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隆的逆天行為終於被捅到朝堂上。
這就相當於國家大事,安武帝不想理都不行,至少要做做樣子堵住文武百官的嘴。
在這之前,恬親王、太傅陳再任在安武帝麵前把陳隆的所作所為抖了好幾遍。
要不是他和陳隆的祖宗是同一批,早就把陳隆祖宗十八代問候好幾遍。
安武帝每次都是以問題回應恬親王:
“朕那麽多侄子,陳隆為什麽挑斷陳海的腳筋?陳海就沒有責任嗎?
陳隆不知道按祖製,皇室女娃是不能進國子監讀書的嗎?
他肯定知道。
但他為什麽還非得把陳興婷送進去讀書呢?他又為什麽一言不合就打你?
這件事情的責任在老四,你要討說法的話就找老四,朕可沒那時間處理侄子們的雞毛蒜皮小事。”
……
趙貴妃也找過幾次安武帝,痛訴陳隆毆打她弟弟趙金生,要求安武帝重重懲處陳隆。
安武帝在當太子的時候就娶一個太子妃和兩個良娣,其中一個良娣就是現在的趙貴妃。
但由於身體原因沒能讓她們生小孩,時間久了就不敢見她們,有種諱疾忌醫的感受。
見到她們就會想到自身問題,心裏會莫名的發火。
所以趙貴妃找他痛訴陳隆時,他都給趙貴妃甩臉色:“你那寶貝弟弟是什麽貨色你不知道嗎?
是陳隆先動手打他的嗎?是陳隆把他浸豬籠的嗎?
要朕說的話,你那寶貝弟弟還得感謝陳隆,是陳隆讓他知道外麵那麽多人想要他的命。
你讓他以後收斂點、小心點。人民群眾敢打他一次,就敢打他無數次。”
最讓安武帝憤怒的是,懷親王竟然也找他痛訴陳隆在懷親王府的暴力行為。
安武帝更加給懷親王甩臉色:
“陳隆不是你的兒子嗎?你以前是怎麽對待他的?
你以前虐待他的時候,怎麽不見你來找朕說你很爽?怎麽還嚴令懷親王府的所有人不準向外泄露半句?
陳隆今天能文能武,你做父王的不但不替他高興,不但不值得驕傲,你還想弄死他?
請問這是一個正常人該有的心態嗎?你快連做人都不配了。”
……
……
安武帝真不想處理侄子們的事。
因為每處理一次,就在他那道沒有子嗣的傷口上再捅一刀、刺一劍、紮一針。
試問一下,一個男人因自身原因沒有孩子,別的男人卻要他給自己的孩子評理、做主。
他能不深受刺激、難受、難堪、苦楚、刺痛……嗎?
安武帝就是這樣的男人。
所以他一門心思都撲在四處征戰上,時刻琢磨著怎樣征服西蠻、南疆、北絨。
偶爾抽出精力處理賑災等國計民生問題。
為的就是盡量不讓自己想起沒有子嗣的事,也讓滿朝文武百官把注意力放在國事上,而不在他身上。
……
目光回到朝堂上。
首先發難的是京兆牧馮雲暉:
“聖上,在【風雅街】、【中央街】等街道劃出攤位收取租金,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製度。
怎麽到陳隆這裏這個製度就不管用?說明陳隆根本沒把太祖皇帝製定的製度放在眼裏。
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京兆府少尹黎順帶著衙役正常收取租金。
陳隆不但不給,還毆打黎順和衙役,最後又煽動刁民把他們浸豬籠。
聖上如果不嚴懲陳隆,那就是聖上廢掉太祖皇帝定下的製度,是聖上認為太祖皇帝定下的製度是錯的。”
馮雲暉覺得搬出太祖皇帝,安武帝肯定會嚴懲陳隆,畢竟大安國的江山是太祖皇帝打下來的。
但事實證明馮雲暉錯了,搬出太祖皇帝安武帝也不為所動:“你們誰親眼目睹太祖皇帝製定這個製度了?
又有哪本史書、哪本皇室檔案冊明明白白收錄了這條製度?有就拿出來給朕看看。”
沒人拿得出,因為真沒有。
馮雲暉急眼:“聖上這是致祖宗於不顧,不配做太祖的子孫。”
“朕本來就不是太祖皇帝的子,也不是太祖皇帝的孫,朕是太祖皇帝的曾孫。”
馮雲暉沒想到安武帝竟然耍賴,急得跳腳,但又不能拿安武帝怎麽樣。
安武帝繼續說道:“黎順收攤位費,真的嚴格按太祖皇帝製定的製度執行嗎?
他就沒有中飽私囊?他就沒有向你表示表示?要不要朕派人查一查?”
馮雲暉不敢說了。
不是黎順向他表示表示,而是他指使黎順、王瑞傑兩位京兆府少尹翻倍收取攤位費。
多收的錢他占四成,剩下六成兩位少尹和衙役們分。
做賊心虛,所以馮雲暉閉嘴。
馮雲暉閉嘴後,接著是恬親王、太傅陳再任;慎親王、太師陳再重聯合發難。
怡親王、悅親王並不在朝廷任職,所以沒有參與進來。
兩位親王發難的理由是陳隆三番五次毆打親王的兒子,就是【京城四秀】。
最後陳隆竟然喪心病狂到挑斷他們的腳筋。
提起【京城四秀】,安武帝感到痛心和惋惜,畢竟四人是後輩中最優秀的。
至少到目前為止表現最優秀。
安武帝對陳隆肯定是不滿的,有時候甚至感到很憤怒。
但究其客觀原因,可以說四人是咎由自取。
他們多年來一直欺淩陳隆,最近也是他們主動招惹陳隆才導致被挑斷腳筋。
其中的前因後果早就有人向安武帝密報,所以他清楚得很。
安武帝問兩位親王弟弟幾個問題:
“以前你們的兒子欺淩陳隆的時候,怎麽沒見你們向朕告狀?怎麽沒見你們要求嚴懲兒子?
陳隆要是被你們的兒子挑斷腳筋,你們會要求朕嚴懲你們的兒子嗎?
你們的兒子是寶,陳隆就不是他父王的寶嗎?
是不是啊四弟、太尉大人?”
“啊?”
懷親王正在做思想鬥爭要不要給陳隆補一刀,聽到安武帝忽然問他搞得有些措手不及,半天沒回答安武帝的話。
安武帝隻得又問:
“太傅、太師兩位大人,你的兩位哥哥要求朕嚴懲你兒子陳隆,你覺得朕該不該嚴懲呢?”
懷親王心裏暗罵安武帝:你個老狐狸,真不是東西!
又把問題扯到我身上,讓我替你擋住別人攻擊你,還順便把我的嘴堵上,免得我補刀。
我閉嘴還不行嗎?
“一切由聖上說了算。”
安武帝幹脆攤牌不裝了:“陳隆是朕的侄子,陳海、陳平他們也是朕的侄子。
朕處理誰、不處理誰都會引起其他侄子的不滿,所以朕幹脆不管。
你們回去讓他們各自好自為之,否則被別人收拾了別來找朕。”
安武帝想一錘定音把侄子們的事過了,但好像他過不了。
因為三朝元老、大司馬秦良瓊又拿出【抽龍鞭】說話:
“聖上的侄子們殺來殺去,都是因為聖上沒有把儲君定下來。
名分沒定,他們都覺得自己有資格當儲君,就會滋生把其他競爭對手幹掉之心。
聖上如果不想讓侄子們的事煩擾,請盡早定下儲君。
由儲君修理他們,由儲君一人硬剛所有不死心的侄子。”
安武帝心有所動:
這何嚐不是一個辦法?反正朕的侄子那麽多,由一個硬剛其餘的,這個死了再換一個繼續硬剛。
儲君之位誘惑力太大,有的是侄子想當,根本不怕硬剛其他侄子。
“好,這次就聽秦大人的,但朕還需要一些時間考察考察誰最合適。”
這就相當於國家大事,安武帝不想理都不行,至少要做做樣子堵住文武百官的嘴。
在這之前,恬親王、太傅陳再任在安武帝麵前把陳隆的所作所為抖了好幾遍。
要不是他和陳隆的祖宗是同一批,早就把陳隆祖宗十八代問候好幾遍。
安武帝每次都是以問題回應恬親王:
“朕那麽多侄子,陳隆為什麽挑斷陳海的腳筋?陳海就沒有責任嗎?
陳隆不知道按祖製,皇室女娃是不能進國子監讀書的嗎?
他肯定知道。
但他為什麽還非得把陳興婷送進去讀書呢?他又為什麽一言不合就打你?
這件事情的責任在老四,你要討說法的話就找老四,朕可沒那時間處理侄子們的雞毛蒜皮小事。”
……
趙貴妃也找過幾次安武帝,痛訴陳隆毆打她弟弟趙金生,要求安武帝重重懲處陳隆。
安武帝在當太子的時候就娶一個太子妃和兩個良娣,其中一個良娣就是現在的趙貴妃。
但由於身體原因沒能讓她們生小孩,時間久了就不敢見她們,有種諱疾忌醫的感受。
見到她們就會想到自身問題,心裏會莫名的發火。
所以趙貴妃找他痛訴陳隆時,他都給趙貴妃甩臉色:“你那寶貝弟弟是什麽貨色你不知道嗎?
是陳隆先動手打他的嗎?是陳隆把他浸豬籠的嗎?
要朕說的話,你那寶貝弟弟還得感謝陳隆,是陳隆讓他知道外麵那麽多人想要他的命。
你讓他以後收斂點、小心點。人民群眾敢打他一次,就敢打他無數次。”
最讓安武帝憤怒的是,懷親王竟然也找他痛訴陳隆在懷親王府的暴力行為。
安武帝更加給懷親王甩臉色:
“陳隆不是你的兒子嗎?你以前是怎麽對待他的?
你以前虐待他的時候,怎麽不見你來找朕說你很爽?怎麽還嚴令懷親王府的所有人不準向外泄露半句?
陳隆今天能文能武,你做父王的不但不替他高興,不但不值得驕傲,你還想弄死他?
請問這是一個正常人該有的心態嗎?你快連做人都不配了。”
……
……
安武帝真不想處理侄子們的事。
因為每處理一次,就在他那道沒有子嗣的傷口上再捅一刀、刺一劍、紮一針。
試問一下,一個男人因自身原因沒有孩子,別的男人卻要他給自己的孩子評理、做主。
他能不深受刺激、難受、難堪、苦楚、刺痛……嗎?
安武帝就是這樣的男人。
所以他一門心思都撲在四處征戰上,時刻琢磨著怎樣征服西蠻、南疆、北絨。
偶爾抽出精力處理賑災等國計民生問題。
為的就是盡量不讓自己想起沒有子嗣的事,也讓滿朝文武百官把注意力放在國事上,而不在他身上。
……
目光回到朝堂上。
首先發難的是京兆牧馮雲暉:
“聖上,在【風雅街】、【中央街】等街道劃出攤位收取租金,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製度。
怎麽到陳隆這裏這個製度就不管用?說明陳隆根本沒把太祖皇帝製定的製度放在眼裏。
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京兆府少尹黎順帶著衙役正常收取租金。
陳隆不但不給,還毆打黎順和衙役,最後又煽動刁民把他們浸豬籠。
聖上如果不嚴懲陳隆,那就是聖上廢掉太祖皇帝定下的製度,是聖上認為太祖皇帝定下的製度是錯的。”
馮雲暉覺得搬出太祖皇帝,安武帝肯定會嚴懲陳隆,畢竟大安國的江山是太祖皇帝打下來的。
但事實證明馮雲暉錯了,搬出太祖皇帝安武帝也不為所動:“你們誰親眼目睹太祖皇帝製定這個製度了?
又有哪本史書、哪本皇室檔案冊明明白白收錄了這條製度?有就拿出來給朕看看。”
沒人拿得出,因為真沒有。
馮雲暉急眼:“聖上這是致祖宗於不顧,不配做太祖的子孫。”
“朕本來就不是太祖皇帝的子,也不是太祖皇帝的孫,朕是太祖皇帝的曾孫。”
馮雲暉沒想到安武帝竟然耍賴,急得跳腳,但又不能拿安武帝怎麽樣。
安武帝繼續說道:“黎順收攤位費,真的嚴格按太祖皇帝製定的製度執行嗎?
他就沒有中飽私囊?他就沒有向你表示表示?要不要朕派人查一查?”
馮雲暉不敢說了。
不是黎順向他表示表示,而是他指使黎順、王瑞傑兩位京兆府少尹翻倍收取攤位費。
多收的錢他占四成,剩下六成兩位少尹和衙役們分。
做賊心虛,所以馮雲暉閉嘴。
馮雲暉閉嘴後,接著是恬親王、太傅陳再任;慎親王、太師陳再重聯合發難。
怡親王、悅親王並不在朝廷任職,所以沒有參與進來。
兩位親王發難的理由是陳隆三番五次毆打親王的兒子,就是【京城四秀】。
最後陳隆竟然喪心病狂到挑斷他們的腳筋。
提起【京城四秀】,安武帝感到痛心和惋惜,畢竟四人是後輩中最優秀的。
至少到目前為止表現最優秀。
安武帝對陳隆肯定是不滿的,有時候甚至感到很憤怒。
但究其客觀原因,可以說四人是咎由自取。
他們多年來一直欺淩陳隆,最近也是他們主動招惹陳隆才導致被挑斷腳筋。
其中的前因後果早就有人向安武帝密報,所以他清楚得很。
安武帝問兩位親王弟弟幾個問題:
“以前你們的兒子欺淩陳隆的時候,怎麽沒見你們向朕告狀?怎麽沒見你們要求嚴懲兒子?
陳隆要是被你們的兒子挑斷腳筋,你們會要求朕嚴懲你們的兒子嗎?
你們的兒子是寶,陳隆就不是他父王的寶嗎?
是不是啊四弟、太尉大人?”
“啊?”
懷親王正在做思想鬥爭要不要給陳隆補一刀,聽到安武帝忽然問他搞得有些措手不及,半天沒回答安武帝的話。
安武帝隻得又問:
“太傅、太師兩位大人,你的兩位哥哥要求朕嚴懲你兒子陳隆,你覺得朕該不該嚴懲呢?”
懷親王心裏暗罵安武帝:你個老狐狸,真不是東西!
又把問題扯到我身上,讓我替你擋住別人攻擊你,還順便把我的嘴堵上,免得我補刀。
我閉嘴還不行嗎?
“一切由聖上說了算。”
安武帝幹脆攤牌不裝了:“陳隆是朕的侄子,陳海、陳平他們也是朕的侄子。
朕處理誰、不處理誰都會引起其他侄子的不滿,所以朕幹脆不管。
你們回去讓他們各自好自為之,否則被別人收拾了別來找朕。”
安武帝想一錘定音把侄子們的事過了,但好像他過不了。
因為三朝元老、大司馬秦良瓊又拿出【抽龍鞭】說話:
“聖上的侄子們殺來殺去,都是因為聖上沒有把儲君定下來。
名分沒定,他們都覺得自己有資格當儲君,就會滋生把其他競爭對手幹掉之心。
聖上如果不想讓侄子們的事煩擾,請盡早定下儲君。
由儲君修理他們,由儲君一人硬剛所有不死心的侄子。”
安武帝心有所動:
這何嚐不是一個辦法?反正朕的侄子那麽多,由一個硬剛其餘的,這個死了再換一個繼續硬剛。
儲君之位誘惑力太大,有的是侄子想當,根本不怕硬剛其他侄子。
“好,這次就聽秦大人的,但朕還需要一些時間考察考察誰最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