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柔兆困敦四月,盡著雍攝提格四月,凡二年有
奇。
諱呼必賚,睿宗第四子,母莊聖太後,以乙亥八月乙卯生,實宋寧宗之嘉定八
年也。歲辛亥,憲宗即位,以同母弟惟帝長且賢,盡屬以漠南漢地。戊午,奉命分
道攻宋,次江北,聞憲宗凶問,北還。中統元年三月戊辰朔,至開平,諸王大臣勸
進,遂即皇帝位。
○世祖聖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三年(宋景炎元年)
夏,四月,庚辰,詔修太廟。
郝經入見,帝賜宴大廷,谘以政事,其從行者賞賚有差。
先是宋丞相文天祥至鎮江,與其客杜滸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安撫使苗再成
出迎,喜且泣曰:“兩淮兵足以興複,特二閫少隙,不能合從耳。”時猶未知夏貴
納款,故再成以二閫為言。天祥問:“計將安出?”再成曰:“今先約淮西兵趣建
康,彼必悉力以捍吾西兵。吾指揮淮東諸將,以通、泰兵攻灣頭,以高郵、寶應、
淮安兵攻揚子橋,以揚兵攻瓜步,吾以舟師直掏鎮江,同日大舉。灣頭、揚子橋,
皆沿江脆兵,且日夜望我師之至,攻之即下,合攻瓜步之三麵,吾自江中一麵薄之,
雖有智者,不能為之謀矣。瓜步既舉,以淮東兵入京口,淮西兵入金陵,要其歸路,
其大師可坐致也。”天祥大稱善,即以書遺李庭芝,遣使四出結約。
初,天祥未至直時,揚有逸卒,言北朝密遣一丞相入真州說降矣,庭芝信之,
以天祥為來說降也,使再成亟殺之。再成不忍,給天祥出相城壘,以製司文字示之,
閉之門外。久之,複遣二路分覘天祥,果說降者即殺之。二路分與天祥語,見其忠
義,亦不忍殺,導之如揚。四鼓,抵城下,聞候門者談,製置可下令捕文丞相甚急,
眾相顧吐舌。天祥乃變姓名為清江劉洙,東入海道,遇北兵,伏環堵中得免,饑莫
能起,從樵者乞得餘糝羹。行入板橋,北兵又至,眾走伏叢筱中,北兵入索之,虞
候張慶矢中目,身被二創,執杜滸、金應以去。滸、應解所懷金與卒,得逸,募二
樵者,以蕢荷天祥至高郵稽家莊。稽聳迎天祥至家,遣子德潤衛送至泰州,遂由通
州泛海以求二王,是月,始得抵溫州。
五月,乙未朔,以平宋,遣官告天地、祖宗於上都之近郊,遣使代祀嶽瀆。
宋陳宜中、張世傑等奉益王昰即帝位於福州府,改元景炎。遙上德祐帝尊號為
孝恭懿聖皇帝,又上太皇太後尊號,冊楊淑妃為皇太妃,進封廣王昺為衛王。升福
州為福安府,以大都督府為垂拱殿,便廳為延和殿,王剛中知福安府。金華尉趙孟
壘懷太上皇後帛書間道來上,擢孟壘宗正寺簿。是日,有大聲出府中,眾皆驚仆。
福州城南壁忽崩七裏。
初,宋吳堅等來使,不得命,留館中,高應鬆絕粒不語,七日而卒,賈餘慶病
死,家鉉翁聞國亡,旦夕哭泣,不食飲者數日。帝高其節,欲尊官之,鉉翁辭不受。
宋主偶叭太後至燕,鉉翁迎謁,伏地流涕,謝奉使無狀,不能保存宋社。宋主
及太後遂赴上都。丙申,見帝於大安殿。乙巳,授宋主趴府儀同三司、檢校大司
徒,封瀛國公,從行內人安康硃夫人、安定陳才人,俱自經死,有留題於裙帶曰:
“誓不辱國,誓不辱身。”
宋以陳宜中為左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陳文龍、劉黼參知政事,張世
傑為樞密副使,陸秀夫直學士院,蘇劉義主管殿前司。宋召李庭芝為右丞相,薑才
為保康軍承宣使,召故相葉夢鼎為少師,充太一宮使。夢鼎聞命,即航海赴之,道
梗不能進南向慟哭而還。
宋以趙溍為江西製置使,進兵邵武;謝枋得為江東製置使,進兵饒州;李世逵、
方興等進兵浙東,吳浚為浙東招諭使,鄒洬副之。毛統由海道至淮,約兵會合。仍
詔傅卓、翟國秀等分道出兵。時枋得敗走,已不能軍。洬,吉水人也。
宋文天祥至福安,拜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天祥以國事皆決於陳宜
中,議論多不合,固辭不拜,乃以為樞密使、同都督。天祥使呂武招豪傑於江、淮,
杜滸募兵於溫州。
帝召宋降將問曰:“汝等何降之易耶?”對曰:“賈似道專國,每優禮文士而
輕武臣,臣等久積不平,故望風送款。”帝遣董文忠語之曰:“似道實輕汝曹,特
似道一人之過,汝主何負焉!正如汝言,則似道輕汝也固宜!”
巴延入朝,帝命百官郊迎以勞之。既至,拜同知樞密事,以陵州、藤州戶六千
為食邑。
以董文用為衛輝路總管。
衛輝當要衝,民為兵者十九,餘皆單弱,貧病不任力役。會初得江南,圖籍、
金玉、財帛之運,日夜不絕於道,警衛輸挽,日役數千夫。文用曰:“吾民敝矣,
而又重妨穡事,殆不可。”乃言於司運者曰:“郡邑胥役足備用,不必煩民也。”
司運者曰:“即如公言,萬有一不虞,罪將誰歸?”文用即為手書,具官職、姓名
保任之。民得以時耕,而運亦濟。
宋直學士院陸秀夫罷。陳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間,知軍務,每事谘訪始行,秀夫
亦悉心讚之。旋與宜中議不合,宜中使言者劾罷之,謫居潮州。
時衢、婺諸州皆複為宋守,董文炳謂索多曰:“嚴州不守,臨安必危,公往鎮
之。”未十日,諸州連兵來攻,索多拒戰三閱月,複破婺州。衢守備甚嚴,索多率
總管高興等鼓噪先登,拔其城。宋權知府事蕭雷龍脫走,與同裏黃巡檢起兵,度不
能支,與麾下數人奔入閩,未出境,為同安武人徐浚衝獲送縣,縣尹劉聖仲素與雷
龍有怨。殺之。
時臨軍趙孟壘複明州,戰敗,見獲,不屈,磔死。福王與芮從子孟枀,謀舉兵
紹興,事泄,被執至臨安,範文虎詰其謀逆,孟枀詬曰:“賊臣負國厚恩,共危社
稷。我帝室之胄,欲一刷宗廟之恥。乃更以為逆乎?”文虎怒,驅出,斬之。過宋
廟,呼曰:“太祖太宗之靈,何以使孟枀至此!”杭人為之隕涕。
宋故相留夢炎降。
宋廣東經略使徐直諒,遣其將梁雄飛請降於隆興,阿爾哈雅假雄飛招討使,使
徇廣東。既而直諒聞閩中頒詔,乃命權通判李性道、摧鋒軍將黃俊等拒雄飛於石門。
性道不戰,俊戰敗,直諒棄城遁。六月,丁卯,雄飛入廣州,諸降將皆授以官,俊
獨不受,被殺。
宋吳浚聚兵於廣昌,遂複南豐、宜黃、寧都三縣。翟國秀取鉛山,傅卓至衢、
信諸縣,民多應之者。會浚兵戰敗,國秀引還,卓兵亦敗,遂降。
己巳,以孫子五十三世孫曲阜縣尹孔治兼權主祀事。
壬申,罷兩浙大都督府,立行尚書省於鄂州、臨安;設諸路宣慰司,以行省辟
為之,並帶相銜;其立行省者,不立宣慰司。
甲戌,以《大明曆》浸差,命太子讚善王恂與江南日官置局更造新曆,以樞密
副使張易董其事。易、恂奏:“今之曆家,徒知曆術,罕明曆理,宜得耆儒如許衡
者商訂。”從之。詔衡赴大都。
國子生博果密受學於王恂、許衡,尤為衡所推許,帝嚐召試所業,嘉歎之。至
是,偕同舍生上疏曰:“王者建國君民,建學為先。自堯、舜、禹、湯、文、武之
世,莫不有學,故治隆於上,俗美於下。臣等複取平南之君建置學校者,為陛下陳
之:晉武帝嚐平吳矣,始建國子學;隋文帝嚐滅陳矣,俾國子不隸太常;唐高祖嚐
滅梁矣,詔諸州縣及鄉並令置學;太宗增築學舍,高宗立六學,皆承高祖之意也。
然晉之平吳,得戶五十三萬而已;隋之滅陳,得郡縣五百而已;唐之滅梁,得戶六
十餘萬而已;其崇重學校已如此。況我堂堂大國,奄有江、嶺之地,計亡宋之戶不
下千萬,此陛下神功,非晉、隋、唐所敢比也。然學校之政,尚未全舉,臣竊惜之!
臣等向蒙聖恩,俾習儒學,聖意豈不以諸色人仕宦者常多,蒙古人仕宦者常少,欲
臣等曉識世務,以備陛下之任使乎?然學製未定,學徒數少,譬猶責嘉禾於數苗,
求良驥於數馬,恐其不易得也。為今之計,欲人材眾多,通習漢法,必如古昔遍立
學校,然後可。若猶未暇,宜於大都弘闡國學,擇蒙古人年十五以下、十歲以上質
美者百人,百官子弟與凡民俊秀者百人,俾廩給各有定製,選德業充備足為師表者,
充司業、博士、助教而教育之。使其教必本於人倫,明乎物理,為之講解經傳,授
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其下複立數科,如小學、律、書、算之類,每
科設置教授,各令以本業訓導。小學科則令讀誦經書,教以應對進退事長之節;律
科則專令通曉吏事;書科則專令曉習字畫;算科則專令熟嫻算數。或一藝通然後改
授,或一日之間更次為之,俾國子學官總領其事,常加點勘,務要俱通,仍以義理
為主,有餘力者,聽令學作文字。日月歲時,隨其利純,各責所就功課,程其勤惰
而賞罰之,勤者升之上舍,惰者罰之下舍,待其改過,則複升之,假日則聽令學射,
自非假日,無故不令出學。數年後,上舍生學業有成就者,聽學官保舉,蒙古人若
何品級,諸色人若何仕進;其未成就者,且令依舊學習,俟其可以從政,然後歲聽
學官舉其賢者、能者,使之依例入仕;其終不可教者,三年聽令出學。凡學政因革
增減,皆得不時奏聞,則學無弊欺,而天下之材亦皆觀感而興起矣。然後續立郡縣
之學,求以化民成俗,無不可者。”書奏,帝覽之,喜。
戊寅,詔作《平金》、《平宋錄》及《諸國臣服傳記》,命耶律鑄監修國史。
壬辰,以戶部尚書張澍參知政事,行中書省於北京。
秋,七月,丁酉,宋文天祥開府南劍州,經略江西。天祥欲還溫州進取,陳宜
中不從。蓋宜中棄溫入閩,欲倚張世傑複浙東、西以自洗濯,故命天祥開府南劍。
宋涪州觀察楊立子嗣榮請降詔招諭其父,從之。
初,臨安既破,阿珠以宋太皇太後手詔諭李庭芝使降。庭芝登城,謂使者曰:
“奉詔守城,未聞以詔諭降也。”及帝糯喂現蓿太皇太後複賜庭芝詔曰:“比詔
卿納款,日久未報,豈未悉吾意,尚欲固圉耶?今吾與嗣君既已臣伏,卿尚為誰守
之?”庭芝不答,命發弩射使者,斃一人,餘皆奔去。阿珠及遣兵守高郵、寶應以
絕其餉道,博羅懽又攻拔泰州之新城,驅夏貴淮西降卒至城下,以示庭芝。庭芝幕
客或勸為計,庭芝曰:“吾惟一死而已!”阿珠複遣使者持詔招庭芝,庭芝開壁納
使者,斬之,焚其詔於陴上。既而淮安、盱眙、泗州以糧盡降,庭芝猶括民間粟以
給兵,粟盡,又令官人出粟,又盡,令將校出粟,雜牛皮、麹蘖以給之。兵有自食
其子者,然猶力戰不屈。
薑才聞高郵米運將至,出步騎五千戰於丁村,自夜達旦,北兵多敗。阿珠使巴
延徹爾救之,所將皆阿珠麾下,才軍識其旗幟,皆潰,才脫身走。時高郵水路已絕,
阿珠複遣將陸路邀擊米運,殺負米卒數千,由是餉益不繼。
阿珠請於帝,降詔赦庭芝焚詔、殺使之罪,令早歸款,庭芝不納。會福安使至,
庭芝欲赴召,命製置副使硃煥守楊,而自與薑才將兵七千趣泰州,將東入海。庭芝
既行,煥即以城降。阿珠分道追及庭芝,殺步卒千餘人。庭芝走入泰州,阿珠圍之,
且驅其妻子至陴下招降。會薑才疽發背,不能戰;泰州裨將孫貴、胡惟孝、尹端甫、
李遇春,開北門納外兵。庭芝投蓮池中,水淺不死,遂與才俱被執,至揚州,阿珠
責其不降,才曰:“不降者我也!”憤罵不已。然阿珠猶愛其材勇,未忍殺之。煥
請曰:“揚自用兵以來,積骸滿野,皆庭芝與才所為,不殺之何俟!”阿珠乃皆殺
之,揚民聞者莫不泣下。
有宋應龍者,以儒生知兵,出入行陳三十餘年,至是為泰州諮議官。州守孫良
臣之弟舜臣,自軍中來說降,良臣召應龍與計。應龍極陳國家恩澤,君臣大義,請
殺舜臣以戒持二心者,良臣不得已殺之。及泰州降,應龍夫婦自經死。提刑司諮議
廬人褚一正,置司高郵,督戰,亦被創沒水死。淮東地盡遍附。
甲寅,以楊村至浮雞泊漕渠回遠,改從孫家務。
丙辰,遣使以香幣祀嶽瀆、後土。
以尚書右丞阿爾哈雅為平章政事,簽書樞密院事、淮東行樞密院錫奇裏密實為
中書右丞,參知政事董文炳為中書左丞,淮東左副元帥達春,兩浙大都督範文虎,
江東、江西大都督、知江州呂師夔,淮東、淮西左副都元帥陳岩,並參知政事。
是月,翰林侍讀學士郝經卒。經為人,尚氣節,為學務有用,拘宋十六年,從
者皆通於學。及卒,官為護喪還葬,諡文忠。
八月,己巳,穿武清蒙村漕渠。
揚州既破,元兵攻真州益急。宋都統司計議趙孟錦,乘霧襲其營,少頃,霧開,
營中見孟錦兵少,逐之,孟錦登舟,失足墮水死,城遂破。安撫使苗再成死之。
召阿珠入朝,賜泰興戶二千為食邑。
宋楊亮節居中秉權,秀王與擇,自以國家親賢,多所諫正,遂犯忌嫉,諸將俱
憚之。至是詔出兵浙東,朝臣言:“與擇有劉更生之忠,曹王皋之孝,宜留輔以隆
國本。”譖者益急,卒遣之。與擇圍婺州,董文炳拒之,及還。
宋以王積翁為福建招捕使,黃恮副之。積翁兼知南劍州,備禦上三州;忄全兼
知漳州,備禦下三州。
宋張世傑遣都統張世虎與吳浚合兵十萬,期必複建昌;與李恒戰,兵敗,浚奔
寧都。
帝歸自上都,以鄂囉齊參知政事。
宋太皇太後謝氏,以疾久留臨安。至是,遣人自宮中舁其床以出,同侍衛七十
二人北赴大都,降封壽春郡夫人。
九月,壬辰朔,命國師作佛事於太廟。
庚子,命姚樞、王磐選宋三學生之有實學者留京師,餘聽還家。
癸卯,以平宋赦天下。
丙午,敕常德府歲貢包茅。
阿喇罕、董文炳及蒙古岱、索多以舟師出明州,達春及呂師夔、李恒等以騎兵
出江西,分道略閩、廣。
東莞民熊飛守潮、惠,聞宋趙溍至,即以兵應之;攻梁雄飛於廣州,雄飛遁,
飛遂複韶州、新會。會曾逢龍亦率兵至廣州,李性道出迎謁,飛與逢龍執性道,殺
之,溍遂入廣州。
宋知邕州宕昌馬塈將入衛,而臨安已破,因留靜江,總屯戍諸軍。阿爾哈雅將
進取便西,塈發所部及諸峒兵守靜江,而自將三千人守嚴關。攻之,不克,乃以偏
師入平樂,過臨桂,夾攻塈,塈退保臨江。阿爾哈雅使人招降,塈發弩射之。攻三
月,塈不解甲,前後百餘戰,城中死傷相藉,訖無降意。
辛酉,詔宋宗臣鄂州教授趙與{票灬}趙闕,以{票灬}入見,言宋敗亡之故,悉
由誤用權杆,詞旨激切。帝為之感動,即授翰林待製。
冬,十月,丁亥,兩浙宣撫使焦友直,以臨安經籍、圖畫、陰陽秘書來上。戊
子,淮西安撫使夏貴請入覲,乞令其孫貽孫權領宣撫司事,從之。
以淮東左副都元帥阿爾為平章政事,河南等路宣尉使哈喇哈遜為中書右丞。
壬戌朔,宋文天祥師次汀州,遣趙時賞等將一軍趣贛以取寧都,吳浚將一軍取
雩都,劉洙等皆自江西以兵來會。時賞,和州宗室也。
呂師夔等將兵度梅嶺,趙溍使熊飛及曾逢龍禦之於南雄,逢龍敗死,飛走韶州。
進兵圍之,守將劉自立以城降,飛率兵巷戰,兵敗,赴水死。
十一月,阿喇罕、董文炳攻處州,知州李玨以城降。甲辰,宋秀王與擇偕弟與
慮、子孟備及觀察使李世達、監軍趙由葛、察訪使林溫、知瑞安府方洪被執,皆
不屈死。
大兵破建寧府、邵武軍,宋陳宜中、張世傑,備海舟奉宋主及衛王、楊太妃等
登舟。時軍人十七萬,民兵三十萬,淮兵萬人,與北舟相遇,值天霧晦冥,舟得以
進。
宋王積翁棄南劍,走福安,遣人納款。至是,軍集城下,積翁為內應,遂與知
府王剛中同降。
宋主行至泉州,舟泊於港,招撫使蒲壽庚來謁,請駐蹕,張世傑不可。初,壽
庚提舉市舶,擅利者三十年,或勸世傑留壽庚不遣,凡海舶不令自隨,世傑不從,
縱之歸。繼而舟不足,乃掠其舟,並沒其貲。壽庚怒,殺諸宗室及士大夫與淮兵之
在泉州者,宜中等乃奉宋主趣潮州。壽庚遂與知泉州田子真以城降。
癸醜,亻並省內外諸司。
庚申,敕:“管民及理財之官,由中書銓調;軍官由樞密院定議。”
高麗國王王愖更名暙。
十二月,辛酉朔,宋江西製置使趙溍棄廣州遁,副使方興亦遁。
降將王世強為鄉導,破福安。王剛中既降,使徇興化軍,宋知軍事陳文龍斬之
而縱其副使,持書責世強、剛中負國,遂發民兵固守。阿喇罕複遣使招之,文龍複
斬之。有風其納款者,文龍曰:“諸君特畏死耳。未知此生能不死乎?”乃使其部
將林華禦於境上,華反為鄉導,引兵至城下,通判曹澄孫開門降。文龍被執,勸之
降,不屈,左右淩挫之,文龍指其腹曰:“此皆節義文章也,何相逼耶!”卒不屈,
乃械送臨安,文龍不食死。其母係福安尼寺,病甚,左右視之泣下,母曰:“吾與
吾子同死,又何恨哉!”亦死之。眾歎曰:“有是母宜有是子!”為收葬之。
東、西川守將,合兵萬人圍宋重慶,大肆剽掠,軍政不一,城中益得自守。宋
製置使張玨領重慶之命,不能赴官,留合州以抗北軍,遣帥複瀘、涪二州,北軍以
不和而潰,玨乃得入城,遣將四出,所向俱捷。玨旋遣使訪二王所在,時宋主遷播
閩、廣,號令不達於四川,而川中諸將猶為宋守。
阿爾哈雅致書馬塈,許以為廣西大都督,塈不聽;又請帝親降手詔諭之,塈焚
詔斬使。靜江以水為固,阿爾哈雅乃築堰,斷大陽、小溶二江以遏上流,決東南埭
以涸其湟,城遂破。塈閉內城堅守,又破之。塈率死士巷戰,傷臂被執,斷其首,
猶握拳奮起,立諭時始仆。塈家世以忠勇為名將,至塈,死節最烈。淮人黃文政,
先戍蜀,軍潰,走靜江,塈邀與同守,城破,亦被執。文政大詬,不屈,斷其舌,
以次劓、刖之,文政含胡吆咄,比死不絕聲。
邕守馬成旺及其子都統應麒以城降。塈部將婁鈐轄,猶以二百五十人守月城不
下。阿爾哈雅笑曰:“是何足攻!”圍之十餘日,婁從壁上呼曰:“吾屬饑,不能
出降,苟賜之食,當聽命。”乃遺之牛數頭,米數斛,一部將開門取遍,複閉壁。
北軍登高視之,兵皆分米,炊未熟,生臠牛,啖立盡。鳴角伐鼓,諸將以為出戰也,
甲以待,婁乃令所部人擁一火砲然之,聲如雷霆,震城堞皆崩,煙氣漲天,外兵多
驚死者。火熄,入視之,灰燼無遺矣。阿爾哈雅悉坑其民。民得逃入西山者七百人,
阿爾哈雅許以不殺,招之使降,七百人皆自殺,無一降者。阿爾哈雅乃分兵取鬱林、
潯、容、藤、梧等州。廣西提刑邛人鄧得遇,聞靜江破,朝服南望拜辭,書幅紙雲:
“宋室忠臣,鄧氏孝子,不忍偷生,寧甘溺死。”遂投南流江而死。
宋主在惠州,甲子,遣倪堅奉表,詣軍前請降。逾時,索多命其子元帥伯嘉怒
偕堅赴大都。
以哈坦、奇爾濟蘇領東川行樞密使,攻合州;布哈、李德輝領西川行樞密院,
攻重慶,仍令德輝留成都給軍食。
壬申,李思敬告運使薑毅所言悖妄,指毅妻、子為證,帝曰:“妻、子豈為證
者耶?”詔勿問。
庚寅,詔諭浙東、西、江東、西,淮東、西、湖南、北府州軍縣官吏軍民:
“昔以萬戶、千戶漁奪其民,致令逃散,今悉以人民歸之元籍州縣。凡管軍將校及
宋官吏,有以勢力奪民田廬產業者,俾各歸其主,元主則以給附近人民之無生產者。
其田租、商稅、茶、鹽、酒、醋、金、銀、鐵治、竹貨、湖泊課程,從實辦之。凡
故宋繁冗科差、聖節上供、經總製錢百餘件,悉除免之。”
是歲,行省雲南賽音諤德齊,以所改郡縣上聞。雲南俗無禮義,男女往往自相
配偶,親死則火之,不為喪祭,無秔稻桑麻,子弟不知讀書。賽音諤德齊教之拜跪
之節,婚姻行媒,死者、為之棺槨、奠祭,教民播種,為陂池以備水旱,創建孔子
廟、明倫堂,購經史,授學田,由是文風稍興。
雲南民以貝代錢,是時初行鈔法,民不便之,賽音諤德齊為聞於朝,許仍其俗。
又患山路險遠,盜賊出沒,為行者病,相地置鎮。每鎮設土酋吏一人,百夫長一人,
往來者或遭劫掠,則罪及之。有土吏數輩,怨賽音諤德齊不己用,至京師誣其專僭
數事。帝顧侍臣曰:“賽音諤德齊憂國愛民,朕洞悉之,此輩何敢誣告!”即命械
送賽音諤德齊處治之。既至,脫其械,且諭之曰;“若曹不知上以便宜命我,故訴
我專僭。我今不汝罪,且命汝以官,能竭忠自贖乎?”皆叩頭拜謝曰:“某有死罪,
平章既生之而又官之,誓以死報。”
交趾叛服不常,湖廣省發兵屢征,不利。賽音諤德齊遣人諭逆順禍福,且約為
兄弟,交趾王大喜,親至雲南,賽音諤德齊郊迎,待以賓禮,遂乞永為籓臣。
羅槃甸叛,往征之,有憂色,從者問故,賽音諤德齊曰;“吾非憂出征也,憂
汝曹冒鋒鏑,不幸以無辜而死;又憂汝曹劫擄平民,使不聊生,及民叛則又從而征
之耳。”師次羅槃城,三日,不降,諸將請攻之,賽音諤德齊不可,遣使以理諭之,
羅槃主奉命。越三日,又不降,諸將奮勇請進兵,賽音諤德齊又不可。俄而將卒有
乘城進攻者,賽音諤德齊大怒,遽鳴金止之,召萬戶叱責之曰;“天子命我安撫雲
南,未嚐命以殺戮也。無主將命而擅攻,於軍法當誅。”命左右縛之。諸將叩首,
請俟城下之日從事。羅槃主聞之曰:“平章寬仁如此,吾拒命,不祥。”乃舉國出
降,將卒亦釋不誅,遂改為元江府。由是西南諸夷翕然款附。
夷酋每來見,例有所獻納,賽音諤德齊悉分賜從官,或以給貧民,秋毫無所私。
為酒食勞酋長,製衣冠、襪履,易其卉服、草履,酋皆感悅。
○世祖聖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四年(宋景炎二年)
春,正月,丙申,以江南平,百姓疲於供軍,免諸路今歲所納絲、銀。
兵下汀必,宋文天祥欲據城拒戰,汀守黃去疾聞宋主航海,擁兵有異誌,天祥
乃移軍漳州。時趙孟瀯等軍還,吳浚不至。未幾,浚與去疾俱降。
嗣漢天師張宗演召至大都,帝命百官郊勞,待以客禮,因賜號演道靈應衝和真
人,領江西諸路道教。尋令修周天醮於長春宮,事畢,還龍虎山,留弟子張留孫於
大都。
癸卯,複立諸道提刑按察司。先是,監察禦史姚天福謂禦史大夫伊實特穆爾曰:
“按察司之設,所以廣視聽,虞非常,慮至深遠,不但繩有司已也,不宜罷。”伊
實特穆爾駭然曰:“微公言,幾失之。”夜,入帝臥內,奏其言,帝大悟,至是複
立之。阿哈瑪特不悅,左遷天福衡州路同知。
甲寅,敕:“宋福王趙與芮家貲之在杭、越者,有司輦至京師,付其家。”
宋知循州劉興,知梅州錢榮之,並以城降。
二月,癸亥,彗出東北,長四尺餘。
廣州下,遂破廣東諸郡。
吳浚既降,因至漳州說文天祥降,天祥責以大義,斬之。
帝如上都。
南伐之師引還,留潛說友為福州宣慰使,王積翁副之。時北方有警,帝召諸將
班師,凡諸將及淮兵在福安者,命李雄統之。
壬午,隳吉、撫二州城,以隆興濱江,姑存之。
以西增嘉木楊喇勒智為江南總攝,掌釋教,除僧租賦,禁擾寺宇者。
三月,宋文天祥複梅州。
李雄殺潛說友。
宋陳瓚舉兵誅林華,複興化軍。瓚,文龍從子也。
帝以去冬無雨雪,春澤未繼,問便民事於翰林國史院耶律鑄、姚樞、王磐、竇
默等,對曰;“足食之道,唯節浮費,靡穀之多,無逾醪醴,況自周、漢以來,嚐
有明禁。祈神賽社,費亦不資,宜一切禁止。”從之。
翰林待製獲鹿王思廉,嚐進讀《通鑒》,至唐太宗有殺魏征語,及長孫皇後進
諫事,帝命內官引至皇後閣,講衍其說。後曰:“是誠有益於宸衷。爾宜擇善言進
講,慎勿以瀆辭煩上聽也。每侍讀,帝命禦史大夫伊實特穆爾、太師伊徹察喇、禦
史中丞薩裏曼等鹹聽受焉。
廉希憲在江陵,疾久不愈。董文忠言於帝曰:“江陵濕熱,如希憲病何?”帝
即召希憲還。江陵民號泣遮道,留之不得,相與畫像建祠。希憲還,囊橐蕭然,琴
書自隨而已。帝知其貧,特賜金鈔。
夏,四月,宋廣東製置使張鎮孫複廣州。
宋文天祥引兵自梅州出江西,吉、贛兵皆會之,遂複會昌縣。
宋淮人張德興,與淮西野人原寨劉源等起兵興複,司空山民傅高舉兵應之,遂
複黃州、壽昌軍,用景炎正朔。賈居貞使湖北宣慰使鄭鼎將兵拒之,鼎言:“鄂之
大姓皆與高通,請先除之以絕禍本。”居貞不可。鼎將行,留其所善部將曰:“聞
吾還兵,汝即舉烽城樓,內外合發,當盡殺城中大姓。”鼎與德興遇於樊口,戰敗,
溺死。
五月,癸巳,申嚴大都酒禁,犯者籍其家資,散之貧民。
廉希憲至上都,太常卿田忠良來問疾。希憲謂曰:“上都,聖上龍飛之地,天
下視為根本。近聞龍岡失火,延燒民居,此常事耳,慎勿令妄談地理者惑動上意。”
未幾,果有數輩以徙置都邑事奏,樞密副使張易、中書左丞張文謙與之廷辯,力言
不可,帝不悅。明日,召忠良質其事,忠良以希憲語對,帝曰:“希憲病甚,猶慮
及此耶?”其議遂止。詔征名醫於揚州視其疾,希憲服藥,能杖而起。帝喜謂希憲
曰:“卿得良醫,疾向愈矣。”對曰:“醫持善藥,以療臣疾,苟能戒慎,則誠如
聖諭。設或肆惰,良醫何益!”蓋以醫以諷也。
辛亥,以河南、山東水旱、除河泊課,聽民自漁。
乙卯,選蒙古、漢軍相參宿衛。
六月,辛酉,宋文天祥軍入雩都。
丙寅,宋涪州安撫楊立及其子嗣榮相繼降,命立為夔路安撫使,嗣榮為管軍都
統。
秋,七月,宋文天祥遣趙時賞等分道複吉、贛諸縣,遂圍贛州。衡山人趙璠、
撫州人何時皆以兵應之。
壬辰,敕:“犯盜者皆棄市。”符寶郎董文忠,言盜有強、竊,贓有多寡,似
難悉置於法,帝然其言,遽命止之。
漕司議通沁水,使東流合禦河以便漕,董文用曰:“衛為郡,地最下,大雨時
行,沁輒溢出百十裏間,雨更甚,水不得達於河,即浸婬及衛。今又道之使來,豈
惟無衛,將無大名、長蘆矣。”會朝議遣使相地形,文用上言:“衛州城中浮圖最
高者,才與沁水平,勢不可開也。”事得寢不行。
癸卯,諸王錫裏濟劫北平王於阿裏瑪圖之地,械係右丞相安圖脅諸王以叛,使
通好於哈都。哈都弗納,遂率兵至和林城北。帝命巴延率兵往禦之。
乙巳,宋張世傑自將淮兵討蒲壽庚。時汀、漳諸路劇盜陳吊眼及佘婦許夫人所
統諸峒佘軍皆會,兵勢稍振,壽庚閉城自守。世傑遂傳檄諸路,陳瓚起家丁,召慕
五百人應世傑,世傑遣將高日新複邵武軍。淮兵在福州者,謀殺王積翁以應張世傑,
事覺,皆為積翁所殺。
丙午,置禦史台於揚州,以都元帥薑衛為禦史大夫,置八道提刑按察司。衛曰:
“陛下以臣為耳目,臣以監察禦史、按察司為耳目,倘非其人,是人之耳目先自閉
塞,下情何由上達!”帝嘉之,命禦史台清其選,每除目至,必集幕僚、禦史議其
可否,不協公論者,即劾去之。
戊申,東川都元帥張德潤取阿州。
置行中書省於江西,以達春為右丞,敏珠爾丹為左丞,李恒、蒲壽庚、積鵬飛
並參知政事,行江西省事。
丁巳,以參知政事、行江東道宣慰使呂文煥為中書左丞。
詔皇子安西王北征,命王相商挺曰:“關中事有不便者,可悉更張之。”挺進
十策於王,曰:“睦親鄰,安人心,敬民時,備不虞,敬民生,一事權,清心源,
謹自治,固根本,察下情。王為置酒嘉納。
八月,李恒遣兵援贛,而自將攻文天祥於興國。天祥不意恒猝至,遣兵戰鍾步,
不利。時鄒洬聚兵數萬於永豐,天祥引兵就之,會洬兵先潰,恒追天祥至方石嶺,
及之。諸將鞏信以短兵接戰,恒疑有伏,斂兵不進。信坐巨石,餘卒侍左右,箭雨
集,屹不動,恒從間道就視之,創被體而死不仆。天祥至空坑,兵盡潰。時趙時賞
坐肩輿,追兵問為誰,時賞曰:“我姓文。”追兵以為天祥,擒之。天祥由是得與
杜滸、鄒洬等逸去。至循州,散兵頗集。天祥妻子及幕僚、客將皆被執。時賞至隆
興,憤罵不屈,僚屬有係累至者,輒麾去,雲:“小小簽廳官耳,執之何為!”得
脫者甚眾。臨刑,劉洙顏自辨,時賞叱曰:“死耳,何必然!”於是被執者皆死。
恒送天祥妻子、家屬於燕,二子死於道。信,安豐人也。
九月,戊申,頁特密實破邵武軍,入福安。宋主舟次廣之淺灣。命達春與李恒、
呂師夔等以步卒入大庾嶺,蒙古岱、索多、蒲壽庚及元帥劉深等以舟師下海,合追
宋二王。
宋張世傑使謝洪永進攻泉州南門,不利。蒲壽庚複陰賂佘軍,攻城不力,得間
道求救於索多。至是索多來援,世傑解圍,還淺灣。劉深言王積翁嚐通書於張世傑,
積翁亦上言兵單弱,若不暫從,恐為合郡生靈之患,帝原其罪。
昂吉爾等將兵襲司空山寨,破之。黃州複破,殺張德興,執其子以去。傅高變
姓名出走,尋被獲,死之。
巴延討錫裏濟,遇於鄂勒歡河,夾水而陳,相持終日,俟其懈,麾軍為兩隊,
掩其不備,破之。錫裏濟走,死。
冬,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
己未,享於太廟。
宋以陸秀夫同簽書樞密院事。秀夫之謫,張世傑讓陳宜中曰:“此何如時,動
以台諫論人?”宜中惶恐,亟召秀夫還行朝。時播越海濱,庶事疏略,楊太妃垂簾
與群臣語,猶自稱奴。每時節朝會,獨秀夫儼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時在行中,淒然
泣下,以朝衣抆淚,衣盡濕,左右無不悲慟者。
甲申,以行省參政呼圖特穆爾、崔斌並為中書左丞,鄂州達嚕噶齊張鼎,湖北
宣慰使賈居貞並參知政事。
播州安撫使楊邦憲言:“本族自唐至宋,世守此土將五百年,昨奉旨許令仍舊,
乞降璽書。”從之。
索多至興化,宋陳瓚閉城堅守。索多臨城諭之,矢石雨下,乃造雲梯砲石,攻
破其城。瓚以死自誓,巷戰終日。獲瓚,車裂之,屠其民,血流有聲。
十一月,達春令索多取道泉州泛海,會於廣之富場。索多取興化軍及漳州,進
攻潮州,守臣馬發竭力拒守,恐失期,舍之去。至惠州,與呂師夔合軍趣廣州。庚
寅,製置使張鎮孫及侍郎譚應鬥以城降,達春遂隳廣州城。
元帥劉深攻淺灣,宋張世傑戰不利,奉宋主走秀山。山中居民萬餘家,世傑買
富民宅,以居宋主,軍士多病死。世傑複奉宋主赴井澳。陳宜中遁入占城。
詔:“凡偽造寶鈔,同情者並死;其分用者減死,杖之。具為令。”
庚子,以吏部尚書巴圖魯鼎參知政事。
命中書省檄諭中外:“江南既平,宋宜曰‘亡宋’,行在宜曰‘杭州’。”
時軍士俘溫、台民男女數千口,浙東宣慰使陳祜新至,悉奪還之。未幾,行省
榷民商酒稅,祜請曰:“兵火之餘,傷殘之民,宜從寬恤。”不報。遣祜檢複慶元、
台州民田,及還,至新昌,值玉山鄉盜,倉猝不及為備,遂遇害。
十二月,庚午,宋梁山軍袁世安以城降。
乙亥,以參議中書省事耿仁參知政事。都元帥楊文安攻鹹淳府,克之。
丙子,宋主至井澳,颶風大作,舟敗,幾溺。宋主驚悸成疾。旬餘,諸軍士稍
集,死者過半。劉深攻井澳,宋主奔謝女峽,複入海。深追至七裏洋,擊敗之,獲
宋主之舅俞如珪。宋主欲往占城,不果。
是歲,遣使征緬甸朝貢,不從,率從侵擾永昌。雲南行省遣兵伐之,降其砦三
百餘而還。
○世祖聖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五年(宋景炎三年,五月後改祥興元年)
正月,癸巳,西京饑,發粟賑之,仍諭阿哈瑪特廣貯積,以備闕乏。
順德府總管張文煥,太原府達嚕噶齊台哈布哈,以按察司發其奸贓,遣人詣省
自首,反以罪誣按察禦史。台臣奏:“按察司設果有罪,不應因事而告,宜待文煥
等事決,方聽其訴。”從之。
己亥,禁官吏、軍民賣所娶江南子女及為娼者,賣買者兩罪之,沒其直,人複
為良。
山東提刑按察使徐世隆移淮東,宋將許瓊家僮告瓊匿官庫財,有司係其妻孥征
之。世隆曰:“瓊所匿者,故宋之物,豈得與今盜官財者同論耶?”同僚不從,世
隆獨抗章力辨,行台是之,釋不問。
戊申,從阿哈瑪特請,自今禦史台非白於省,毋擅召倉庫吏,亦毋究錢穀數,
及集議中書不至者,罪之。
降封宋福王與芮為平原郡公。
布哈督汪良臣等兵入重慶,李德輝遺書張玨曰:“君之為臣,不親於宋之子孫;
合之為州,不大於宋之天下。彼子孫已舉天下而歸我,汝猶偃然負阻窮山,而曰忠
於所事,不亦惑乎?”玨不答,布哈至城下,營造雲梯、鵝車,將攻之。玨悉眾與
良臣鏖戰,良臣身中四矢。明日,督戰益急。玨與伊蘇岱爾戰扶桑壩,良臣等從後
合擊之,玨兵大潰。其夜,都統趙安以城降。玨率兵巷戰,不支,歸索鴆飲,不得,
乃順流走涪,布哈遣舟師邀之,遂被執。玨,西鳳州人。
先是瀘州食盡,為萬戶圖們達勒所破,安撫王世昌自經死。東川副都元帥張德
潤破涪州,守將王明及總轄韓文廣、張遇春,皆不屈,被殺。紹慶、南平、夔、施、
恩、播諸州相繼降。
定武官承襲之製:凡有功升秩者,原職令它有功者居之,不得以子侄代,陳亡
者始得襲,病死者降一等。總把百戶,老死者不襲。著為令。
二月,戊午,祀先農,命蒙古胄子代耕籍田。
癸亥,賑鹹淳等郡饑。
命平章政事按塔哈阿哩選擇江南廉能之官,去其冗員與不勝任者。
辛未,以川蜀地多嵐瘴,馳酒禁。
呂師夔以張鎮孫及其妻子赴燕,鎮孫自經死。
宋主舟還廣州。達春令索多還攻潮州,宋知州馬發城守益備。索多塞塹填壕,
造雲梯、鵝車,日夜急攻,發潛遣人焚之。凡相拒二十餘日而敗,發死之,索多屠
其民。
壬午,置太史院,命太子讚善王恂掌院事,工部郎中郭守敬副之,集賢大學士
兼國子祭酒許衡領焉。
改華亭縣為鬆江府。
遣使代祀嶽瀆。
以參知政事夏貴、範文虎、陳岩並為中書左丞,黃州路宣慰使唐古特、史弼並
參知政事。
三月,乙酉,詔蒙古岱、索多、蒲壽庚行中書省事於福州,鎮撫瀕海諸郡。以
沿海經略副使哈喇岱領舟師南征,升經略使兼左副都元帥,佩虎符。
甲午,西川行樞密院招降重慶等府。
乙未,命揚州行省選特穆爾布哈所部兵,助隆興進討。
丁酉,命達哈毀夔府城壁。
乙巳,廣南西道宣慰司招降雷、化、高三州。
宋文天祥以弟璧及母在惠州,乃趨之,行收兵出海豐縣,遂次於麗江浦。
宋都統淩震及轉運判官王道夫複廣州。
宋主遷駐舾災蓿曾淵子至自雷州,以為參知政事、廣西宣諭使。時淵子起兵
據雷州,元帥府諭降,不聽,進兵攻之。淵子奔至舾災蓿遂有是命。
夏,四月,乙卯,命元帥劉國傑將萬人北征。
丙辰,詔以雲南疆土曠遠,未降者多,簽軍萬人進討。
戊午,以江南土寇竊發,人心未安,命行中書省左丞夏貴等分道撫治,檢核錢
糧,察郡縣被旱災甚者。吏廉能者,舉以聞,其貪殘不勝任者,劾罷之。
甲子,命布哈留鎮西川。巡軍之戍西川者遣還。
立雲南,湖南二轉運使。
以時雨霑足,稍馳酒禁,民之衰疾飲藥者,官為醞釀,量給之。
戊辰,宋主殂於舾災藎年十一。群臣多欲散去,陸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
尚在,將焉置之!迸人有以一旅以成中興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數萬,天若未
欲絕宋,此豈不可為國郡?”乃與眾共立衛王昺,年八歲矣。
方登壇禮皆,禦輦所向,有黃龍自海中見,既入宮,雲陰不絕。上前主諡曰裕
文昭武湣孝皇帝,廟號端宗。楊太妃仍同聽政。
時陳宜中入占城,日候其還朝,竟不至。張世傑秉政,而秀夫裨助之。外籌軍
旅,內調工役,凡有述作,盡出其手,雖匆遽流離中,猶日書《大學章句》以勸講。
庚辰,遣使至杭州,取在官書籍板刻至京師,從許衡之言也。
壬午,立行中書省於建康符。
奇。
諱呼必賚,睿宗第四子,母莊聖太後,以乙亥八月乙卯生,實宋寧宗之嘉定八
年也。歲辛亥,憲宗即位,以同母弟惟帝長且賢,盡屬以漠南漢地。戊午,奉命分
道攻宋,次江北,聞憲宗凶問,北還。中統元年三月戊辰朔,至開平,諸王大臣勸
進,遂即皇帝位。
○世祖聖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三年(宋景炎元年)
夏,四月,庚辰,詔修太廟。
郝經入見,帝賜宴大廷,谘以政事,其從行者賞賚有差。
先是宋丞相文天祥至鎮江,與其客杜滸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安撫使苗再成
出迎,喜且泣曰:“兩淮兵足以興複,特二閫少隙,不能合從耳。”時猶未知夏貴
納款,故再成以二閫為言。天祥問:“計將安出?”再成曰:“今先約淮西兵趣建
康,彼必悉力以捍吾西兵。吾指揮淮東諸將,以通、泰兵攻灣頭,以高郵、寶應、
淮安兵攻揚子橋,以揚兵攻瓜步,吾以舟師直掏鎮江,同日大舉。灣頭、揚子橋,
皆沿江脆兵,且日夜望我師之至,攻之即下,合攻瓜步之三麵,吾自江中一麵薄之,
雖有智者,不能為之謀矣。瓜步既舉,以淮東兵入京口,淮西兵入金陵,要其歸路,
其大師可坐致也。”天祥大稱善,即以書遺李庭芝,遣使四出結約。
初,天祥未至直時,揚有逸卒,言北朝密遣一丞相入真州說降矣,庭芝信之,
以天祥為來說降也,使再成亟殺之。再成不忍,給天祥出相城壘,以製司文字示之,
閉之門外。久之,複遣二路分覘天祥,果說降者即殺之。二路分與天祥語,見其忠
義,亦不忍殺,導之如揚。四鼓,抵城下,聞候門者談,製置可下令捕文丞相甚急,
眾相顧吐舌。天祥乃變姓名為清江劉洙,東入海道,遇北兵,伏環堵中得免,饑莫
能起,從樵者乞得餘糝羹。行入板橋,北兵又至,眾走伏叢筱中,北兵入索之,虞
候張慶矢中目,身被二創,執杜滸、金應以去。滸、應解所懷金與卒,得逸,募二
樵者,以蕢荷天祥至高郵稽家莊。稽聳迎天祥至家,遣子德潤衛送至泰州,遂由通
州泛海以求二王,是月,始得抵溫州。
五月,乙未朔,以平宋,遣官告天地、祖宗於上都之近郊,遣使代祀嶽瀆。
宋陳宜中、張世傑等奉益王昰即帝位於福州府,改元景炎。遙上德祐帝尊號為
孝恭懿聖皇帝,又上太皇太後尊號,冊楊淑妃為皇太妃,進封廣王昺為衛王。升福
州為福安府,以大都督府為垂拱殿,便廳為延和殿,王剛中知福安府。金華尉趙孟
壘懷太上皇後帛書間道來上,擢孟壘宗正寺簿。是日,有大聲出府中,眾皆驚仆。
福州城南壁忽崩七裏。
初,宋吳堅等來使,不得命,留館中,高應鬆絕粒不語,七日而卒,賈餘慶病
死,家鉉翁聞國亡,旦夕哭泣,不食飲者數日。帝高其節,欲尊官之,鉉翁辭不受。
宋主偶叭太後至燕,鉉翁迎謁,伏地流涕,謝奉使無狀,不能保存宋社。宋主
及太後遂赴上都。丙申,見帝於大安殿。乙巳,授宋主趴府儀同三司、檢校大司
徒,封瀛國公,從行內人安康硃夫人、安定陳才人,俱自經死,有留題於裙帶曰:
“誓不辱國,誓不辱身。”
宋以陳宜中為左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陳文龍、劉黼參知政事,張世
傑為樞密副使,陸秀夫直學士院,蘇劉義主管殿前司。宋召李庭芝為右丞相,薑才
為保康軍承宣使,召故相葉夢鼎為少師,充太一宮使。夢鼎聞命,即航海赴之,道
梗不能進南向慟哭而還。
宋以趙溍為江西製置使,進兵邵武;謝枋得為江東製置使,進兵饒州;李世逵、
方興等進兵浙東,吳浚為浙東招諭使,鄒洬副之。毛統由海道至淮,約兵會合。仍
詔傅卓、翟國秀等分道出兵。時枋得敗走,已不能軍。洬,吉水人也。
宋文天祥至福安,拜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天祥以國事皆決於陳宜
中,議論多不合,固辭不拜,乃以為樞密使、同都督。天祥使呂武招豪傑於江、淮,
杜滸募兵於溫州。
帝召宋降將問曰:“汝等何降之易耶?”對曰:“賈似道專國,每優禮文士而
輕武臣,臣等久積不平,故望風送款。”帝遣董文忠語之曰:“似道實輕汝曹,特
似道一人之過,汝主何負焉!正如汝言,則似道輕汝也固宜!”
巴延入朝,帝命百官郊迎以勞之。既至,拜同知樞密事,以陵州、藤州戶六千
為食邑。
以董文用為衛輝路總管。
衛輝當要衝,民為兵者十九,餘皆單弱,貧病不任力役。會初得江南,圖籍、
金玉、財帛之運,日夜不絕於道,警衛輸挽,日役數千夫。文用曰:“吾民敝矣,
而又重妨穡事,殆不可。”乃言於司運者曰:“郡邑胥役足備用,不必煩民也。”
司運者曰:“即如公言,萬有一不虞,罪將誰歸?”文用即為手書,具官職、姓名
保任之。民得以時耕,而運亦濟。
宋直學士院陸秀夫罷。陳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間,知軍務,每事谘訪始行,秀夫
亦悉心讚之。旋與宜中議不合,宜中使言者劾罷之,謫居潮州。
時衢、婺諸州皆複為宋守,董文炳謂索多曰:“嚴州不守,臨安必危,公往鎮
之。”未十日,諸州連兵來攻,索多拒戰三閱月,複破婺州。衢守備甚嚴,索多率
總管高興等鼓噪先登,拔其城。宋權知府事蕭雷龍脫走,與同裏黃巡檢起兵,度不
能支,與麾下數人奔入閩,未出境,為同安武人徐浚衝獲送縣,縣尹劉聖仲素與雷
龍有怨。殺之。
時臨軍趙孟壘複明州,戰敗,見獲,不屈,磔死。福王與芮從子孟枀,謀舉兵
紹興,事泄,被執至臨安,範文虎詰其謀逆,孟枀詬曰:“賊臣負國厚恩,共危社
稷。我帝室之胄,欲一刷宗廟之恥。乃更以為逆乎?”文虎怒,驅出,斬之。過宋
廟,呼曰:“太祖太宗之靈,何以使孟枀至此!”杭人為之隕涕。
宋故相留夢炎降。
宋廣東經略使徐直諒,遣其將梁雄飛請降於隆興,阿爾哈雅假雄飛招討使,使
徇廣東。既而直諒聞閩中頒詔,乃命權通判李性道、摧鋒軍將黃俊等拒雄飛於石門。
性道不戰,俊戰敗,直諒棄城遁。六月,丁卯,雄飛入廣州,諸降將皆授以官,俊
獨不受,被殺。
宋吳浚聚兵於廣昌,遂複南豐、宜黃、寧都三縣。翟國秀取鉛山,傅卓至衢、
信諸縣,民多應之者。會浚兵戰敗,國秀引還,卓兵亦敗,遂降。
己巳,以孫子五十三世孫曲阜縣尹孔治兼權主祀事。
壬申,罷兩浙大都督府,立行尚書省於鄂州、臨安;設諸路宣慰司,以行省辟
為之,並帶相銜;其立行省者,不立宣慰司。
甲戌,以《大明曆》浸差,命太子讚善王恂與江南日官置局更造新曆,以樞密
副使張易董其事。易、恂奏:“今之曆家,徒知曆術,罕明曆理,宜得耆儒如許衡
者商訂。”從之。詔衡赴大都。
國子生博果密受學於王恂、許衡,尤為衡所推許,帝嚐召試所業,嘉歎之。至
是,偕同舍生上疏曰:“王者建國君民,建學為先。自堯、舜、禹、湯、文、武之
世,莫不有學,故治隆於上,俗美於下。臣等複取平南之君建置學校者,為陛下陳
之:晉武帝嚐平吳矣,始建國子學;隋文帝嚐滅陳矣,俾國子不隸太常;唐高祖嚐
滅梁矣,詔諸州縣及鄉並令置學;太宗增築學舍,高宗立六學,皆承高祖之意也。
然晉之平吳,得戶五十三萬而已;隋之滅陳,得郡縣五百而已;唐之滅梁,得戶六
十餘萬而已;其崇重學校已如此。況我堂堂大國,奄有江、嶺之地,計亡宋之戶不
下千萬,此陛下神功,非晉、隋、唐所敢比也。然學校之政,尚未全舉,臣竊惜之!
臣等向蒙聖恩,俾習儒學,聖意豈不以諸色人仕宦者常多,蒙古人仕宦者常少,欲
臣等曉識世務,以備陛下之任使乎?然學製未定,學徒數少,譬猶責嘉禾於數苗,
求良驥於數馬,恐其不易得也。為今之計,欲人材眾多,通習漢法,必如古昔遍立
學校,然後可。若猶未暇,宜於大都弘闡國學,擇蒙古人年十五以下、十歲以上質
美者百人,百官子弟與凡民俊秀者百人,俾廩給各有定製,選德業充備足為師表者,
充司業、博士、助教而教育之。使其教必本於人倫,明乎物理,為之講解經傳,授
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其下複立數科,如小學、律、書、算之類,每
科設置教授,各令以本業訓導。小學科則令讀誦經書,教以應對進退事長之節;律
科則專令通曉吏事;書科則專令曉習字畫;算科則專令熟嫻算數。或一藝通然後改
授,或一日之間更次為之,俾國子學官總領其事,常加點勘,務要俱通,仍以義理
為主,有餘力者,聽令學作文字。日月歲時,隨其利純,各責所就功課,程其勤惰
而賞罰之,勤者升之上舍,惰者罰之下舍,待其改過,則複升之,假日則聽令學射,
自非假日,無故不令出學。數年後,上舍生學業有成就者,聽學官保舉,蒙古人若
何品級,諸色人若何仕進;其未成就者,且令依舊學習,俟其可以從政,然後歲聽
學官舉其賢者、能者,使之依例入仕;其終不可教者,三年聽令出學。凡學政因革
增減,皆得不時奏聞,則學無弊欺,而天下之材亦皆觀感而興起矣。然後續立郡縣
之學,求以化民成俗,無不可者。”書奏,帝覽之,喜。
戊寅,詔作《平金》、《平宋錄》及《諸國臣服傳記》,命耶律鑄監修國史。
壬辰,以戶部尚書張澍參知政事,行中書省於北京。
秋,七月,丁酉,宋文天祥開府南劍州,經略江西。天祥欲還溫州進取,陳宜
中不從。蓋宜中棄溫入閩,欲倚張世傑複浙東、西以自洗濯,故命天祥開府南劍。
宋涪州觀察楊立子嗣榮請降詔招諭其父,從之。
初,臨安既破,阿珠以宋太皇太後手詔諭李庭芝使降。庭芝登城,謂使者曰:
“奉詔守城,未聞以詔諭降也。”及帝糯喂現蓿太皇太後複賜庭芝詔曰:“比詔
卿納款,日久未報,豈未悉吾意,尚欲固圉耶?今吾與嗣君既已臣伏,卿尚為誰守
之?”庭芝不答,命發弩射使者,斃一人,餘皆奔去。阿珠及遣兵守高郵、寶應以
絕其餉道,博羅懽又攻拔泰州之新城,驅夏貴淮西降卒至城下,以示庭芝。庭芝幕
客或勸為計,庭芝曰:“吾惟一死而已!”阿珠複遣使者持詔招庭芝,庭芝開壁納
使者,斬之,焚其詔於陴上。既而淮安、盱眙、泗州以糧盡降,庭芝猶括民間粟以
給兵,粟盡,又令官人出粟,又盡,令將校出粟,雜牛皮、麹蘖以給之。兵有自食
其子者,然猶力戰不屈。
薑才聞高郵米運將至,出步騎五千戰於丁村,自夜達旦,北兵多敗。阿珠使巴
延徹爾救之,所將皆阿珠麾下,才軍識其旗幟,皆潰,才脫身走。時高郵水路已絕,
阿珠複遣將陸路邀擊米運,殺負米卒數千,由是餉益不繼。
阿珠請於帝,降詔赦庭芝焚詔、殺使之罪,令早歸款,庭芝不納。會福安使至,
庭芝欲赴召,命製置副使硃煥守楊,而自與薑才將兵七千趣泰州,將東入海。庭芝
既行,煥即以城降。阿珠分道追及庭芝,殺步卒千餘人。庭芝走入泰州,阿珠圍之,
且驅其妻子至陴下招降。會薑才疽發背,不能戰;泰州裨將孫貴、胡惟孝、尹端甫、
李遇春,開北門納外兵。庭芝投蓮池中,水淺不死,遂與才俱被執,至揚州,阿珠
責其不降,才曰:“不降者我也!”憤罵不已。然阿珠猶愛其材勇,未忍殺之。煥
請曰:“揚自用兵以來,積骸滿野,皆庭芝與才所為,不殺之何俟!”阿珠乃皆殺
之,揚民聞者莫不泣下。
有宋應龍者,以儒生知兵,出入行陳三十餘年,至是為泰州諮議官。州守孫良
臣之弟舜臣,自軍中來說降,良臣召應龍與計。應龍極陳國家恩澤,君臣大義,請
殺舜臣以戒持二心者,良臣不得已殺之。及泰州降,應龍夫婦自經死。提刑司諮議
廬人褚一正,置司高郵,督戰,亦被創沒水死。淮東地盡遍附。
甲寅,以楊村至浮雞泊漕渠回遠,改從孫家務。
丙辰,遣使以香幣祀嶽瀆、後土。
以尚書右丞阿爾哈雅為平章政事,簽書樞密院事、淮東行樞密院錫奇裏密實為
中書右丞,參知政事董文炳為中書左丞,淮東左副元帥達春,兩浙大都督範文虎,
江東、江西大都督、知江州呂師夔,淮東、淮西左副都元帥陳岩,並參知政事。
是月,翰林侍讀學士郝經卒。經為人,尚氣節,為學務有用,拘宋十六年,從
者皆通於學。及卒,官為護喪還葬,諡文忠。
八月,己巳,穿武清蒙村漕渠。
揚州既破,元兵攻真州益急。宋都統司計議趙孟錦,乘霧襲其營,少頃,霧開,
營中見孟錦兵少,逐之,孟錦登舟,失足墮水死,城遂破。安撫使苗再成死之。
召阿珠入朝,賜泰興戶二千為食邑。
宋楊亮節居中秉權,秀王與擇,自以國家親賢,多所諫正,遂犯忌嫉,諸將俱
憚之。至是詔出兵浙東,朝臣言:“與擇有劉更生之忠,曹王皋之孝,宜留輔以隆
國本。”譖者益急,卒遣之。與擇圍婺州,董文炳拒之,及還。
宋以王積翁為福建招捕使,黃恮副之。積翁兼知南劍州,備禦上三州;忄全兼
知漳州,備禦下三州。
宋張世傑遣都統張世虎與吳浚合兵十萬,期必複建昌;與李恒戰,兵敗,浚奔
寧都。
帝歸自上都,以鄂囉齊參知政事。
宋太皇太後謝氏,以疾久留臨安。至是,遣人自宮中舁其床以出,同侍衛七十
二人北赴大都,降封壽春郡夫人。
九月,壬辰朔,命國師作佛事於太廟。
庚子,命姚樞、王磐選宋三學生之有實學者留京師,餘聽還家。
癸卯,以平宋赦天下。
丙午,敕常德府歲貢包茅。
阿喇罕、董文炳及蒙古岱、索多以舟師出明州,達春及呂師夔、李恒等以騎兵
出江西,分道略閩、廣。
東莞民熊飛守潮、惠,聞宋趙溍至,即以兵應之;攻梁雄飛於廣州,雄飛遁,
飛遂複韶州、新會。會曾逢龍亦率兵至廣州,李性道出迎謁,飛與逢龍執性道,殺
之,溍遂入廣州。
宋知邕州宕昌馬塈將入衛,而臨安已破,因留靜江,總屯戍諸軍。阿爾哈雅將
進取便西,塈發所部及諸峒兵守靜江,而自將三千人守嚴關。攻之,不克,乃以偏
師入平樂,過臨桂,夾攻塈,塈退保臨江。阿爾哈雅使人招降,塈發弩射之。攻三
月,塈不解甲,前後百餘戰,城中死傷相藉,訖無降意。
辛酉,詔宋宗臣鄂州教授趙與{票灬}趙闕,以{票灬}入見,言宋敗亡之故,悉
由誤用權杆,詞旨激切。帝為之感動,即授翰林待製。
冬,十月,丁亥,兩浙宣撫使焦友直,以臨安經籍、圖畫、陰陽秘書來上。戊
子,淮西安撫使夏貴請入覲,乞令其孫貽孫權領宣撫司事,從之。
以淮東左副都元帥阿爾為平章政事,河南等路宣尉使哈喇哈遜為中書右丞。
壬戌朔,宋文天祥師次汀州,遣趙時賞等將一軍趣贛以取寧都,吳浚將一軍取
雩都,劉洙等皆自江西以兵來會。時賞,和州宗室也。
呂師夔等將兵度梅嶺,趙溍使熊飛及曾逢龍禦之於南雄,逢龍敗死,飛走韶州。
進兵圍之,守將劉自立以城降,飛率兵巷戰,兵敗,赴水死。
十一月,阿喇罕、董文炳攻處州,知州李玨以城降。甲辰,宋秀王與擇偕弟與
慮、子孟備及觀察使李世達、監軍趙由葛、察訪使林溫、知瑞安府方洪被執,皆
不屈死。
大兵破建寧府、邵武軍,宋陳宜中、張世傑,備海舟奉宋主及衛王、楊太妃等
登舟。時軍人十七萬,民兵三十萬,淮兵萬人,與北舟相遇,值天霧晦冥,舟得以
進。
宋王積翁棄南劍,走福安,遣人納款。至是,軍集城下,積翁為內應,遂與知
府王剛中同降。
宋主行至泉州,舟泊於港,招撫使蒲壽庚來謁,請駐蹕,張世傑不可。初,壽
庚提舉市舶,擅利者三十年,或勸世傑留壽庚不遣,凡海舶不令自隨,世傑不從,
縱之歸。繼而舟不足,乃掠其舟,並沒其貲。壽庚怒,殺諸宗室及士大夫與淮兵之
在泉州者,宜中等乃奉宋主趣潮州。壽庚遂與知泉州田子真以城降。
癸醜,亻並省內外諸司。
庚申,敕:“管民及理財之官,由中書銓調;軍官由樞密院定議。”
高麗國王王愖更名暙。
十二月,辛酉朔,宋江西製置使趙溍棄廣州遁,副使方興亦遁。
降將王世強為鄉導,破福安。王剛中既降,使徇興化軍,宋知軍事陳文龍斬之
而縱其副使,持書責世強、剛中負國,遂發民兵固守。阿喇罕複遣使招之,文龍複
斬之。有風其納款者,文龍曰:“諸君特畏死耳。未知此生能不死乎?”乃使其部
將林華禦於境上,華反為鄉導,引兵至城下,通判曹澄孫開門降。文龍被執,勸之
降,不屈,左右淩挫之,文龍指其腹曰:“此皆節義文章也,何相逼耶!”卒不屈,
乃械送臨安,文龍不食死。其母係福安尼寺,病甚,左右視之泣下,母曰:“吾與
吾子同死,又何恨哉!”亦死之。眾歎曰:“有是母宜有是子!”為收葬之。
東、西川守將,合兵萬人圍宋重慶,大肆剽掠,軍政不一,城中益得自守。宋
製置使張玨領重慶之命,不能赴官,留合州以抗北軍,遣帥複瀘、涪二州,北軍以
不和而潰,玨乃得入城,遣將四出,所向俱捷。玨旋遣使訪二王所在,時宋主遷播
閩、廣,號令不達於四川,而川中諸將猶為宋守。
阿爾哈雅致書馬塈,許以為廣西大都督,塈不聽;又請帝親降手詔諭之,塈焚
詔斬使。靜江以水為固,阿爾哈雅乃築堰,斷大陽、小溶二江以遏上流,決東南埭
以涸其湟,城遂破。塈閉內城堅守,又破之。塈率死士巷戰,傷臂被執,斷其首,
猶握拳奮起,立諭時始仆。塈家世以忠勇為名將,至塈,死節最烈。淮人黃文政,
先戍蜀,軍潰,走靜江,塈邀與同守,城破,亦被執。文政大詬,不屈,斷其舌,
以次劓、刖之,文政含胡吆咄,比死不絕聲。
邕守馬成旺及其子都統應麒以城降。塈部將婁鈐轄,猶以二百五十人守月城不
下。阿爾哈雅笑曰:“是何足攻!”圍之十餘日,婁從壁上呼曰:“吾屬饑,不能
出降,苟賜之食,當聽命。”乃遺之牛數頭,米數斛,一部將開門取遍,複閉壁。
北軍登高視之,兵皆分米,炊未熟,生臠牛,啖立盡。鳴角伐鼓,諸將以為出戰也,
甲以待,婁乃令所部人擁一火砲然之,聲如雷霆,震城堞皆崩,煙氣漲天,外兵多
驚死者。火熄,入視之,灰燼無遺矣。阿爾哈雅悉坑其民。民得逃入西山者七百人,
阿爾哈雅許以不殺,招之使降,七百人皆自殺,無一降者。阿爾哈雅乃分兵取鬱林、
潯、容、藤、梧等州。廣西提刑邛人鄧得遇,聞靜江破,朝服南望拜辭,書幅紙雲:
“宋室忠臣,鄧氏孝子,不忍偷生,寧甘溺死。”遂投南流江而死。
宋主在惠州,甲子,遣倪堅奉表,詣軍前請降。逾時,索多命其子元帥伯嘉怒
偕堅赴大都。
以哈坦、奇爾濟蘇領東川行樞密使,攻合州;布哈、李德輝領西川行樞密院,
攻重慶,仍令德輝留成都給軍食。
壬申,李思敬告運使薑毅所言悖妄,指毅妻、子為證,帝曰:“妻、子豈為證
者耶?”詔勿問。
庚寅,詔諭浙東、西、江東、西,淮東、西、湖南、北府州軍縣官吏軍民:
“昔以萬戶、千戶漁奪其民,致令逃散,今悉以人民歸之元籍州縣。凡管軍將校及
宋官吏,有以勢力奪民田廬產業者,俾各歸其主,元主則以給附近人民之無生產者。
其田租、商稅、茶、鹽、酒、醋、金、銀、鐵治、竹貨、湖泊課程,從實辦之。凡
故宋繁冗科差、聖節上供、經總製錢百餘件,悉除免之。”
是歲,行省雲南賽音諤德齊,以所改郡縣上聞。雲南俗無禮義,男女往往自相
配偶,親死則火之,不為喪祭,無秔稻桑麻,子弟不知讀書。賽音諤德齊教之拜跪
之節,婚姻行媒,死者、為之棺槨、奠祭,教民播種,為陂池以備水旱,創建孔子
廟、明倫堂,購經史,授學田,由是文風稍興。
雲南民以貝代錢,是時初行鈔法,民不便之,賽音諤德齊為聞於朝,許仍其俗。
又患山路險遠,盜賊出沒,為行者病,相地置鎮。每鎮設土酋吏一人,百夫長一人,
往來者或遭劫掠,則罪及之。有土吏數輩,怨賽音諤德齊不己用,至京師誣其專僭
數事。帝顧侍臣曰:“賽音諤德齊憂國愛民,朕洞悉之,此輩何敢誣告!”即命械
送賽音諤德齊處治之。既至,脫其械,且諭之曰;“若曹不知上以便宜命我,故訴
我專僭。我今不汝罪,且命汝以官,能竭忠自贖乎?”皆叩頭拜謝曰:“某有死罪,
平章既生之而又官之,誓以死報。”
交趾叛服不常,湖廣省發兵屢征,不利。賽音諤德齊遣人諭逆順禍福,且約為
兄弟,交趾王大喜,親至雲南,賽音諤德齊郊迎,待以賓禮,遂乞永為籓臣。
羅槃甸叛,往征之,有憂色,從者問故,賽音諤德齊曰;“吾非憂出征也,憂
汝曹冒鋒鏑,不幸以無辜而死;又憂汝曹劫擄平民,使不聊生,及民叛則又從而征
之耳。”師次羅槃城,三日,不降,諸將請攻之,賽音諤德齊不可,遣使以理諭之,
羅槃主奉命。越三日,又不降,諸將奮勇請進兵,賽音諤德齊又不可。俄而將卒有
乘城進攻者,賽音諤德齊大怒,遽鳴金止之,召萬戶叱責之曰;“天子命我安撫雲
南,未嚐命以殺戮也。無主將命而擅攻,於軍法當誅。”命左右縛之。諸將叩首,
請俟城下之日從事。羅槃主聞之曰:“平章寬仁如此,吾拒命,不祥。”乃舉國出
降,將卒亦釋不誅,遂改為元江府。由是西南諸夷翕然款附。
夷酋每來見,例有所獻納,賽音諤德齊悉分賜從官,或以給貧民,秋毫無所私。
為酒食勞酋長,製衣冠、襪履,易其卉服、草履,酋皆感悅。
○世祖聖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四年(宋景炎二年)
春,正月,丙申,以江南平,百姓疲於供軍,免諸路今歲所納絲、銀。
兵下汀必,宋文天祥欲據城拒戰,汀守黃去疾聞宋主航海,擁兵有異誌,天祥
乃移軍漳州。時趙孟瀯等軍還,吳浚不至。未幾,浚與去疾俱降。
嗣漢天師張宗演召至大都,帝命百官郊勞,待以客禮,因賜號演道靈應衝和真
人,領江西諸路道教。尋令修周天醮於長春宮,事畢,還龍虎山,留弟子張留孫於
大都。
癸卯,複立諸道提刑按察司。先是,監察禦史姚天福謂禦史大夫伊實特穆爾曰:
“按察司之設,所以廣視聽,虞非常,慮至深遠,不但繩有司已也,不宜罷。”伊
實特穆爾駭然曰:“微公言,幾失之。”夜,入帝臥內,奏其言,帝大悟,至是複
立之。阿哈瑪特不悅,左遷天福衡州路同知。
甲寅,敕:“宋福王趙與芮家貲之在杭、越者,有司輦至京師,付其家。”
宋知循州劉興,知梅州錢榮之,並以城降。
二月,癸亥,彗出東北,長四尺餘。
廣州下,遂破廣東諸郡。
吳浚既降,因至漳州說文天祥降,天祥責以大義,斬之。
帝如上都。
南伐之師引還,留潛說友為福州宣慰使,王積翁副之。時北方有警,帝召諸將
班師,凡諸將及淮兵在福安者,命李雄統之。
壬午,隳吉、撫二州城,以隆興濱江,姑存之。
以西增嘉木楊喇勒智為江南總攝,掌釋教,除僧租賦,禁擾寺宇者。
三月,宋文天祥複梅州。
李雄殺潛說友。
宋陳瓚舉兵誅林華,複興化軍。瓚,文龍從子也。
帝以去冬無雨雪,春澤未繼,問便民事於翰林國史院耶律鑄、姚樞、王磐、竇
默等,對曰;“足食之道,唯節浮費,靡穀之多,無逾醪醴,況自周、漢以來,嚐
有明禁。祈神賽社,費亦不資,宜一切禁止。”從之。
翰林待製獲鹿王思廉,嚐進讀《通鑒》,至唐太宗有殺魏征語,及長孫皇後進
諫事,帝命內官引至皇後閣,講衍其說。後曰:“是誠有益於宸衷。爾宜擇善言進
講,慎勿以瀆辭煩上聽也。每侍讀,帝命禦史大夫伊實特穆爾、太師伊徹察喇、禦
史中丞薩裏曼等鹹聽受焉。
廉希憲在江陵,疾久不愈。董文忠言於帝曰:“江陵濕熱,如希憲病何?”帝
即召希憲還。江陵民號泣遮道,留之不得,相與畫像建祠。希憲還,囊橐蕭然,琴
書自隨而已。帝知其貧,特賜金鈔。
夏,四月,宋廣東製置使張鎮孫複廣州。
宋文天祥引兵自梅州出江西,吉、贛兵皆會之,遂複會昌縣。
宋淮人張德興,與淮西野人原寨劉源等起兵興複,司空山民傅高舉兵應之,遂
複黃州、壽昌軍,用景炎正朔。賈居貞使湖北宣慰使鄭鼎將兵拒之,鼎言:“鄂之
大姓皆與高通,請先除之以絕禍本。”居貞不可。鼎將行,留其所善部將曰:“聞
吾還兵,汝即舉烽城樓,內外合發,當盡殺城中大姓。”鼎與德興遇於樊口,戰敗,
溺死。
五月,癸巳,申嚴大都酒禁,犯者籍其家資,散之貧民。
廉希憲至上都,太常卿田忠良來問疾。希憲謂曰:“上都,聖上龍飛之地,天
下視為根本。近聞龍岡失火,延燒民居,此常事耳,慎勿令妄談地理者惑動上意。”
未幾,果有數輩以徙置都邑事奏,樞密副使張易、中書左丞張文謙與之廷辯,力言
不可,帝不悅。明日,召忠良質其事,忠良以希憲語對,帝曰:“希憲病甚,猶慮
及此耶?”其議遂止。詔征名醫於揚州視其疾,希憲服藥,能杖而起。帝喜謂希憲
曰:“卿得良醫,疾向愈矣。”對曰:“醫持善藥,以療臣疾,苟能戒慎,則誠如
聖諭。設或肆惰,良醫何益!”蓋以醫以諷也。
辛亥,以河南、山東水旱、除河泊課,聽民自漁。
乙卯,選蒙古、漢軍相參宿衛。
六月,辛酉,宋文天祥軍入雩都。
丙寅,宋涪州安撫楊立及其子嗣榮相繼降,命立為夔路安撫使,嗣榮為管軍都
統。
秋,七月,宋文天祥遣趙時賞等分道複吉、贛諸縣,遂圍贛州。衡山人趙璠、
撫州人何時皆以兵應之。
壬辰,敕:“犯盜者皆棄市。”符寶郎董文忠,言盜有強、竊,贓有多寡,似
難悉置於法,帝然其言,遽命止之。
漕司議通沁水,使東流合禦河以便漕,董文用曰:“衛為郡,地最下,大雨時
行,沁輒溢出百十裏間,雨更甚,水不得達於河,即浸婬及衛。今又道之使來,豈
惟無衛,將無大名、長蘆矣。”會朝議遣使相地形,文用上言:“衛州城中浮圖最
高者,才與沁水平,勢不可開也。”事得寢不行。
癸卯,諸王錫裏濟劫北平王於阿裏瑪圖之地,械係右丞相安圖脅諸王以叛,使
通好於哈都。哈都弗納,遂率兵至和林城北。帝命巴延率兵往禦之。
乙巳,宋張世傑自將淮兵討蒲壽庚。時汀、漳諸路劇盜陳吊眼及佘婦許夫人所
統諸峒佘軍皆會,兵勢稍振,壽庚閉城自守。世傑遂傳檄諸路,陳瓚起家丁,召慕
五百人應世傑,世傑遣將高日新複邵武軍。淮兵在福州者,謀殺王積翁以應張世傑,
事覺,皆為積翁所殺。
丙午,置禦史台於揚州,以都元帥薑衛為禦史大夫,置八道提刑按察司。衛曰:
“陛下以臣為耳目,臣以監察禦史、按察司為耳目,倘非其人,是人之耳目先自閉
塞,下情何由上達!”帝嘉之,命禦史台清其選,每除目至,必集幕僚、禦史議其
可否,不協公論者,即劾去之。
戊申,東川都元帥張德潤取阿州。
置行中書省於江西,以達春為右丞,敏珠爾丹為左丞,李恒、蒲壽庚、積鵬飛
並參知政事,行江西省事。
丁巳,以參知政事、行江東道宣慰使呂文煥為中書左丞。
詔皇子安西王北征,命王相商挺曰:“關中事有不便者,可悉更張之。”挺進
十策於王,曰:“睦親鄰,安人心,敬民時,備不虞,敬民生,一事權,清心源,
謹自治,固根本,察下情。王為置酒嘉納。
八月,李恒遣兵援贛,而自將攻文天祥於興國。天祥不意恒猝至,遣兵戰鍾步,
不利。時鄒洬聚兵數萬於永豐,天祥引兵就之,會洬兵先潰,恒追天祥至方石嶺,
及之。諸將鞏信以短兵接戰,恒疑有伏,斂兵不進。信坐巨石,餘卒侍左右,箭雨
集,屹不動,恒從間道就視之,創被體而死不仆。天祥至空坑,兵盡潰。時趙時賞
坐肩輿,追兵問為誰,時賞曰:“我姓文。”追兵以為天祥,擒之。天祥由是得與
杜滸、鄒洬等逸去。至循州,散兵頗集。天祥妻子及幕僚、客將皆被執。時賞至隆
興,憤罵不屈,僚屬有係累至者,輒麾去,雲:“小小簽廳官耳,執之何為!”得
脫者甚眾。臨刑,劉洙顏自辨,時賞叱曰:“死耳,何必然!”於是被執者皆死。
恒送天祥妻子、家屬於燕,二子死於道。信,安豐人也。
九月,戊申,頁特密實破邵武軍,入福安。宋主舟次廣之淺灣。命達春與李恒、
呂師夔等以步卒入大庾嶺,蒙古岱、索多、蒲壽庚及元帥劉深等以舟師下海,合追
宋二王。
宋張世傑使謝洪永進攻泉州南門,不利。蒲壽庚複陰賂佘軍,攻城不力,得間
道求救於索多。至是索多來援,世傑解圍,還淺灣。劉深言王積翁嚐通書於張世傑,
積翁亦上言兵單弱,若不暫從,恐為合郡生靈之患,帝原其罪。
昂吉爾等將兵襲司空山寨,破之。黃州複破,殺張德興,執其子以去。傅高變
姓名出走,尋被獲,死之。
巴延討錫裏濟,遇於鄂勒歡河,夾水而陳,相持終日,俟其懈,麾軍為兩隊,
掩其不備,破之。錫裏濟走,死。
冬,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
己未,享於太廟。
宋以陸秀夫同簽書樞密院事。秀夫之謫,張世傑讓陳宜中曰:“此何如時,動
以台諫論人?”宜中惶恐,亟召秀夫還行朝。時播越海濱,庶事疏略,楊太妃垂簾
與群臣語,猶自稱奴。每時節朝會,獨秀夫儼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時在行中,淒然
泣下,以朝衣抆淚,衣盡濕,左右無不悲慟者。
甲申,以行省參政呼圖特穆爾、崔斌並為中書左丞,鄂州達嚕噶齊張鼎,湖北
宣慰使賈居貞並參知政事。
播州安撫使楊邦憲言:“本族自唐至宋,世守此土將五百年,昨奉旨許令仍舊,
乞降璽書。”從之。
索多至興化,宋陳瓚閉城堅守。索多臨城諭之,矢石雨下,乃造雲梯砲石,攻
破其城。瓚以死自誓,巷戰終日。獲瓚,車裂之,屠其民,血流有聲。
十一月,達春令索多取道泉州泛海,會於廣之富場。索多取興化軍及漳州,進
攻潮州,守臣馬發竭力拒守,恐失期,舍之去。至惠州,與呂師夔合軍趣廣州。庚
寅,製置使張鎮孫及侍郎譚應鬥以城降,達春遂隳廣州城。
元帥劉深攻淺灣,宋張世傑戰不利,奉宋主走秀山。山中居民萬餘家,世傑買
富民宅,以居宋主,軍士多病死。世傑複奉宋主赴井澳。陳宜中遁入占城。
詔:“凡偽造寶鈔,同情者並死;其分用者減死,杖之。具為令。”
庚子,以吏部尚書巴圖魯鼎參知政事。
命中書省檄諭中外:“江南既平,宋宜曰‘亡宋’,行在宜曰‘杭州’。”
時軍士俘溫、台民男女數千口,浙東宣慰使陳祜新至,悉奪還之。未幾,行省
榷民商酒稅,祜請曰:“兵火之餘,傷殘之民,宜從寬恤。”不報。遣祜檢複慶元、
台州民田,及還,至新昌,值玉山鄉盜,倉猝不及為備,遂遇害。
十二月,庚午,宋梁山軍袁世安以城降。
乙亥,以參議中書省事耿仁參知政事。都元帥楊文安攻鹹淳府,克之。
丙子,宋主至井澳,颶風大作,舟敗,幾溺。宋主驚悸成疾。旬餘,諸軍士稍
集,死者過半。劉深攻井澳,宋主奔謝女峽,複入海。深追至七裏洋,擊敗之,獲
宋主之舅俞如珪。宋主欲往占城,不果。
是歲,遣使征緬甸朝貢,不從,率從侵擾永昌。雲南行省遣兵伐之,降其砦三
百餘而還。
○世祖聖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五年(宋景炎三年,五月後改祥興元年)
正月,癸巳,西京饑,發粟賑之,仍諭阿哈瑪特廣貯積,以備闕乏。
順德府總管張文煥,太原府達嚕噶齊台哈布哈,以按察司發其奸贓,遣人詣省
自首,反以罪誣按察禦史。台臣奏:“按察司設果有罪,不應因事而告,宜待文煥
等事決,方聽其訴。”從之。
己亥,禁官吏、軍民賣所娶江南子女及為娼者,賣買者兩罪之,沒其直,人複
為良。
山東提刑按察使徐世隆移淮東,宋將許瓊家僮告瓊匿官庫財,有司係其妻孥征
之。世隆曰:“瓊所匿者,故宋之物,豈得與今盜官財者同論耶?”同僚不從,世
隆獨抗章力辨,行台是之,釋不問。
戊申,從阿哈瑪特請,自今禦史台非白於省,毋擅召倉庫吏,亦毋究錢穀數,
及集議中書不至者,罪之。
降封宋福王與芮為平原郡公。
布哈督汪良臣等兵入重慶,李德輝遺書張玨曰:“君之為臣,不親於宋之子孫;
合之為州,不大於宋之天下。彼子孫已舉天下而歸我,汝猶偃然負阻窮山,而曰忠
於所事,不亦惑乎?”玨不答,布哈至城下,營造雲梯、鵝車,將攻之。玨悉眾與
良臣鏖戰,良臣身中四矢。明日,督戰益急。玨與伊蘇岱爾戰扶桑壩,良臣等從後
合擊之,玨兵大潰。其夜,都統趙安以城降。玨率兵巷戰,不支,歸索鴆飲,不得,
乃順流走涪,布哈遣舟師邀之,遂被執。玨,西鳳州人。
先是瀘州食盡,為萬戶圖們達勒所破,安撫王世昌自經死。東川副都元帥張德
潤破涪州,守將王明及總轄韓文廣、張遇春,皆不屈,被殺。紹慶、南平、夔、施、
恩、播諸州相繼降。
定武官承襲之製:凡有功升秩者,原職令它有功者居之,不得以子侄代,陳亡
者始得襲,病死者降一等。總把百戶,老死者不襲。著為令。
二月,戊午,祀先農,命蒙古胄子代耕籍田。
癸亥,賑鹹淳等郡饑。
命平章政事按塔哈阿哩選擇江南廉能之官,去其冗員與不勝任者。
辛未,以川蜀地多嵐瘴,馳酒禁。
呂師夔以張鎮孫及其妻子赴燕,鎮孫自經死。
宋主舟還廣州。達春令索多還攻潮州,宋知州馬發城守益備。索多塞塹填壕,
造雲梯、鵝車,日夜急攻,發潛遣人焚之。凡相拒二十餘日而敗,發死之,索多屠
其民。
壬午,置太史院,命太子讚善王恂掌院事,工部郎中郭守敬副之,集賢大學士
兼國子祭酒許衡領焉。
改華亭縣為鬆江府。
遣使代祀嶽瀆。
以參知政事夏貴、範文虎、陳岩並為中書左丞,黃州路宣慰使唐古特、史弼並
參知政事。
三月,乙酉,詔蒙古岱、索多、蒲壽庚行中書省事於福州,鎮撫瀕海諸郡。以
沿海經略副使哈喇岱領舟師南征,升經略使兼左副都元帥,佩虎符。
甲午,西川行樞密院招降重慶等府。
乙未,命揚州行省選特穆爾布哈所部兵,助隆興進討。
丁酉,命達哈毀夔府城壁。
乙巳,廣南西道宣慰司招降雷、化、高三州。
宋文天祥以弟璧及母在惠州,乃趨之,行收兵出海豐縣,遂次於麗江浦。
宋都統淩震及轉運判官王道夫複廣州。
宋主遷駐舾災蓿曾淵子至自雷州,以為參知政事、廣西宣諭使。時淵子起兵
據雷州,元帥府諭降,不聽,進兵攻之。淵子奔至舾災蓿遂有是命。
夏,四月,乙卯,命元帥劉國傑將萬人北征。
丙辰,詔以雲南疆土曠遠,未降者多,簽軍萬人進討。
戊午,以江南土寇竊發,人心未安,命行中書省左丞夏貴等分道撫治,檢核錢
糧,察郡縣被旱災甚者。吏廉能者,舉以聞,其貪殘不勝任者,劾罷之。
甲子,命布哈留鎮西川。巡軍之戍西川者遣還。
立雲南,湖南二轉運使。
以時雨霑足,稍馳酒禁,民之衰疾飲藥者,官為醞釀,量給之。
戊辰,宋主殂於舾災藎年十一。群臣多欲散去,陸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
尚在,將焉置之!迸人有以一旅以成中興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數萬,天若未
欲絕宋,此豈不可為國郡?”乃與眾共立衛王昺,年八歲矣。
方登壇禮皆,禦輦所向,有黃龍自海中見,既入宮,雲陰不絕。上前主諡曰裕
文昭武湣孝皇帝,廟號端宗。楊太妃仍同聽政。
時陳宜中入占城,日候其還朝,竟不至。張世傑秉政,而秀夫裨助之。外籌軍
旅,內調工役,凡有述作,盡出其手,雖匆遽流離中,猶日書《大學章句》以勸講。
庚辰,遣使至杭州,取在官書籍板刻至京師,從許衡之言也。
壬午,立行中書省於建康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