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報紙糊牆
六零:日穿十分鍾,擺爛成首富 作者:包升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向東這一覺睡得很熟,生存問題都得到了基本解決,他總算是可以鬆了一口氣;
他睜開眼睛的時候,家裏的小崽子們,正在排排坐,盯著他;
“哥,哥,這些東西,都是你弄回來的嘛”
李向南指了指床上的棉衣棉褲,還有他從家裏順出來的棉被;
順帶連外邊的爐子,她都發現了;
“都是嘛?”
“啊啊”
李向西和李向北也是應聲蟲,跟在姐姐後邊發問;
“嗯,都是,把他倆的棉衣棉褲也給換上吧”
李向東一邊拿過來最大的那套,縮在被子裏,自己穿上,一邊叮囑李向南;
“哥,今天供銷社那邊,來白菜和蘿卜了、還有這個月的煤球、油、醬油、鹽啥的,也能去領了,咱們趕緊去排隊吧”
李向南記事以來,還是第一次拿到自己供應,要不是大哥在睡覺,她早就去排隊了;
“哥,這個棉襖、棉褲,又軟又暖啊”
“暖”
“啊”
這三個,又來了;
白菜、蘿卜這種蔬菜供應,還有油鹽醬醋啥的,需要拿著糧本,到供銷社買;
煤球則需要拿著供應本去煤球店;
每次無論是蔬菜、煤球還是糧食的供應來,那些大爺大娘,就像突然冒出來一樣,精力充沛的去排隊;
要是他們幾個都湧向一個地方,那這一天,可能隻能完成一件事情了;
索性買蔬菜這個,就交給李向南,他去領煤球,順便再把昨天晚上周大姐答應的煤渣子也一起領回來;
煤球也是緊俏貨,大家上一月的供應可能早就用完了,好不容易堅持到今天領煤球,別管有沒有時間,就是請假,也得來排隊領煤球,畢竟這可是關係到晚上能不能睡個暖和房間的大事件;
煤球店排隊的隊伍,從中山路口,都已經到了長春橋,站不下,隊伍轉了個彎彎,又排回了中山路;
煤球店,是這個時代,典型的前店後廠的布局;
前邊是兌換的櫃台,後邊的大院子裏,堆著像小山一樣的黝黑煤塊;
煤塊和黃泥被粉碎成沫,按照4: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放上水活成泥狀,然後用鐵質的煤球搗,狠狠的衝著煤泥戳幾下;
煤泥紮紮實實的裝滿壓實,在慢慢的往下推,一個帶著孔洞的蜂窩煤就做好了;
李向東推著借來的板車,正好站在了,煤球店後邊廠房院子木頭柵欄門的旁邊了;
眼睜睜的看著這隊伍,慢慢悠悠的往前走,不知道啥時候能排到他呢!
“向東啊,你來拿東西啊,你這傻孩子,給姨取東西你排啥隊啊”
周大姐一臉嫌棄自家孩子的樣子,便拉著李向東說話,還邊朝著他使眼色;
她本來是來後院核對數量的,不經意透過木頭柵欄門的縫隙,掃了一下排隊的隊伍,竟然看到了李向東;
“大姨,我頭一次來,不知道啊”
這是打算帶著自己插隊了,李向東又不是真的小孩,一下子明白了她的意思,趕緊順著她的話茬往下接;
“看我家這個傻玩意,死心眼,我讓他來把我的東西推回家,他還在這排隊”
“走吧,趕緊進來拿,拿完回家”
周大姐順勢還跟其排隊的人也解釋了一句,拉著李向東就進了院子;
有熟人好辦事嘛,可這個時候的人還比較淳樸呢,就算是插隊這種事,也不敢明目張膽的,還要做賊心虛的和大家夥解釋;
這種小壞事都不敢做,她還能出去行騙?
想想都不可能,李向東現在都覺得,收了周大姐那些煤票好多餘啊;
不過,收都收了,還是不可能啦;
李向東在周姐的幫助下,十分鍾不到,就裝好了100斤煤球,還有100斤的煤渣子;
正想著推車子走呢,就被周大姐悄悄拉到一旁,小聲的問道:
“向東,我這裏還有一些舊報紙,跟你換個豬拱嘴吃,行不行”
李向東.....
行吧,以後買煤球,還得靠周姐呢,那就換吧!
李向東回去的時候,李向南還在供銷社排隊呢,依然是兩個小的守在家裏;
“大哥,你回來了”
“得”
李向東一到家,他倆就顛顛的過來,圍著哥哥打轉;
原本李向西和李向北,都是窩在被窩裏等著哥哥姐姐的,這下子有了棉襖了,兩個小的也穿上了棉襖棉褲,在地上跑呢;
這個家總共就5平的麵積,一個用土坯和木板子搭起來的床,已經占了四平;
剩下的半米寬兩米長的空地,一半是門的位置,另一半是屋裏的空地;
李向東把從白長壽那裏換來的鑄鐵爐子,安放在了這個位置;
他們家的地,還是土地,別的地方因為時常走,還挺硬實的,就是這個牆角,濕乎乎的,還有一股騷味;
他隻能再把爐子往中間挪挪,還好爐子不大;
安置好爐子,接下來就是接爐筒子,燒爐子的煙得通到外邊;
李向東往上邊看了看,原本還以為需要費力氣給爐筒子打個通道呢;
結果一看,他家那個木門,早就四處漏風了;
得,窟窿大的,直徑20厘米的爐筒子,直接就能塞過去;
安完爐子,看看四處漏風的牆和門,李向東又開始燒火打漿糊;
猜的沒錯,他要開始糊牆糊門了;
這是目前最經濟實惠,能解決四處漏風這個問題的辦法了;
家裏沒有白麵,隻能用苞米麵打漿糊;
李向東自己可不會,隻能按照原身的記憶,用鍋先接上水,然後把苞米麵撒在裏麵,攪拌均勻;
再放到爐子上,熬煮,這個時間,需要不停的攪拌,防止糊鍋;
“哥,香啊,吃”
“吃”
兩個小的,肚子就像是無底洞,因為缺油水,永遠都像吃不飽一樣;
一看到爐子上有東西,就圍了過來;
“這個不是吃的,是漿糊,糊牆的”
李向東原本想解釋的,可他低頭看看,這和他們平時吃的糊糊,確實一樣;
再看看兩個娃渴望的小眼神;
算了,拿碗給少弄一點吧,主要是早晨剛吃過飯,他怕兩個小的積食;
兩個小娃娃也不懂這些,有了吃的,就捧著碗,你一口我一口的開始吃了;
李向東看著他倆,瘦的頭大身子小,對著一碗苞米糊糊都吃的那麽香;
得想辦法給家裏弄點營養品,光有苞米麵不行;
不小心上了這破船,真是任重而道遠啊!
他睜開眼睛的時候,家裏的小崽子們,正在排排坐,盯著他;
“哥,哥,這些東西,都是你弄回來的嘛”
李向南指了指床上的棉衣棉褲,還有他從家裏順出來的棉被;
順帶連外邊的爐子,她都發現了;
“都是嘛?”
“啊啊”
李向西和李向北也是應聲蟲,跟在姐姐後邊發問;
“嗯,都是,把他倆的棉衣棉褲也給換上吧”
李向東一邊拿過來最大的那套,縮在被子裏,自己穿上,一邊叮囑李向南;
“哥,今天供銷社那邊,來白菜和蘿卜了、還有這個月的煤球、油、醬油、鹽啥的,也能去領了,咱們趕緊去排隊吧”
李向南記事以來,還是第一次拿到自己供應,要不是大哥在睡覺,她早就去排隊了;
“哥,這個棉襖、棉褲,又軟又暖啊”
“暖”
“啊”
這三個,又來了;
白菜、蘿卜這種蔬菜供應,還有油鹽醬醋啥的,需要拿著糧本,到供銷社買;
煤球則需要拿著供應本去煤球店;
每次無論是蔬菜、煤球還是糧食的供應來,那些大爺大娘,就像突然冒出來一樣,精力充沛的去排隊;
要是他們幾個都湧向一個地方,那這一天,可能隻能完成一件事情了;
索性買蔬菜這個,就交給李向南,他去領煤球,順便再把昨天晚上周大姐答應的煤渣子也一起領回來;
煤球也是緊俏貨,大家上一月的供應可能早就用完了,好不容易堅持到今天領煤球,別管有沒有時間,就是請假,也得來排隊領煤球,畢竟這可是關係到晚上能不能睡個暖和房間的大事件;
煤球店排隊的隊伍,從中山路口,都已經到了長春橋,站不下,隊伍轉了個彎彎,又排回了中山路;
煤球店,是這個時代,典型的前店後廠的布局;
前邊是兌換的櫃台,後邊的大院子裏,堆著像小山一樣的黝黑煤塊;
煤塊和黃泥被粉碎成沫,按照4: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放上水活成泥狀,然後用鐵質的煤球搗,狠狠的衝著煤泥戳幾下;
煤泥紮紮實實的裝滿壓實,在慢慢的往下推,一個帶著孔洞的蜂窩煤就做好了;
李向東推著借來的板車,正好站在了,煤球店後邊廠房院子木頭柵欄門的旁邊了;
眼睜睜的看著這隊伍,慢慢悠悠的往前走,不知道啥時候能排到他呢!
“向東啊,你來拿東西啊,你這傻孩子,給姨取東西你排啥隊啊”
周大姐一臉嫌棄自家孩子的樣子,便拉著李向東說話,還邊朝著他使眼色;
她本來是來後院核對數量的,不經意透過木頭柵欄門的縫隙,掃了一下排隊的隊伍,竟然看到了李向東;
“大姨,我頭一次來,不知道啊”
這是打算帶著自己插隊了,李向東又不是真的小孩,一下子明白了她的意思,趕緊順著她的話茬往下接;
“看我家這個傻玩意,死心眼,我讓他來把我的東西推回家,他還在這排隊”
“走吧,趕緊進來拿,拿完回家”
周大姐順勢還跟其排隊的人也解釋了一句,拉著李向東就進了院子;
有熟人好辦事嘛,可這個時候的人還比較淳樸呢,就算是插隊這種事,也不敢明目張膽的,還要做賊心虛的和大家夥解釋;
這種小壞事都不敢做,她還能出去行騙?
想想都不可能,李向東現在都覺得,收了周大姐那些煤票好多餘啊;
不過,收都收了,還是不可能啦;
李向東在周姐的幫助下,十分鍾不到,就裝好了100斤煤球,還有100斤的煤渣子;
正想著推車子走呢,就被周大姐悄悄拉到一旁,小聲的問道:
“向東,我這裏還有一些舊報紙,跟你換個豬拱嘴吃,行不行”
李向東.....
行吧,以後買煤球,還得靠周姐呢,那就換吧!
李向東回去的時候,李向南還在供銷社排隊呢,依然是兩個小的守在家裏;
“大哥,你回來了”
“得”
李向東一到家,他倆就顛顛的過來,圍著哥哥打轉;
原本李向西和李向北,都是窩在被窩裏等著哥哥姐姐的,這下子有了棉襖了,兩個小的也穿上了棉襖棉褲,在地上跑呢;
這個家總共就5平的麵積,一個用土坯和木板子搭起來的床,已經占了四平;
剩下的半米寬兩米長的空地,一半是門的位置,另一半是屋裏的空地;
李向東把從白長壽那裏換來的鑄鐵爐子,安放在了這個位置;
他們家的地,還是土地,別的地方因為時常走,還挺硬實的,就是這個牆角,濕乎乎的,還有一股騷味;
他隻能再把爐子往中間挪挪,還好爐子不大;
安置好爐子,接下來就是接爐筒子,燒爐子的煙得通到外邊;
李向東往上邊看了看,原本還以為需要費力氣給爐筒子打個通道呢;
結果一看,他家那個木門,早就四處漏風了;
得,窟窿大的,直徑20厘米的爐筒子,直接就能塞過去;
安完爐子,看看四處漏風的牆和門,李向東又開始燒火打漿糊;
猜的沒錯,他要開始糊牆糊門了;
這是目前最經濟實惠,能解決四處漏風這個問題的辦法了;
家裏沒有白麵,隻能用苞米麵打漿糊;
李向東自己可不會,隻能按照原身的記憶,用鍋先接上水,然後把苞米麵撒在裏麵,攪拌均勻;
再放到爐子上,熬煮,這個時間,需要不停的攪拌,防止糊鍋;
“哥,香啊,吃”
“吃”
兩個小的,肚子就像是無底洞,因為缺油水,永遠都像吃不飽一樣;
一看到爐子上有東西,就圍了過來;
“這個不是吃的,是漿糊,糊牆的”
李向東原本想解釋的,可他低頭看看,這和他們平時吃的糊糊,確實一樣;
再看看兩個娃渴望的小眼神;
算了,拿碗給少弄一點吧,主要是早晨剛吃過飯,他怕兩個小的積食;
兩個小娃娃也不懂這些,有了吃的,就捧著碗,你一口我一口的開始吃了;
李向東看著他倆,瘦的頭大身子小,對著一碗苞米糊糊都吃的那麽香;
得想辦法給家裏弄點營養品,光有苞米麵不行;
不小心上了這破船,真是任重而道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