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繁華都市的一隅,卻仿佛與世隔絕,顯得格外清靜。


    這座吏部尚書的宅邸,沒有奢華的裝飾,沒有占地廣闊的庭院。


    卻透露出一股,濃厚的書卷氣息和廉潔之風。


    府門古樸,油漆已有些脫落,卻幹淨整潔。


    門上懸掛著一副對聯: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這既是李尚書的座右銘,也是他清貧廉潔的真實寫照。


    邁進李府,迎麵而來的是一座小小的庭院。


    院內種植著幾株蒼鬆翠柏,象征著主人高潔的品格。


    一條青石小徑蜿蜒向前,兩旁是低矮的籬笆。


    裏麵種滿了各種蔬菜,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李府的正廳簡樸而莊重,廳內擺放著幾張老舊的桌椅。


    油漆已斑駁,卻擦拭得光亮。


    牆上掛著幾幅山水畫,皆為主人親手所作。


    意境高遠,令人陶醉。


    正廳中央,擺放著一尊孔子像,兩旁是主人親手書寫的對聯: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誠意正心格物致知。”


    李尚書的書房,更是簡陋。


    一張書桌、一把椅子、一個書架,構成了全部的家具。


    書架上堆滿了各類書籍,既有經典古籍,也有民間雜談。


    書桌上鋪著一張泛黃的宣紙,筆墨紙硯俱全。


    見證了主人,勤奮好學的精神。


    李府的後院,有一口水井。


    水質清澈,供全家飲用。


    井旁是一間廚房,麵積不大,卻整潔有序。


    廚房裏的用具雖簡陋,卻一塵不染,彰顯出主人勤儉持家的美德。


    李府上下,無論是主人還是仆人,皆衣著樸素,待人誠懇。


    在這座清貧廉潔的府邸裏,人們時刻感受到一種高尚的道德風範,令人敬佩不已。


    書房


    李寶全正襟危坐在書案前,他的目光如炬。


    緊緊地凝視著,站在眼前的周曉鍾,緩聲道:


    “周侍郎,老夫此生,原本立誌,要為百姓謀福祉。”


    “清貧廉潔,老夫自認確實做到了。”


    他的聲音略微低沉,帶著一絲無奈:


    “然而……老夫行事瞻前顧後,膽小怕事……無論何事,都深恐牽連家中親人。”


    說到此處,他的語氣越發沉重:


    “以至於……老夫竟淪為了,同流合汙之徒!……”


    “老夫深知,太子無才無德,仗勢欺人。”


    “對百姓強取豪奪,毫無章法可言。“


    “現今皇上尚在,他或許還會有所收斂。”


    他的眉頭緊蹙,憂心忡忡地繼續說道:


    “可倘若他登上皇位……那受苦受難的……可就是黎民百姓啊!”


    他輕輕歎息一聲:


    “老夫自己實無膽量……去與馬雉邦抗衡。”


    他的眼神中,閃爍著一絲希冀:


    “見你聰慧機靈,且又有膽有識,故而老夫才破格提升你為吏部侍郎。”


    他從書案上,緩緩拿起一份卷宗。


    小心翼翼地遞上前,語氣凝重而又懇切:


    “周侍郎,這是馬雉邦,以我的家人相要挾。”


    “威逼利誘,迫使我買賣官爵的證據。”


    接著,他又從懷中,掏出一些紙頁:


    “還有我暗中,從各處搜集而來的一些證據。”


    “你且收好了!”


    周曉鍾畢恭畢敬地伸出雙手,小心翼翼地將卷宗和那幾頁紙接了過來。


    李寶全一臉嚴肅,鄭重其事地叮囑道:


    “切記……這些並非老夫,拿給你的。”


    “而是你作為門生,前來府上拜見時,無意間在書房中發現的。”


    “你將這些呈交給皇上,皇上必定會對你委以重任。”


    周曉鍾麵露憂色,擔憂地說道:


    “恩師!……如此一來……您豈不是也會受到牽連?”


    李寶全緩緩抬起一隻手,臉上露出一絲淡淡的笑容說道:


    “老夫從未做過傷天害理之事,隻是受馬雉邦所迫,做了一些買賣官爵的勾當。”


    “然而,所得的錢財,老夫並未據為己有,而是用來興辦私塾。”


    “也算是,為自己的罪過贖了一點罪吧!”


    “老夫的每一筆錢財,都有合理的用途。”


    “這一筆一筆,都有賬目可查。”


    “皇上仁慈寬厚,最多也隻會,罷免老夫的官職。”


    “如此甚好!……老夫也可,就此清閑下來了!”


    “如此一來……你便能接替老夫,坐上吏部尚書之位。”


    “老夫如此籌謀,皆是為了天下百姓。”


    “希望你切莫辜負,老夫的一片良苦用心。”


    周曉鍾躬身行禮,深深地拜了一拜,說道:


    “學生定當不負,恩師厚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冰火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野生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野生草並收藏冰火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