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單元叫“青年製造”…


    就是一群青年導演分享經驗,順便吐槽電影市場。


    是主持人何平導演起的頭:“你們都是從別的行業轉行過來做導演的,最近有一個人也轉了,《富春山居圖》。”


    現場觀眾立刻領會了他的嘲諷意思,哄笑一片。


    但最開始,沒人願意接茬,畢竟是同行嘛!


    何平導演點名:“徐爭導演怎麽看?”


    徐爭之前主演過《愛情呼叫轉移》,那部電影的投資人就是孫建軍!


    當年,他談及《愛情呼叫轉移》的營銷推廣,說了一堆有道理的話,類似‘即使算上盜版、網絡等所有途徑,看過《愛情呼叫轉移》的總人數也可能不到200萬人,但你到百度上搜索,相關網頁能達到680萬篇次!也就是說電影本身的營銷、宣傳效果是超過一般的廣告效果的!’


    《愛情呼叫轉移》是他早期在電影圈的代表作。


    按理說孫建軍是他的伯樂,所以,徐爭的預期很委婉:“既然已經有如此大投資,請了好萊塢特效團隊,讓我最不理解的是,為什麽不請一個好萊塢的編劇呢?有個好編劇,就不會這樣了!”


    沈言忍不住插話:“即便請了好萊塢編劇…你確定這個電影能行?編劇說話真的管用嗎?如果編劇有話語權,我也不用兼職做製片人了!”


    徐爭:“中國影視行業不重視劇本!”


    “不是,他們非常重視劇本,重視到必須要自己下場操作,把劇本這麽重要的東西放到編劇手裏,這麽可怕的事怎麽會有人做?少則幾百萬,多則幾千萬甚至上億成本的東西,你會讓一個編劇做主?”


    想了想,沈言舉了個例子:“我聽饒小誌跟我說的,他有一個編劇朋友,寫了個劇本,三十萬字,原來的劇名是他自己起的,甲方覺得不是很滿意,希望他多琢磨幾個,發過去供他們挑選…絞盡腦汁,反複推敲了大概十個,發過去,他們公司也研究了幾個,最後大家優中選優,挑出一個各方還比較滿意的名字,然後大老板覺得不行…又讓他修改,你們猜最後一次修改的原因是啥?”


    “是什麽?”


    “大老板拿著劇本去找了某位大師算了一卦,大師說這個劇名兆頭不好,有煞氣,幾千萬投資會賠錢…”


    何平笑著點了點頭:“王海林也說過《楚漢傳奇》的劇本…”


    導演高熙熙先找人寫了一版,主演陳導明不滿意,然後找汪海林又寫了一個。


    但是,高熙熙舍不得之前花錢買的劇本,就把倆劇本混一起。


    他選擇拍攝劇情的方式,不是哪個寫的好用哪個,而是哪個寫的長用哪個,因為寫的長,拍的劇情就長,集數就多,集數多了,好賣錢…


    場內幾個導演紛紛舉例編劇圈的奇聞軼事…


    哦,沒人搭理郭景明!


    後者屬於圈外新人…


    沈言接著聊起了《富春》:“我覺得《富春山居圖》這樣的電影出現了不是壞事…現階段,影響票房的因素首先是檔期和排片量,按照《富春山居圖》的這個檔期、初始排片量和全國院線的票房容量,5億以上才是正常水平。


    事實上這部爛片上映之後每日票房逐日遞減,目前累計2.5億,最後能不能過3億都懸,口碑還是對它產生了極大影響。”


    “而且《富春山居圖》的爛直接導致了這段時間全國院線票房的低迷,昨天是周一,全國一共排了7萬多場電影,最後的總票房隻有2000多萬,場均人數不到九人,這好像是今年除夕夜以外最差的單日成績…這個事證明了觀眾不是冤大頭,爛片沒人買單的!”


    然後,何平看了他一眼,忽然問了:“我聽說你的電影因為《富春山居圖》退檔了一個月,是真的嗎?”


    沈言…苦笑,然後道:“這個,咱爺倆私下聊…”


    ……


    何平導演,第五代導演,代表作《雙旗鎮刀客》以及《天地英雄》…


    還有一部《炮打雙燈》!


    第五代導演存在這樣的特點:奠定他們導演地位的,基本都是生涯早期的作品。


    在後來的電影研究中,給予最多藝術肯定的,也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何平導演也一樣…


    後期出圈,基本靠著王家佳——《漂白》裏的宋紅玉。


    何平導演公開跟她談戀愛。


    甚至在時隔六年後,再度自編自導了誒一部愛情電影《回到被愛的每一天》,女主角就找了王家佳!


    至於他的電影…嗯,傳說中的西部電影!


    西部天空的流雲、沙丘上的光影變化、狂風吹拂駱駝草、黃河水流的奔湧、成群的馬匹踏起的煙塵、遠處雪山,近處黃土的天高雲闊等西部電影的視覺風格,在目前的大熒幕上,幾乎消失了。


    而且會以老一批電影人的退場,消失得更加迅猛。


    這些作品會帶來什麽樣的影響呢?


    不知道。


    老電影人的貢獻會形成新的創造力嗎?


    又或者隻是證明那句老話:這世上多的是人走茶涼!


    ……


    郭景明非常樂於表現自己!


    他當年在《演員請就位》就各種掉書袋…


    他很想證明自己是有實力有知識儲備的,所以他一味理論化點評演員。


    現在也一樣:“最近幾年大導演作品屢屢失手於票房,一個原因是現在觀眾平均年齡21歲,上一代導演用老的觀念去拍電影,沒有提供年輕人想看的電影…”


    翻譯一下:現在的觀眾都是年輕人,大導演的老一套行不通了。


    “我拍《小時代》,很多人都質疑為什麽一定強調物質,而這恰好是我要放到更大的層麵上去討論的東西。”


    “因為現在的電影觀眾在不斷地更新換代,越來越年輕。物質的東西對這些觀眾的父輩來說可能不是問題,因為他們穿同樣的衣服、吃同樣的食物,他們要麵對的是如何生存下去的問題。而對現在的年輕觀眾來說,生存已經不是問題,他們就會在物欲橫流的社會裏感到內心焦灼。”


    “2009年的時候觀眾的平均觀影年齡是25.7歲,到了2013年這一數字變成了21.7歲,那就是一個大學生。觀影群體已經從上一代變成了下一代,如果導演還用上一代的想法去拍電影的話,就會出現問題。”


    他還想拉沈言下水:“沈言的電影就很年輕…”


    沈言搖頭:“你不要拿我舉例,我做的都是類型片…都是希區柯克留下來的東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叫誰偶像,我是藝術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油炸大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油炸大金並收藏叫誰偶像,我是藝術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