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孤立
快穿:每次都是地獄開局 作者:音冰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是,不相饒的前提,究竟是侵占了朝廷與百姓的利益,還是朱元璋自己的利益?
朱元璋自己也分不清楚了吧?
馬秀英看著女兒家們的歡笑,蹦跳,於是拋下了去殷府的心思。
站在朱元璋的皇後的立場上,她應該夫唱婦隨,但站在馬秀英的立場上,她做不到忽略眼前的變化。
養濟院裏照料孩子的婦人換上了很多新麵孔,大多是不舍得拋下孩子,或者公婆實在離不得人,想著兩全其美的,很多人已經去了織布工坊,畢竟能拿到的銀子更多。
但留在這裏的人同樣對生活有希冀,對未來開始有憧憬,討論著家長裏短的小事,麵上不再是憂愁與窘迫,挺直了腰,是那種,由內而外的,整個群體開始散發的向上。
寡婦營的女子,從前不是這樣的。
她們知曉自己一生就隻能呆在這裏孝敬公婆,養育兒女,哪怕孩子懂事爭氣,家裏公婆理解支持,有些資產,生活不算困苦,也總是帶著麻木,因為自己的人生一眼看得到未來和盡頭。
還有前不久剛提出的延後成親年齡,禁止近親通婚,禁止裹足。
哪怕初衷是為了能生出更健康的後代。
可是,女子可以不必再傷害自己的身體來獲得認可與讚美,可以走出家門,多做一做自己,可以去新開的織布工坊與點心工坊裏賺到傍身的銀錢,擁有在自己家與婆家的底氣。
馬秀英舒心的,暢快的吐出口氣。
她不必再糾結了,她已經做出了選擇。
殷靈毓也沒客氣,休沐完反手抬出了攤丁入畝,火耗歸公,最重要的是讀書人的免稅製度,可以說是無差別將聚集到背後的文臣武將也掃射了一圈。
開國且存活的這些人,誰家沒有地呢?
大臣們不說熄火,那也是心涼了半截兒。
真就……一點結盟的餘地都沒有啊!
這可以說是往死裏得罪人了,明擺著是孤臣,朱元璋才終於再次挽留殷靈毓吃飯。
殷靈毓婉拒了。
朱元璋沒說什麽,他知道自己誤會了殷靈毓,拉不下臉道歉,這一點脾氣自然也在心虛理虧下會去不計較。
常遇春和徐達,湯和,則少見的一起登上了殷府的門。
青蘅在生意做大之後就不常在店中,而是在府上研究新點心,新精油,不打算一味依靠殷靈毓,坐吃山空,如今有客來訪,便親自給他們上了點心茶水。
“何必自絕於眾人?”常遇春問殷靈毓。
殷靈毓用一個非常簡單的方式告訴了常遇春。
“盤子裏的點心就這麽多,大家分一分,青蘅就沒得吃了。”
“而一直餓著的人……你們見的應當很多,不是嗎?”
天底下的地就那麽多,士紳分一分,百姓就沒有地種了。
幾人當然聽得懂,幾人是元末殺出來的,親身經曆過的,因此啞口無言。
而讀書人,有了功名就可以有一部分田產不交稅,就可以將大量田產掛在他們的名下,一個家族培養出幾個讀書人,就可以合理的避稅上幾百畝田產,減少的稅收就是他們從大明身上吸的血。
當國庫逐漸被蛀空的時候,恐怕朝廷就不得不向平民百姓加征稅收,可是盤剝的卻不是應該被盤剝的。
長此以往,隻會讓百姓過得更苦罷了,他們名下田契疊起來竟能比聖賢書還厚三分,偏生衙門裏黃冊年年造,土地年年漲,稅收卻年年少。
聖賢道理千斤重,不及免糧四兩輕。
有這樣的優待,甚至還有人在想念元朝,想著得寸進尺,也不能全怪朱元璋狠心震懾,絕不退讓。
是他們太貪婪。
這些殷靈毓也都在奏折上寫了上去,朱元璋那天撇開其他折子看了足足兩個時辰,最後拉著朱標,仔細算了一筆賬。
秀才,舉人,進士……
免稅,隱田,詭寄……
奉天殿的燈火亮了半夜,最終以一場打砸聲結束。
隨後,朱元璋一改往日對於讀書人的拉攏和敬重,對士紳下起了狠手,不僅是錦衣衛,還將功名的免稅製度取消,可以說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滿殿嘩然。
但剛經曆過一場大清洗,大臣們也不敢頭鐵的直接勸阻,暗地裏的暗流湧動,甚至都因為錦衣衛而顯得柔和平靜。
士紳的反撲則又狠又凶,短短幾天,參奏殷靈毓的折子能扔滿一個籮筐,都是些中低層官員,上層的大多仍在觀望,在斟酌。
殷靈毓絲毫不受影響,朱元璋也沒有。
別苗頭是別苗頭,真正為國的時候,仍舊是統一戰線。
政策理所當然的被采納了,但真正實施想想就不容易,朱元璋還特意為此整頓擴充了鸞儀司,更名為,錦衣衛。
錦衣夜行,直達天聽。
由他們來丈量土地,清查人口,最合適不過。
趁此機會,殷靈毓就將戶籍製度的問題給提了出來。
明初戶籍分民戶,軍戶,匠戶,灶戶等等,但有些東西勉強還可以世襲,有些東西大可不必,沒有天賦就是沒有天賦,人總有自己擅長的道路,僵化了這些製度沒有辦法讓朝代千秋萬代。
偏偏朱元璋想要千秋萬代,平安穩定。
“臣請陛下廢除世襲職業戶籍,允許百姓自由選擇從事生產,百姓可自由務農,經商,從軍,但需在官府登記,以免逃稅。”
朱元璋翻著殷靈毓的奏折,然後往一旁一拍。
沈萬三的商稅奏折,是殷靈毓提出來的階梯收稅製度,他遞得心痛,但朱元璋看了心動不已。
這兩樣倒是可以湊到一起去改,現在先要忙的,還是清查人口,丈量土地,以及應對士紳的壓力。
他們眼見在朝堂上將殷靈毓打壓下去不成,轉而到了他們更擅長的民意上,畢竟筆在他們手上,話語權也在他們手上,百姓往往也會被他們帶著走。
朱元璋聽著毛驤的回報也是冷笑連連。
“鼓動老農和佃戶,說咱清查土地是為了加稅?”
“還說殷靈毓是禍國妖女?就她?”
朱元璋自己也分不清楚了吧?
馬秀英看著女兒家們的歡笑,蹦跳,於是拋下了去殷府的心思。
站在朱元璋的皇後的立場上,她應該夫唱婦隨,但站在馬秀英的立場上,她做不到忽略眼前的變化。
養濟院裏照料孩子的婦人換上了很多新麵孔,大多是不舍得拋下孩子,或者公婆實在離不得人,想著兩全其美的,很多人已經去了織布工坊,畢竟能拿到的銀子更多。
但留在這裏的人同樣對生活有希冀,對未來開始有憧憬,討論著家長裏短的小事,麵上不再是憂愁與窘迫,挺直了腰,是那種,由內而外的,整個群體開始散發的向上。
寡婦營的女子,從前不是這樣的。
她們知曉自己一生就隻能呆在這裏孝敬公婆,養育兒女,哪怕孩子懂事爭氣,家裏公婆理解支持,有些資產,生活不算困苦,也總是帶著麻木,因為自己的人生一眼看得到未來和盡頭。
還有前不久剛提出的延後成親年齡,禁止近親通婚,禁止裹足。
哪怕初衷是為了能生出更健康的後代。
可是,女子可以不必再傷害自己的身體來獲得認可與讚美,可以走出家門,多做一做自己,可以去新開的織布工坊與點心工坊裏賺到傍身的銀錢,擁有在自己家與婆家的底氣。
馬秀英舒心的,暢快的吐出口氣。
她不必再糾結了,她已經做出了選擇。
殷靈毓也沒客氣,休沐完反手抬出了攤丁入畝,火耗歸公,最重要的是讀書人的免稅製度,可以說是無差別將聚集到背後的文臣武將也掃射了一圈。
開國且存活的這些人,誰家沒有地呢?
大臣們不說熄火,那也是心涼了半截兒。
真就……一點結盟的餘地都沒有啊!
這可以說是往死裏得罪人了,明擺著是孤臣,朱元璋才終於再次挽留殷靈毓吃飯。
殷靈毓婉拒了。
朱元璋沒說什麽,他知道自己誤會了殷靈毓,拉不下臉道歉,這一點脾氣自然也在心虛理虧下會去不計較。
常遇春和徐達,湯和,則少見的一起登上了殷府的門。
青蘅在生意做大之後就不常在店中,而是在府上研究新點心,新精油,不打算一味依靠殷靈毓,坐吃山空,如今有客來訪,便親自給他們上了點心茶水。
“何必自絕於眾人?”常遇春問殷靈毓。
殷靈毓用一個非常簡單的方式告訴了常遇春。
“盤子裏的點心就這麽多,大家分一分,青蘅就沒得吃了。”
“而一直餓著的人……你們見的應當很多,不是嗎?”
天底下的地就那麽多,士紳分一分,百姓就沒有地種了。
幾人當然聽得懂,幾人是元末殺出來的,親身經曆過的,因此啞口無言。
而讀書人,有了功名就可以有一部分田產不交稅,就可以將大量田產掛在他們的名下,一個家族培養出幾個讀書人,就可以合理的避稅上幾百畝田產,減少的稅收就是他們從大明身上吸的血。
當國庫逐漸被蛀空的時候,恐怕朝廷就不得不向平民百姓加征稅收,可是盤剝的卻不是應該被盤剝的。
長此以往,隻會讓百姓過得更苦罷了,他們名下田契疊起來竟能比聖賢書還厚三分,偏生衙門裏黃冊年年造,土地年年漲,稅收卻年年少。
聖賢道理千斤重,不及免糧四兩輕。
有這樣的優待,甚至還有人在想念元朝,想著得寸進尺,也不能全怪朱元璋狠心震懾,絕不退讓。
是他們太貪婪。
這些殷靈毓也都在奏折上寫了上去,朱元璋那天撇開其他折子看了足足兩個時辰,最後拉著朱標,仔細算了一筆賬。
秀才,舉人,進士……
免稅,隱田,詭寄……
奉天殿的燈火亮了半夜,最終以一場打砸聲結束。
隨後,朱元璋一改往日對於讀書人的拉攏和敬重,對士紳下起了狠手,不僅是錦衣衛,還將功名的免稅製度取消,可以說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滿殿嘩然。
但剛經曆過一場大清洗,大臣們也不敢頭鐵的直接勸阻,暗地裏的暗流湧動,甚至都因為錦衣衛而顯得柔和平靜。
士紳的反撲則又狠又凶,短短幾天,參奏殷靈毓的折子能扔滿一個籮筐,都是些中低層官員,上層的大多仍在觀望,在斟酌。
殷靈毓絲毫不受影響,朱元璋也沒有。
別苗頭是別苗頭,真正為國的時候,仍舊是統一戰線。
政策理所當然的被采納了,但真正實施想想就不容易,朱元璋還特意為此整頓擴充了鸞儀司,更名為,錦衣衛。
錦衣夜行,直達天聽。
由他們來丈量土地,清查人口,最合適不過。
趁此機會,殷靈毓就將戶籍製度的問題給提了出來。
明初戶籍分民戶,軍戶,匠戶,灶戶等等,但有些東西勉強還可以世襲,有些東西大可不必,沒有天賦就是沒有天賦,人總有自己擅長的道路,僵化了這些製度沒有辦法讓朝代千秋萬代。
偏偏朱元璋想要千秋萬代,平安穩定。
“臣請陛下廢除世襲職業戶籍,允許百姓自由選擇從事生產,百姓可自由務農,經商,從軍,但需在官府登記,以免逃稅。”
朱元璋翻著殷靈毓的奏折,然後往一旁一拍。
沈萬三的商稅奏折,是殷靈毓提出來的階梯收稅製度,他遞得心痛,但朱元璋看了心動不已。
這兩樣倒是可以湊到一起去改,現在先要忙的,還是清查人口,丈量土地,以及應對士紳的壓力。
他們眼見在朝堂上將殷靈毓打壓下去不成,轉而到了他們更擅長的民意上,畢竟筆在他們手上,話語權也在他們手上,百姓往往也會被他們帶著走。
朱元璋聽著毛驤的回報也是冷笑連連。
“鼓動老農和佃戶,說咱清查土地是為了加稅?”
“還說殷靈毓是禍國妖女?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