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套之後,孟哲聖開始轉向正題,“宋局,趁著你正好在市區,有一項工作,我得跟你交接一下。”


    但他不能直接說,歐陽瑞要與宋思銘見麵。


    那樣的話,宋思銘大概率會拒絕。


    必須以工作之名。


    “什麽工作需要跟我交接?”


    宋思銘好奇道。


    “市區的運河景觀帶,您應該知道吧?”


    孟哲聖先問宋思銘。


    “當然知道。”


    宋思銘在製定青山市旅遊發展規劃的時候,為每個縣市區,劃定了重點,其中市區的重點,就是運河景觀帶。


    一條大運河,半部青山史。


    這是青山的一句老話。


    說的就是穿城而過的大運河,對於青山市千百年來的影響。


    青山最初建城的時候,並不在現在的位置,後來運河開挖,漕運興起,人員逐漸向著碼頭聚集,才有了現在的青山城。


    不過,隨著近代河流改道,水量減少,以及上下遊建設水閘,大運河青山段,已經不再承載交通運輸功能。


    如何把這條“廢棄”的運河,利用起來,便成了一個大問題。


    幾乎每一任青山市市長,都會考慮運河的利用問題,但大多是小打小鬧,有在運河旁邊建公園的,有在運河上弄遊船的。


    從沒有哪位市長,把運河作為一個整體開發。


    直到梁秋香上任。


    梁秋香上任之初,就提出在沿著運河市區段,建設運河景觀帶,提升城市整體形象的同時,兼顧商業開發。


    所以,宋思銘製定青山旅遊發展規劃的時候,特意對梁秋香的思路,進行了延伸,給出了具體方向。


    比如重建運河邊上的水雲寺,水雲寺是一座古寺,建寺於一千多年前,極具曆史文化底蘊,隻是由於百年前發大水,寺廟被衝毀,如今隻剩遺址,一旦重建起來,肯定能成為運河景觀帶上的第一景觀。


    除了水雲寺,運河兩岸,在曆史上,還有很多知名建築。


    比如郎川樓,再比如南華樓,再加上現存的青吟樓,以及重建的水雲寺,三樓一寺正好構成運河景觀帶的骨架。


    骨架有了,再往裏填充血肉就可以了。


    血肉可以有一些商業化元素,比如步行街,美食城等等,運河景觀帶外圍,則可以進行房地產開發,打造高端公寓,觀景洋房。


    這一套組合拳如果能打好了,每年為青南、青北兩個市轄區,增加幾十億的gdp不成問題。


    孟哲聖作為文旅局副局長,認真研究過宋思銘的青山市旅遊發展規劃,看運河景觀帶所占的篇幅,就知道,宋思銘對於運河景觀帶極為重視。


    所以,說事之前,先提運河景觀帶。


    先把宋思銘的興趣勾起來再說。


    事實證明,這一策略是無比正確的。


    接下來,不等孟哲聖開口,宋思銘便主動問了起來,“是運河景觀帶有了新進展嗎?”


    “對。”


    “由於資金問題,水雲寺,郎川樓,南華樓的重建,一直難以推進,直到前幾天,省城的一家投資公司,提出了一個聯合發展方案。”


    孟哲聖說道。


    “怎麽個聯合發展發展法?”


    宋思銘旋即問道。


    “簡單來說,就是他們出錢重建水雲寺,郎川樓,南華樓,但政府需要劃撥出一部分土地,讓他們在景觀帶核心位置,建設一條商業街。”


    孟哲聖解釋道。


    “相當於以土地換資金。”


    對於這種方案,宋思銘並不反對。


    因為,青山古城立項之初,他就想過,借助恒達集團的資金,給王寨鄉修路。


    但後來又有其他企業參與進來,不得不進行公開招標,利用企業資金修路的計劃,就此作罷。


    “談到什麽程度了?”


    宋思銘在電話裏問孟哲聖。


    重建水雲寺,郎川樓,南華樓,需要大量資金,市財政也不富裕,想一次性拿出這麽一大筆資金,很不容易。


    而且,政府花錢都是有預算的,現在沒有著落,也就意味至少得拖到明年,而且明年輪不輪得到還不一定。


    畢竟,整個青山市需要花錢的地方多了,總得有一個輕重緩急。


    這樣一算,運河景觀帶真正成型,恐怕得三四年以後了。


    麵對此種情況,借助社會資金,加快重建工程的進度,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至少宋思銘不反對。


    “對方剛表達出相關意向,還沒有談具體的細節。”


    “正好那家投資公司的老總在青山,宋局可以跟他見個麵,好好地聊一聊。”


    孟哲聖緊接著說道。


    “還是孟局談吧,之前都是你接洽的。”


    宋思銘推辭道。


    他不想搶別人的勝利果實。


    “那不行。”


    “今天上午開會的時候,張局說得很明確,由宋局分管旅遊發展工作,運河景觀帶的建設,乃是旅遊發展的重要一環,肯定得宋局來。”


    孟哲聖對宋思銘說道。


    “好,我來談。”


    “但有一點兒,這件事如果成了,還是算孟局你的。”


    宋思銘強調道。


    “算我的?”


    這讓孟哲聖微微動容。


    十幾年來,他換了五六個單位,隻見過為了一點點功勞,打得頭破血流的,還從來沒有見過誰把功勞往外推。


    宋思銘無疑有些刷新他的認知。


    “孟局,你在聽嗎?”


    沒聽到孟哲聖的回應,宋思銘問道。


    “在聽,在聽。”


    孟哲聖收攏情緒,說道:“我就是開個頭,後續的工作,都是宋局來做,我可不敢貪天之功。”


    “這可不是貪功,老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頭開得好,事情就成了一半。”


    “而且,我跟你說實話,我的重心還是在王寨鄉,名義上分管旅遊工作,但實際上很多工作,還是需要孟局來做。”


    宋思銘實事求是地說道。


    他是人不是神,接下局長助理,很大程度上為了照顧副市長江成真的情緒,不可能真的把全市的旅遊工作都擔起來。


    “重心在王寨鄉?”


    “宋局還保留著王寨鄉的職務?”


    孟哲聖懷疑地問道。


    “保留,至少半年之內,會保留著。”


    宋思銘明確回複。


    “這樣嗎?”


    孟哲聖心裏的疙瘩,一下就解開了。


    宋思銘並不會分走他太多的權力。


    之前想象的,宋思銘一來,他就得靠邊站的情況,並不會出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官路浮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爭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爭渡並收藏官路浮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