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權謀暗湧驚市井
偷聽心聲後,女帝愛我如命 作者:王芯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遠處傳來更夫打更的聲音,陳三虎望著牢房外的月光,忽然想起黑風峽裏那半枚青銅令牌。
玄魂衛,慶王,神機營……這些藏在暗處的名字,此刻像一張大網,將小小的鐵衣鏢局兜在中間。
而那些在街頭呐喊的百姓,以為自己在反抗江湖惡勢力,卻不知早已成了別人手裏的刀——這哪裏是江湖動蕩,分明是朝堂的影子,已經悄悄漫進了市井的每一個角落。
老頭抽完最後一口煙,將煙袋塞進他手裏:“回去告訴李長峰,盯著商盟的貨棧。白磷粉……可不是尋常混混能弄到的東西。”
陳三虎捏著煙袋,忽然覺得掌心發燙。原來從斷鏢的第一滴血開始,所有的陰謀都早已布好——青鱗會被當槍使,百姓被當棋用,而他這個九品武徒,此刻才看清,這江湖的水,遠比他想的更深。
窗外,一陣夜風掠過,帶著些許血腥氣。臨安城的夜色裏,不知多少雙眼睛,正盯著這場即將蔓延的亂局——有人等著渾水摸魚,有人等著坐收漁利,而真正的風暴,才剛剛掀開一角。
另一邊結界內,沙礫被滾燙的日頭烤得劈啪作響時,那道陰影先於嘶吼籠罩了六人——裂足蛛王的數十條節肢如鐵矛般戳進沙地,紫黑色甲殼泛著黏液光澤,八隻複眼在額前排出詭異的弧度,每根足尖都凝著半寸長的倒鉤,沾著未幹的獸血。
天墟的骨刀剛震開第一波沙暴,蛛王的第一對螯肢已挾著腥風砸來,聖人境後期的威壓如重錘砸在眾人肩頭,紅焰踉蹌半步,眉心火紋猛地明滅——那是靈氣被壓製的征兆。
地罡咬牙硬接一記足擊,拳套與蛛腿相撞處濺出火花,卻見蛛王的節肢僅凹下淺痕,反觀他小臂的靈氣肌肉被震得發顫。
“盯準關節!”
玄溟的水刃纏住最前排兩條蛛足,黃穹的土槍趁機刺入足根軟甲,青冥的紫電順著槍杆炸開,“哢擦”聲中,兩條沾著沙粒的蛛足轟然落地。
蛛王發出刺耳的嘶鳴,剩餘節肢瘋狂拍打地麵,掀起的沙牆裹著黏液掃來,六人借勢閃退,卻見那怪物竟拖著殘肢竄進沙霧,斷足處湧出的墨綠色體液在沙地蝕出青煙——它逃了。
紅焰扯下腰間水囊衝洗刀刃,指尖劃過蛛足上的硬殼:“這玩意兒的甲殼比聖人境中期妖獸硬三成。”
天墟蹲下身戳了戳斷足,淡金色靈氣滲入甲殼縫隙,內裏的筋肉竟還在抽搐:“帶回去烤了,靈氣凝實度能漲半成。”
當晚,篝火映著六張沾沙的臉,烤蛛腿的香氣混著焦殼味散開,眾人腹中溫熱,指尖的聖體印記比昨夜亮了些許——那是吸收妖獸靈氣的征兆。
與此同時,在結界外位於陳三虎牢房百裏外的“清霄山”,號稱正道六大門派魁首之一的“玄清門”內,鍾聲沉沉。
掌門玄清真人負手站在演武場上,望著弟子們演練的“清霄劍訣”。他指尖摩挲著袖口的「禦賜雲紋」,那是三日前女親自賜下的,命他“統領江湖義士,與神機營一同剿平青鱗會亂黨。”
可此刻,場下弟子的劍招雖齊,眼神卻各有不同——有興奮者,以為能借此揚名;有疑慮者,盯著他袖口的雲紋,似在思索“江湖人替朝廷賣命”是否妥當。
“師父,弟子有話說。”人群中,一名灰衣弟子越眾而出,正是玄清門大弟子陸沉。
他九品巔峰的內力微微外放,劍穗在風中獵獵作響,“黑風峽劫案,分明是朝廷與江湖的博弈,為何我們要替朝廷出頭?青鱗會固然作惡,但百姓中毒一事,未必沒有蹊蹺——”
“住口!”玄清真人沉下臉,“朝廷賜下禦令,便是王法。江湖人若想在大乾立足,便該懂『順天者昌』的道理。”
他袖中甩出一卷黃紙,正是女帝的聖旨,“即日起,玄清門弟子隨神機營調遣,清剿青鱗會餘孽,誰敢抗命……”
玄清真人之所以如此配合朝廷,一來念及玄清門與女帝的淵源——玄清門背靠的“夢瀾宗”,正是女帝師尊所在的隱世大宗。
當年女帝登基前,曾被夢瀾宗宗主蘇瀾月收為弟子,悉心指點五載。師尊蘇瀾月親授她《雲淵劍訣》,那柄從不離身的“清月劍”,便取自夢瀾宗鑄劍閣藏了百年的玄鐵,經宗主親手鍛造而成。
二來也知大乾王朝與江湖命脈相連,青鱗會勾連外敵覬覦邊疆,若放任這群亂黨割裂山河,縱是夢瀾宗庇佑,玄清門數十萬弟子也終將卷入“覆巢之下無完卵”的危局。
他指尖摩挲著袖口的「禦賜雲紋」,銀線繡就的雲紋暗合夢瀾宗“雲行雨施”的道韻——這是女帝特意命人按宗門紋路繡製,既是皇恩,亦是對“夢瀾宗庇佑玄清門”的默許。
望向演武場上翻飛的劍影,弟子們腕間的“雲紋劍印”與他腰間的夢瀾宗令牌遙相呼應,忽然想起師尊臨閉關前的叮囑:“江湖與朝堂,從來不是水火。你持玄清門劍,當知‘護國安民’便是宗門‘隱而不絕’的真意。”
如今玄清門能以江湖宗門之身領朝廷密令,靠的正是夢瀾宗數萬年積澱的底蘊——那藏於雲霧深處的山門,至今仍有“雲淵劍陣”守護,陣中每塊石碑都刻著曆代宗主與曆代王朝帝王的“共戰銘文”。
而玄清門作為夢瀾宗在世俗的“劍刃”,三十餘萬弟子皆修夢瀾宗基礎心法,“淬體三品”不過是入門門檻,更有千餘“清霄劍主”能引動天地靈力,論單打獨鬥可斬江湖巨寇,論排兵布陣亦能與神機營火器陣相輔相成。
風吹過演武場,帶起他廣袖上的雲紋翻飛。玄清真人忽然笑了——女帝借玄清門平亂,何嚐不是借夢瀾宗的“隱世威”穩朝堂;而他率弟子應召,既是奉宗門“護蒼生”之訓,亦知唯有讓大乾王朝這方“棋盤”安穩,夢瀾宗的“大道”才能在世俗間悄然傳續。
指尖輕叩腰間清月劍——當年師尊贈劍時說“劍有雙刃,一斬妖邪,一護人間”,此刻望著弟子們眼中的堅毅,他忽然懂了:這一次,便是用玄清門的劍,為“江湖與朝堂”斬出一條共生之路的時候了。
“抗命的如何?”另一個聲音響起,是三弟子蘇明雪。她握著劍柄的手發白,“師父可知,臨安城的百姓被官兵驅趕,說是『替青鱗會通風報信』?我們玄清門向來以『護民』為旨,如今卻要幫著朝廷欺壓百姓,這和邪道有何分別?”
演武場上一片嘩然。玄清真人看著弟子們交頭接耳,忽然想起二十年前,自己還是個江湖浪子,因見官兵欺壓百姓,一怒之下拔劍殺人,是前任掌門將他帶入玄清門,教他「江湖雖遠,亦需守道」。
可如今,他握著禦賜令牌,卻覺得這令牌比劍還重——重到壓得他看不清,所謂「正道」,究竟是守江湖的道,還是守朝廷的規。
“掌門師兄,陛下的旨意不可違。”
二師弟周明遠上前半步,袖口的「玄清雲紋」隨動作輕晃,指尖悄悄扯了扯玄清真人廣袖——這是師門內“事有隱秘”的暗號。
他壓低聲音,目光掃過演武場角落裝作練劍的灰衣人,那是神機營安插的暗樁,“神機營的人盯著咱們三日了,昨夜我還聽說,晉王麾下的‘暗影堂’已收買了江湖三成鏢局,咱們玄清門在青州的分舵……最近總有人打聽弟子調派的動向。”
他沒說完,卻見玄清真人指尖摩挲著腰間夢瀾宗令牌的動作一頓——晉王與另一位藩王明麵上尊女帝為正統,私下卻各蓄甲兵,尤其是晉王,借江湖勢力滲透州郡,連玄清門在江南的商路都被暗中使了絆子。
女帝雖握神機營火器,卻缺江湖宗門的人心歸附,是以近日頻賜禦紋、廣下密旨,看似“倚重”,實則是要將玄清門這樣的正道魁首,牢牢綁在“朝廷正統”的戰車上。
“你可知為何陛下獨獨給咱們玄清門‘清霄劍訣’的禦賜刻紋?”
玄清真人忽然望向演武場中央,弟子們的劍勢正揮至“雲淵劍訣”的“覆雨”式,劍風帶起的晨霧裏,隱約可見神機營暗樁袖中露出的火銃槍管,“夢瀾宗隱世,玄清門入世,咱們既是江湖的‘劍’,也是朝堂的‘眼’——晉王要的是江湖亂,陛下要的是江湖穩,而咱們……”
他沒說完,周明遠卻已明白。玄清門作為正道六大魁首,三十萬弟子遍布天下,若倒向晉王,可助其攪動江湖、動搖朝堂;若站定女帝,便能借神機營的火器之勢,將江湖勢力整合成朝廷臂膀。
而此刻二師弟提及“站隊”,背後藏的何止是“旨意不可違”——是大乾王朝權臣博弈的漩渦中,玄清門作為其中一枚“關鍵棋子”,必須押注那個能讓江湖與朝堂共生的“掌權者”,否則稍有不慎,便是“正道魁首”淪為“亂黨同謀”的滅門之禍。
風掠過廣袖,玄清真人望著袖口的「禦賜雲紋」——銀線繡的雲紋裏,暗藏著夢瀾宗“雲行有道”的劍意。他忽然想起師尊說過:“入世之劍,當知輕重。”
指尖輕輕拂開二師弟扯著的袖子,聲音裏多了幾分沉穩:“去回陛下的話——玄清門領旨剿匪,三日內便讓‘清霄劍衛’開拔青州。至於晉王那邊……”
他目光掃過遠處神機營暗樁慌忙低頭練劍的模樣,唇角微揚,“江湖的風,從來隻往‘穩’處吹,咱們隻需按‘護民’的老規矩走,便是最好的‘站隊’。”
周明遠望著掌門師兄負手而立的背影,忽然懂了——玄清門的選擇,從來不是押注“掌權者”,而是押注“掌權者能否護得住江湖與朝堂的安穩”。
而女帝背後有夢瀾宗這棵大樹,手中又握著火器與江湖的平衡術,或許……便是那個能讓玄清門“以劍護道”的人。他悄悄將掌心的“暗影堂密信”揉成碎末,任由風將紙屑吹向演武場的劍痕裏——有些話不必說完,有些路,掌門師兄早已看得清楚。
“明日起,分三批下山。”玄清真人閉了閉眼,再睜眼時已恢複威嚴,“陸沉、蘇明雪,你們帶第一批弟子去臨安城,協助官府維持治安。記住——”他盯著兩人,“一切聽神機營調遣,不可擅自行動。”
玄魂衛,慶王,神機營……這些藏在暗處的名字,此刻像一張大網,將小小的鐵衣鏢局兜在中間。
而那些在街頭呐喊的百姓,以為自己在反抗江湖惡勢力,卻不知早已成了別人手裏的刀——這哪裏是江湖動蕩,分明是朝堂的影子,已經悄悄漫進了市井的每一個角落。
老頭抽完最後一口煙,將煙袋塞進他手裏:“回去告訴李長峰,盯著商盟的貨棧。白磷粉……可不是尋常混混能弄到的東西。”
陳三虎捏著煙袋,忽然覺得掌心發燙。原來從斷鏢的第一滴血開始,所有的陰謀都早已布好——青鱗會被當槍使,百姓被當棋用,而他這個九品武徒,此刻才看清,這江湖的水,遠比他想的更深。
窗外,一陣夜風掠過,帶著些許血腥氣。臨安城的夜色裏,不知多少雙眼睛,正盯著這場即將蔓延的亂局——有人等著渾水摸魚,有人等著坐收漁利,而真正的風暴,才剛剛掀開一角。
另一邊結界內,沙礫被滾燙的日頭烤得劈啪作響時,那道陰影先於嘶吼籠罩了六人——裂足蛛王的數十條節肢如鐵矛般戳進沙地,紫黑色甲殼泛著黏液光澤,八隻複眼在額前排出詭異的弧度,每根足尖都凝著半寸長的倒鉤,沾著未幹的獸血。
天墟的骨刀剛震開第一波沙暴,蛛王的第一對螯肢已挾著腥風砸來,聖人境後期的威壓如重錘砸在眾人肩頭,紅焰踉蹌半步,眉心火紋猛地明滅——那是靈氣被壓製的征兆。
地罡咬牙硬接一記足擊,拳套與蛛腿相撞處濺出火花,卻見蛛王的節肢僅凹下淺痕,反觀他小臂的靈氣肌肉被震得發顫。
“盯準關節!”
玄溟的水刃纏住最前排兩條蛛足,黃穹的土槍趁機刺入足根軟甲,青冥的紫電順著槍杆炸開,“哢擦”聲中,兩條沾著沙粒的蛛足轟然落地。
蛛王發出刺耳的嘶鳴,剩餘節肢瘋狂拍打地麵,掀起的沙牆裹著黏液掃來,六人借勢閃退,卻見那怪物竟拖著殘肢竄進沙霧,斷足處湧出的墨綠色體液在沙地蝕出青煙——它逃了。
紅焰扯下腰間水囊衝洗刀刃,指尖劃過蛛足上的硬殼:“這玩意兒的甲殼比聖人境中期妖獸硬三成。”
天墟蹲下身戳了戳斷足,淡金色靈氣滲入甲殼縫隙,內裏的筋肉竟還在抽搐:“帶回去烤了,靈氣凝實度能漲半成。”
當晚,篝火映著六張沾沙的臉,烤蛛腿的香氣混著焦殼味散開,眾人腹中溫熱,指尖的聖體印記比昨夜亮了些許——那是吸收妖獸靈氣的征兆。
與此同時,在結界外位於陳三虎牢房百裏外的“清霄山”,號稱正道六大門派魁首之一的“玄清門”內,鍾聲沉沉。
掌門玄清真人負手站在演武場上,望著弟子們演練的“清霄劍訣”。他指尖摩挲著袖口的「禦賜雲紋」,那是三日前女親自賜下的,命他“統領江湖義士,與神機營一同剿平青鱗會亂黨。”
可此刻,場下弟子的劍招雖齊,眼神卻各有不同——有興奮者,以為能借此揚名;有疑慮者,盯著他袖口的雲紋,似在思索“江湖人替朝廷賣命”是否妥當。
“師父,弟子有話說。”人群中,一名灰衣弟子越眾而出,正是玄清門大弟子陸沉。
他九品巔峰的內力微微外放,劍穗在風中獵獵作響,“黑風峽劫案,分明是朝廷與江湖的博弈,為何我們要替朝廷出頭?青鱗會固然作惡,但百姓中毒一事,未必沒有蹊蹺——”
“住口!”玄清真人沉下臉,“朝廷賜下禦令,便是王法。江湖人若想在大乾立足,便該懂『順天者昌』的道理。”
他袖中甩出一卷黃紙,正是女帝的聖旨,“即日起,玄清門弟子隨神機營調遣,清剿青鱗會餘孽,誰敢抗命……”
玄清真人之所以如此配合朝廷,一來念及玄清門與女帝的淵源——玄清門背靠的“夢瀾宗”,正是女帝師尊所在的隱世大宗。
當年女帝登基前,曾被夢瀾宗宗主蘇瀾月收為弟子,悉心指點五載。師尊蘇瀾月親授她《雲淵劍訣》,那柄從不離身的“清月劍”,便取自夢瀾宗鑄劍閣藏了百年的玄鐵,經宗主親手鍛造而成。
二來也知大乾王朝與江湖命脈相連,青鱗會勾連外敵覬覦邊疆,若放任這群亂黨割裂山河,縱是夢瀾宗庇佑,玄清門數十萬弟子也終將卷入“覆巢之下無完卵”的危局。
他指尖摩挲著袖口的「禦賜雲紋」,銀線繡就的雲紋暗合夢瀾宗“雲行雨施”的道韻——這是女帝特意命人按宗門紋路繡製,既是皇恩,亦是對“夢瀾宗庇佑玄清門”的默許。
望向演武場上翻飛的劍影,弟子們腕間的“雲紋劍印”與他腰間的夢瀾宗令牌遙相呼應,忽然想起師尊臨閉關前的叮囑:“江湖與朝堂,從來不是水火。你持玄清門劍,當知‘護國安民’便是宗門‘隱而不絕’的真意。”
如今玄清門能以江湖宗門之身領朝廷密令,靠的正是夢瀾宗數萬年積澱的底蘊——那藏於雲霧深處的山門,至今仍有“雲淵劍陣”守護,陣中每塊石碑都刻著曆代宗主與曆代王朝帝王的“共戰銘文”。
而玄清門作為夢瀾宗在世俗的“劍刃”,三十餘萬弟子皆修夢瀾宗基礎心法,“淬體三品”不過是入門門檻,更有千餘“清霄劍主”能引動天地靈力,論單打獨鬥可斬江湖巨寇,論排兵布陣亦能與神機營火器陣相輔相成。
風吹過演武場,帶起他廣袖上的雲紋翻飛。玄清真人忽然笑了——女帝借玄清門平亂,何嚐不是借夢瀾宗的“隱世威”穩朝堂;而他率弟子應召,既是奉宗門“護蒼生”之訓,亦知唯有讓大乾王朝這方“棋盤”安穩,夢瀾宗的“大道”才能在世俗間悄然傳續。
指尖輕叩腰間清月劍——當年師尊贈劍時說“劍有雙刃,一斬妖邪,一護人間”,此刻望著弟子們眼中的堅毅,他忽然懂了:這一次,便是用玄清門的劍,為“江湖與朝堂”斬出一條共生之路的時候了。
“抗命的如何?”另一個聲音響起,是三弟子蘇明雪。她握著劍柄的手發白,“師父可知,臨安城的百姓被官兵驅趕,說是『替青鱗會通風報信』?我們玄清門向來以『護民』為旨,如今卻要幫著朝廷欺壓百姓,這和邪道有何分別?”
演武場上一片嘩然。玄清真人看著弟子們交頭接耳,忽然想起二十年前,自己還是個江湖浪子,因見官兵欺壓百姓,一怒之下拔劍殺人,是前任掌門將他帶入玄清門,教他「江湖雖遠,亦需守道」。
可如今,他握著禦賜令牌,卻覺得這令牌比劍還重——重到壓得他看不清,所謂「正道」,究竟是守江湖的道,還是守朝廷的規。
“掌門師兄,陛下的旨意不可違。”
二師弟周明遠上前半步,袖口的「玄清雲紋」隨動作輕晃,指尖悄悄扯了扯玄清真人廣袖——這是師門內“事有隱秘”的暗號。
他壓低聲音,目光掃過演武場角落裝作練劍的灰衣人,那是神機營安插的暗樁,“神機營的人盯著咱們三日了,昨夜我還聽說,晉王麾下的‘暗影堂’已收買了江湖三成鏢局,咱們玄清門在青州的分舵……最近總有人打聽弟子調派的動向。”
他沒說完,卻見玄清真人指尖摩挲著腰間夢瀾宗令牌的動作一頓——晉王與另一位藩王明麵上尊女帝為正統,私下卻各蓄甲兵,尤其是晉王,借江湖勢力滲透州郡,連玄清門在江南的商路都被暗中使了絆子。
女帝雖握神機營火器,卻缺江湖宗門的人心歸附,是以近日頻賜禦紋、廣下密旨,看似“倚重”,實則是要將玄清門這樣的正道魁首,牢牢綁在“朝廷正統”的戰車上。
“你可知為何陛下獨獨給咱們玄清門‘清霄劍訣’的禦賜刻紋?”
玄清真人忽然望向演武場中央,弟子們的劍勢正揮至“雲淵劍訣”的“覆雨”式,劍風帶起的晨霧裏,隱約可見神機營暗樁袖中露出的火銃槍管,“夢瀾宗隱世,玄清門入世,咱們既是江湖的‘劍’,也是朝堂的‘眼’——晉王要的是江湖亂,陛下要的是江湖穩,而咱們……”
他沒說完,周明遠卻已明白。玄清門作為正道六大魁首,三十萬弟子遍布天下,若倒向晉王,可助其攪動江湖、動搖朝堂;若站定女帝,便能借神機營的火器之勢,將江湖勢力整合成朝廷臂膀。
而此刻二師弟提及“站隊”,背後藏的何止是“旨意不可違”——是大乾王朝權臣博弈的漩渦中,玄清門作為其中一枚“關鍵棋子”,必須押注那個能讓江湖與朝堂共生的“掌權者”,否則稍有不慎,便是“正道魁首”淪為“亂黨同謀”的滅門之禍。
風掠過廣袖,玄清真人望著袖口的「禦賜雲紋」——銀線繡的雲紋裏,暗藏著夢瀾宗“雲行有道”的劍意。他忽然想起師尊說過:“入世之劍,當知輕重。”
指尖輕輕拂開二師弟扯著的袖子,聲音裏多了幾分沉穩:“去回陛下的話——玄清門領旨剿匪,三日內便讓‘清霄劍衛’開拔青州。至於晉王那邊……”
他目光掃過遠處神機營暗樁慌忙低頭練劍的模樣,唇角微揚,“江湖的風,從來隻往‘穩’處吹,咱們隻需按‘護民’的老規矩走,便是最好的‘站隊’。”
周明遠望著掌門師兄負手而立的背影,忽然懂了——玄清門的選擇,從來不是押注“掌權者”,而是押注“掌權者能否護得住江湖與朝堂的安穩”。
而女帝背後有夢瀾宗這棵大樹,手中又握著火器與江湖的平衡術,或許……便是那個能讓玄清門“以劍護道”的人。他悄悄將掌心的“暗影堂密信”揉成碎末,任由風將紙屑吹向演武場的劍痕裏——有些話不必說完,有些路,掌門師兄早已看得清楚。
“明日起,分三批下山。”玄清真人閉了閉眼,再睜眼時已恢複威嚴,“陸沉、蘇明雪,你們帶第一批弟子去臨安城,協助官府維持治安。記住——”他盯著兩人,“一切聽神機營調遣,不可擅自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