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聖旨到了
重生後,太夫人她隻想擺爛 作者:冬月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閔喬氏想想也是,便沒再糾結這件事。
如此更好,老樵手底下的人本就沒幾個,這次大屰一行,又折進去幾個,現在屈指一數,除了老樵之位,就隻剩護送楚王回來的兩人以及留在京城看守鏢局,順便照看周氏母女的那一個了。
閔喬氏轉而問道:“不知道伯爺準備何時動手?遲了,怕是紀懷朗就要回西京奔喪了。”
恩平伯神色平靜的搖了搖頭,“紀懷朗暫時不會離開邊關。”
“平兗侯一死,平兗侯府就靠他頂立門戶了。
“眼瞅著建功立業的機會就擺在麵前,他可不會為了奔喪而錯失良機。”
“建功立業!?”閔喬氏麵露疑惑,“不是說,兩國已經達成共識,此次不會開戰嗎?”
恩平伯猶豫了一下,這才壓低聲音謹慎說道:“大衍確實不會和大屰開戰。但是,大衍和大屰準備聯手出兵滅了上安國。”
此話一出,閔喬氏頓時心中大駭。
上安國乃是同時和大衍、大屰接壤的小國,也是此次前來邊關圍觀和談的幾個小國之一。
這好端端的看戲,怎麽就看到了要被滅國的地步?
難道是和談過程中,上安國出了什麽紕漏,同時觸怒了兩大國?
不應該啊!在大衍的高壓政策和大屰的懷柔政策之下,上安國一直都是安安分分的乖寶寶啊!
思及此,閔喬氏突然想到了一種可能性。
她錯愕的看向恩平伯,求證道:“在大屰境內,襲殺大衍和親隊伍的第三方……該不會定了上安國吧?”
兩大國這是準備讓上安國背鍋啊!
大衍算計大屰,大屰也在將計就計算計大衍。
結果因為一個雙麵細作平兗侯,誰都不知道裏麵藏著什麽算計,仗也打不起來了。
最後,為了雙方的顏麵,鍋竟然落在了上安小國頭上!
恩平伯點了點頭,“這幾日,兩國應該就會聯合發布國書,共同征討上安。”
閔喬氏雙眼放光,“這樣的話,紀懷朗確實不會輕易離開邊關。”
而,一旦紀懷朗出現在大屰的出征隊伍裏,想要斷他手腳,簡直不要太容易!
而且,人在戰場上出事,還不會引人懷疑!
兩天後,京城的旨意到了。
大屰那邊的聖旨也到了。
同一天,兩國聯合發布國書,將和親隊伍被襲殺的鍋扣在了上安國頭上。並大義凜然的宣稱,兩國聯軍將即日出兵征討上安。
而國書發布的第一時間,上安的使臣便被大屰士兵就地格殺。
原本以為大屰政策懷柔,安全有保障。所以,前來圍觀的所有小國使臣都住在大屰的駐地中。
可誰能想到,大屰狠起來,一點都不比大衍差。
就這樣,在殺了上安使臣之後,大屰的五萬大軍和大衍的三萬大軍同時出兵,直奔上安國都而去。
大屰那邊的主將是個一直被閑置的主戰派將領。太子監國後,才被重新重用。算是太子夏臨淵的心腹。
明麵上,紀懷朗也同樣是夏臨淵的心腹,所以,紀懷朗也輕輕鬆鬆的在大軍隊伍中撈了一個小將軍當。
而大衍這邊的統帥將領正是掌兵三萬的恩平伯嚴謹。
至於安南伯,則繼續駐守西關。
大軍出征,邊城百姓人心惶惶的同時,又鬆了口氣。
至少,大衍沒有和大屰打起來!
相較和大衍旗鼓相當的大屰而言,所有人都覺得彈丸小國上安更好欺負!
而在大軍開拔的時候,閔喬氏也在收拾東西,準備跟著京城來的宣旨隊伍一起進京了。
是的,和出征上安的旨意一起來的,還有召閔喬氏入京的聖旨。以及催促楚王、李三七兄妹盡快回京複命的口諭。
於是,在聖旨下來的第二天,閔喬氏便坐上了京城來傳旨,順便接人的車駕趕往京城。
同行的還有還真、聞秀和阿棋。
至於重傷的老樵,原本閔喬氏是準備留他在邊城養傷的。
可是,在閔喬氏和恩平伯談妥了報複王氏的交易之後,老樵便求了閔喬氏允準,讓自己手底下那兩個兄弟送自己趕往了惠州城。
他要去送他大哥最後一程,然後再陪同他母親和妹妹一起回京。
閔喬氏自然也沒有阻攔的道理,所以,早在兩天前就安排了車輛將人送走了。
返回京城的馬車上,還真、阿棋與閔喬氏同乘一車。
阿棋想到跟著李三七上了一輛車的聞秀,便詢問道:“聞秀這是不準備回來伺候了?”
還真看了閔喬氏一眼,沒有說話。
閔喬氏笑了笑,“隻怕她想回來,七公主也不會放人了。”
去往大屰這一路,尤其是和親隊伍被襲之後,各自四散逃命那段時間,七公主和聞秀朝夕相處,生死與共。隻怕早就動了留下聞秀的心思。
所以,即便七公主以前的幾個貼身宮女跟著宣旨太監一起來了邊關,她也沒放聞秀回來。
不過,她也不是小氣的人。雖然聞秀很好,但是七公主想要,送她便是。
或許,跟著七公主,對聞秀而言,才是更好的歸宿。
見閔喬氏說得輕鬆,一點都不介意,阿棋便沒再多言。
隻是,這件事她也默默的記在了心裏。
回頭得告訴未佳姐姐一聲,讓她找聞秀談一談。
阿棋沒再說話,倒是還真猶豫著開了口,“老夫人,回京之後,我準備回永寧侯府了。”
此言一出,閔喬氏頓時詫異無比。可隨即欣慰一笑,歡喜道:“這是好事啊!難為你終於想通了。”
“這下子,永寧侯夫人也算是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了。”
“回去後,多孝順你娘,她這半輩子不容易。尤其是為了你的事,操了不少心!”
閔喬氏殷殷叮囑著,話語中的歡喜簡單而純粹。
還真點了點頭,認真答應道:“我會的。”
往大屰走這一遭,才讓她真正明白了身份、地位的重要性。
而身份、地位,在她沒有本事自己給自己的時候,便隻能依仗家族!
以前,她隻想要自由,隻想隨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
可現在,她想要身份和地位,更想要不被人輕易踐踏的尊嚴。
隻有這樣,她才能更好的護住老夫人!
隻是……
她擔憂的說道:“老夫人,阿九死了,我也要回永寧侯府去了,若是聞秀再跟著七公主離開,那您身邊可就沒有會武的丫鬟貼身護您安全了。”
阿棋也擔憂得直皺眉:“老夫人,這樣可不行啊!要不然,再從當初那些人裏麵挑兩個?”
還真和聞秀就是從江南回來之後,在那些人裏麵挑出來的。
閔喬氏朝著兩人安撫的笑了笑,“你們就別操心我的事了,我心裏有數。”
說著,閔喬氏好笑的看了看兩人,“都是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怎麽一個個都跟老媽子似的,操這麽多心呢?”
還真尷尬的抽了抽嘴角。
倒是阿棋不以為意,反正身為恩平伯夫人身邊的管事大丫鬟,她做的就是老媽子的事。隨時隨地為主子操心都已經變成習慣了。
如此更好,老樵手底下的人本就沒幾個,這次大屰一行,又折進去幾個,現在屈指一數,除了老樵之位,就隻剩護送楚王回來的兩人以及留在京城看守鏢局,順便照看周氏母女的那一個了。
閔喬氏轉而問道:“不知道伯爺準備何時動手?遲了,怕是紀懷朗就要回西京奔喪了。”
恩平伯神色平靜的搖了搖頭,“紀懷朗暫時不會離開邊關。”
“平兗侯一死,平兗侯府就靠他頂立門戶了。
“眼瞅著建功立業的機會就擺在麵前,他可不會為了奔喪而錯失良機。”
“建功立業!?”閔喬氏麵露疑惑,“不是說,兩國已經達成共識,此次不會開戰嗎?”
恩平伯猶豫了一下,這才壓低聲音謹慎說道:“大衍確實不會和大屰開戰。但是,大衍和大屰準備聯手出兵滅了上安國。”
此話一出,閔喬氏頓時心中大駭。
上安國乃是同時和大衍、大屰接壤的小國,也是此次前來邊關圍觀和談的幾個小國之一。
這好端端的看戲,怎麽就看到了要被滅國的地步?
難道是和談過程中,上安國出了什麽紕漏,同時觸怒了兩大國?
不應該啊!在大衍的高壓政策和大屰的懷柔政策之下,上安國一直都是安安分分的乖寶寶啊!
思及此,閔喬氏突然想到了一種可能性。
她錯愕的看向恩平伯,求證道:“在大屰境內,襲殺大衍和親隊伍的第三方……該不會定了上安國吧?”
兩大國這是準備讓上安國背鍋啊!
大衍算計大屰,大屰也在將計就計算計大衍。
結果因為一個雙麵細作平兗侯,誰都不知道裏麵藏著什麽算計,仗也打不起來了。
最後,為了雙方的顏麵,鍋竟然落在了上安小國頭上!
恩平伯點了點頭,“這幾日,兩國應該就會聯合發布國書,共同征討上安。”
閔喬氏雙眼放光,“這樣的話,紀懷朗確實不會輕易離開邊關。”
而,一旦紀懷朗出現在大屰的出征隊伍裏,想要斷他手腳,簡直不要太容易!
而且,人在戰場上出事,還不會引人懷疑!
兩天後,京城的旨意到了。
大屰那邊的聖旨也到了。
同一天,兩國聯合發布國書,將和親隊伍被襲殺的鍋扣在了上安國頭上。並大義凜然的宣稱,兩國聯軍將即日出兵征討上安。
而國書發布的第一時間,上安的使臣便被大屰士兵就地格殺。
原本以為大屰政策懷柔,安全有保障。所以,前來圍觀的所有小國使臣都住在大屰的駐地中。
可誰能想到,大屰狠起來,一點都不比大衍差。
就這樣,在殺了上安使臣之後,大屰的五萬大軍和大衍的三萬大軍同時出兵,直奔上安國都而去。
大屰那邊的主將是個一直被閑置的主戰派將領。太子監國後,才被重新重用。算是太子夏臨淵的心腹。
明麵上,紀懷朗也同樣是夏臨淵的心腹,所以,紀懷朗也輕輕鬆鬆的在大軍隊伍中撈了一個小將軍當。
而大衍這邊的統帥將領正是掌兵三萬的恩平伯嚴謹。
至於安南伯,則繼續駐守西關。
大軍出征,邊城百姓人心惶惶的同時,又鬆了口氣。
至少,大衍沒有和大屰打起來!
相較和大衍旗鼓相當的大屰而言,所有人都覺得彈丸小國上安更好欺負!
而在大軍開拔的時候,閔喬氏也在收拾東西,準備跟著京城來的宣旨隊伍一起進京了。
是的,和出征上安的旨意一起來的,還有召閔喬氏入京的聖旨。以及催促楚王、李三七兄妹盡快回京複命的口諭。
於是,在聖旨下來的第二天,閔喬氏便坐上了京城來傳旨,順便接人的車駕趕往京城。
同行的還有還真、聞秀和阿棋。
至於重傷的老樵,原本閔喬氏是準備留他在邊城養傷的。
可是,在閔喬氏和恩平伯談妥了報複王氏的交易之後,老樵便求了閔喬氏允準,讓自己手底下那兩個兄弟送自己趕往了惠州城。
他要去送他大哥最後一程,然後再陪同他母親和妹妹一起回京。
閔喬氏自然也沒有阻攔的道理,所以,早在兩天前就安排了車輛將人送走了。
返回京城的馬車上,還真、阿棋與閔喬氏同乘一車。
阿棋想到跟著李三七上了一輛車的聞秀,便詢問道:“聞秀這是不準備回來伺候了?”
還真看了閔喬氏一眼,沒有說話。
閔喬氏笑了笑,“隻怕她想回來,七公主也不會放人了。”
去往大屰這一路,尤其是和親隊伍被襲之後,各自四散逃命那段時間,七公主和聞秀朝夕相處,生死與共。隻怕早就動了留下聞秀的心思。
所以,即便七公主以前的幾個貼身宮女跟著宣旨太監一起來了邊關,她也沒放聞秀回來。
不過,她也不是小氣的人。雖然聞秀很好,但是七公主想要,送她便是。
或許,跟著七公主,對聞秀而言,才是更好的歸宿。
見閔喬氏說得輕鬆,一點都不介意,阿棋便沒再多言。
隻是,這件事她也默默的記在了心裏。
回頭得告訴未佳姐姐一聲,讓她找聞秀談一談。
阿棋沒再說話,倒是還真猶豫著開了口,“老夫人,回京之後,我準備回永寧侯府了。”
此言一出,閔喬氏頓時詫異無比。可隨即欣慰一笑,歡喜道:“這是好事啊!難為你終於想通了。”
“這下子,永寧侯夫人也算是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了。”
“回去後,多孝順你娘,她這半輩子不容易。尤其是為了你的事,操了不少心!”
閔喬氏殷殷叮囑著,話語中的歡喜簡單而純粹。
還真點了點頭,認真答應道:“我會的。”
往大屰走這一遭,才讓她真正明白了身份、地位的重要性。
而身份、地位,在她沒有本事自己給自己的時候,便隻能依仗家族!
以前,她隻想要自由,隻想隨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
可現在,她想要身份和地位,更想要不被人輕易踐踏的尊嚴。
隻有這樣,她才能更好的護住老夫人!
隻是……
她擔憂的說道:“老夫人,阿九死了,我也要回永寧侯府去了,若是聞秀再跟著七公主離開,那您身邊可就沒有會武的丫鬟貼身護您安全了。”
阿棋也擔憂得直皺眉:“老夫人,這樣可不行啊!要不然,再從當初那些人裏麵挑兩個?”
還真和聞秀就是從江南回來之後,在那些人裏麵挑出來的。
閔喬氏朝著兩人安撫的笑了笑,“你們就別操心我的事了,我心裏有數。”
說著,閔喬氏好笑的看了看兩人,“都是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怎麽一個個都跟老媽子似的,操這麽多心呢?”
還真尷尬的抽了抽嘴角。
倒是阿棋不以為意,反正身為恩平伯夫人身邊的管事大丫鬟,她做的就是老媽子的事。隨時隨地為主子操心都已經變成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