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會不會成為發達國家鎖死發展中國家的質子呢?”
賀正誠邀請大劉到鵬城聊《三體》,然後聚集了弘毅、引力波,包括弘毅研究院等諸多精英,在他的莊園開了一個文化沙龍。
聊《三體》隻是其中一個主題,他更想要通過這個聊天,闡述未來世界的大變局。
碳排放的話題遠不及十年後火爆,但不要以為沒有人看到這種大趨勢,賀正誠就在他重生前的2011年和別人討論過打破美元霸權的可能性,說起了以碳排放交易為核心的碳貨幣。
本來歐元是最有可能打破石油美元霸權的區域性國際貨幣,但歐債危機徹底摧毀了這種可能性。
賀正誠的遠景基金吸納了5%的比特幣,也和他們討論過這種去中心化區塊鏈數字貨幣有沒有成功的可能,但結論是否定的。
美元霸權的基礎是美軍強大的實力綁定了石油這一全球經濟發展最核心的大宗商品,除非能夠降低石油等化石能源在現代經濟中的權重,最好找到一種可以替代的大宗商品,這樣才有機會重塑石油美元一家獨大的格局。
許多人意識到這一點,但應該怎麽做?也許是一個人,也許是一個團體,也許是偶然,反正這時候全球氣候變暖從科學家實驗室的猜測,一種為謀取更多科研資金的陰謀論;到現在二氧化碳成為全球溫度升高的罪魁禍首,(二氧化)碳排放權成為國際秩序的重塑者。這可能是人類最偉大的自救行動,也可能是全球最偉大的社會化實踐。
再次強調一個事實,環保等ngo組織不是天生的間諜陰謀組織,隻不過有人借了這層皮做壞事,不能就此說非政府組織就是西方社會的陰謀。
西方社會因為經濟發達,有良心的“好人”很多,這是可以理解的,儒家先賢就說了“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是人性的一種表現,國內經濟發展起來後,這種“好人”也越來越多了。
同時一些人變得非常極端,比如狗命比人命貴,不能虐殺動物比如“非洲蝸牛”這種入侵物種,豬牛羊應該安樂死……
這絕不是西方獨有的現象,國內因為才剛剛富起來,一大批曾經的窮人還有一定的社會話語權,等到大量“何不食肉糜”沒有看過禾苗稻穗雞鴨豬牛羊的年輕人成長起來,他們先天的優越感,會有不少人站在道德製高點抨擊他人殘忍。
誰也不知道這種現象好不好,或許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道德吧,反正歐美社會有大量的環保主義者,他們將一些觀念潛移默化的影響到下一代,讓環保成為社會共識。
環保少女格蕾塔·桑伯格看起來像一個西方社會捧出來的“小醜”,但考慮到人家社會環境和我們不一樣,或許他們是真的需要這樣的“小醜”強化全社會的環保共識。然後推動碳排放有關政策的出台。
怎麽說呢?碳排放權完全是人類社會為了各種目的重新定義出來的一種“商品”,它存在的價值在於有多少人認可,西方的環保宣傳讓他們的子民接受了碳排放這個概念,於是碳排放權也就有了價值。
就像比特幣,本來什麽都不是,但為什麽會變成五萬美元一個?你可以認為是炒作,也可以認為是少數集體的共識。
假設全球70億人有一億人接受比特幣,一枚比特幣的價值是五萬美元,那麽十億二十億人接受的“碳排放”貨幣的價值是多少呢?會不會超過石油的市場規模?
碳排放是因為環保思想興起的一個社會概念,一旦市場規模足夠大,哪怕這一開始就是一個騙局,他也會變成一種現實。說了這麽多他想說其實隻有一句話,“碳排放權”的概念在2011年才剛剛興起,但在2022年已經成為一種必然,一種會打破石油美元霸權的曆史必然。
賀正誠和他們交流,不是為了統一大家的思想,他沒想過成立超級財閥,而是與這些精英交流能夠打破他的思維盲區,讓他不會變得偏執。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或許會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但那有如何,未來畢竟是未來,遊戲規則的建立需要各方勢力認可,如果他占據了絕對優勢,那就很可能被排斥在有遊戲規則之外。
這應該很容易理解吧?豐田的混合動力汽車全球第一,所以其他汽車廠商不約而同的放棄了這一賽道。特斯拉開放專利或許是因為當時的純電汽車市場一家獨大,他不開放專利整個市場都很難活躍起來,教育消費者和宣傳成本會變得極高。
眾人在賀正誠的莊園中暢談了許久,雖然碳排放權和碳排放市場都沒有形成,怎麽定價也完全沒有頭緒,但比較統一的看法是這個方案一旦在全球得到執行,那就是發達國家鎖死發展中國家的“質子”。
任何國家的工業化都不可能不破壞環境,以後的低端製造業都可能需要繳納碳關稅,購買碳排放配額,這個時候落後國家要想超過發達國家,就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
當然,這隻是猜想,天無絕人之路,也許會給落後國家更多“免稅”配額,也許科技進步,這種事誰說得準?小國隻能被動接受,大國就要主動掌握自己的命運,並爭取更多主動權。
在他們的沙龍結束後,賀正誠發了幾條微博:
“今年看了《三體》,剛剛和大劉聊完,他的很多觀點讓我大受啟發,推薦大家閱讀。看了《三體》之後,大家也許會知道摩托羅拉和諾基亞為什麽會沒有未來,柯達為什麽會失敗,hd-dvd和藍光dvd的標準之爭為什麽會變得毫無意義。
作為一個企業家應該以更開放的心態看待這個世界的科技進步,打敗你的可能不是你認為的競爭對手,而是一個莫名其妙興起的行業。
比如智能手機的出現會打擊照相機,mp3,錄音機,電腦和電視,這在《三體》中被稱為“降維打擊”,那麽未來還有那些行業會被“降維打擊”呢?希望不是大疆創新和引力波……
賀正誠邀請大劉到鵬城聊《三體》,然後聚集了弘毅、引力波,包括弘毅研究院等諸多精英,在他的莊園開了一個文化沙龍。
聊《三體》隻是其中一個主題,他更想要通過這個聊天,闡述未來世界的大變局。
碳排放的話題遠不及十年後火爆,但不要以為沒有人看到這種大趨勢,賀正誠就在他重生前的2011年和別人討論過打破美元霸權的可能性,說起了以碳排放交易為核心的碳貨幣。
本來歐元是最有可能打破石油美元霸權的區域性國際貨幣,但歐債危機徹底摧毀了這種可能性。
賀正誠的遠景基金吸納了5%的比特幣,也和他們討論過這種去中心化區塊鏈數字貨幣有沒有成功的可能,但結論是否定的。
美元霸權的基礎是美軍強大的實力綁定了石油這一全球經濟發展最核心的大宗商品,除非能夠降低石油等化石能源在現代經濟中的權重,最好找到一種可以替代的大宗商品,這樣才有機會重塑石油美元一家獨大的格局。
許多人意識到這一點,但應該怎麽做?也許是一個人,也許是一個團體,也許是偶然,反正這時候全球氣候變暖從科學家實驗室的猜測,一種為謀取更多科研資金的陰謀論;到現在二氧化碳成為全球溫度升高的罪魁禍首,(二氧化)碳排放權成為國際秩序的重塑者。這可能是人類最偉大的自救行動,也可能是全球最偉大的社會化實踐。
再次強調一個事實,環保等ngo組織不是天生的間諜陰謀組織,隻不過有人借了這層皮做壞事,不能就此說非政府組織就是西方社會的陰謀。
西方社會因為經濟發達,有良心的“好人”很多,這是可以理解的,儒家先賢就說了“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是人性的一種表現,國內經濟發展起來後,這種“好人”也越來越多了。
同時一些人變得非常極端,比如狗命比人命貴,不能虐殺動物比如“非洲蝸牛”這種入侵物種,豬牛羊應該安樂死……
這絕不是西方獨有的現象,國內因為才剛剛富起來,一大批曾經的窮人還有一定的社會話語權,等到大量“何不食肉糜”沒有看過禾苗稻穗雞鴨豬牛羊的年輕人成長起來,他們先天的優越感,會有不少人站在道德製高點抨擊他人殘忍。
誰也不知道這種現象好不好,或許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道德吧,反正歐美社會有大量的環保主義者,他們將一些觀念潛移默化的影響到下一代,讓環保成為社會共識。
環保少女格蕾塔·桑伯格看起來像一個西方社會捧出來的“小醜”,但考慮到人家社會環境和我們不一樣,或許他們是真的需要這樣的“小醜”強化全社會的環保共識。然後推動碳排放有關政策的出台。
怎麽說呢?碳排放權完全是人類社會為了各種目的重新定義出來的一種“商品”,它存在的價值在於有多少人認可,西方的環保宣傳讓他們的子民接受了碳排放這個概念,於是碳排放權也就有了價值。
就像比特幣,本來什麽都不是,但為什麽會變成五萬美元一個?你可以認為是炒作,也可以認為是少數集體的共識。
假設全球70億人有一億人接受比特幣,一枚比特幣的價值是五萬美元,那麽十億二十億人接受的“碳排放”貨幣的價值是多少呢?會不會超過石油的市場規模?
碳排放是因為環保思想興起的一個社會概念,一旦市場規模足夠大,哪怕這一開始就是一個騙局,他也會變成一種現實。說了這麽多他想說其實隻有一句話,“碳排放權”的概念在2011年才剛剛興起,但在2022年已經成為一種必然,一種會打破石油美元霸權的曆史必然。
賀正誠和他們交流,不是為了統一大家的思想,他沒想過成立超級財閥,而是與這些精英交流能夠打破他的思維盲區,讓他不會變得偏執。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或許會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但那有如何,未來畢竟是未來,遊戲規則的建立需要各方勢力認可,如果他占據了絕對優勢,那就很可能被排斥在有遊戲規則之外。
這應該很容易理解吧?豐田的混合動力汽車全球第一,所以其他汽車廠商不約而同的放棄了這一賽道。特斯拉開放專利或許是因為當時的純電汽車市場一家獨大,他不開放專利整個市場都很難活躍起來,教育消費者和宣傳成本會變得極高。
眾人在賀正誠的莊園中暢談了許久,雖然碳排放權和碳排放市場都沒有形成,怎麽定價也完全沒有頭緒,但比較統一的看法是這個方案一旦在全球得到執行,那就是發達國家鎖死發展中國家的“質子”。
任何國家的工業化都不可能不破壞環境,以後的低端製造業都可能需要繳納碳關稅,購買碳排放配額,這個時候落後國家要想超過發達國家,就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
當然,這隻是猜想,天無絕人之路,也許會給落後國家更多“免稅”配額,也許科技進步,這種事誰說得準?小國隻能被動接受,大國就要主動掌握自己的命運,並爭取更多主動權。
在他們的沙龍結束後,賀正誠發了幾條微博:
“今年看了《三體》,剛剛和大劉聊完,他的很多觀點讓我大受啟發,推薦大家閱讀。看了《三體》之後,大家也許會知道摩托羅拉和諾基亞為什麽會沒有未來,柯達為什麽會失敗,hd-dvd和藍光dvd的標準之爭為什麽會變得毫無意義。
作為一個企業家應該以更開放的心態看待這個世界的科技進步,打敗你的可能不是你認為的競爭對手,而是一個莫名其妙興起的行業。
比如智能手機的出現會打擊照相機,mp3,錄音機,電腦和電視,這在《三體》中被稱為“降維打擊”,那麽未來還有那些行業會被“降維打擊”呢?希望不是大疆創新和引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