以了。”
的確是可以了,在護目鏡後的眼睛,已經能看到山頂的雪。那是這次登山的終點,大概率也是另一場事件的起點。
說實話,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怎麽撐到這裏的,低溫,大風,暴雪,之前在南極時是有“便利貼”頂著,現在...雖說是“絲狀物”和化學品在發力,但多少也有我自己一點功勞吧。
沒有失足墜落,沒有擺爛不幹,沒有在懸崖前止步不前,沒有造成預料外的麻煩,沒有讓所有人的努力功虧一簣,我還是很強的嘛。
將最後一點多餘的物資儲備交給我們,除我們三個外的人要趁著天氣還好的時候趕緊下撤。告別他們之後,我的視線又轉回那看著已經十分接近的頂峰。
再撐一會,再多撐一會就好。
中途倒沒有出現我預料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最後那點沒有任何防護的路程,遠比我想象得容易得多——但也是花了快一個小時的時間,我們才最終登頂,原因無它,就是那種“威嚇”,在登頂前指數級增加,基金會的設備有些壓不住了。
“到了。”
沒有太多的喜悅,有的隻是迷茫。在展開漢唐國旗和聯合國國旗拍照留念後,我環顧四周,對於空無一物的寂寥感到疑惑。
不該還有幾座更高的山嘛,我怎麽看不到?信號源頭不是九千米嘛,該怎麽過去呢,有沒有天梯呀?
雖說登頂已經挺有意義的了,但我們的主要任務還調查可能存在的天空城呀,這算不算任務失敗了......
“0307,你,向上跳一下。”
“我哪......”
身上除了負重,還有積累的疲累,站起來都費勁,跳起來可太難了。不過事已至此,總得再做點什麽,畢竟除了扶著頭的他倆,也就我還能站得穩當了。
跳,跳,跳一下。
我腦子是這樣想的,但腿的意見很大,這時候就需要“鋼鐵的意誌”了。醞釀了十幾秒,我猛地發力,躍起了那麽十幾二十厘米,手竭盡全力地向上伸長,想要抓住些什麽。
但最後我什麽也沒抓住,隻感受到了,顛倒的重力。
哦,怕是真有什麽天空城。
因為時間久遠,信息也不算完整,大概是一對試圖征服所有高山的西歐冒險家兄弟,在這片世界屋脊裏失去了最後的蹤跡。
當年通訊情況堪憂,他們可能還是偷渡的,所以直到幾十年後有人收到了那段求救信息,才有人考察並拚湊出了他們人生最後的足跡。
當然,這也就是聽個故事,對於我們的攀登沒什麽幫助。不過不得不感慨,各個時代都不缺狠人呀,征服每一座高山,這麽說加這麽做的人,即使是如今,又有幾人能做到。
即使在各種黑科技加持下,未經訓練的我在六千米左右的高度也已經盡顯疲態,這樣的過程如果一生中要重複個幾十次,感覺很難活得長呀。
“還好嗎?”在我聽著帳篷外的風聲,吸著氧發呆時,922和053一起走了進來。
“感覺不太好的樣子。啊,還是我平時太缺乏鍛煉了。”
不說長吧,即使不算之前積年累月的鍛煉,攀登這種級別的高山,起碼得在山區待個個把月吧,我這種速成的,沒在半山腰躺下就不錯了,遑論登頂。
出發前我還是相當有信心的,但真活動一天後,我不得不承認,在比拚意誌之前,還是得體魄先達標呀。
“還好吧,至少你現在還能坐著說話呢。”
“也是,比倒頭就睡好些。”
我倒不覺得自己是什麽登山聖體,是最頂級的裝備,還有前後協助的,給我擋風的隊員們,都強行將我帶到了一個不屬於自己的高度。
“起碼堅持到實在神誌不清的時候吧,不然也沒法和半山腰的人交代。呼,進度條四分之三了,應該還能再撐一撐。”
說是八千米,其實最後幾天內要爬的也就最後三千多米,前麵的五千米,已經在我們登上高原時完成了大半,那這最後的一點......好吧,不盲目自信了,能撐多久撐多久。
“是不是我這次沒上去,你們也都是跟著‘失敗’了,還有下次機會嗎?”
“五月中下旬的這個時間點十分難得,這已是最好的客觀環境,所以我相信我們不會白來一趟的。”
“嗯,好。”
隊長都這麽有自信,我多少受到了點鼓舞,看他那堅定的眼神,怕是最後拖也要把我拖到山頂。
——
第二天,到達海拔6742米的營地。
第三天,因為大風的緣故,當天夜裏才到達海拔7263米的二級營地。
這時此前隊伍將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人帶著最好的設備和充足的物資的繼續向前,另一部分將守在營地裏,等待後續送來的物資,並隨時準備接應下來的人。
這個時間不會長,因為在海拔如此高的地方,即使物資充足,完全歇著不動,都是種損耗。
第四天,在一波三折中到達海拔7919米高的一級營地,為最後的登頂做準備。這也是上次“定風波”他們到達的最高高度,——實在沒等到好天氣。
第五天,等待好天氣。
中途我的生理體征突然惡化,就在922評估要不要下撤時,“絲狀物”發力了。隻要吃的管夠,雖然無法解決缺氧的不適感,但吊著我這條命應該沒問題。
第六天,我的狀況好了很多——雖然不提倡用化學藥物,但我有“絲狀物”托底,在這種情況下,兵行險招也未嚐不可。
經過幾天的磨合,920,922,923,924,050,051和我已經相當有默契,一路無言地在相對良好的天氣裏,以此前反複驗證過的方案進行攀登。
之所以最後還有這麽一大幫人,主要還是我拉低了平均值,必須有人提攜一下。而到了最後那一段距離,將隻會有亞洲站點同期最強的922和澳洲站點同期前三的050帶著我這個菜雞登頂。
當然不是其他人沒這個能力,像051,他就是登過珠峰的,但這次除了登山的能力,“意誌力”的需求也很大,最關鍵的是,基金會能提供的,大概能抵禦那種威嚇的裝置,隻有兩套。
“隊長,我快頂不住了。”
雖然聽不到那種威嚇,也看不見920的神情,但從他那顫抖的動作中,我可以估摸出那種威嚇的強度比低溫和風雪更令人難以招架。
“可以了。”
的確是可以了,在護目鏡後的眼睛,已經能看到山頂的雪。那是這次登山的終點,大概率也是另一場事件的起點。
說實話,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怎麽撐到這裏的,低溫,大風,暴雪,之前在南極時是有“便利貼”頂著,現在...雖說是“絲狀物”和化學品在發力,但多少也有我自己一點功勞吧。
沒有失足墜落,沒有擺爛不幹,沒有在懸崖前止步不前,沒有造成預料外的麻煩,沒有讓所有人的努力功虧一簣,我還是很強的嘛。
將最後一點多餘的物資儲備交給我們,除我們三個外的人要趁著天氣還好的時候趕緊下撤。告別他們之後,我的視線又轉回那看著已經十分接近的頂峰。
再撐一會,再多撐一會就好。
中途倒沒有出現我預料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最後那點沒有任何防護的路程,遠比我想象得容易得多——但也是花了快一個小時的時間,我們才最終登頂,原因無它,就是那種“威嚇”,在登頂前指數級增加,基金會的設備有些壓不住了。
“到了。”
沒有太多的喜悅,有的隻是迷茫。在展開漢唐國旗和聯合國國旗拍照留念後,我環顧四周,對於空無一物的寂寥感到疑惑。
不該還有幾座更高的山嘛,我怎麽看不到?信號源頭不是九千米嘛,該怎麽過去呢,有沒有天梯呀?
雖說登頂已經挺有意義的了,但我們的主要任務還調查可能存在的天空城呀,這算不算任務失敗了......
“0307,你,向上跳一下。”
“我哪......”
身上除了負重,還有積累的疲累,站起來都費勁,跳起來可太難了。不過事已至此,總得再做點什麽,畢竟除了扶著頭的他倆,也就我還能站得穩當了。
跳,跳,跳一下。
我腦子是這樣想的,但腿的意見很大,這時候就需要“鋼鐵的意誌”了。醞釀了十幾秒,我猛地發力,躍起了那麽十幾二十厘米,手竭盡全力地向上伸長,想要抓住些什麽。
但最後我什麽也沒抓住,隻感受到了,顛倒的重力。
哦,怕是真有什麽天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