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太後將皇帝麵前一班人,全都解決了。便在頤和園中逍遙快樂。這時一位出使英國大臣裕庚,號朗西的,是正白旗滿洲人,其妻也是旗人。裕庚曾放過法國欽差大臣,娶了一位巴黎少婦,兩情相愛,生了一男兩女。大女名叫德菱,次女叫龍菱,都生得天香國色。裕庚這年剛巧由英回京。太後聞得德菱、龍菱,十分豔麗,便召她二人進宮。這兩位姑娘,頗得太後的寵愛。便獻了許多外洋造的新奇物件,什麽鍾表啦,照像機啦,話匣子啦。種種遊戲物品,太後更為欣喜。裕庚的兒子,又常被召進宮,替太後照像。太後與李蓮英合拍了許多離奇古怪的照片有時太後扮作觀音,李蓮英扮作韋馱,合拍一張像片。諸如此類,不一而足。直到如今,尚流傳在外,做書人也不必細表了。且說這時太後聽了榮祿之言,便下了一道懿旨,說皇帝病勢甚重,命太醫謹敬診治。其實皇帝何曾有什麽大病。太醫們也不知脈理,全憑著西太後亂說。太後說皇帝有病,太醫不敢說是無病,太後說皇帝衰弱成勞,太醫也不敢說皇帝精神尚好。反正開方下藥,全聽太後的話。這時外邊的謠言,一天多似一天,都說太後要廢立之意。兩江總都劉坤一,上了一本封奏。內稱南方謠言四起,皆以廢立鼓動人心,此事關係甚大,應請太後注意。劉坤一上了封奏之後。康有為這時正逃在檀香山,得了消息,便在英國發表一篇宣言,痛斥西太後囚禁皇帝實係篡奪的行為。現在又要廢立,將來政體改變,於外交上亦有重大影響。康有為這篇宣言,英國的報紙,全都登裁出來。英國路透社又傳到各國,各國的報紙,也都登了出來,因此引起各國政府的注意,都紛紛電飭他們駐華的公使,向我國總理衙門詢問。這時上海有位商會會長,名叫經元善的,見了康有為那篇宣言,當時就開了一個勤王大會。公共擬了個電報。電奏太後,說皇帝實在無病,都是禦醫捏造脈案,搖惑人心,以為將來廢立之地步,皇帝即便稍有微恙,也不難速痊。太後無垂簾訓政之必要。現在南方各省,民氣激昂同深公憤,若不速定大計,皇帝倘有不測,南方各省,決非清室所有,且外人亦必幹涉。太後覽奏,勃然大怒,立飭各省嚴拿經元善,說並無此事,全是外邊造謠。其實太後何嚐沒有廢立之意呢?不過看看機會不好,便將那廢立之心,暫且收起。每日仍在頤和園中取樂,那一天外國馬戲,送進園內。太後率領眾人,到了馬戲場中,頓時場內音樂洋洋演起馬戲來的是一個俄國人,名喚克米諾夫,還有他的妻子,和一個女兒,都會演戲跳舞太後見場中陳設著各種怪獸,十分可怖。那俄人便先演了一套獅子,是雙獅對舞,舞得十分靈活。太後大喜,賞了二百兩銀了,那俄人格外高興,又演了一套虎獅相爭。場中四獅四虎,互相搏擊,爭打了一回。那俄人手中拿的鋼棍,向上一指,口中大喝一聲,那四獅四虎,都伏地不動。俄人向太後一鞠躬,那四獅四虎,也向太後鞠躬,太後大笑,又賞了四百兩。接著那俄國婦女,又跳舞了一回,場內音樂齊鳴,音聲娓娓。太後見了,真是喜逐顏開,十分快樂,又賞了四百兩。這一日太後看了一天的馬戲。次日又是電影。一連熱鬧了半個多月。不必細說。且說此時有一個端郡王載漪,本是宣宗帝第五皇子肚淄蹀鵲拇巫印|肚淄蹀齲乃鹹豐的兄弟,宮中都稱他為五爺。文宗的母親,與肚淄醯哪蓋祝都是道光的貴妃。這兩位貴妃,當年是同月身懷有孕。鹹豐的母親,據外間傳說,是受孕在肚淄醯哪蓋綴蠹溉找蛭爭皇嗣的原因,鹹豐的母親就吃了催生藥,先幾天養下了鹹豐,為道光的長子,後來繼承皇位。因此肚淄跣鬧杏粲舨煥鄭以酒色自娛。鹹豐帝死的時候,在大喪期內,生了一個兒子,照前清的家法,肚淄跏且革去親王之職的。因為那時肚淄跽在輔佐同治帝,頗著勤勞。東太後不忍革他的爵職,隻在命名的時候,命肚淄踉諛嗆⒆擁拿字上,加一個犬旁,隱寓著懲罰的意思,所以就取名為載漪。那載漪又生了一個兒子,名叫溥俊,俗稱大阿哥。載漪的福晉,又生得花容月貌,楚楚動人。太後很歡喜她,時常召進宮去,和格格們一起值班。那福晉又善於伺候太後,更得太後的歡心。因此又將她兒子大阿哥引進宮去,大阿哥為人,很是愚笨,對於讀書二字,看得比七世怨家還利害。隻有一件長處,就是會唱戲。他年紀很輕,就拜譚鑫培為師,學了一肚子的西皮二簧。什麽賣馬,教子,三斬一探,都學得透熟,而且唱得極好。太後本是愛聽戲的人,起初不知阿哥會唱戲。有一日,太後在介壽堂門前經過,忽聽得殿內,有人唱打漁殺家,隻聽得裏麵唱道“父女們打漁在河下。”這一聲音韻鏗鏘,十分可愛。太後忙走進去,一看不是別人,正是大阿哥,太後大喜,便叫他唱下去。又唱了珠簾寨,群英會,空城計,等等的戲。太後竭力稱讚道:“嘿,這孩子真聰明。”


    便拉著大阿哥回到樂壽堂,賞了許多物品。空閑的時候就叫大阿哥唱戲消遣。因此便將大阿哥時常留在宮內。日子多了太後便想立大阿哥為皇儲這日太後與榮祿密商大事,太後故意裝作發愁的樣子,對榮祿說道:“皇帝的病,隻怕不能好了,你看我將來怎麽辦呢?”


    榮祿心中,早已猜出太後的意思,即沉吟了一會,對太後奏道:“皇上既無皇子,應該趁此立一個多拉吉阿格。”


    那多拉吉阿格是滿洲話,就是皇太子的意思。榮祿這時,不說漢語,卻說旗語,是有用意的,恐怕說了漢語,被旁人聽見所以改說滿洲話。太後笑道:“榮祿呀,你真是我的忠臣啊,但是這件事有些違背祖製,又怎能辦呢?”


    榮祿道:“現在時勢不同,太後要通權達變才好。”


    太後道:“近支宗室中的小孩子,不知以誰為宜呢。”


    榮祿又揣知太後的意思,便奏道:“端王載漪的大阿哥溥俊,說今年已十歲了,以支派論,也應該他承繼。”


    太後道:“你所奏甚是,明天我即命你去到載漪那裏,說明我的意思。”


    榮祿答應了,又談些別的話,就告辭而出。榮祿出了頤和園,直奔端王府。見了端王載漪,把太後要立大阿哥為皇太子的話,對端王秘密說了。端王大喜,忙對榮祿作揖拱手連聲稱謝道:此事皆仗中堂的大力,將來犬子若登了大寶,定不能忘了大恩的,榮祿亦笑謝而去。次日太後便命端王成立虎神營,特別重用起來。太後召見端王又百般獎勵。端王本是粗人,受了意外的榮寵,簡直忘其所以,快活得了不得。榮祿奕匡等,又特別恭維端王,大有搖尾乞憐之勢。外間的謠言又起,都說端王載漪,不日就要做太上皇了。端王訓練虎神營,又巧立名目,奏請太後。將十處設軍營,八旗驍騎營的精壯兵丁,各挑五百名,另發薪水津貼,編練成營。請派輔國公載瀾,充督練大臣。載瀾乃端王之弟,他二人兵權在握便大抖威風來了。太後卻因端王毫無學識,易於驅使,便想利用他。到了這時,那廢帝立儲的計劃,就算十分決定。這天晚膳之後,太後單獨召見榮祿,又密商了半日,方才退出跟著就由內閣傳出。次日早朝命王公大臣,六部九卿,十三科道,各旗都統,一齊預備召見,各王公大臣等次日遵旨上朝。隻見朝門以外,滿紮住虎神的軍隊,如臨大敵一般。王公大臣們心中早料到會議廢立的事。那端王瀾公,早就進了內廷。其餘榮祿、奕匡等,莫不眉飛色舞。隻有一般忠臣,心懷不平之氣,太後先召見慶王、禮王、榮祿、啟秀、趙舒翹、王文韶等商議了一會,又召見眾王大臣尚書侍郎大學士等,太後又說了一遍。然後再召見九卿,十三科道、各旗都統等,殿下堆著一大堆的翎頂,為烏黑黑擠跪在一處。太後對眾臣等高聲說道:“今天召爾等來並無別事,隻因皇帝從前不能遵守祖製,體貼予心。反而勾結外人,欲謀陷害。我以國家祖業為重,再行訓政。不料又是許久日子,皇帝現在病勢沉重,據太醫們都說,死在旦夕。現姑不論皇帝病體如何,但朝廷不可久虛君位。我擬立端郡王之子溥俊承繼穆宗為嗣,立為大阿哥。一俟明年元旦,再請今上遜位。俾國有君主,此事關係甚大,所以召開爾等詳加討論。”


    眾人聽了都麵麵相覷。隻有大學士孫家鼐侃侃奏道:“廢立的事,非國家之福,古來列代曆史,都可考證的。況今上皇帝,春秋未富又何必為穆宗立嗣。臣請太後不必交議,乃國家之大幸也。”


    太後聽了勃然大怒,說道:“孫家鼐住口,此乃我們家務的事,原用不著外臣幹預,今日召見爾等,不過是體麵的關係,你竟敢說我違背祖訓,難道說君位可以久虛的嗎?”


    孫家鼐嚇得不敢再說,其餘大臣,更無人敢爭。奕匡、榮祿等又依附太後的意思,奏了一番。太後便命軍機大臣快些擬旨,孫家鼐等隻好含淚而退,奕匡、榮祿等卻興高采烈的下來。奕匡到了軍機處,榮祿問諭旨誰擬,禮王歎道:“這道上諭,真是難以措辭,不大好擬呢?”


    榮祿對禮親王笑道:“你懂得什麽,我早擬了。”


    說著就由靴頁裏取出一個手摺來,遞給奕匡等觀看,奕匡等見那手摺上寫道:朕衝齡入承大統,仰蒙皇太後垂簾訓政,殷勤教誨,钜細無遺,迨親政後,正際時艱丞思振奮圖治,敬報慈恩,即以仰穆宗毅皇帝付托之重,乃自上年以來,氣體違和,庶政繁劇,時虞取勝,聽夕焦思,惟念祖來至宏。宗社極重,前已懇請皇太後訓政,一年有餘朕躬總未恢複,郊壇宗廟諸大祀,不克親行,茲值時事艱難,仰見深宮宵旰憂勞,不遑暇逸,撫躬循省,寢食難安,敬溯祖宗締造之艱難,深恐勿克負荷,且入繼之初,曾奉皇太後懿旨,俟朕生有皇子,即承繼穆宗毅皇帝為嗣。統係所關,至為重大,憂思及此,無地自容,諸病何能望愈,用再叩懇聖慈,就近於宗室中,慎簡賢良,為穆宗毅皇帝立嗣,以為將來大統之畀,再四懇求,始蒙俯允,以多羅端郡王載漪之子溥俊,繼承穆宗毅皇帝嗣子,欽奉懿旨,欣幸莫名,謹敬仰遵慈訓,封載漪之子為皇子,將此通諭知。欽此。奕匡看了,讚不絕口。禮親王雖然心中不樂,但猜著榮祿一定是連日與西太後商議好了的,不然怎麽會早就擬好了上諭呢?此時若得罪他,反不為妙,隻好閉口不言。榮祿反問道:“有什麽更改的地方嗎?”


    禮王笑道:“這是定稿,誰敢改呢?”


    啟秀道:“這篇文章做得再妥貼沒有了,大概仲翁很費了一番心血呢?”


    榮祿笑道:“這是我們大家的公事啊!”


    王文韶道:“雖然是公事,這篇文章,總是仲華一手造成的大功呢!”


    榮祿知王文韶是暗中罵他,忙笑著說道:“皇太後澤及於天下,誰還顧得百年以後的功罪呢?”


    王文韶見榮祿這般無恥,也不便再說了,正是:移花接木非良策惹是招非種禍根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清秘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惜華樓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惜華樓主並收藏皇清秘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