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國原來的疆土終於得以重聚,曆時兩年多的三分割據也是徹底終結。


    張鄴起於微末,如今卻是百萬之軍的統帥。


    百萬之數,這對於如今大乾天下而言,能輕易拿得出手也隻有四大霸主國,具有霸主之位的雲國、雁國、昌國和坤國。


    也隻有這四大霸主才有如此的軍備力量。


    不過這四個國家都互相鉗製,誰都不願意打破平衡。


    即使有戰出兵,也都留下多數力量來防備其他三國。


    也正是因為此,張鄴軍才在鴨兒關和龐城勝了雁軍,哪怕是賺取了雁軍二十萬。


    雁國依然不敢大舉出兵攻打張鄴部,正是因為雲國、昌國和坤國虎視眈眈,令雁國不得不放棄。


    剩下的八大強國荊、莫、川、順、寒、離、金和石國,他們的國力尚可,常備軍力一般,倒也勉強生湊出個百萬之軍。


    正如現在的荊國,宋、南和明三方割據,窮兵黷武,竟也真整出了百萬之數。


    現在盡歸於張鄴之手,這百萬之軍可是在屍山血海中走過一邊的,也算是完成了正規軍的蛻變。


    加之張鄴的大荊虎師軍紀嚴明,三大注意和八項紀律貫徹全軍,又有思想的教育,已經不知不覺中成為了不可忽視的軍事強國。


    當然,張鄴尚且不自知。


    大荊初定,自然首先要建立好初步的統治班底。


    這一日,他於鹿中王廷中,召集了眾多心腹將領和謀士,一同商議軍事和文治上的製度改革。


    張鄴端坐在主位上,目光堅定地掃視著眾人,緩緩開口道:“如今大荊雖已初定,但局勢尚不穩定


    。我們當務之急,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統治體係,尤其是軍事和文治方麵。


    今日,便與各位一同商討相關事宜。”


    白駒異微微躬身:“元帥英明。軍事乃國家之根本,文治則關乎國家之長治久安,確需慎重謀劃。”


    張鄴點了點頭,接著說道:“在軍事上,我決定廢除六卿製,改為軍銜製。


    如此,既能明確將士們的等級和職責,又能激勵他們奮勇向前。”


    將領們聽聞,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吳羅剛上前一步,抱拳問道:“元帥,這軍銜製具體如何劃分?還望元帥明示。”


    張鄴微微一笑:“將軍不必焦急。我已有規劃。像將軍吳羅剛、白遠、郭達、肖導成、旬佸、陳實、南霸七人,戰功赫赫,便封為大將軍。


    關不二、吳一刀、蔣琬、公孫知、張安、嚴延等人,封為上將軍。


    朱英爽、左亮玉、袁捷、費施、張雲、薛亮、趙飛等封為中將軍。


    再往下,還有少將軍、準將軍等爵位。再往下,依次有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準尉軍銜。”


    白遠讚歎道:“元帥此舉,定能讓將士們鬥誌昂揚。往後作戰,大家皆有明確的目標和晉升之路。”


    郭達也點頭稱是:“是啊,這軍銜製清晰明了,讓士兵們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必能提升軍隊的戰鬥力。”


    肖導成則有些擔憂:“君上,隻是這新製度的推行,可能需要一些時間讓將士們適應。


    還得加強對他們的培訓和教育,讓他們明白軍銜製的意義和好處。”


    張鄴點頭:“將軍所言極是。此事便交給李軒去負責,務必讓將士們都清楚新製度的內容和要求。”


    李軒早已經歸為文臣了,他雖然疑惑,仍然領命:“元帥放心,臣定當竭盡全力,做好此事。”


    商議完軍事製度,張鄴又談到了文治方麵的改革。


    “在文治上,我決定改為三公六部製。”張鄴目光炯炯地看著眾人。


    白駒異微微皺眉:“元帥,這三公六部製具體如何設置?還請元帥詳細說明。”


    張鄴解釋道:“白駒異為丞相,統領全局政務;


    崔鈺你為禦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


    太尉一職暫定,日後若有合適人選,再予以任命。


    吏部尚書由趙啟擔任,負責官員的選拔和任免;


    戶部尚書汪宇,主管國家的財政稅收;


    禮部尚書王相如,掌管禮儀和文化教育;


    兵部尚書李軒,負責軍隊的後勤保障和調配;


    刑部尚書紀敏,主管司法刑獄;


    工部尚書商子衍,負責工程建設和水利等事務。”


    李軒這才明白,原來他被選為了兵部尚書。


    他上前一步,恭敬地說:“元帥,這六部職責分明,定能讓國家政務有條不紊。


    隻是,這三公分別領導這六部,那六部尚書與三公之間如何協調配合?”


    他所問,也正是白駒異心中的疑惑。


    張鄴沉思片刻:“三公雖分別領導這六部,但六部尚書都有資格直接對朕負責。


    如此一來,既能保證政務的高效處理,又能避免權力過於集中。”


    汪宇點頭:“元帥考慮周全。隻是這新製度的實施,需要各部門之間密切配合,還需要製定詳細的規章製度,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張鄴看向白駒異:“白老,這文治方麵的規章製度製定,交給你去處理。要結合實際情況,製定出一套科學合理的製度。”


    白駒異應道:“是,元帥。老夫定當用心籌備,不敢有絲毫懈怠。”


    此時,趙啟站了出來,滿臉疑惑地問道:“元帥,為何要進行這些改革?以往的製度不是也能維持國家的運轉嗎?”


    張鄴耐心地解釋道:“趙大人,你有所不知。如今大荊初定,百廢待興。


    以往的製度存在諸多弊端,比如六卿製在軍事指揮上容易出現權力分散的問題,而三公九卿製在政務管理上也可能效率不高。


    我們進行這些改革,是為了適應新的形勢,讓國家更加穩定和繁榮。”


    眾人聽了,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元帥英明,屬下明白了。”


    隨著討論的深入,各項製度的細節逐漸完善。然而,在實施過程中,還是遇到了一些問題。


    比如在推行軍銜製時,一些老兵對新製度不太理解,認為還是舊的軍功賞賜製度更實在。


    張鄴得知後,親自來到軍營,與士兵們溝通交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烽煙四起:逐鹿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常太禹0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常太禹01並收藏烽煙四起:逐鹿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