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2007年12月,弘毅套現了大量現金,除了賀正誠個人及旗下的信托投資基金總共超過3000億港幣的資金,還有大量的客戶資金,有些可以靈活動用,大部分限製了使用途徑。
得益於原油,黃金價格上漲,對衝基金受益巨大,大宗商品,資產管理,股市套現,弘毅公司今年整體的盈利水平超過1000億港元,從中投和股市融資超過500億,加上自有資金的規模肯定超過了500億港元,這說明弘毅在次貸危機中可以動用的資金超過了5000億港元。
不對,不對,現金是現金,公司的發展需要錢,不管是股權投資,地產基建投資還是大宗商品貿易,都需要大量的資金。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他們還要預留大量的現金,弘毅能夠靈活使用的現金不會超過3000億港元。
弘毅資產管理公司不可能將所有股票都套現,那樣太不現實了,所以為了對衝風險,他們也做空了恒指,標普,特別是房地產指數(有些指數隻有機構才知道,才能進行交易),規模不敢放大,高於實際需求一兩倍就夠了。
3000億港元,按理說也夠用了,可錢這東西,自然是多多益善,中投2000億美元,還有大把的羊毛等著他薅。反正中投現在的水平也就那樣,直到十年後整體水平才有提升。
要想騙錢,首先得展示實力,趁著米國的危機還沒有蔓延到全球,他們也要開始公司上市後第一次分紅,幫助投資他們的企業渡過難關,緩解現金壓力……
“按照5%左右的年化收益率,每股分紅1.75元?”
“還是每股2港元吧,弘毅的股價都超過40港元了。”
“要不還是多給點吧,展示我們的誠意。”
“員工持股成本是3.9元,難道……”
“還是每股分2.2港元吧,總共264億,不算少了。”
一邊籌劃著分錢,一邊想著圈錢,賀正誠不是很在乎弘毅的控股權,所以願意展開定增募集資金。定增100億港元也就讓出不到2%的股份,對他的影響一點都不大。
雖然覺得這個時候在股市坑錢有些不厚道,但沒辦法,現在不坑也會被別人坑,弘毅畢竟是一家好公司,有潛力。再說了他現在忙著將賀氏家族信托持有亞馬遜,穀歌,vmware,賽福時等公司的股票分散到好幾家基金中。
vmware威睿是全球虛擬化解決方案的龍頭企業,在2007年8月上市,融資約10億,以108億美元估值上市,現在的市值攀升到350億美元,最高時超過了450億美元。賀正誠通過三個機構將持有的股票降到了12%。
賀正誠這幾個月一直都是從股市套現,順便將每隻信托基金持有這些潛力巨大的公司股票的比例降到2~3%,最好能夠排除到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可惜難度太大。
雷曼兄弟,德意誌銀行是很好的幫手,特別是雷曼,賀正誠借此和他旗下的neubergerberman資產管理公司拉上了關係,認識了這家公司的負責人。
這個世界除了主角,不是所有人想收購哪家公司就能收購,否則穀歌難道不想收購白度?一般情況下,跨國企業收購都是從合作夥伴開始,沒有長時間的合作,不認識這家公司的管理層,別人為什麽相信你?
收購一家公司的股權隻是開始,最終目的還是希望別人幫你賺錢,這就需要有一個優秀的管理團隊,惡意收購為什麽越來越難,控股股東的代際傳承為什麽越來越不現實,因為有本事的永遠是大爺,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也隻有那些傻瓜都能管好的公司,諸如電訊、水電、燃氣、水務、高速公路等行業才可以不用在乎管理層的想法,反正有很多的選擇,沒有什麽人是不可或缺的。
賀正誠與弘毅利用種種機會加大與花旗,aig,雷曼,蘇格蘭皇家銀行,德意誌銀行的合作,為以後謀取利益創造機會。而且現在兵荒馬亂的,有太多機會抹除一些痕跡。
他一邊要將股權分散,一邊又要將股權的管理集中起來,看起來有些矛盾,其實道理很簡單:隻有分散外界才不能發現他真實的財富,隻有集中管理,他才能更好的調配資源。
知名互聯網科技公司的股票可以持有十幾年,但經濟規律在這裏,沒有誰是這個世界永恒的主角。對於重生者來說,得道容易守道難是一個長期的客觀規律。
重新將引力波(包括大疆創新和易購等),螺螄殼(包括弘毅資本,新能源科技,穀歌,序曲,繽客等)之外,還不為公眾熟知的投資分散開(白度,企鵝,金山),然後匯聚到他的家族基金。
家族基金的管理者也找好了,賀正誠創業開始就一直跟著他的封星寒,這些年他一直矜矜業業的完成賀正誠安排的任務,身份背景也清清白白,值得他信任。封星寒本人也不是那種野心勃勃的人,不想成為弘毅極大巨頭之一。
賀正誠要組建家族基金,真正推動慈善基金發展的想法說了出來,封星寒主動說願意退出弘毅,加入賀氏家族基金。
“可是你退出弘毅後我在弘毅的影響力……”賀正誠猶豫了
“除了梁柏濤,梁勁鬆和馬雪徵至少算半個,趙林歡與楊蘊和都是我們的人,還有傅小姐在,短期內問題不大。”封星寒
這世上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賀正誠如果不能長期保持對弘毅的控股權,未來失去對弘毅的控製幾乎是必然。就像始皇帝想要江山千秋萬代的傳下去,但曆史告訴我們這很不現實。
左思右想,賀正誠始終沒有什麽好辦法,他既想放手,又不想失去弘毅這樣一個能將他影響力擴散的大殺器。最終還是同意讓封星寒執掌賀氏家族基金。
這個時候,穀歌市值達到2100億,亞馬遜市值接近400億,威睿市值350億,白度市值約150億,企鵝市值約130億,阿狸市值280億美元……
按照賀氏家族基金的持股比例計算,總價值不會少於300億美元,套現二三十億美元,做一個波段,問題應該不大吧!
得益於原油,黃金價格上漲,對衝基金受益巨大,大宗商品,資產管理,股市套現,弘毅公司今年整體的盈利水平超過1000億港元,從中投和股市融資超過500億,加上自有資金的規模肯定超過了500億港元,這說明弘毅在次貸危機中可以動用的資金超過了5000億港元。
不對,不對,現金是現金,公司的發展需要錢,不管是股權投資,地產基建投資還是大宗商品貿易,都需要大量的資金。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他們還要預留大量的現金,弘毅能夠靈活使用的現金不會超過3000億港元。
弘毅資產管理公司不可能將所有股票都套現,那樣太不現實了,所以為了對衝風險,他們也做空了恒指,標普,特別是房地產指數(有些指數隻有機構才知道,才能進行交易),規模不敢放大,高於實際需求一兩倍就夠了。
3000億港元,按理說也夠用了,可錢這東西,自然是多多益善,中投2000億美元,還有大把的羊毛等著他薅。反正中投現在的水平也就那樣,直到十年後整體水平才有提升。
要想騙錢,首先得展示實力,趁著米國的危機還沒有蔓延到全球,他們也要開始公司上市後第一次分紅,幫助投資他們的企業渡過難關,緩解現金壓力……
“按照5%左右的年化收益率,每股分紅1.75元?”
“還是每股2港元吧,弘毅的股價都超過40港元了。”
“要不還是多給點吧,展示我們的誠意。”
“員工持股成本是3.9元,難道……”
“還是每股分2.2港元吧,總共264億,不算少了。”
一邊籌劃著分錢,一邊想著圈錢,賀正誠不是很在乎弘毅的控股權,所以願意展開定增募集資金。定增100億港元也就讓出不到2%的股份,對他的影響一點都不大。
雖然覺得這個時候在股市坑錢有些不厚道,但沒辦法,現在不坑也會被別人坑,弘毅畢竟是一家好公司,有潛力。再說了他現在忙著將賀氏家族信托持有亞馬遜,穀歌,vmware,賽福時等公司的股票分散到好幾家基金中。
vmware威睿是全球虛擬化解決方案的龍頭企業,在2007年8月上市,融資約10億,以108億美元估值上市,現在的市值攀升到350億美元,最高時超過了450億美元。賀正誠通過三個機構將持有的股票降到了12%。
賀正誠這幾個月一直都是從股市套現,順便將每隻信托基金持有這些潛力巨大的公司股票的比例降到2~3%,最好能夠排除到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可惜難度太大。
雷曼兄弟,德意誌銀行是很好的幫手,特別是雷曼,賀正誠借此和他旗下的neubergerberman資產管理公司拉上了關係,認識了這家公司的負責人。
這個世界除了主角,不是所有人想收購哪家公司就能收購,否則穀歌難道不想收購白度?一般情況下,跨國企業收購都是從合作夥伴開始,沒有長時間的合作,不認識這家公司的管理層,別人為什麽相信你?
收購一家公司的股權隻是開始,最終目的還是希望別人幫你賺錢,這就需要有一個優秀的管理團隊,惡意收購為什麽越來越難,控股股東的代際傳承為什麽越來越不現實,因為有本事的永遠是大爺,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也隻有那些傻瓜都能管好的公司,諸如電訊、水電、燃氣、水務、高速公路等行業才可以不用在乎管理層的想法,反正有很多的選擇,沒有什麽人是不可或缺的。
賀正誠與弘毅利用種種機會加大與花旗,aig,雷曼,蘇格蘭皇家銀行,德意誌銀行的合作,為以後謀取利益創造機會。而且現在兵荒馬亂的,有太多機會抹除一些痕跡。
他一邊要將股權分散,一邊又要將股權的管理集中起來,看起來有些矛盾,其實道理很簡單:隻有分散外界才不能發現他真實的財富,隻有集中管理,他才能更好的調配資源。
知名互聯網科技公司的股票可以持有十幾年,但經濟規律在這裏,沒有誰是這個世界永恒的主角。對於重生者來說,得道容易守道難是一個長期的客觀規律。
重新將引力波(包括大疆創新和易購等),螺螄殼(包括弘毅資本,新能源科技,穀歌,序曲,繽客等)之外,還不為公眾熟知的投資分散開(白度,企鵝,金山),然後匯聚到他的家族基金。
家族基金的管理者也找好了,賀正誠創業開始就一直跟著他的封星寒,這些年他一直矜矜業業的完成賀正誠安排的任務,身份背景也清清白白,值得他信任。封星寒本人也不是那種野心勃勃的人,不想成為弘毅極大巨頭之一。
賀正誠要組建家族基金,真正推動慈善基金發展的想法說了出來,封星寒主動說願意退出弘毅,加入賀氏家族基金。
“可是你退出弘毅後我在弘毅的影響力……”賀正誠猶豫了
“除了梁柏濤,梁勁鬆和馬雪徵至少算半個,趙林歡與楊蘊和都是我們的人,還有傅小姐在,短期內問題不大。”封星寒
這世上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賀正誠如果不能長期保持對弘毅的控股權,未來失去對弘毅的控製幾乎是必然。就像始皇帝想要江山千秋萬代的傳下去,但曆史告訴我們這很不現實。
左思右想,賀正誠始終沒有什麽好辦法,他既想放手,又不想失去弘毅這樣一個能將他影響力擴散的大殺器。最終還是同意讓封星寒執掌賀氏家族基金。
這個時候,穀歌市值達到2100億,亞馬遜市值接近400億,威睿市值350億,白度市值約150億,企鵝市值約130億,阿狸市值280億美元……
按照賀氏家族基金的持股比例計算,總價值不會少於300億美元,套現二三十億美元,做一個波段,問題應該不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