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燕王的禮物
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 作者:借箭十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年底!
一輛馬車駛進皇城,停在宮前,燕王朱棣身穿蟒袍,走下馬車。
望著眼前的紫禁城,讓他感到熟悉而又陌生。
乾清宮,朱雄英正在看奏本,老樸快步走了進去,拱手道:“萬歲,燕王千歲奉命從漠北回京,此時已經進宮了!”
“燕王回來了……”
朱雄英連忙起身,吩咐道:“快,拿衣服來,換常服!”
除了朝會,慶典,祭祀等活動外,朱雄英很少穿正裝,裏三層外三層的包在身上,很不舒服。
老樸命人取來常服,為皇帝快速換上,朱雄英看著銅鏡裏的自己,已經初露老態了,四十多歲正值春秋鼎盛,可看著卻像年過半百的樣子。
“朕要親自去迎接四叔!”
朱雄英起身朝著外麵快步走去,以前的事早就淡忘了,對於燕王,也早已沒有什麽怨恨了,隨著老頭子的離開,晉王三叔也走了,還有什麽過不去的,如今也隻剩下叔侄之情。
皇帝一路走到奉天殿外,穿過奉天門,遠遠望去,看到那個熟悉的身影。
“四叔!”
朱雄英高喊一聲,聲音之中透著濃濃的親情。
“陛下!”
朱棣快步跑了過來,十分迫切,走到近前,放下手中的包袱,當即行禮道:“臣朱棣見過陛下,聖躬……”
朱雄英連忙親自扶了起來,說道:“四叔,不必多禮,快起來!”
朱棣緩緩抬頭,叔侄之間相互看著對方,彼此都有些震驚。
燕王移藩漠北不過數年,可整個人卻被摧殘的滿臉滄桑,皮膚黝黑發黃,臉上猶如蓋上一層風沙,還有細微的龜裂,額頭上,臉上明顯可以看出掉了好幾層皮,原本烏黑的頭發多出了許多白發。
朱雄英也不複當年的年少意氣,眼角眉梢皆是歲月痕跡。
“陛下……”
朱棣聲音有些哽咽:“您這身子……”
朱雄英擺了擺手,笑道:“為國事操勞,不打緊……倒是四叔,漠北苦寒,讓您受苦了!”
朱棣忙道:“為朝廷守邊,臣萬死不辭,亦是臣本分之事,隻是沒想到陛下竟親自來迎臣,臣實在惶恐!”
朱雄英拉著朱棣的手,說道:“不說這些,外麵冷,四叔,咱們進屋說話!”
叔侄二人踩在雪地中,一路走向最近的奉天偏殿。
老樸立馬端來熱茶,朱棣接過後抿了一口,眉頭一皺,放在了桌子上。
“四叔,可是這茶水不合胃口,朕這就命人換別的!”
朱棣擺手道:“陛下,臣深居漠北之地,常年和遊牧作戰,生活習性也有所改變,平常倒是常飲一些馬奶酒,也會煮一些奶茶,配上肉幹,就算是一頓飯!”
這些年,江南的茶葉每年都會運往漠北的燕藩和西域的晉藩,這些都是苦寒之地,風餐露宿,幾乎吃不到新鮮的菜,若是再不飲茶,身體吃不消的。
自從朱棣去了漠北後,猶如魚入大海,鳥翱天空,不分四季的追著遊牧打,長城防線已經好幾年沒有被騷擾,就連小股騎兵都見不到。
現在北方的韃靼和瓦剌還有草原各部,不僅無法南下打草穀,還要隨時提防朱棣去打他們的草穀。
而朱棣的大本營就在忽蘭忽失溫,大軍常年駐紮三峰山和飲馬河一帶,有本事你就來打。
不過,朱棣的日子也不好過,漠北之地,遍地黃沙,常年積雪,大部分糧草輜重,兵器盔甲都要靠朝廷輸送。
另外,朱雄英為了更好的向漠北輸送東西,從大同修了一條通向呼蘭忽失溫的路,當然,不是石磚的,是硬土夯成的,沿途設了十幾個百戶所專門守護,修複這條路,確保各種物資能送到呼蘭。
“四叔,辛苦了!”
朱雄英由衷的感謝燕王這些年替他守邊境,保北境安穩。
君不負臣,臣也沒有負君!
“陛下,不說這些!”
朱棣打開隨身帶來包袱,說道:“臣此次回來,還給陛下帶來一件東西!”
說著,包袱已經打開,朱棣拿了出來,猛然一抖,竟然是件黑色毛皮的大裳。
“去年,臣追剿阿魯台的一夥騎兵至遼東黑鬆林,回去的路上在山裏遇到一隻黑熊襲擊,臣當場將黑熊射殺,帶了回去,用毛皮製成這件大裳,送於陛下!”
這可是好東西啊,色澤出眾,烏黑發亮。
“四叔,漠北寒冷,這件大裳還是……”
朱雄英話還沒說完,朱棣已經走過來將大裳披在了皇帝身上,交代道:“天冷,陛下要記得添衣服,這件大裳穿在身上暖和,就算是寒風也吹不進去!”
說著,幫著皇帝整理身上的衣服,隨後後退兩步,誇讚道:“陛下穿著真合身,還精神!”
朱雄英心中有些感動,笑著點頭道:“真暖和,四叔有心了!”
此刻,朱雄英在燕王身上看到了二叔秦王,三叔晉王的影子,那種叔叔對侄子真心的關愛和照顧。
朱棣又拿出一件,說道:“陛下,這還有一件,是臣送給太子殿下的!”
“好,朕替太子收下了!”
朱雄英隨即說道:“四叔一路風塵,在宮裏歇歇,下午把高熾,高燧,瞻基都叫進宮來,朕讓太子給你倒酒,咱們一家人敘敘舊……”
朱雄英主動說道:“至於國事,軍事,不急於這一時半會的,明日再議,也請四叔放心,四叔所言,也是朕之所願!”
朱棣大為高興,他來就是談軍事的,而皇帝正好也是這個意思。
“多謝陛下!”
朱雄英問道:“四嬸身體還好吧,這一次沒跟著一起來嗎?”
朱棣頓時有些落寞,歎息道:“這幾年跟著我在漠北水土不服,身體一直不好,實在無法長途跋涉來京城!”
“哎!”
朱雄英聽後,歎息道:“朕這就派禦醫過去,各種藥材宮裏都有,前往漠北為四嬸看病!”
“多謝陛下好意,臣已經找人看過了,元氣消耗甚大,藥石難醫!”
數年前,燕王妃徐氏舍不得孫子,便留在了京城,等到移藩了,朱瞻基也長大了,就跟著朱棣一起去了漠北。
朱棣讓她留在京城,不用跟著他在漠北吃苦,可燕王妃毅然決然的要留下照顧朱棣。
“四叔,朕派人去把四嬸妥善接回來吧,留在京城好好養身體!”
朱雄英有些於心不忍了!
“哎!”
朱棣歎息一聲,無奈擺手道!“算了,臣了解王妃,她是不會走的!”
叔侄閑聊了一會兒,朱棣下去休息了,朱雄英看著另一件大裳,吩咐道:“天冷了,去鳳陽,把這件大裳給涼王送去!”
老樸以為自己聽錯了,提醒道:“萬歲,燕王千歲方才說是送給太子……”
朱雄英沉聲道:“朕說了,給涼王送去,現在就去!”
一輛馬車駛進皇城,停在宮前,燕王朱棣身穿蟒袍,走下馬車。
望著眼前的紫禁城,讓他感到熟悉而又陌生。
乾清宮,朱雄英正在看奏本,老樸快步走了進去,拱手道:“萬歲,燕王千歲奉命從漠北回京,此時已經進宮了!”
“燕王回來了……”
朱雄英連忙起身,吩咐道:“快,拿衣服來,換常服!”
除了朝會,慶典,祭祀等活動外,朱雄英很少穿正裝,裏三層外三層的包在身上,很不舒服。
老樸命人取來常服,為皇帝快速換上,朱雄英看著銅鏡裏的自己,已經初露老態了,四十多歲正值春秋鼎盛,可看著卻像年過半百的樣子。
“朕要親自去迎接四叔!”
朱雄英起身朝著外麵快步走去,以前的事早就淡忘了,對於燕王,也早已沒有什麽怨恨了,隨著老頭子的離開,晉王三叔也走了,還有什麽過不去的,如今也隻剩下叔侄之情。
皇帝一路走到奉天殿外,穿過奉天門,遠遠望去,看到那個熟悉的身影。
“四叔!”
朱雄英高喊一聲,聲音之中透著濃濃的親情。
“陛下!”
朱棣快步跑了過來,十分迫切,走到近前,放下手中的包袱,當即行禮道:“臣朱棣見過陛下,聖躬……”
朱雄英連忙親自扶了起來,說道:“四叔,不必多禮,快起來!”
朱棣緩緩抬頭,叔侄之間相互看著對方,彼此都有些震驚。
燕王移藩漠北不過數年,可整個人卻被摧殘的滿臉滄桑,皮膚黝黑發黃,臉上猶如蓋上一層風沙,還有細微的龜裂,額頭上,臉上明顯可以看出掉了好幾層皮,原本烏黑的頭發多出了許多白發。
朱雄英也不複當年的年少意氣,眼角眉梢皆是歲月痕跡。
“陛下……”
朱棣聲音有些哽咽:“您這身子……”
朱雄英擺了擺手,笑道:“為國事操勞,不打緊……倒是四叔,漠北苦寒,讓您受苦了!”
朱棣忙道:“為朝廷守邊,臣萬死不辭,亦是臣本分之事,隻是沒想到陛下竟親自來迎臣,臣實在惶恐!”
朱雄英拉著朱棣的手,說道:“不說這些,外麵冷,四叔,咱們進屋說話!”
叔侄二人踩在雪地中,一路走向最近的奉天偏殿。
老樸立馬端來熱茶,朱棣接過後抿了一口,眉頭一皺,放在了桌子上。
“四叔,可是這茶水不合胃口,朕這就命人換別的!”
朱棣擺手道:“陛下,臣深居漠北之地,常年和遊牧作戰,生活習性也有所改變,平常倒是常飲一些馬奶酒,也會煮一些奶茶,配上肉幹,就算是一頓飯!”
這些年,江南的茶葉每年都會運往漠北的燕藩和西域的晉藩,這些都是苦寒之地,風餐露宿,幾乎吃不到新鮮的菜,若是再不飲茶,身體吃不消的。
自從朱棣去了漠北後,猶如魚入大海,鳥翱天空,不分四季的追著遊牧打,長城防線已經好幾年沒有被騷擾,就連小股騎兵都見不到。
現在北方的韃靼和瓦剌還有草原各部,不僅無法南下打草穀,還要隨時提防朱棣去打他們的草穀。
而朱棣的大本營就在忽蘭忽失溫,大軍常年駐紮三峰山和飲馬河一帶,有本事你就來打。
不過,朱棣的日子也不好過,漠北之地,遍地黃沙,常年積雪,大部分糧草輜重,兵器盔甲都要靠朝廷輸送。
另外,朱雄英為了更好的向漠北輸送東西,從大同修了一條通向呼蘭忽失溫的路,當然,不是石磚的,是硬土夯成的,沿途設了十幾個百戶所專門守護,修複這條路,確保各種物資能送到呼蘭。
“四叔,辛苦了!”
朱雄英由衷的感謝燕王這些年替他守邊境,保北境安穩。
君不負臣,臣也沒有負君!
“陛下,不說這些!”
朱棣打開隨身帶來包袱,說道:“臣此次回來,還給陛下帶來一件東西!”
說著,包袱已經打開,朱棣拿了出來,猛然一抖,竟然是件黑色毛皮的大裳。
“去年,臣追剿阿魯台的一夥騎兵至遼東黑鬆林,回去的路上在山裏遇到一隻黑熊襲擊,臣當場將黑熊射殺,帶了回去,用毛皮製成這件大裳,送於陛下!”
這可是好東西啊,色澤出眾,烏黑發亮。
“四叔,漠北寒冷,這件大裳還是……”
朱雄英話還沒說完,朱棣已經走過來將大裳披在了皇帝身上,交代道:“天冷,陛下要記得添衣服,這件大裳穿在身上暖和,就算是寒風也吹不進去!”
說著,幫著皇帝整理身上的衣服,隨後後退兩步,誇讚道:“陛下穿著真合身,還精神!”
朱雄英心中有些感動,笑著點頭道:“真暖和,四叔有心了!”
此刻,朱雄英在燕王身上看到了二叔秦王,三叔晉王的影子,那種叔叔對侄子真心的關愛和照顧。
朱棣又拿出一件,說道:“陛下,這還有一件,是臣送給太子殿下的!”
“好,朕替太子收下了!”
朱雄英隨即說道:“四叔一路風塵,在宮裏歇歇,下午把高熾,高燧,瞻基都叫進宮來,朕讓太子給你倒酒,咱們一家人敘敘舊……”
朱雄英主動說道:“至於國事,軍事,不急於這一時半會的,明日再議,也請四叔放心,四叔所言,也是朕之所願!”
朱棣大為高興,他來就是談軍事的,而皇帝正好也是這個意思。
“多謝陛下!”
朱雄英問道:“四嬸身體還好吧,這一次沒跟著一起來嗎?”
朱棣頓時有些落寞,歎息道:“這幾年跟著我在漠北水土不服,身體一直不好,實在無法長途跋涉來京城!”
“哎!”
朱雄英聽後,歎息道:“朕這就派禦醫過去,各種藥材宮裏都有,前往漠北為四嬸看病!”
“多謝陛下好意,臣已經找人看過了,元氣消耗甚大,藥石難醫!”
數年前,燕王妃徐氏舍不得孫子,便留在了京城,等到移藩了,朱瞻基也長大了,就跟著朱棣一起去了漠北。
朱棣讓她留在京城,不用跟著他在漠北吃苦,可燕王妃毅然決然的要留下照顧朱棣。
“四叔,朕派人去把四嬸妥善接回來吧,留在京城好好養身體!”
朱雄英有些於心不忍了!
“哎!”
朱棣歎息一聲,無奈擺手道!“算了,臣了解王妃,她是不會走的!”
叔侄閑聊了一會兒,朱棣下去休息了,朱雄英看著另一件大裳,吩咐道:“天冷了,去鳳陽,把這件大裳給涼王送去!”
老樸以為自己聽錯了,提醒道:“萬歲,燕王千歲方才說是送給太子……”
朱雄英沉聲道:“朕說了,給涼王送去,現在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