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和摩根士丹利很快達成協議,以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34.3%的中金股份,另外1.7億美元接手了香江名力集團7.3%的股票,總共持有中金41.6%的股份,成為中金第二大股東,第一大股東還是建銀投資持股43.35%,為了更好的配合這次收購,將會被劃撥到中央匯金,方案形成後,坐等有關部門批準。


    弘毅目前是不可能控股中金的,未來不知道,看情況吧,反正朱運來帶著一批人常駐弘毅,具體是什麽名義,他也不清楚。


    弘毅的股價跌破30港元後,在25港元左右徘徊,米國金融行業的股價也逐漸趨於穩定,雷曼兄弟放言說已經過了最危險的時候,然後卻在到處兜售他們價值300億美元的商業地產項目。


    不僅是雷曼,美林增發新股後也在考慮轉讓貝萊德或彭博社的股票,貝萊德在次貸危機中成長為全球最大的資管公司,掌控7萬億美元;彭博社是金融資訊公司提供的彭博終端是投行,對衝基金等交易機構必備。


    花旗銀行傳出消息,說是要轉讓英倫quilter財富管理業務和保險業務primerica人壽保險公司,還有德國零售銀行部門citibankprivatkundenag。


    蘇格蘭皇家銀行接受了朝廷的注資,為擺脫困境也要轉讓資產,據說是旗下的保險業務:直接在線(directline)與邱吉爾保險集團(churchillinsurance)。


    各種各樣平時難得一見的資產紛紛被擺上了貨架,可惜大多數都不適合弘毅,比如貝萊德已經和美聯儲合作穩定美股市場。彭博可以通過終端後台知道用戶的使用情況,然後據此推算出某家公司的人事變動等信息。


    所以說,現在推向市場的,要麽很重要,輪不到弘毅;要麽就規模小,沒有戰略價值;要麽就是不符合弘毅的戰略布局。比如在米國做保險,想想都覺得頭疼,還是算了吧。


    繼續等待機會的弘毅也沒有閑著,賀正誠之前腦洞大開的弘毅指數研究部門轉變成為了etf指數基金研究部門,開始發行etf基金。比如說大宗商品投資基金,國內互聯網行業基金,美股互聯網基金,黃金etf,以後還會開發醫療,生物醫藥等各行業的etf基金。


    簡單的說etf就是一個股票池,基金發行公司按照指數,行業挑選出股票,按照一定比例進行購買形成的一個股票池。這些股票漲了,這隻基金也會同步上漲。單隻股票暴跌,對整個基金來說影響並不是很大。其實對大多數個人投資者來說,買股票還不如買etf基金,風險比股票小,盈利比較債券基金高。


    發行etf是弘毅的必經之路,不管是為了處理越來越龐大的財富還是為了發展高頻量化基金,都需要有高流動性的etf基金。貝萊德後來好像成為了全球最大的etf發行商。有中金這個內應,弘毅或許可以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etf發行商。


    弘毅做這件事不是從現在開始的,早就有嚐試了,不過發行etf基金靠不靠譜最終還是要看實力,各方麵的實力。中金作為專業機構,這方麵是沒有問題的。


    弘毅自我進化的蛻變之路才剛剛開始,賀正誠與馬雪徵再次邀請了謝世榮,現在的局勢更加明顯了。


    “友邦去年盈利近20億美元,就算aig想要出售,弘毅也不是唯一的選擇。”謝世榮佩服賀正誠的遠見,他也成功在aig內部推動友邦成為獨立子公司。


    其實友邦最好的選擇應該是央企,如果友邦能夠獲得平安一樣的地位,對國內其他保險企業來說簡直具有碾壓的優勢。


    友邦保險在眾多的保險公司中都是非常優秀的,一般情況下,歐美日韓占據主導地位的都是本土保險企業,友邦卻能夠在東南亞十幾個國家的成為人壽保險市場的領先者,為2000多萬人提供保險服務。這種品牌影響力,加上東南亞市場的發展潛力足以吸引很多投資者。


    “所以要推動aig整體出售友邦人壽,我們的現金最多。”


    “……”謝世榮沒想到他們的策略這麽簡單粗暴,真要是這樣,還別說,弘毅成功的概率比誰都高。


    “aig現在缺現金,非常缺現金……”馬雪徵拿出一些資料,aig是所有保險公司中涉足次貸市場最深的一家公司。包括高盛在內,許多的對衝基金都在啃食aig,反正後來的年報顯示aig今年虧損1000億美元,這些錢大多給了高盛等投行和對衝基金。


    “友邦保險可以給aig帶來200~300億美元的現金,說不定就不用接受政府資金了。”接受政府資金意味著國有化,意味著原股東的權益基本得不到保護,所以aig的股東如果有選擇基本不會接受國有化。


    “aig的問題可能不是300億美元能夠解決的。”謝世榮沒有細看馬雪徵提供的文件,說了一句


    “看來你知道的也不少。”馬雪徵笑著說


    幾個月後,美聯儲就會借850億美元現金給aig,緊接著又注入378億美元現金,可見aig的問題到底有多大。300億美元確實不能解決問題,更何況弘毅還不願意出這300億美元。


    “哎,誰也想不到……”謝世榮感歎世事無常,不過很快就噎住了,弘毅就想到了,而且看來已經有不少布局。


    謝世榮想多了,作為一家香江金融機構,弘毅的手段非常有限,別看弘毅市值最高時有600億美元,但和aig這種巨無霸企業相比什麽都不是。特別是在美利堅的影響力,弘毅真不行。


    弘毅內部覺得收購友邦保險成功的概率太低,aig很可能會將友邦拆開買,所以他們動用的資源並不多。


    將友邦保險推向市場後,怎麽確保弘毅能夠達成心願,這不僅需要內部有助力,還需要有合適的價格,按照20億美元淨利潤計算,15倍的市盈率就是300億美元,這個價格怎麽說了,不便宜也不算高。


    三人的見麵被記者發現,還好aig現在並沒有傳出出售資產的消息,謝世榮之前是弘毅的董事,所以沒人多想。不過李半城卻讓人找上門,詢問弘毅要不要收購中環中心剩餘產權,不用說,當然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香江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樓妖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樓妖風並收藏從香江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