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玉璽
快穿:每次都是地獄開局 作者:音冰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備這邊自然也是如此,陳宮仔細分析了袁術派來的將領,委婉表明就是呂布張飛也能輕鬆給對方設伏,打上一打。
也不知袁術若是得知自己和自己的手下被如此看輕,會作何感想。
不過也不冤了他,他的七路大軍叫的響亮,卻在兩月內便全部潰敗,又被特種小隊燒毀了足足三個糧倉,悲憤之下也隻得收斂殘兵,開始與曹劉聯軍對峙周旋。
兩軍對壘,想要徹底吃下對方並非易事,何況是身家豐厚的袁氏袁術,哪怕其稱帝一事致使孤立無援,又加之三方圍攻,等袁術走上曆史上的道路,饑渴吐血而亡,也已過了足足兩年。
這兩年間,徐州的變化極大,當地人的感受是最為明顯的。
水泥路和水車筒車等相繼出現,又有警察維持安定,新法保護民生,戰火饑荒皆盡離他們遠去,天子坐鎮徐州,似乎帶來了無盡的繁榮景象。
還有那些細細碎碎出現的小東西,肥料,香皂,新的織布機,更鋒利的刀子,炒菜的鍋,更便宜的精鹽,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殷靈毓如今十七,身量高了不少,這日正在同劉協對練劍法,彼此拿的不過兩根樹枝,聽了戰報,抽身而退,拿過文書細看。
劉協也長高了,甚至比殷靈毓還要高一些,抬手擦去額上薄汗,抬腳往殷靈毓身邊走。
這兩年來,他與殷玨亦師亦友,不過因著他自己那點小心思,並未拜師過。
殷靈毓順手便把軍報遞給他:“陛下,玉璽找著了。”
被董卓帶出洛陽時丟了的,又出現在袁術手裏的玉璽,一直是劉協牽掛的一件要事,這玉璽傳自那秦始皇,是皇帝製度的開創者留下的一份傳承,亦是天子身份的象征。
劉協笑道:“這便再好不過了,皇叔此次幾時歸來?”
殷靈毓抬眼看向枝頭,上麵有幾朵桃花已經綻開。
“半月後。”
也不知趙子龍找沒找到丞相。
自己上手操辦各種改革細節實在是費心費力,哪怕有郭嘉作為助手,也依舊足夠讓殷靈毓心累。
徐庶被劉備吸引過來後殷靈毓第一件事就是提醒對方搬家,如今已在徐州安頓下來,蔡琰是在今年年初才回來的,帶著足足四五車的手稿,風塵仆仆,眼神卻亮的驚人,一頭紮進那些被冷落但還算有些才學的大臣群裏,開始編纂漢史。
殷靈毓執意和劉協給蔡琰請封了太史令,朝堂上好一番爭吵熱鬧,最後蔡琰還是受封了。
這一舉動雖惹得不少臣子很是不滿,但也無法反抗殷玨,畢竟他既是天子近臣,又極得民心,能力出眾,又非無理取鬧之人,隻要是真心為國為民,殷玨不僅能虛心聽從,態度也謙遜包容。
隨著時間推移,甚至有些臣子都開始擁簇殷玨,也就是投靠劉備陣營,而其他人,在看到蔡琰的能力之後,反對之聲也漸漸平息。
劉協見殷靈毓想的出神,撇嘴:“靈毓,還在想那幾個老東西的話?”
“非也。”殷靈毓從容轉身:“他們的話,我還不至於放在心上記掛,我隻是擔心一些事情。”
有外部敵人的時候內部才最團結,現在剿滅了袁術,袁紹怕是不會善罷甘休,且又擊破了公孫瓚的盛京樓,他們這個三方聯盟估計暫時還不會散。
孫策是在去年徹底加入的,現在三方共享著大部分關於民生的好東西,軍事力量則基本還被劉備和殷靈毓牢牢握在手裏。
劉協一挑眉:“何事?說來聽聽,朕說不定幫得上忙。”
“袁術到底是袁紹的親兄弟,臨死前又放下身段兒求援……”殷靈毓緩緩道來,隻是心中還在盤算,還要不要打,如果打,她真的應該搬火炮出來了。
斷斷續續打了兩年了,哪怕她一直在後麵回血,百姓也都厭倦了吧?
可若是不打,這天下又非能輕易安定下來的。
那還是速戰速決最好,沒有什麽比熱武器更震懾人心,袁術這兩年沒少挨手榴彈炸,據說後來自家這邊隨便扔些什麽,對麵袁軍都容易下意識的一哄而散。
劉協對袁家可沒什麽好感,冷笑一聲:“他袁本初不過貫會做麵子罷了!滿肚子的野心,打量著誰不知道似的,若他不應下承接帝號,朕還能高看他兩眼,一個喪家之犬奉上的名號都想要,當真是瘋魔了!”
“陛下息怒。”
殷靈毓笑吟吟的,身後枝頭春初綻,樹下豔豔落清光,隻是站在那兒,就好似一卷風景。
劉協不出意外的沉溺在殷玨那素來溫雅又醉人的笑容裏,也忘了接著生氣,點點頭,還是忍不住嘀咕:“反正,袁家子是太過得意忘形了。”
殷靈毓便順勢細講世家是如何在國家上存在,劉協邊聽邊喝茶湯,等著荀彧過來給自己講經聽。
荀彧自打當年養菌開始,便再沒離開過徐州,曹操回去他都被留下來了,畢竟當時來說青黴素著實重要。
後來青黴素工坊規模逐漸擴大化,荀彧已經很少親手培養青黴菌,但也算是劉協的夫子,就更難隨意離開了,隻是還和曹操保持著聯係,但也可以算是劉備的,或者說漢室的臣子。
顯然荀彧也看過了戰報,臉上是很明顯的歡欣,見到劉協首先便是俯身下拜,祝賀玉璽完璧歸來。
劉協將人扶起,荀彧也就繼續授業,劉協本性聰慧,記憶超群,但底子很差,又因為前期無人教導,很多思維都不夠正確,荀彧這兩年花了很大力氣為劉協補齊短板,掰正觀念。
他總不能怪天子在動亂裏麵無人教授學業吧?董卓不說,李傕郭汜也沒有人在意過給劉協開蒙不開蒙,當初剛被殷玨從長安接回來的時候劉協連字都認不全呢。
透過幹淨的玻璃窗,柔和的春光鋪陳在案上,劉協翻開書頁,荀彧檢查著上次布置的功課,殷靈毓頓了頓,轉身離開了屋子。
她得好好想想,接下來走哪步。
也不知袁術若是得知自己和自己的手下被如此看輕,會作何感想。
不過也不冤了他,他的七路大軍叫的響亮,卻在兩月內便全部潰敗,又被特種小隊燒毀了足足三個糧倉,悲憤之下也隻得收斂殘兵,開始與曹劉聯軍對峙周旋。
兩軍對壘,想要徹底吃下對方並非易事,何況是身家豐厚的袁氏袁術,哪怕其稱帝一事致使孤立無援,又加之三方圍攻,等袁術走上曆史上的道路,饑渴吐血而亡,也已過了足足兩年。
這兩年間,徐州的變化極大,當地人的感受是最為明顯的。
水泥路和水車筒車等相繼出現,又有警察維持安定,新法保護民生,戰火饑荒皆盡離他們遠去,天子坐鎮徐州,似乎帶來了無盡的繁榮景象。
還有那些細細碎碎出現的小東西,肥料,香皂,新的織布機,更鋒利的刀子,炒菜的鍋,更便宜的精鹽,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殷靈毓如今十七,身量高了不少,這日正在同劉協對練劍法,彼此拿的不過兩根樹枝,聽了戰報,抽身而退,拿過文書細看。
劉協也長高了,甚至比殷靈毓還要高一些,抬手擦去額上薄汗,抬腳往殷靈毓身邊走。
這兩年來,他與殷玨亦師亦友,不過因著他自己那點小心思,並未拜師過。
殷靈毓順手便把軍報遞給他:“陛下,玉璽找著了。”
被董卓帶出洛陽時丟了的,又出現在袁術手裏的玉璽,一直是劉協牽掛的一件要事,這玉璽傳自那秦始皇,是皇帝製度的開創者留下的一份傳承,亦是天子身份的象征。
劉協笑道:“這便再好不過了,皇叔此次幾時歸來?”
殷靈毓抬眼看向枝頭,上麵有幾朵桃花已經綻開。
“半月後。”
也不知趙子龍找沒找到丞相。
自己上手操辦各種改革細節實在是費心費力,哪怕有郭嘉作為助手,也依舊足夠讓殷靈毓心累。
徐庶被劉備吸引過來後殷靈毓第一件事就是提醒對方搬家,如今已在徐州安頓下來,蔡琰是在今年年初才回來的,帶著足足四五車的手稿,風塵仆仆,眼神卻亮的驚人,一頭紮進那些被冷落但還算有些才學的大臣群裏,開始編纂漢史。
殷靈毓執意和劉協給蔡琰請封了太史令,朝堂上好一番爭吵熱鬧,最後蔡琰還是受封了。
這一舉動雖惹得不少臣子很是不滿,但也無法反抗殷玨,畢竟他既是天子近臣,又極得民心,能力出眾,又非無理取鬧之人,隻要是真心為國為民,殷玨不僅能虛心聽從,態度也謙遜包容。
隨著時間推移,甚至有些臣子都開始擁簇殷玨,也就是投靠劉備陣營,而其他人,在看到蔡琰的能力之後,反對之聲也漸漸平息。
劉協見殷靈毓想的出神,撇嘴:“靈毓,還在想那幾個老東西的話?”
“非也。”殷靈毓從容轉身:“他們的話,我還不至於放在心上記掛,我隻是擔心一些事情。”
有外部敵人的時候內部才最團結,現在剿滅了袁術,袁紹怕是不會善罷甘休,且又擊破了公孫瓚的盛京樓,他們這個三方聯盟估計暫時還不會散。
孫策是在去年徹底加入的,現在三方共享著大部分關於民生的好東西,軍事力量則基本還被劉備和殷靈毓牢牢握在手裏。
劉協一挑眉:“何事?說來聽聽,朕說不定幫得上忙。”
“袁術到底是袁紹的親兄弟,臨死前又放下身段兒求援……”殷靈毓緩緩道來,隻是心中還在盤算,還要不要打,如果打,她真的應該搬火炮出來了。
斷斷續續打了兩年了,哪怕她一直在後麵回血,百姓也都厭倦了吧?
可若是不打,這天下又非能輕易安定下來的。
那還是速戰速決最好,沒有什麽比熱武器更震懾人心,袁術這兩年沒少挨手榴彈炸,據說後來自家這邊隨便扔些什麽,對麵袁軍都容易下意識的一哄而散。
劉協對袁家可沒什麽好感,冷笑一聲:“他袁本初不過貫會做麵子罷了!滿肚子的野心,打量著誰不知道似的,若他不應下承接帝號,朕還能高看他兩眼,一個喪家之犬奉上的名號都想要,當真是瘋魔了!”
“陛下息怒。”
殷靈毓笑吟吟的,身後枝頭春初綻,樹下豔豔落清光,隻是站在那兒,就好似一卷風景。
劉協不出意外的沉溺在殷玨那素來溫雅又醉人的笑容裏,也忘了接著生氣,點點頭,還是忍不住嘀咕:“反正,袁家子是太過得意忘形了。”
殷靈毓便順勢細講世家是如何在國家上存在,劉協邊聽邊喝茶湯,等著荀彧過來給自己講經聽。
荀彧自打當年養菌開始,便再沒離開過徐州,曹操回去他都被留下來了,畢竟當時來說青黴素著實重要。
後來青黴素工坊規模逐漸擴大化,荀彧已經很少親手培養青黴菌,但也算是劉協的夫子,就更難隨意離開了,隻是還和曹操保持著聯係,但也可以算是劉備的,或者說漢室的臣子。
顯然荀彧也看過了戰報,臉上是很明顯的歡欣,見到劉協首先便是俯身下拜,祝賀玉璽完璧歸來。
劉協將人扶起,荀彧也就繼續授業,劉協本性聰慧,記憶超群,但底子很差,又因為前期無人教導,很多思維都不夠正確,荀彧這兩年花了很大力氣為劉協補齊短板,掰正觀念。
他總不能怪天子在動亂裏麵無人教授學業吧?董卓不說,李傕郭汜也沒有人在意過給劉協開蒙不開蒙,當初剛被殷玨從長安接回來的時候劉協連字都認不全呢。
透過幹淨的玻璃窗,柔和的春光鋪陳在案上,劉協翻開書頁,荀彧檢查著上次布置的功課,殷靈毓頓了頓,轉身離開了屋子。
她得好好想想,接下來走哪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