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冷戰
快穿:每次都是地獄開局 作者:音冰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再說了,殷靈毓那態度,認認真真,正到發邪,朱元璋也就漸漸沒了那點不好意思。
人口的確是缺,軍隊要人,種地要人,徭役更要人,想要發展什麽都離不開充足的人口作為支持,但朱元璋並不明白除了鼓勵百姓生養,還要怎麽做。
去年他就幹過諸如在某些地區施行“新生子女,永不加賦”的政策,還有給貧民家的孕婦發米糧,晚於規定年齡婚嫁的要收額外稅賦等事情。
但真不見他放開寡婦嫁娶。
殷靈毓隻能試圖掰開揉碎了給他講。
“上位,您也想增長大明人口不是嗎?”
朱元璋莫名其妙嗯了聲。
他已經頒布了很多政策了啊,減免稅賦,發米麵,禁止墮胎等等。
在他看來,已經是所有能增長人口的途徑了,剩下的隻能靠時間慢慢來,還有清查流民,或者,西南的土司,北邊的殘元,從那些地方搶人。
“那,女子若是生育太早,就很容易一屍兩命,男子太早行房,容易壞了身子,這些先父帶著臣算過,查過,並非空穴來風。”
“若是能等到雙方身體長成,再孕育下一代,下一代身體好,更易養住,母體也不至於太艱難,能繼續生育,不至於死去或太過傷身,這樣雖然看起來推遲了幾年才能開始起效,但下一輩都能是健康有力的孩子,身體更好,也能保留更多的人口,一增一減,比現在的成親年齡更好一些。”
朱元璋沉默地聽著,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膝頭,他腦海裏回蕩著他自己根深蒂固的思想,他從小聽到大,什麽“早栽秧早打穀,早生兒子早享福”,還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還有沒有男丁的恥辱與絕後的恐慌。
可是,朱元璋又想到妹子,妹子給他生下大兒子,他當時激動到幾乎要喜極而泣,但在軍營中,他沒能陪她,最後是在下人口中得知當時究竟有多驚險,血水一盆一盆往外端。
妹子給他在他最厭惡的饑餓裏,拚命給他帶餅吃,妹子陪著他隨軍,給他生兒育女,他在妹子麵前,總是舍不得不讓步的,妹子為他付出這麽多,他不想讓她受委屈,總歸大事上妹子總是與自己站在一起的,其他事情上,他願意讓著她。
妹子當時……也足有二十幾了。
那更小的女子呢?他的女兒呢?
朱元璋從來沒注意過這些。
他局限在他的思維裏,他得不到的安穩農家生活裏,將其擴大到天下後,很多時候其實不合時宜。
但他又掌控著絕對的權威,殺性重,下手狠,從不妥協讓步,一心想要構建他認為穩固清明的朝堂和天下。
以至於無人能勸,最終留下太多四不像的高壓規矩,滑稽的束縛皇帝本身的祖訓,亂七八糟,洪武年間甚至會有農民起義的治理。
朱元璋錯了嗎?
也許吧,他的確不對。
朱元璋真的很壞嗎?
卻也不算吧。
他殺的官員人頭滾滾,可是至少他想過如何保障百姓的利益,即便他們其實沒辦法真的拿著本《大誥》拿下官員。
可至少,朱元璋這麽做了。
預先敲了個邊鼓,留著等以後再提起女子做工做官,殷靈毓等朱元璋看起來稍微接受了一些,才又開口:“果樹不到年頭硬要結果,結出來的都是又小又苦的,何況人呢?上位覺得如何?”
這時候的朱元璋還不是後期的他,現在是洪武二年,他忙於北伐,忙於恢複民生經濟,忙於整理戶籍,整頓天下,還帶著一些走過亂世後真心實意的為天下計。
“你……算了,咱派人讓太醫院仔細查一查。”
“若當真如此,你就和錢唐,還有刑部那些大臣,一起把律法稍作修改吧。”
朱元璋抬起手揉了揉額角,又放下,他看著自己粗糙的,向來握慣了刀劍的手。
他似乎用它打開了什麽枷鎖。
但他想不明白。
於是眼底越發幽深。
殷靈毓,到底有什麽秘密?為什麽能說出這些見地?
江晚月和江太醫坐在一邊極力降低著存在感,朱元璋順手就把江太醫帶走了,出門時還做出了很是不快的樣子,帶著馬秀英就回了宮。
一麵叮囑了江太醫,若有人打聽該怎麽說,一麵吩咐他負責查證殷靈毓所說之事,戶部郎中也被他叫了過去,令其配合。
至於牛痘的實驗,自有他人去做。
等休沐過後再上朝,大臣們敏銳的發現了一些不太對勁的地方。
殷郎中和陛下好像有點別苗頭?
休沐前總要留人家吃飯,今日卻不聞不問的,似乎還有點不太想看見她的樣子?
出了什麽事情?
江太醫麵對打探,“吞吞吐吐”把殷靈毓的“娶夫”給說了。
前來打聽的大臣:!
不是?啊?娶什麽?誰娶?
怪不得陛下發火呢!這可真是前所未聞!
李善長府上,打聽回來消息後,眾人陷入了一種詭異的沉默。
這下可好,原本隻是擔心,他們的新大腿和陛下到底鬧了什麽別扭,現在他們可得好好想想,該如何勸阻殷靈毓了。
“要下官說,不過是年輕人還不知天高地厚,狂悖之語,何須在意。”
“嗬,要是沒到陛下跟前,確實不用在意。”
“她怎麽想也扯不到我等身上,可她和上位這樣冷著,我等心裏沒底啊!”
是的,這才是根本原因,殷靈毓能給他們爭取利益,敢在老虎頭上捋胡須,他們需要殷靈毓站在那裏,所以他們才不管殷靈毓身為女子,甚至可以不在意她這樣荒唐的話語。
有人眼睛閃了閃。
“本官倒是覺得,此事很好解決。”
李善長本來還穩如泰山,並不慌亂,可等他聽完胡惟庸及其黨羽的話,卻皺起了眉頭。
“你們確定,如此可行?”
“她要俊俏的,送去就是了,枕邊風吹著,還怕她對著陛下不改口嗎?”胡惟庸笑道。
反正,那投靠的商戶說過,那些漂亮的玩物,來曆都很幹淨,他前元時就開始做了,熟悉的很。
人口的確是缺,軍隊要人,種地要人,徭役更要人,想要發展什麽都離不開充足的人口作為支持,但朱元璋並不明白除了鼓勵百姓生養,還要怎麽做。
去年他就幹過諸如在某些地區施行“新生子女,永不加賦”的政策,還有給貧民家的孕婦發米糧,晚於規定年齡婚嫁的要收額外稅賦等事情。
但真不見他放開寡婦嫁娶。
殷靈毓隻能試圖掰開揉碎了給他講。
“上位,您也想增長大明人口不是嗎?”
朱元璋莫名其妙嗯了聲。
他已經頒布了很多政策了啊,減免稅賦,發米麵,禁止墮胎等等。
在他看來,已經是所有能增長人口的途徑了,剩下的隻能靠時間慢慢來,還有清查流民,或者,西南的土司,北邊的殘元,從那些地方搶人。
“那,女子若是生育太早,就很容易一屍兩命,男子太早行房,容易壞了身子,這些先父帶著臣算過,查過,並非空穴來風。”
“若是能等到雙方身體長成,再孕育下一代,下一代身體好,更易養住,母體也不至於太艱難,能繼續生育,不至於死去或太過傷身,這樣雖然看起來推遲了幾年才能開始起效,但下一輩都能是健康有力的孩子,身體更好,也能保留更多的人口,一增一減,比現在的成親年齡更好一些。”
朱元璋沉默地聽著,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膝頭,他腦海裏回蕩著他自己根深蒂固的思想,他從小聽到大,什麽“早栽秧早打穀,早生兒子早享福”,還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還有沒有男丁的恥辱與絕後的恐慌。
可是,朱元璋又想到妹子,妹子給他生下大兒子,他當時激動到幾乎要喜極而泣,但在軍營中,他沒能陪她,最後是在下人口中得知當時究竟有多驚險,血水一盆一盆往外端。
妹子給他在他最厭惡的饑餓裏,拚命給他帶餅吃,妹子陪著他隨軍,給他生兒育女,他在妹子麵前,總是舍不得不讓步的,妹子為他付出這麽多,他不想讓她受委屈,總歸大事上妹子總是與自己站在一起的,其他事情上,他願意讓著她。
妹子當時……也足有二十幾了。
那更小的女子呢?他的女兒呢?
朱元璋從來沒注意過這些。
他局限在他的思維裏,他得不到的安穩農家生活裏,將其擴大到天下後,很多時候其實不合時宜。
但他又掌控著絕對的權威,殺性重,下手狠,從不妥協讓步,一心想要構建他認為穩固清明的朝堂和天下。
以至於無人能勸,最終留下太多四不像的高壓規矩,滑稽的束縛皇帝本身的祖訓,亂七八糟,洪武年間甚至會有農民起義的治理。
朱元璋錯了嗎?
也許吧,他的確不對。
朱元璋真的很壞嗎?
卻也不算吧。
他殺的官員人頭滾滾,可是至少他想過如何保障百姓的利益,即便他們其實沒辦法真的拿著本《大誥》拿下官員。
可至少,朱元璋這麽做了。
預先敲了個邊鼓,留著等以後再提起女子做工做官,殷靈毓等朱元璋看起來稍微接受了一些,才又開口:“果樹不到年頭硬要結果,結出來的都是又小又苦的,何況人呢?上位覺得如何?”
這時候的朱元璋還不是後期的他,現在是洪武二年,他忙於北伐,忙於恢複民生經濟,忙於整理戶籍,整頓天下,還帶著一些走過亂世後真心實意的為天下計。
“你……算了,咱派人讓太醫院仔細查一查。”
“若當真如此,你就和錢唐,還有刑部那些大臣,一起把律法稍作修改吧。”
朱元璋抬起手揉了揉額角,又放下,他看著自己粗糙的,向來握慣了刀劍的手。
他似乎用它打開了什麽枷鎖。
但他想不明白。
於是眼底越發幽深。
殷靈毓,到底有什麽秘密?為什麽能說出這些見地?
江晚月和江太醫坐在一邊極力降低著存在感,朱元璋順手就把江太醫帶走了,出門時還做出了很是不快的樣子,帶著馬秀英就回了宮。
一麵叮囑了江太醫,若有人打聽該怎麽說,一麵吩咐他負責查證殷靈毓所說之事,戶部郎中也被他叫了過去,令其配合。
至於牛痘的實驗,自有他人去做。
等休沐過後再上朝,大臣們敏銳的發現了一些不太對勁的地方。
殷郎中和陛下好像有點別苗頭?
休沐前總要留人家吃飯,今日卻不聞不問的,似乎還有點不太想看見她的樣子?
出了什麽事情?
江太醫麵對打探,“吞吞吐吐”把殷靈毓的“娶夫”給說了。
前來打聽的大臣:!
不是?啊?娶什麽?誰娶?
怪不得陛下發火呢!這可真是前所未聞!
李善長府上,打聽回來消息後,眾人陷入了一種詭異的沉默。
這下可好,原本隻是擔心,他們的新大腿和陛下到底鬧了什麽別扭,現在他們可得好好想想,該如何勸阻殷靈毓了。
“要下官說,不過是年輕人還不知天高地厚,狂悖之語,何須在意。”
“嗬,要是沒到陛下跟前,確實不用在意。”
“她怎麽想也扯不到我等身上,可她和上位這樣冷著,我等心裏沒底啊!”
是的,這才是根本原因,殷靈毓能給他們爭取利益,敢在老虎頭上捋胡須,他們需要殷靈毓站在那裏,所以他們才不管殷靈毓身為女子,甚至可以不在意她這樣荒唐的話語。
有人眼睛閃了閃。
“本官倒是覺得,此事很好解決。”
李善長本來還穩如泰山,並不慌亂,可等他聽完胡惟庸及其黨羽的話,卻皺起了眉頭。
“你們確定,如此可行?”
“她要俊俏的,送去就是了,枕邊風吹著,還怕她對著陛下不改口嗎?”胡惟庸笑道。
反正,那投靠的商戶說過,那些漂亮的玩物,來曆都很幹淨,他前元時就開始做了,熟悉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