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殿試分三甲,一甲隻有三人,稱“進士及第”。
第一名狀元從六品起步,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正七品起步。
三人無須朝試直接進入翰林院擔任修撰、編修等職,起點很高,仕途也很順利,很大概率榮升部堂、中堂。
二甲錄取的進士稱“進士出身”,錄取人數並不固定,有時錄幾十個,有時也錄一百多個。
起步也是正七品,但除排名最高的“傳臚”可直接授予官職外,其餘均需要參加朝考選拔,成績優秀者才能正式授官。
三甲一般錄取一到二百人,稱“同進士出身”,成績屬於殿試墊底的,要不是殿試有不淘汰人的規矩,就是全部不合格滾蛋的那種。
相比“進士及第”、“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的官員起步低的多,隻有正八品且很難“留京”工作,大多是被分配到邊遠貧瘠之地。
後期升職時如果是和一甲、二甲出身的官員競爭同一崗位,必須讓位於那些正牌進士,不過要強於舉人、監生出身的官員。
也就是說“同進士出身”不是真的進士出身,但按進士出身對待。
好比“如夫人”,如同夫人實則低人一等的小妾。
因此不少同進士出身的官員就恥於提自己的“學曆”,因為真的很難聽。
擱趙安這邊,實際比同進士出身還不如。
因為他是老太爺高興起來破例賞的“賜‘賜同進士出身’”。
什麽個意思呢?
表子都不如的表子。
這種事跟監生出身當老宗師差不多,都他媽的百年不遇。
也就老太爺晚年喜歡騷操作,做事不拘一格,不然真的不敢想。
曆史上,有清一代沒有參加會試、殿試卻被破格賜“賜同進士出身”的其實真有。
這人叫左宗棠。
慈禧老太後給左大帥的特別優待。
要不是左大帥老的提不動刀,天知道會不會衝冠一怒為出身。
不過左大帥好歹也是舉人,給賜個同進士出身也說的過去。
趙安呢?
說是監生其實就是個童生,學曆對比後世的話,就是個技校中專生。
甭管是不是罵人,賜同進士出身都是來自皇家的隆恩,問題來了,這個賜同進士出身給安在哪一屆三甲名單上呢。
不管是進士出身還是同進士出身,都要有完整檔案移交吏部的,這樣將來吏部選官任官時有個年限參照。
根據任職時間調整職務的意思,你不能把乾隆五十年的進士工作年限等同乾隆三十年的啊。
旨意按程序轉到禮部時,可把禮部愁壞了,沒法安排!
每屆殿試三甲人員名單連同座師、房師早就製成冊子人手一份,也在禮部和吏部存了檔,這要憑空安插一個,這名單就得作廢,那可就麻煩了。
光回收名單冊子就夠禮部忙活大半年的。
還是和中堂給出的主意,就給安在今年萬壽恩科殿試的三甲名單上,為了上上下下都好交待,特點三甲第185名。
三甲就錄185個,不能再多錄了。
因為中堂大人就是本屆恩科的會試正考官兼殿試讀卷官。
跟趙有祿這個名字注定要載入史冊似的,這一操作又刷新了一個曆史。
恩科會試十一月才舉行,如今才十月!
也就是說渾不知自個捐監的中專學曆已經變成函授本科的趙安,提前一個月就成了乾隆五十五年恩科會試的三甲進士。
哪朝哪代有這好事?
要說好處還有呢,就是這麽一搞趙安不僅成了老太爺欽點的天子門生,還直接認了和中堂當座師。
座師什麽概念?
跟義父在上差不多。
不敢得罪和中堂更不敢掃老太爺興的禮部隻好捏著鼻子認了,一頓猛如虎操作後,照規矩派了個筆帖式拿著提前印刷的趙安函授本科畢業證書快馬加鞭就奔了揚州。
為了讓這張畢業證書看著像那麽回事,連畢業日期都給寫的十一月。
說實在的,這畢業證書就跟個玩笑似的走快遞就行,為何還要專人送達。
無非是禮部基層人員想掙點零花錢唄。
大老遠來一趟,規矩百兩起步,來回吃住又都是公款,傻子才不出京旅遊呢。
揚州這邊,學生們埋首奮戰四天後,當了四天木頭人的趙安終是上了發條,迎來屬於自己的工作——閱卷。
由於參加府試的學生有五百多人,因此閱卷需要五天時間。
參加閱卷的俗稱“房師”,除了從府學抽的六名老秀才參加閱卷外,還有江都知縣鄭三萬、揚州同知兩個地方官一同參加閱卷,另外就是從州縣抽調的六名學官。
從州縣調學官參與閱卷自是防止府裏因為競爭原因做手腳,把人州縣學子給強行刷下去。
連同正副考官在內,整個閱卷領導小組成員共十六人。
組長知府大人不參與前期閱卷,負責這項工作的就是趙安這個副組長。
第一天主要批改帖經,就是死記硬背的東西,格式跟後世考卷差不多,寫對了就給分,沒寫或者不對就給叉了。
基本上流水作業,沒什麽問題。
趙安也拿了些考生卷子來看,看的多了也能背上幾句。
第二天和第三天批改雜文,雜文考的主要就是詩賦。
詩賦這東西好與不好各人看法不一,因此定等起來實際全看閱卷老師心情。
這也是最容易舞弊的科目。
最後兩天則批改策論。
策論題目是知府大人出的,叫《有複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
啥意思,趙安看不明白,但不影響他煞有介事的在那將已被其他閱卷老師評過的卷子拿來寫上自己的評語。
為了體現自己這個副考官的水平,趙安這兩天又往大腦裏充了不少電,因此評語寫的非常專業,之乎者也的挺像那麽一回事。
隻是改著改著發現不對,怎麽少了一個考生卷子的。
考生叫陳大華,老宋收人家長二百兩保證人孩子能過的。
趙安也給打了包票,說必定給定個乙等包過府試,至於院試聽天由命吧。
結果等到最後也沒看到陳大華的卷子,趙安自然要過問一下,要不然老宋還以為他故意把人卡了呢。
為這小事跟老宋鬧出不愉快來可不值當,畢竟他和老丁已經決定和趙安一起刷爆老太爺家信用卡額度。
且還是形成了比利益共同體還牢靠的生命共同體,萬萬不能得罪的。
當下到閱卷房找陳大華的卷子,最後在一堆被判不及格的卷子中找到了寫有陳大華名字的策論卷。
也不是直接就翻找,而是裝模作樣在那抽檢。
這也是考官的權力,防止有些學生卷子因為閱卷房師個人原因故意判不及格。
官方說法叫覆考,就是複查的意思。
“這個叫陳大華的學生答的不錯,為何要給他判個四等?這卷子誰判的?”
趙安問的是身邊一位正在閱卷的學官。
高郵州學抽上來的閱卷老師,姓吳,舉人出身,於高郵州學任訓導一職。
四等就是文理有疵者,文理平通者為一等,文理亦通者為二等,文理略通者為三等,隻有三等以上才能進入交叉閱卷。
不能進入交叉閱卷的結果就是淘汰。
顯然,這個陳大華被淘汰了,除非他的帖經和雜文特別優秀,否則沒有翻身機會。
“趙大人,這陳大華的卷子是下官判的,大人自己看看這陳大華寫的是什麽狗屁不通東西,下官沒給他定個六等就不錯了。”
吳訓導是正八品官,又是在高郵州學任職,與府學沒有隸屬關係更無利益關係,加之聽說府學新任教授是個捐監出身,因此打心眼裏就瞧不上。
待見這捐監的將他判為四等的卷子說成不錯,不禁就有點來氣了。
那樣子就跟專家學者被人質疑繡花枕頭差不多。
侮辱,嚴重的侮辱。
“噢?本官怎麽覺得這陳大華答的不錯的,這卷子本官提了,吳大人且忙便是。”
趙安才懶得跟個參加閱卷的抽調人員廢話,拿著陳大華的卷子就要回自己的閱卷房,不想這位吳訓導腦子有點迂,竟然很不服氣的說卷子既已被他判為四等,若副考官覺得他判的有問題,可讓其他房師來斷。
就是請大家評評理的意思,不能你趙教授說什麽就是什麽。
在場的幾位閱卷老師都被這邊動靜吸引,有府學抽過來的,也有地方來的學官,負責人是江都知縣鄭三萬。
鄭知縣存心看熱鬧呢,結果被趙安給點了名:“既然吳大人這麽說了,那鄭大人你來看看這卷子到底答的如何,若真如吳大人所說文理有疵,那本官也不好提上去。”
聽了這話,鄭三萬無奈隻得上前接過卷子細看起來,越看越想罵娘,讓他判的話直接六等好了,四等都是手下留情。
隻將視線從卷上收回時,到嘴的話卻成了:“看著雖有瑕疵,但瑕不掩瑜,定四等是不妥,我看能定二等。”
必須二等,因為昨天他剛和趙教授打過招呼,放他江都兩名考生過關,為此給了五百兩好處給趙教授。
“二等?!”
吳訓導愣在那裏,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明明給四等都高了的卷子,怎麽就成了二等好卷了?
恰這時省裏監考的婁老師路過,聽見閱卷房動靜也來看熱鬧,結果不來還好,一來就被趙教授要求判個卷子。
“嗯,啊,噢,不錯,不錯,這考生所答十分契合考題,文理也通,實屬佳卷,定個一等也不為過。”
說完,跟扔燙手山芋似的,婁老師就將卷子塞到趙安手中,同時給了他一個憤怒眼神:這種文理不通的考生銀子你也敢收,你小子真豬油蒙了心!
趙安哪怕婁老師的憤怒,他要的是態度,來自省裏的態度。
兩人的判斷真把高郵吳訓導弄懵了,江都知縣說能定二等,省學政衙門的婁大人則說能定一等,難道真是他看走了眼?
出於對自身專業知識的驕傲,吳訓導當場表示異議:“三位大人,下官前後參加了快三十年的府試、縣試判卷,就沒見過這等不通文理的文章,不知三位大人怎麽就判這卷子好了!”
鄭知縣和婁老師見狀雙雙側臉,不好意思跟人吳訓導杠啊。
樹都要皮呢,人還能真不要臉?
他們不杠,隻能趙安自己杠了,輕咳一聲:“本官是府學教授,難道吳大人認為本官這個教授看不出什麽文章好,什麽文章不好嗎!”
“趙大人雖是本府教授,不過據下官所知趙大人實是捐監出身,怕趙大人未必真能看出這文章好還是壞.趙大人真要覺得這文章好,就給下官講講到底好在哪裏!”
吳訓導這就過份了,當眾戳人趙教授的軟肋,未免太不像話。
也把人趙教授給架住了。
他能說出屁的好來!
求助似的瞥向鄭知縣和婁老師,二人卻不想湊這熱鬧,一個吱吱唔唔,一個則是沉默是金。
其餘參加閱卷的則跟心有靈犀似的不約而同繼續認真判起卷來,唯恐卷入這場紛爭之中。
趙安那個氣啊,關鍵時候你們不拉兄弟一把,將來別怪我把你們船給掀了。
頭疼之餘通判汪鳴泰大人卻不知從哪冒了出來,還帶了幾位看著像是北京來的公務人員,一進屋就迫不及待拱手向趙教授道賀起來:“趙大人,恭喜恭喜,皇上隆恩,賜大人三甲同進士出身!”
“啊?”
趙安一頭霧水:什麽玩意,三甲同進士?
嗯?
鄭知縣同婁老師看了看滿臉喜色的汪通判以及京裏來的幾位工作人員,再看看一頭霧水的趙安,臉上的神情真就無法用文字描述。
反正跟吃了蒼蠅似的。
房中包括膽敢質疑趙教授文化水平的吳訓導在內,一眾人也跟集體石化般傻傻看著門口的汪通判一行。
這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的還能再賜?
“趙大人?趙大人?”
汪通判還以為趙教授歡喜瘋了呢,趕緊叫了兩聲,笑著要將幾位京裏來的工作人員介紹給趙教授認識。
誰知趙教授卻轉身看向邊上一臉震驚的吳訓導,很不客氣的哼了一聲:“你一舉人有什麽資格說本官這個進士看不懂文章好壞!”
第一名狀元從六品起步,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正七品起步。
三人無須朝試直接進入翰林院擔任修撰、編修等職,起點很高,仕途也很順利,很大概率榮升部堂、中堂。
二甲錄取的進士稱“進士出身”,錄取人數並不固定,有時錄幾十個,有時也錄一百多個。
起步也是正七品,但除排名最高的“傳臚”可直接授予官職外,其餘均需要參加朝考選拔,成績優秀者才能正式授官。
三甲一般錄取一到二百人,稱“同進士出身”,成績屬於殿試墊底的,要不是殿試有不淘汰人的規矩,就是全部不合格滾蛋的那種。
相比“進士及第”、“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的官員起步低的多,隻有正八品且很難“留京”工作,大多是被分配到邊遠貧瘠之地。
後期升職時如果是和一甲、二甲出身的官員競爭同一崗位,必須讓位於那些正牌進士,不過要強於舉人、監生出身的官員。
也就是說“同進士出身”不是真的進士出身,但按進士出身對待。
好比“如夫人”,如同夫人實則低人一等的小妾。
因此不少同進士出身的官員就恥於提自己的“學曆”,因為真的很難聽。
擱趙安這邊,實際比同進士出身還不如。
因為他是老太爺高興起來破例賞的“賜‘賜同進士出身’”。
什麽個意思呢?
表子都不如的表子。
這種事跟監生出身當老宗師差不多,都他媽的百年不遇。
也就老太爺晚年喜歡騷操作,做事不拘一格,不然真的不敢想。
曆史上,有清一代沒有參加會試、殿試卻被破格賜“賜同進士出身”的其實真有。
這人叫左宗棠。
慈禧老太後給左大帥的特別優待。
要不是左大帥老的提不動刀,天知道會不會衝冠一怒為出身。
不過左大帥好歹也是舉人,給賜個同進士出身也說的過去。
趙安呢?
說是監生其實就是個童生,學曆對比後世的話,就是個技校中專生。
甭管是不是罵人,賜同進士出身都是來自皇家的隆恩,問題來了,這個賜同進士出身給安在哪一屆三甲名單上呢。
不管是進士出身還是同進士出身,都要有完整檔案移交吏部的,這樣將來吏部選官任官時有個年限參照。
根據任職時間調整職務的意思,你不能把乾隆五十年的進士工作年限等同乾隆三十年的啊。
旨意按程序轉到禮部時,可把禮部愁壞了,沒法安排!
每屆殿試三甲人員名單連同座師、房師早就製成冊子人手一份,也在禮部和吏部存了檔,這要憑空安插一個,這名單就得作廢,那可就麻煩了。
光回收名單冊子就夠禮部忙活大半年的。
還是和中堂給出的主意,就給安在今年萬壽恩科殿試的三甲名單上,為了上上下下都好交待,特點三甲第185名。
三甲就錄185個,不能再多錄了。
因為中堂大人就是本屆恩科的會試正考官兼殿試讀卷官。
跟趙有祿這個名字注定要載入史冊似的,這一操作又刷新了一個曆史。
恩科會試十一月才舉行,如今才十月!
也就是說渾不知自個捐監的中專學曆已經變成函授本科的趙安,提前一個月就成了乾隆五十五年恩科會試的三甲進士。
哪朝哪代有這好事?
要說好處還有呢,就是這麽一搞趙安不僅成了老太爺欽點的天子門生,還直接認了和中堂當座師。
座師什麽概念?
跟義父在上差不多。
不敢得罪和中堂更不敢掃老太爺興的禮部隻好捏著鼻子認了,一頓猛如虎操作後,照規矩派了個筆帖式拿著提前印刷的趙安函授本科畢業證書快馬加鞭就奔了揚州。
為了讓這張畢業證書看著像那麽回事,連畢業日期都給寫的十一月。
說實在的,這畢業證書就跟個玩笑似的走快遞就行,為何還要專人送達。
無非是禮部基層人員想掙點零花錢唄。
大老遠來一趟,規矩百兩起步,來回吃住又都是公款,傻子才不出京旅遊呢。
揚州這邊,學生們埋首奮戰四天後,當了四天木頭人的趙安終是上了發條,迎來屬於自己的工作——閱卷。
由於參加府試的學生有五百多人,因此閱卷需要五天時間。
參加閱卷的俗稱“房師”,除了從府學抽的六名老秀才參加閱卷外,還有江都知縣鄭三萬、揚州同知兩個地方官一同參加閱卷,另外就是從州縣抽調的六名學官。
從州縣調學官參與閱卷自是防止府裏因為競爭原因做手腳,把人州縣學子給強行刷下去。
連同正副考官在內,整個閱卷領導小組成員共十六人。
組長知府大人不參與前期閱卷,負責這項工作的就是趙安這個副組長。
第一天主要批改帖經,就是死記硬背的東西,格式跟後世考卷差不多,寫對了就給分,沒寫或者不對就給叉了。
基本上流水作業,沒什麽問題。
趙安也拿了些考生卷子來看,看的多了也能背上幾句。
第二天和第三天批改雜文,雜文考的主要就是詩賦。
詩賦這東西好與不好各人看法不一,因此定等起來實際全看閱卷老師心情。
這也是最容易舞弊的科目。
最後兩天則批改策論。
策論題目是知府大人出的,叫《有複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
啥意思,趙安看不明白,但不影響他煞有介事的在那將已被其他閱卷老師評過的卷子拿來寫上自己的評語。
為了體現自己這個副考官的水平,趙安這兩天又往大腦裏充了不少電,因此評語寫的非常專業,之乎者也的挺像那麽一回事。
隻是改著改著發現不對,怎麽少了一個考生卷子的。
考生叫陳大華,老宋收人家長二百兩保證人孩子能過的。
趙安也給打了包票,說必定給定個乙等包過府試,至於院試聽天由命吧。
結果等到最後也沒看到陳大華的卷子,趙安自然要過問一下,要不然老宋還以為他故意把人卡了呢。
為這小事跟老宋鬧出不愉快來可不值當,畢竟他和老丁已經決定和趙安一起刷爆老太爺家信用卡額度。
且還是形成了比利益共同體還牢靠的生命共同體,萬萬不能得罪的。
當下到閱卷房找陳大華的卷子,最後在一堆被判不及格的卷子中找到了寫有陳大華名字的策論卷。
也不是直接就翻找,而是裝模作樣在那抽檢。
這也是考官的權力,防止有些學生卷子因為閱卷房師個人原因故意判不及格。
官方說法叫覆考,就是複查的意思。
“這個叫陳大華的學生答的不錯,為何要給他判個四等?這卷子誰判的?”
趙安問的是身邊一位正在閱卷的學官。
高郵州學抽上來的閱卷老師,姓吳,舉人出身,於高郵州學任訓導一職。
四等就是文理有疵者,文理平通者為一等,文理亦通者為二等,文理略通者為三等,隻有三等以上才能進入交叉閱卷。
不能進入交叉閱卷的結果就是淘汰。
顯然,這個陳大華被淘汰了,除非他的帖經和雜文特別優秀,否則沒有翻身機會。
“趙大人,這陳大華的卷子是下官判的,大人自己看看這陳大華寫的是什麽狗屁不通東西,下官沒給他定個六等就不錯了。”
吳訓導是正八品官,又是在高郵州學任職,與府學沒有隸屬關係更無利益關係,加之聽說府學新任教授是個捐監出身,因此打心眼裏就瞧不上。
待見這捐監的將他判為四等的卷子說成不錯,不禁就有點來氣了。
那樣子就跟專家學者被人質疑繡花枕頭差不多。
侮辱,嚴重的侮辱。
“噢?本官怎麽覺得這陳大華答的不錯的,這卷子本官提了,吳大人且忙便是。”
趙安才懶得跟個參加閱卷的抽調人員廢話,拿著陳大華的卷子就要回自己的閱卷房,不想這位吳訓導腦子有點迂,竟然很不服氣的說卷子既已被他判為四等,若副考官覺得他判的有問題,可讓其他房師來斷。
就是請大家評評理的意思,不能你趙教授說什麽就是什麽。
在場的幾位閱卷老師都被這邊動靜吸引,有府學抽過來的,也有地方來的學官,負責人是江都知縣鄭三萬。
鄭知縣存心看熱鬧呢,結果被趙安給點了名:“既然吳大人這麽說了,那鄭大人你來看看這卷子到底答的如何,若真如吳大人所說文理有疵,那本官也不好提上去。”
聽了這話,鄭三萬無奈隻得上前接過卷子細看起來,越看越想罵娘,讓他判的話直接六等好了,四等都是手下留情。
隻將視線從卷上收回時,到嘴的話卻成了:“看著雖有瑕疵,但瑕不掩瑜,定四等是不妥,我看能定二等。”
必須二等,因為昨天他剛和趙教授打過招呼,放他江都兩名考生過關,為此給了五百兩好處給趙教授。
“二等?!”
吳訓導愣在那裏,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明明給四等都高了的卷子,怎麽就成了二等好卷了?
恰這時省裏監考的婁老師路過,聽見閱卷房動靜也來看熱鬧,結果不來還好,一來就被趙教授要求判個卷子。
“嗯,啊,噢,不錯,不錯,這考生所答十分契合考題,文理也通,實屬佳卷,定個一等也不為過。”
說完,跟扔燙手山芋似的,婁老師就將卷子塞到趙安手中,同時給了他一個憤怒眼神:這種文理不通的考生銀子你也敢收,你小子真豬油蒙了心!
趙安哪怕婁老師的憤怒,他要的是態度,來自省裏的態度。
兩人的判斷真把高郵吳訓導弄懵了,江都知縣說能定二等,省學政衙門的婁大人則說能定一等,難道真是他看走了眼?
出於對自身專業知識的驕傲,吳訓導當場表示異議:“三位大人,下官前後參加了快三十年的府試、縣試判卷,就沒見過這等不通文理的文章,不知三位大人怎麽就判這卷子好了!”
鄭知縣和婁老師見狀雙雙側臉,不好意思跟人吳訓導杠啊。
樹都要皮呢,人還能真不要臉?
他們不杠,隻能趙安自己杠了,輕咳一聲:“本官是府學教授,難道吳大人認為本官這個教授看不出什麽文章好,什麽文章不好嗎!”
“趙大人雖是本府教授,不過據下官所知趙大人實是捐監出身,怕趙大人未必真能看出這文章好還是壞.趙大人真要覺得這文章好,就給下官講講到底好在哪裏!”
吳訓導這就過份了,當眾戳人趙教授的軟肋,未免太不像話。
也把人趙教授給架住了。
他能說出屁的好來!
求助似的瞥向鄭知縣和婁老師,二人卻不想湊這熱鬧,一個吱吱唔唔,一個則是沉默是金。
其餘參加閱卷的則跟心有靈犀似的不約而同繼續認真判起卷來,唯恐卷入這場紛爭之中。
趙安那個氣啊,關鍵時候你們不拉兄弟一把,將來別怪我把你們船給掀了。
頭疼之餘通判汪鳴泰大人卻不知從哪冒了出來,還帶了幾位看著像是北京來的公務人員,一進屋就迫不及待拱手向趙教授道賀起來:“趙大人,恭喜恭喜,皇上隆恩,賜大人三甲同進士出身!”
“啊?”
趙安一頭霧水:什麽玩意,三甲同進士?
嗯?
鄭知縣同婁老師看了看滿臉喜色的汪通判以及京裏來的幾位工作人員,再看看一頭霧水的趙安,臉上的神情真就無法用文字描述。
反正跟吃了蒼蠅似的。
房中包括膽敢質疑趙教授文化水平的吳訓導在內,一眾人也跟集體石化般傻傻看著門口的汪通判一行。
這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的還能再賜?
“趙大人?趙大人?”
汪通判還以為趙教授歡喜瘋了呢,趕緊叫了兩聲,笑著要將幾位京裏來的工作人員介紹給趙教授認識。
誰知趙教授卻轉身看向邊上一臉震驚的吳訓導,很不客氣的哼了一聲:“你一舉人有什麽資格說本官這個進士看不懂文章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