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長河漸漸將水晶球吞噬,西遊世界的天道迎來升格,地道隨之進化,人道愈加昌盛。
掌握山河社稷圖的女媧娘娘突然得到部分地道權柄。
“赦令,凡人間之物,無論山精野怪,於天地有功者,封賞神祗之位,盡歸地道所屬。”
聖人言出法隨,人間界瞬間沸騰起來,無數的精怪被功德籠罩,獲得神祗之位,山神、土地、城隍等等,這也讓無數的精靈看到了希望。
相比於精修數千年到天庭,這些精靈更希望留在土生土長的地界當個小官。想那天庭之上,身居高位的,哪個不是師出名門,背景通天。後來飛升者,人族居多,難免出現排外情況。這就導致很多精靈並不想在天庭當差,更喜歡討封成就一尊小神位,同樣能收獲不少的香火。
這下人族的壓力倒是大了不少,如今考城隍像極了考國家公務員,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不僅要和人爭,還得和其他精靈爭,這不光要求多行善事,還得能力出眾,至少得懂得如何管理。
就在無數種族為這件事吵得不可開交時,大唐境內,長白雪山上,一個形似白熊,頭頂兩角的山神出現了,身邊還跟著兩頭大棕熊。
也正是從這一天開始,保護雪山,保護森林的責任,落在了雪山所有生物的肩上。
……
再說唐僧師徒。
金頭謁諦費勁口舌讓唐僧師徒觀音禪院逗留些許時間,其他護佑神仙去南海請觀音菩薩。
等菩薩到來,見得觀音禪院如此不堪,不由歎息一聲,悟空這時蹦了出來,道“菩薩,這裏供奉著您的佛像,念著您的經,卻做著此般大惡之事,不知菩薩有何想說?”
菩薩還沒作答,便察覺到佛教氣運下降,無數業力纏繞著佛教的功德,尤以觀音菩薩為重。
菩薩倒也不惱,直言道“此乃吾之過錯,縱容惡徒行惡,隻為眼前功德,忘卻神位之責,今朝一改前非,諸般皆為善果。”
說罷,徑直飛往黑風山。
來到黑風洞,玉淨瓶中柳枝一揮,山洞大開,裏麵黑漢化作黑熊匍匐在地,高喊“拜見菩薩”。
“孽畜,想你為妖一方,曾害人幾何,念你誠頌佛法,今當皈依吾門下,然上天留於一線,爾且再修千年,行善事,結善果,領黑風山山神之位,此二者,可選其一。”
黑熊跪地哀告“但饒性命,願皈正果!”
菩薩柳枝揮動,道“今日借天地業火,洗刷己身無窮業力,待鉛華洗盡,知世間善惡,便可來我南海落伽山,成落伽山山神。”
隨即業火天降,黑綠色的火焰纏繞著黑熊,整座黑風山都能聽到黑熊那痛徹心扉的慘叫聲,黑風山上諸多精靈聽此慘叫,都瑟瑟發抖,在以後的日子裏,不敢放肆作惡,這也讓黑風山在未來成為了“模範山”。
待黑熊業力洗盡,癱在地上,好似一張熊皮。
菩薩方墜落祥光,又與他摩頂受戒,教他執了長槍,跟隨左右。黑熊受此祥光,遂成地仙,引得山中無數精靈羨慕。
黑熊深知此番修為來之不易,躬身一拜天道垂憐之恩,再拜黑風山養育之恩,又拜以謝不殺之恩。
他的這一舉動,格局瞬間就打開了,路也變寬了。
菩薩點頭,遂回南海落伽山,唐僧見狀,向天禱告“今菩薩收得守山神,山河一界皆得靈,弟子深知此劫難,還望天道放此行。”
念罷,師徒二人繼續前行。
目睹全過程的葉龍飛,不由感慨道“菩薩真菩薩,佛陀非佛陀。”
……
天庭也在菩薩趕往黑風山時得知了消息,剛剛發生的一切,眾神已然看在眼中,盡管不知道觀音為什麽會有這麽大的變化,但他們很清楚,這佛,怕是要變了。
玉帝問眾神“諸位仙家可知觀音為何有如此變化?”
眾神依舊是老樣子,裝聾作啞。
這副模樣,老君看了也是直歎氣,甚至在思考當初老師說的是對是錯。西遊事關整個玄門,不能因小失大。
於是老君再次出來當話事者,道“觀音此舉,並非變化,而是找到了真我。”
太白金星隨即說道“傳言當初觀音功德圓滿之際,本應成就佛之果位,因其擔心路上看到正在虎口逃生的婦人,遂錯過成佛儀式,成就菩薩果位,即便如此,也難掩其功德無量。”
月老也難得地站出來說道“如今大劫在即,天機混沌,劫氣肆意,作為取經人的領路人,菩薩無疑被影響極重,加上佛教那幾位佛音幹擾,一時間迷了心路,不過,如今看來,菩薩已然明見真我,待到大劫後,定然成就無上果位。”
對於月老的這番操作,眾神表示我懷疑你在拍菩薩馬匹,而且證據十足……
或許這一切都如此番所想。
……
西行仍在繼續。
路上,唐僧心有所感,道“走了這些時日,為師竟有些許煩悶,你這猴子平日說話過於自信耿直,一時間為師竟然想找一個懂得奉承之徒。”
悟空聽後,嘿嘿一笑,道“想來是路上旁人聖僧喊多了,師父這等高僧也起了虛榮心,找個徒弟說說好話,開心一番。”
這話說得唐僧笑而不語,心中暗想當真是個猴頭。
天色將晚,遠望到一處村莊,悟空仔細瞧了瞧,道“師父,想來是一處好人家,我們去告宿一宵,如何?”
唐僧點頭,催動白馬前行。來到街衢之口,見一少年,“頭裹綿布,身穿藍襖,持傘背包,斂紮褲,腳踏著一雙三耳草鞋,雄赳赳的出街忙走”。
悟空見狀上前一把扯住,道“施主,我問個信兒,此間是何地界?”
那人隻管苦掙,當看到悟空手一揮,一根金棒子晃了晃,瞬間老實了,道“此處乃是烏斯藏國界之地,喚做高老莊。一莊人家有大半姓高,故此喚做高老莊。”
見悟空算是有真本事,又道“師傅,你也算有本事之人,我這有個營生,不知你可能做得?”
聽到此話,悟空下意識看向唐僧,道“小施主,這營生能不能做,還得全看我師父答應不答應。”
那人這才注意到悟空身後不遠處,騎在白馬上麵的唐僧。
見唐僧一副普通人模樣,毫無高手的架勢,他又有些犯嘀咕,又看了眼悟空,當即明了,徒弟尚且如此,師父豈不是更厲害?相明白這個道理,立馬點頭。
被悟空拽到白馬前,那人對唐僧講明了緣由。
那人本名高才,是本莊大戶高太公家的人,太公有一女兒……
聽到有妖怪,悟空當時就來了興趣,滿臉興奮地看向唐僧,許得唐僧同意。唐僧心道天色將晚,正要尋個住處,若能幫此人捉了那妖,不算白住人一宿,倘若真是個惡妖,也算是功德一件。
於是對悟空點頭,表示同意。
高才見唐僧點頭,當是心喜,領著師徒二人來到門首,讓師徒二人稍等,他前去稟報一聲。
入了大門,徑往中堂上走,正好遇到高太公,太公見高才,張口便罵,數落一番後,才容得高才解釋,待高才將唐僧師徒之事告與太公,太公猜唐僧師徒有些許本事,便趕忙換了衣服,與高才出門迎接。
……
長安書肆。
近日,小兕子又開始無聊了,因為她法力不夠高,體質不夠強,有些玩具不能長時間玩耍,主要還是沒有足夠大的空間。小兕子去找唐皇要一片足夠大的封地,結果唐皇非但沒給,還想以各種理由將小兕子手中的東西要過去,並把小兕子禁足在宮內。
如果不是比比東最後拿著死神之鐮架在某些官員的脖子上,現在小兕子還在宮內無聊得打瞌睡呢。這一次也讓小兕子長了個記性,他老爹這個唐皇沒啥實權,處處受軸擎。
為了找樂子,也為了給小兕子出口氣,葉龍飛打算帶著小兕子出去轉轉。
就這樣,長安城內出現了一個怪異的組合。
一個小公主,騎著一頭金黃色的巨虎,一個少年,扛著一把刻著德字並如城門門閂大的大劍。
凡是見到五姓七望的人,二話不說,上去就打。
最後朝中的禦史直接上訴兩人,唐皇被一頓抱怨,並被要求嚴於律己,嚴加管束小公主。麵對一個又一個“剛正不啊”的大臣,唐皇隻得連連點頭,並做出各種保證。盡管這樣,一些人還是不滿足,甚至提出想要唐皇派出玄甲軍將二人緝拿,壓入大理寺。
至於結果如何,當時就出來了。
就在大臣聲討之際,小兕子拿著自己的小本本,帶著葉龍飛進了大殿。
“這個家夥,濫用職權,讓自己人讓父皇把我囚禁起來!”
說到這裏,葉龍飛還不明白怎麽回事嗎,上去就是兩個大嘴巴子,那人頓時口齒紛飛,鮮血四濺,這還不算完,他不知何時準備了一把小型門閂般的大劍,上麵依舊刻著“德”。
把德字在那個官員麵前晃了晃,官員還不明白什麽情況,葉龍飛的大劍已經砸下。
掌握山河社稷圖的女媧娘娘突然得到部分地道權柄。
“赦令,凡人間之物,無論山精野怪,於天地有功者,封賞神祗之位,盡歸地道所屬。”
聖人言出法隨,人間界瞬間沸騰起來,無數的精怪被功德籠罩,獲得神祗之位,山神、土地、城隍等等,這也讓無數的精靈看到了希望。
相比於精修數千年到天庭,這些精靈更希望留在土生土長的地界當個小官。想那天庭之上,身居高位的,哪個不是師出名門,背景通天。後來飛升者,人族居多,難免出現排外情況。這就導致很多精靈並不想在天庭當差,更喜歡討封成就一尊小神位,同樣能收獲不少的香火。
這下人族的壓力倒是大了不少,如今考城隍像極了考國家公務員,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不僅要和人爭,還得和其他精靈爭,這不光要求多行善事,還得能力出眾,至少得懂得如何管理。
就在無數種族為這件事吵得不可開交時,大唐境內,長白雪山上,一個形似白熊,頭頂兩角的山神出現了,身邊還跟著兩頭大棕熊。
也正是從這一天開始,保護雪山,保護森林的責任,落在了雪山所有生物的肩上。
……
再說唐僧師徒。
金頭謁諦費勁口舌讓唐僧師徒觀音禪院逗留些許時間,其他護佑神仙去南海請觀音菩薩。
等菩薩到來,見得觀音禪院如此不堪,不由歎息一聲,悟空這時蹦了出來,道“菩薩,這裏供奉著您的佛像,念著您的經,卻做著此般大惡之事,不知菩薩有何想說?”
菩薩還沒作答,便察覺到佛教氣運下降,無數業力纏繞著佛教的功德,尤以觀音菩薩為重。
菩薩倒也不惱,直言道“此乃吾之過錯,縱容惡徒行惡,隻為眼前功德,忘卻神位之責,今朝一改前非,諸般皆為善果。”
說罷,徑直飛往黑風山。
來到黑風洞,玉淨瓶中柳枝一揮,山洞大開,裏麵黑漢化作黑熊匍匐在地,高喊“拜見菩薩”。
“孽畜,想你為妖一方,曾害人幾何,念你誠頌佛法,今當皈依吾門下,然上天留於一線,爾且再修千年,行善事,結善果,領黑風山山神之位,此二者,可選其一。”
黑熊跪地哀告“但饒性命,願皈正果!”
菩薩柳枝揮動,道“今日借天地業火,洗刷己身無窮業力,待鉛華洗盡,知世間善惡,便可來我南海落伽山,成落伽山山神。”
隨即業火天降,黑綠色的火焰纏繞著黑熊,整座黑風山都能聽到黑熊那痛徹心扉的慘叫聲,黑風山上諸多精靈聽此慘叫,都瑟瑟發抖,在以後的日子裏,不敢放肆作惡,這也讓黑風山在未來成為了“模範山”。
待黑熊業力洗盡,癱在地上,好似一張熊皮。
菩薩方墜落祥光,又與他摩頂受戒,教他執了長槍,跟隨左右。黑熊受此祥光,遂成地仙,引得山中無數精靈羨慕。
黑熊深知此番修為來之不易,躬身一拜天道垂憐之恩,再拜黑風山養育之恩,又拜以謝不殺之恩。
他的這一舉動,格局瞬間就打開了,路也變寬了。
菩薩點頭,遂回南海落伽山,唐僧見狀,向天禱告“今菩薩收得守山神,山河一界皆得靈,弟子深知此劫難,還望天道放此行。”
念罷,師徒二人繼續前行。
目睹全過程的葉龍飛,不由感慨道“菩薩真菩薩,佛陀非佛陀。”
……
天庭也在菩薩趕往黑風山時得知了消息,剛剛發生的一切,眾神已然看在眼中,盡管不知道觀音為什麽會有這麽大的變化,但他們很清楚,這佛,怕是要變了。
玉帝問眾神“諸位仙家可知觀音為何有如此變化?”
眾神依舊是老樣子,裝聾作啞。
這副模樣,老君看了也是直歎氣,甚至在思考當初老師說的是對是錯。西遊事關整個玄門,不能因小失大。
於是老君再次出來當話事者,道“觀音此舉,並非變化,而是找到了真我。”
太白金星隨即說道“傳言當初觀音功德圓滿之際,本應成就佛之果位,因其擔心路上看到正在虎口逃生的婦人,遂錯過成佛儀式,成就菩薩果位,即便如此,也難掩其功德無量。”
月老也難得地站出來說道“如今大劫在即,天機混沌,劫氣肆意,作為取經人的領路人,菩薩無疑被影響極重,加上佛教那幾位佛音幹擾,一時間迷了心路,不過,如今看來,菩薩已然明見真我,待到大劫後,定然成就無上果位。”
對於月老的這番操作,眾神表示我懷疑你在拍菩薩馬匹,而且證據十足……
或許這一切都如此番所想。
……
西行仍在繼續。
路上,唐僧心有所感,道“走了這些時日,為師竟有些許煩悶,你這猴子平日說話過於自信耿直,一時間為師竟然想找一個懂得奉承之徒。”
悟空聽後,嘿嘿一笑,道“想來是路上旁人聖僧喊多了,師父這等高僧也起了虛榮心,找個徒弟說說好話,開心一番。”
這話說得唐僧笑而不語,心中暗想當真是個猴頭。
天色將晚,遠望到一處村莊,悟空仔細瞧了瞧,道“師父,想來是一處好人家,我們去告宿一宵,如何?”
唐僧點頭,催動白馬前行。來到街衢之口,見一少年,“頭裹綿布,身穿藍襖,持傘背包,斂紮褲,腳踏著一雙三耳草鞋,雄赳赳的出街忙走”。
悟空見狀上前一把扯住,道“施主,我問個信兒,此間是何地界?”
那人隻管苦掙,當看到悟空手一揮,一根金棒子晃了晃,瞬間老實了,道“此處乃是烏斯藏國界之地,喚做高老莊。一莊人家有大半姓高,故此喚做高老莊。”
見悟空算是有真本事,又道“師傅,你也算有本事之人,我這有個營生,不知你可能做得?”
聽到此話,悟空下意識看向唐僧,道“小施主,這營生能不能做,還得全看我師父答應不答應。”
那人這才注意到悟空身後不遠處,騎在白馬上麵的唐僧。
見唐僧一副普通人模樣,毫無高手的架勢,他又有些犯嘀咕,又看了眼悟空,當即明了,徒弟尚且如此,師父豈不是更厲害?相明白這個道理,立馬點頭。
被悟空拽到白馬前,那人對唐僧講明了緣由。
那人本名高才,是本莊大戶高太公家的人,太公有一女兒……
聽到有妖怪,悟空當時就來了興趣,滿臉興奮地看向唐僧,許得唐僧同意。唐僧心道天色將晚,正要尋個住處,若能幫此人捉了那妖,不算白住人一宿,倘若真是個惡妖,也算是功德一件。
於是對悟空點頭,表示同意。
高才見唐僧點頭,當是心喜,領著師徒二人來到門首,讓師徒二人稍等,他前去稟報一聲。
入了大門,徑往中堂上走,正好遇到高太公,太公見高才,張口便罵,數落一番後,才容得高才解釋,待高才將唐僧師徒之事告與太公,太公猜唐僧師徒有些許本事,便趕忙換了衣服,與高才出門迎接。
……
長安書肆。
近日,小兕子又開始無聊了,因為她法力不夠高,體質不夠強,有些玩具不能長時間玩耍,主要還是沒有足夠大的空間。小兕子去找唐皇要一片足夠大的封地,結果唐皇非但沒給,還想以各種理由將小兕子手中的東西要過去,並把小兕子禁足在宮內。
如果不是比比東最後拿著死神之鐮架在某些官員的脖子上,現在小兕子還在宮內無聊得打瞌睡呢。這一次也讓小兕子長了個記性,他老爹這個唐皇沒啥實權,處處受軸擎。
為了找樂子,也為了給小兕子出口氣,葉龍飛打算帶著小兕子出去轉轉。
就這樣,長安城內出現了一個怪異的組合。
一個小公主,騎著一頭金黃色的巨虎,一個少年,扛著一把刻著德字並如城門門閂大的大劍。
凡是見到五姓七望的人,二話不說,上去就打。
最後朝中的禦史直接上訴兩人,唐皇被一頓抱怨,並被要求嚴於律己,嚴加管束小公主。麵對一個又一個“剛正不啊”的大臣,唐皇隻得連連點頭,並做出各種保證。盡管這樣,一些人還是不滿足,甚至提出想要唐皇派出玄甲軍將二人緝拿,壓入大理寺。
至於結果如何,當時就出來了。
就在大臣聲討之際,小兕子拿著自己的小本本,帶著葉龍飛進了大殿。
“這個家夥,濫用職權,讓自己人讓父皇把我囚禁起來!”
說到這裏,葉龍飛還不明白怎麽回事嗎,上去就是兩個大嘴巴子,那人頓時口齒紛飛,鮮血四濺,這還不算完,他不知何時準備了一把小型門閂般的大劍,上麵依舊刻著“德”。
把德字在那個官員麵前晃了晃,官員還不明白什麽情況,葉龍飛的大劍已經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