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因為當初改土,第一基地不少人都參與了一下,所以聽到了喬雪君的教學。


    他們海堡沒有直接參與,就看見了他們這麽做,再打聽了一下確實是這麽做的,就照做了。


    當初的打聽並不深入。所以他們就覺得喬雪君那麽做,可能是讓作物高產的。


    結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果然是不行的。


    想也知道,植物生長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問題,不同問題就有不同的解決辦法,照搬別人的解決辦法怎麽能行呢?


    袁知意歎氣:“我覺得,我們的路可能真的走窄了,不如直接和第一基地交易糧食。交易種子需要技術的,我們那裏沒人會種。”


    他們的城市本來就是靠海,漁民多。


    和海洋打交道多,因此他們做出了優勢的魚皮大衣,獨特的海毯菜。


    孟卡聽到袁知意的解釋,覺得天都塌了。


    竟是如此?


    改土加木炭原來是這個理由!所以他們弄錯了,這個部分不該照搬的。


    孟卡也覺得羞恥。


    這就像是考試抄學霸的卷子,他考的是a卷,但學霸考的是b卷,題目都不一樣,答案卻抄成一樣的了。


    抄了之後,他還沾沾自喜覺得自己聰明極了。


    很久之後,才有人告訴他:哈,你們題目都不一樣,你可真能抄啊!


    孟卡:“所以我們那塊地加了木炭會怎麽樣?”


    袁知意搖搖頭:“不知道。”


    她也是聊天的時候聽別人這麽說,更具體的她也不知道,估計得去問問喬雪君了。


    孟卡勉強安慰了一下自己:“……我們還有溫室。有農民。”


    溫室條件好,不像外麵那樣條件複雜。他們的農民在溫室也能種出東西來的。


    袁知意:“難。”


    首先是地理問題。種地種地,地域性很強,在他們那邊農民熟知的作物,在鞏州就未必能種活。


    況且他們那邊四季分明,春季溫暖,夏季炎熱。


    現在的天氣一直寒冷,就沒有溫暖的時候,他們船上的農民們也找不到東西種。


    至於溫室,以前他們自家種地也不需要溫室,最多拉個塑料棚。


    溫室怎麽調控,他們也需要慢慢摸索。


    種地的摸索,是以年為時間單位。那些改良糧食基因的,哪個不是摸索三五年才有個成果?久一點的十來年也不是什麽稀罕事。


    袁知意道:“我並不懷疑,給他們時間他們一定就能摸索出來。但現在,我們缺的不就是時間嗎?”


    人命本來就是和時間賽跑!


    周飆也道:“就像我們三個現在這樣,帶著這不會愈合的破傷口,等著我們的農民摸索出怎麽種植刺梨?你覺得現實嗎?”


    根本沒那個時間!


    不如直接用物資跟第一基地換,跟喬老師換!


    人家也樂意換。


    雖然這樣是很被動,但這就是現實。很多事情不是想怎麽樣就能怎麽樣,人還是要認清環境,認清現實!


    周飆也表態:“種子的事情我意見就是暫時先不搞了,現在變異體那麽囂張,以後人類的傷亡恐怕會常常出現。還是和第一基地把關係搞好,一起對付變異體。”


    生產隊的丁雲哲道:“搞還是能搞的,但是不要寄希望於種子能正常種出糧食來,就當研究做就行了。”


    “糧食還是和第一基地交易,比較現實。”


    在這裏的三個人說話原本說話就都是有分量的,更何況現在他們還為了基地付出了這麽深的代價,那說話就更有分量了。


    孟卡回去後肯定是要把他們的意見傳達給袁遠芳的。


    ·


    廚房旁邊專門有個蘑菇房,喬雪君在裏麵和章叔在裏麵交流。


    章叔給喬雪君看了看自己繁育失敗的菌絲。


    喬雪君指出了失敗的原因和需要注意的事項,一一交代,最後道:“以後我有時間每天都會過來,這個我來做。”


    “我有個溫控箱,到時候也提過來,方便加快培育。”


    章叔正送喬雪君從蘑菇房裏麵出來,聞言喜不自勝:“喬老師能來親自指導,那當然好。”


    喬雪君:“菌絲培育需要注意的地方確實多,動不動就雜菌感染,失敗率就很高。”


    章叔點頭:“是。我還是比較適合在灶台前麵顛勺,這個種東西是技術活兒,還是喬老師你來吧!”


    他道:“現在蘑菇實在太少了,根本上不了桌兒,放大鍋湯裏連個影兒都看不見。”


    “隻能偶爾給巡邏隊和病房加個餐。好歹還能看見個影兒。”


    菌絲一旦培育好了,蘑菇繁殖也會很快,到時候一茬蘑菇供應基地的一兩餐也沒問題。


    喬雪君道:“我盡量。”


    她看了看手表,已經8點了。


    章叔也注意到了:“巡邏隊快回來了,我去給他們弄個熱湯喝一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末日求生:從土豆種植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起球的襪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起球的襪子並收藏末日求生:從土豆種植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