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奇襲極為的艱難。


    饒是顧泉親自率軍,他都不得不做好萬全的準備。


    ——所率的兵馬也不僅僅要求是精銳,最關鍵還是要心誌堅定。


    與之前的兩次完全不同。


    無論是顧嘯也好,亦或是顧琛也罷。


    兩人所率的兵馬都是顧氏親自訓練出來的兵馬,這些人的服從性是遠超旁人的。


    這一次則完全不然。


    他必須要做好萬全的準備,容不得半點的差錯。


    武德二年,四月。


    李世民正式動兵殺向高墌。


    其威聲勢滔天,完全擺出了一股要一戰平定整個隴西的架勢。


    尤其是在顧彥幾個顧氏子弟也在其中的情況之下。


    更是在無形之間為唐軍的聲勢提供了幫助!


    太久了!


    已經時隔太久了!


    顧氏那無盡的傳說以及多年的避世,讓太多的人都對顧氏產生了不可遏製的期待。


    甚至哪怕李世民才剛剛起兵,雙方還未曾大戰。


    但其聲勢便已經引起了天下人的關注。


    所有人都想要看一看顧氏子弟的本事到底如何。


    這一仗,無論是對於李淵李世民也好,亦或是顧氏也罷,其關鍵性都不言而喻。


    若是能夠打出大勝。


    顧氏與李氏的聲望將再次達到最巔峰!


    李世民自然也十分清楚這一點,整個人的表情同樣也是十分的嚴肅。


    這一仗,他可不僅隻是吸引注意力那麽簡單。


    他是要打仗的!


    無論如何都必須要讓薛三相信唐軍的所有主力都在這裏,進而放鬆對於後方的看管。


    顧易也在默默注視著這一切,甚至就連他心中都生出了緊張之意。


    在原本曆史上。


    李世民打隴西這一仗就不輕鬆。


    雖然根據史籍記載來看,李世民在開戰之初便患病了,這確實影響到了他的戰力。


    但不可否認的同樣也是薛舉父子的不凡。


    李世民最後是等到薛舉病死在戰場上後,才徹底的打下了隴西。


    雖然如今李氏已經發生了改變。


    但具體的結局如何,也唯有繼續再看下去。


    同時間,薛舉也是立刻在高墌擺開了陣勢,準備迎戰李世民。


    他的實力可並不差。


    隴西之地本就易守難攻,而其麾下兵馬也絲毫不弱於唐軍。


    雖然薛舉有些顧忌顧氏。


    但要想讓他這樣幹脆的投降卻還是不可能。


    他幾乎抽調了所有的精銳,當然在有了顧氏子弟的情況之下,薛舉同樣也不忘記自己的後方,就是想要防止有人效仿顧嘯顧琛一般奇襲後方。


    這一仗,注定驚天動地。


    六月;


    李世民率五萬大軍進至高墌,背靠涇水列陣,左翼依托山地,右翼布置重騎兵。


    而他自己則是親領中軍。


    與顧彥等人,組成了最精銳的基本盤。


    但在明麵之上。


    他則是故意讓中軍露出破綻,想讓薛舉引兵來攻。


    其實在當前的這個時代大戰整整關鍵的就是能不能夠穩住陣勢,調令好三軍。


    數十萬人的大戰。


    隻要一方出錯,那內部的混亂便足以摧毀一切。


    韓信為何會被稱之為兵仙?


    正是因為他不凡的指揮才能,在麵對項羽那般虎將的衝鋒之時,都能夠穩住三軍,不讓三軍混亂起來。


    而所謂的抓住戰機,同樣也是為了這一點,就是想要對敵方的陣勢造成打擊。


    其實李世民此舉絕對是一件十分冒險的舉動。


    但凡出現任何意外。


    隻要中軍潰散,左右兩軍的陣勢定會受到影響,很有可能便會引起三軍的徹底崩潰。


    屆時且不論大軍傷亡如何,薛舉甚至都有可能有機會趁勢直接進軍關中。


    換做別人,絕對不敢賭這麽大。


    但他可是李世民。


    他堅信自己的無敵,他同樣也相信顧泉,隻要能夠將所有精銳都引出來,那顧泉就一定能夠成功。


    屆時——


    大局可定!


    其實若是薛舉但凡無能一些的話,李世民露出的破綻他或許都不會發現。


    因為李世民注定不能將這一切做的太明顯。


    但很可惜薛舉的能力同樣也不差,又豈會看不出這其中的破綻?


    高墌。


    一處臨近唐軍大營的高坡之上,薛舉看著下方的唐軍,不由得微微搖了搖頭:


    “看來這李家二郎,終究還是太過於年輕啊。”


    他輕聲自語,旋即不屑一笑:“世人皆言,李氏二郎能將顧氏請出,恐是得天命之人。”


    “如今看來.其也不過爾爾。”


    話音落下,他的表情忽然便認真了起來:“正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傳朕旨意。”


    “三軍整備,朕要奇襲唐軍大營!”


    他絕對不會放棄這個機會!


    這就是送上門來的戰機,隻要能夠打贏這一仗,他便可以趁機進軍關中,爭奪天下。


    而最關鍵的是——


    能夠戰勝顧氏子弟,那對於他聲望上的幫助也是難以想象的。


    有一句話說的很對且無論是用於任何年代。


    風險越大,能搏的東西便越多!


    如今便是如此!


    眾將士立刻紛紛領命,薛舉亦是轉身上馬,旋即快速朝著軍營而去。


    就在當夜,薛舉親率兵馬直襲唐軍大營。


    月光如洗。


    似乎是就連老天都在關注這一戰一般,用潔白的月光漸漸照亮了夜色,清風不斷襲來,讓人心曠神怡。


    但就在夜半三更之時。


    突然響起的奔襲之音徹底打破了這種寂靜。


    “敵襲!!!”


    “敵襲!!!”


    “.”


    伴隨著一聲聲的呼喊,整個唐軍大營立刻便活了過來。


    “果然來了——”


    主帳之內,李世民甚至就連戰甲都未曾退去,似乎是一直都在等著薛舉來攻一般,立刻便看向了身旁的顧彥:“傳令,三軍立刻整備。”


    “讓左右二軍速速推進,占據敵營與我夾擊薛舉!”


    聲聲喊殺之音不斷響起。


    薛舉這才剛剛率軍殺進來,便已經察覺到了情況的不對。


    唐軍似已早有準備。


    “不好!中計了!”


    薛舉的表情頓時一變,本能的便想要退兵。


    但一瞬間,他便止住了這個念頭。


    就算唐軍有所準備又能如何?


    不就是和唐軍提前決戰嗎?


    這一戰他可是傾其所有,正所謂“退則亂,亂則敗”,若是他在這種情況之下,直接讓大軍撤退。


    若是唐軍追殺,那傷亡便一定不會小。


    這場仗定會直接落入下風。


    而打下去則不一定誰勝誰負!


    薛舉可不是一個沒有膽子的人,他當初能夠走一眾反隋之人中脫穎而出,便能夠說明他的才能與膽量。


    他又豈會畏懼?


    大戰瞬起。


    唐軍的中軍可都是精銳,尤其是在當前已經有了準備的情況之下,更是信心倍增。


    滔天火光四起。


    與空中那潔白的月光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一聲聲的喊殺與兵戈相交之音,夾雜著戰馬的蹄名與將士們的哭嚎聲,響徹整片天地。


    李世民自然不會龜縮。


    在下達了一係列的命令之後他便直接殺了出來,率領著顧彥等人衝殺而去。


    顧彥等人還想勸勸李世民。


    畢竟李世民可是三軍主帥,若是在這種時候出現了什麽問題,那唐軍的下場就注定會迎來失敗。


    但李世民不答應!


    “我李世民此生誌在追尋昭烈侯之路,豈能將所有危險都推給兄弟們?”


    “若是我今日退縮——”


    “他日麵對更大的危險之時又當如何?”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完全表明了他的態度。


    甚至就連顧彥等人都不得不佩服李世民,這就是他最大的人格魅力。


    在這種情況之下。


    整個戰場已經完全成為了一個絞肉機。


    這完全是最直麵的較量,無論是任何一方退兵都會迅速陷入弱勢。


    薛舉並未直接戰敗。


    李世民為了露出破綻就不可能再中軍留下太多的人馬,這也讓薛舉迅速穩定了局勢,甚至還在隱隱占據著上風,


    可這又能如何?


    時間並不站在他們這一麵。


    薛舉唯一的機會就是趁著這個時間,來徹底搞定李世民。


    如若不然的話,待唐軍左右大軍抵達,他們的陣型便會被徹底撕裂,陷入到唐軍的包圍圈之中。


    也正是因為如此,薛舉同樣也十分的拚命。


    不僅僅是他的兒子武藝超強。


    他亦是驍勇之人。


    但要想直接這樣便能突破唐軍的精銳,那便有些太小覷李世民與顧彥等人了。


    李世民又豈會沒考慮到這些?


    他這就是再以自己做餌,想要徹底奠定下此戰的優勢,又豈會讓一切超出掌控?


    李世民並不需要直接趁此機會戰勝薛舉。


    他隻需要拖住時間。


    等待左右大軍趕來便足夠了!


    掙!!!


    掙!!!


    掙!!!


    聲聲的兵戈相交之音不絕於耳,顧彥不知在何時已經和薛仁杲廝殺了起來。


    這薛仁杲確實不凡,可為“萬人敵”。


    饒是顧彥麵對他時都直接落入了下風,不過卻也擋住了薛仁杲,算是斷了薛舉軍中最為銳利的一把劍。


    大戰愈發的激烈。


    隨著時間不斷流去,薛舉的心中也是不由得生出了退意。


    到了此時此刻,他又豈會蠢到隻想著猛攻?


    膽量是膽量,局勢是局勢。


    唐軍的左右大軍若是殺來,絕對會給他帶來致命的危機。


    而拖下去,始終就還有著機會!


    “退!”


    沒有半份的猶豫,當想好了一切之後,薛舉立刻便做出了決定,開始下令。


    而整個西秦大軍的攻勢也在這一刻漸漸停了下來。


    局勢瞬變——


    在這種正麵的衝殺之中,退軍就注定會影響全局。


    但這也是薛舉無奈的選擇。


    他不能因小失大,縱使會留下很多人,他也必須要退走!


    但李世民又豈會給他這個機會?


    眼看著薛舉已經退走,李世民當即便做出了決定,開始正麵的攻殺!


    他並不會將希望全都放在顧泉身上。


    而此舉,同樣也能幫助顧泉。


    他不相信在顧氏的威望之下,剛剛經曆了一場大敗的西秦軍會有多麽高的士氣還會有多少。


    這種機會,他絕對不會放過!


    局勢徹底大變。


    薛舉雖然已經退的十分謹慎,但隨著唐軍的左右大軍殺過來了之後,整個西秦大軍還是避無可避的陷入了混亂。


    雖然最後還是撤了出去。


    但卻仍是留下了近三萬的傷亡。


    正式的攻伐還未徹底開始,唐軍便已經先發奪人占據了一定的優勢!


    最關鍵的是——


    也並未出乎李世民的預料。


    在經曆了大敗之後,西秦軍根本無法控製士氣的低迷。


    “顧氏”的威望本來就如同一座大山一般,壓在他們所有人的頭上。


    更別說如今還遭受到了大敗。


    甚至就連薛舉都無法重振士氣,麵對李世民的攻伐,在這般局勢之下還是有人提出了調集所有精銳來迎敵。


    這並不是他們蠢,而是單純的局勢所迫。


    顧氏已經避世太久了。


    又有誰會想到,如今在戰場之中能夠和薛仁杲打上幾回合的顧彥還不是顧氏最優秀的子弟呢?


    薛舉雖然並未直接答應,但是在眾將士的勸諫與分析之下。


    他最後終是不得不下令調集人馬,來迎戰李世民。


    與此同時,顧泉早就已經出發了。


    與李世民的正麵大軍不同,顧泉作為奇襲大軍需要考慮的問題有很多。


    不僅僅是要防止消息走漏同樣還需要防範西秦的細作與探馬。


    為了穩妥起見——


    哪怕隻有五千大軍隨行,顧泉還是將這些人馬都分散了開來,為他們製定好了路線,最後於渭水西聚集。


    這一路自是要晝伏夜行。


    雖然並無什麽直接的凶險,但強烈的心理壓力還是盤旋在所有人的心頭。


    但相比於後麵的艱險卻還是差了太多太多。


    顧泉給自己定下的時間隻有七日,這是最合適的時間,不至於讓將士們的心神疲憊達到崩潰的邊緣。


    七日時間,急性行三百裏。


    於隴山小道進入關河峽穀,這也是當前唯一的道路。


    在有了先前顧嘯顧琛的教訓之下,如今想要奇襲隴西也唯有走那些真正的險路才能徹底避開敵軍的斥候。


    懸崖落石


    這一條道路的艱險程度要遠遠超過昔年的顧嘯顧琛。


    而這條道路更是足足高答四十裏。


    其中風險可見一斑。


    但顧泉卻始終走在最前麵,用自己的行動來穩定將士們的軍心。


    而過了這段山路,還有密林。


    哪怕就是顧泉這種自幼便觀看堪輿圖的人,在數十裏的密林之中仍是容易迷失。


    但既然已經選擇了奇襲便必須要麵對這一切。


    顧泉也無法改變什麽。


    但當他真正親身經曆這一切後,也仍是不得不感歎其中的艱難。


    他可謂是將自己的才能發揮到了極致。


    這才帶領著將士們最終走出了密林,趕到了秦州,但其中的傷亡也足足將近千人。


    顧泉並未直接選擇進攻。


    而是讓人潛伏前去打探消息,同時也是在讓將士們休息。


    直至等了數日之後。


    前線高墌之戰的消息這才漸漸傳了過來。


    顧泉是親眼看著那一個個的將士離開秦州城而去的,不過卻也並未急著直接進攻,而是靜靜地等候著。


    ——戰機已現!


    雖然薛舉並未將所有人馬都調去前線,但對於顧泉機會卻也已經到了。


    隻要占據秦州。


    那麽前線戰事定會生亂,薛舉是不可能放任秦城丟失的,定會率軍親自回援。


    屆時隻要他扼守住秦城便可以與李世民前後夾擊。


    重現昔年顧嘯與光武皇帝劉秀打的那一場杖!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無論是李世民也好亦或是顧泉也好,兩人明明都未曾刻意商量這一切,但在這種時候兩人哪怕是隔著千裏卻還是默契的做出了相同的判斷。


    就連顧易對此都有些驚訝,萬萬沒料到竟然還會再次見到這一幕。


    雖然位置並不是完全相同。


    但此時此刻與昔年的場景又有什麽不同?


    或許不同的,就隻是薛舉對此有著一些防備,但局勢的使然又不得不讓薛舉做出種種決定。


    一切,都早已注定。


    就在三軍休整完畢,顧泉絲毫都不猶豫的對整個秦城開始了進攻。


    雖然隻剩下了四千餘人馬!


    但麵對一座毫無任何防備且沒有多少守軍的城池而言,卻也足夠了!


    而且當這些人穿過了千難萬險之後,心中憋著的一口氣亦是會讓這群將士的戰鬥力遠超以往?


    最關鍵的是——


    可別忘了此次的領軍之人可是姓顧!


    顧氏的傳說;名利的誘惑;


    將士們又豈會不死戰?


    僅僅一日,整個秦城便迅速落入了顧泉的手中。


    而顧泉也並未讓將士們追擊逃跑的殘兵敗將,而是立刻讓人加固城池的城防,準備接下來的大戰。


    他相信李世民,絕對會做出最正確的判斷,不可能會放棄這次的戰機。.


    消息不斷傳開。


    秦城的失守對於整個西秦而言,絕對是一件致命打擊。


    高墌。


    “秦城丟了?”


    在聽到這個消息的瞬間,薛舉整個人的表情便徹底變了,幾乎瞬間便從椅子上站了起來,質問道:“怎麽回事?”


    在場眾人的表情此事也是完全變了。


    秦城之關鍵他們又豈能不知?


    最關鍵的是,如今在正麵戰場之上他們本就一進陷入到了劣勢,如今收到這個消息又豈能不色變?


    “陛下,不知是何方的兵馬趁我軍不備襲擊了秦城”


    一臉汙垢的將士哭嚎著講出了那日的情況,雖然他說了不知道來襲之人是誰。


    但眾人的心中卻還是不由自主的同時想到了一處。


    ——顧氏子弟!


    “不可能!怎麽可能!”薛舉緊緊地皺著眉頭,仍是有些不願相信這一切:“顧氏子弟不應該都在戰場之上嗎?那這股人馬是從哪裏來的?”


    “朕在隆山留下的那些細作呢?”


    “他們都是瞎子嗎?”


    “難不成顧氏子弟當真還會飛不成?”


    一聲聲的質問響徹整個堂內。


    眼看著薛舉暴怒,在場眾人不由得便紛紛低下了頭。


    但再怎麽抱怨又能如何?


    薛舉十分明白,他無論如何都必須解決掉眼前的問題,幾乎瞬間他便看向了自己的兒子:“杲兒.”


    還未等薛舉說完。


    薛仁杲便絲毫都不猶豫的直接跪了下去,鏗鏘有力的說道:“兒願率軍殺回秦城,不管來犯之敵乃為何人,定斬之頭顱,以安軍心。”


    聞言,薛舉的表情終是不由得緩和了一些。


    對於自己的這個兒子,他還是十分放心的。


    薛舉不會引大軍回援。


    雖然他並不是什麽熟讀史書之人,但忠武侯顧嘯的各種傳說又有誰不知道呢?


    此時此刻,他若是率大軍而歸不就成了當初的隗囂?


    隻要能夠擋住李世民。


    那成為了孤城的秦城便不足為據。


    至於裏麵之人到底是不是顧氏子弟,薛舉如今已經不在乎了。


    就算真是又能如何?


    無論是誰,他都必須將這個人殺掉!


    就在當日此事便直接定了下來,而西秦軍的動靜自然也逃不過唐軍的眼睛。


    但得知薛仁杲回去了之後。


    李世民與顧彥等人幾乎瞬間變斷定顧泉已經得手了!


    此時,唐軍大營內。


    燭火搖曳,將帳中眾人的身影投映在牛皮帳幕上。


    李世民目光如鷹隼般掃過帳內諸位將領,神色凝重,沉聲道:“一旦子淵那邊得手,我軍務必抓住時機,迅速突破薛舉防線!成敗在此一舉!”


    帳內眾將士聞言,紛紛鄭重點頭。


    然而,他們心中都清楚,隴西防線固若金湯,想要一舉突破談何容易。


    就連昔年的光武帝劉秀征討隴西,也是在隗囂軍中人心惶惶、士氣潰散之際,才得以成功破城,此等戰例足以說明其中艱難。


    見眾人麵露憂慮之色,顧彥上前一步,目光堅定道:“諸位將軍不必憂心,兄長他向來謀定而後動,定能重現先祖之壯舉!”


    李世民微微頷首,眼中滿是信任與期許:“不錯!子淵足智多謀,我對他有十足信心!”


    這簡短有力的話語,如同一劑強心針,驅散了帳中凝重的氣氛,也讓眾將士心中的顧慮消散不少。


    看著李世民與顧彥堅定的神情,眾將士心中湧起一股豪情。


    他們深吸一口氣,齊刷刷地抱拳行禮,齊聲高呼:“請殿下下令!我等願為先鋒,萬死不辭!”


    ——大戰再起!


    李世民顯然是想用大勢來壓住薛舉。


    一邊進攻,一邊讓人宣揚著秦城已失的消息。


    此舉確實是殺招。


    本來西秦大軍的士氣便已經有些亂了,在這種情況之下又豈能不受到影響?


    但礙於地勢,唐軍的進攻速度同樣亦是十分緩慢。


    與此同時,薛仁杲也是殺回了秦城。


    看著城頭上的守軍,他眼神之中滿是控製不住的怒意,手中長殳猛地朝著城頭一指,怒嗬了一聲:“汝乃何人,安敢奪我城池?”


    “我乃顧氏顧子淵!”


    城頭之上,顧泉絲毫都不猶豫,亦是斷喝了一聲,給出了回應。


    短短幾個字卻如同洪鍾大呂一般瞬間壓在了西秦大軍的心頭。


    當真是顧氏子弟!


    曆史再次重現了!


    顧氏子弟之中竟然有第三人做到了奇襲隴西之事。


    這在這種讖緯迷信的時代能夠給人帶來的壓力是難以想象的!


    薛仁杲的表情也是不由得微微一變,不過他卻還是迅速的調整了過來,再次憤怒吼道:“好一個顧氏子弟,可敢出城與我一戰?”


    顧泉表情不變,甚至連回應都懶得回應。


    “難不成堂堂顧氏子弟隻敢行偷雞摸狗之事,不敢與我正麵交戰?”


    薛仁杲顯然是很想要激怒顧泉,在他印象之中,一般的大家族子弟都十分的在意這些。


    但顧泉仍是絲毫不以為意。


    他又豈會上當?


    當前他隻需要守城便夠了,又何必徒添風險?


    顧氏的名聲是需要最後的勝利而奠定的。


    逞匹夫之勇,不是英雄!


    顧泉絲毫沒有任何廢話,直接從一旁的將士手中接過了弓箭,搭弓便朝著薛仁杲射了過去。


    “嗖”的一聲。


    破空聲瞬間炸響。


    薛仁杲反應極為迅速,連忙側身避開。


    但整個人也被這一箭給徹底激怒。


    他沒有任何的廢話,當即揮動起了手中的武器,率領將士們便開始了攻城。


    ——大戰瞬起。


    薛仁杲確實有著萬夫不當之勇,但卻也不足以逆大勢而為。


    顧氏的名頭以及讖言的加持之下已經讓他的軍心亂了,大軍根本就不可能發揮出太高的戰鬥力。


    又豈能殺的進城內?


    而且就算能夠殺進城內又如何?


    顧泉可不是擺設!


    他早就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無論如何都會一直堅守下去。


    三日;


    五日;


    十日;


    十五日;


    日子一天天的不斷流逝,整個秦城周圍已經成為了屍山血海。


    薛仁杲已經又向薛舉調了兩次人馬。


    但哪怕就是這樣,他卻也未曾徹底拿下過秦城。


    倒是有兩次攻破了城門。


    但每一次卻又都被顧泉率軍給打了出來。


    而隨著時間不斷流去,無論是秦城也好亦或是前線大軍也罷,整個西秦軍的軍心終是在持續的高壓之下徹底崩潰了。


    逃兵;


    降卒;


    當這種情況開始出現之後,便已經注定了薛舉的結局。


    其實無論是薛舉也好亦或是當年的隗囂也罷,兩人都不是無能之人。


    但這一切並不是憑借著局勢能夠改變的。


    若是薛仁杲能快速奪回秦城或許還好,一場大勝仗絕對能重振三軍士氣。


    但現在兩線大戰皆是不順。


    關於“李氏”“顧氏”的謠言傳的人盡皆知,甚至就連薛舉都無法阻攔。


    這還能有什麽辦法?


    但薛舉仍是不甘心,調集三軍想與李世民決戰。


    可亦是難以逆天改命!


    八月;


    李世民先敗薛舉於淺水原,西秦大軍損失近兩萬,糧草兵馬損失無數。


    隨後薛仁杲亡於秦城的消息也是傳了過來。


    李世民抓住機會。


    配合著顧泉兩人前後夾擊,一戰徹底掃平了西秦大軍。


    而薛舉這個曾不可一世的皇帝。


    亦是在最後倒在了陣前。.


    ——————


    “武德二年,秦王世民討薛舉於高墌。


    時雲麾將軍顧泉受密令,率精騎五千,潛師而進,越隴山險隘,涉通關河,經放馬灘,晝夜兼行三百餘裏,直抵秦城。


    初,秦王世民與薛舉大戰於高墌,誘敵深入,大敗於舉,使舉盡發隴西之眾以戰。


    泉用兵神速,出其不意,夜襲破門,遂據其城。


    舉聞之大駭,急令回援,軍心遂亂。秦王乘勢追擊,大破其眾於淺水原。


    泉複堅守秦城三月,斷敵歸路,終使西秦之師進退失據,一戰而潰。


    論曰:泉之用兵,類其祖忠武侯嘯,善出奇製勝,與秦王世民相呼應,可謂將略天成。此役之後,隴右遂平,唐基益固矣。”


    ——《唐書.顧泉列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魚羽漁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魚羽漁鈺並收藏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