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票房分賬的本質就是分蛋糕。


    電影票房收入在分配過程中,涉及多個環節和參與者,每個參與者都會從總票房中分得一部分。


    所謂的分賬之爭,本質上就是覺得自己的蛋糕小了,想劃分更多的蛋糕!


    那屁股坐在誰那邊,就幫誰說話唄!


    那沈言作為製作方居然主動給影院返點!


    這是不公平競爭,


    張衛平直接破口大罵:“我漲分賬比例,後麵一幫人會得益,結果我回頭看一個人都沒有,甚至還有主動給影院分賬的,難怪他的票房那麽高!”


    引發了一堆人跟風諷刺沈言…


    很正常,早就有人看他不爽了…


    又是公開說‘保守賺了一個億’,又是撒幣1000萬的…


    這麽高調,想找死啊?


    微博上,很多人質疑沈言涉嫌不正當競爭,擾亂正常市場秩序…


    “你這麽幹,以後別的片商發行電影的時候也可能效仿,導致惡性競爭的局麵出現!”


    沈言直接在微博回答了這個問題:“擾亂正常市場秩序?這個帽子我可背不起!


    咱們一一個一個來,我記得《三槍》的時候,新畫麵主動給了影院5%的返點…合著,你可以給影院返點,我給返點就不行了?就犯罪了?踏馬的,雙標不能這麽雙標吧?”


    “讓利影院這種事,本身就屬於正常市場行為,好萊塢大片在北美上映,放映一段時間後,也會逐步降低片方的票房分成。


    院線覺得繼續排映此片有利可圖,自然也會保持場次,相反,影院如果覺得繼續排映,效果不佳,自然會選擇降低排片,甚至會下映…而且影院也會適當的降低票價,觀眾也會因此得利!”


    “其次,所謂的返點是駐地發行人員和影院私下談返點,當時是由發行公司的大區經理擬定方案,然後報給總公司,但現在這種情況已經很少了。


    既然這種方式有用,不如正規一些,由總公司製定方案,和院線影院簽訂協議,這樣操作起來更有效,也避免中間環節執行不到位。


    現在返點基本都會簽合同,在合同裏體現出的是“階段式分成”,基本都是隨著放映時間推移,適當給影院比例分成…


    這其實和美國的分賬模式很相似。”


    “我回答一下為什麽給影院返點…因為我的電影成本不會超過3000萬,我有把握票房能破億…我也有的賺,影院也有的賺,票價降低了,觀眾也不會有任何怨言…”


    “電影畢竟是給觀眾看的!三方共贏的事情,有什麽好抱怨的?”


    “你們也別說我給院線返點屬於不正當競爭,什麽破壞了規矩,我說句不好聽的,就算你們不要分賬,影院也不會放映你們的電影…”


    “觀眾的時間是很寶貴的,兩個小時的娛樂時間,他完全可以玩遊戲、,甚至去打一場籃球,他選擇了看電影,那你應該珍惜…”


    “另外,我是支持跟院線談談的,畢竟這麽高的成本,想要提高分成比例可以理解…我以後要是做高成本的電影,肯定也想著提高分成比例…”


    “我的建議是最好搞一個階梯式分成,比方說票房五億,十億,十五億,各一個基準,靈活一點…都要為了電影,沒什麽不能談的!”


    “最後,預祝《金陵十三釵》、《龍門飛甲》都能票房大賣!”


    ……


    沈言回應了…


    買賬的不多,很多人說什麽‘給業界樹立了一個不好的榜樣,導致惡性競爭出現,從而破壞行業規則。’


    但也有有人說‘若其他影片有足夠的競爭力,院線肯定給予支持,優勝劣汰是商業競爭的結果。’


    至於惡性競爭…


    ‘每部影片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影視公司會根據影片情況來確定和院線的分成比例,不會一味地為了提高票房降低分成比例。畢竟誰也不願意給院線做嫁衣。’


    不過,很快於東出來說話了:“《龍門飛甲》絕對不會提高電影票價,不會調整對院線的分賬比例,也不會主動參與任何宣傳罵戰。”


    吸引了媒體的關注…


    畢竟都知道今年賀歲檔對打《金陵十三釵》的是於東出品的《龍門飛甲》!


    沈言…並沒有電影在賀歲檔上映!


    主要張衛平跟於東的故事太多了!


    06年《黃金甲》pk《傷城》…


    占得先機的《傷城》本應12月7號先行上映,但原定12月21日《黃金甲》突然宣布將檔期提十天,瞬間將對方的“獨家檔期”擠壓至一周不到。


    眼看黃金大軍“兵臨《城》下”,一時有些無措的於東昏招盡出:他竟將《傷城》的檔期延後達半個月之久——12月21號上映,不僅讓對手先行上映,而且將12月中旬的黃金時段也拱手讓出,令《黃金甲》霸占賀歲檔肥肉獨食十天之久。


    此役,《黃金甲》狂勝《傷城》…


    09年,《十月圍城》pk《三槍拍案驚奇》…


    《十月圍城》真的是極有針對性的展開了“抗三槍”的“專項整治行動”,針對試映場傳出的“張藝某史上最爛”之評價大造輿論聲勢。


    博納策劃了許多媒體和影評人的集體圍剿,而與此同時幾乎同時上映的《十月圍城》則被吹噓為十年最優華語片。


    洪蝗、香港電影金像獎前主席文雋都曾在公開的媒體和博客上對三槍及眾主創進行了一係列非理性的惡意攻擊。


    洪蝗女士在湖南《零點鋒雲》節目對張導進行了一番人格侮辱——稱‘下賤’、‘這簡直是對智商的一種侮辱!’…


    當然,也是事實!


    《三槍》確實是毫無誠意的拚湊之作,質量之差讓人懷疑張藝某的精神狀態——甚至比不上《滿江紅》!


    不過,實話實說,《十月圍城》也沒有那麽好…


    《十月圍城》最大的問題就是導演或者說陳可欣屬於書讀的太少,但自認為自己很牛逼——最垃圾的地方就是那個看似立體豐滿的閻孝國,出場第一句話說的什麽?我是軍人!


    一句台詞,這就注定了這個人物、這個片子是純純的垃圾。


    大清朝的軍隊,不管是武衛軍,還是早就徹底拉胯的八旗、綠營,怎麽可能誕生這種有近代軍人榮譽感?


    以報效國家、服從命令為天職的軍人?


    如果他有了這個意識,他就不可能再忠於大清——他可以忠於他的袁宮保,也可以忠於利益,也可以忠於國民革命,唯獨不可能忠於大清。


    你可以讓他愛大清,但這個角色不能自述因為信仰三民主義,所以愛大清;


    好像信仰共產主義,所以愛民國——那隻能說編劇純純的有病。


    徐克拍《黃飛鴻》,也搞了一個帶清忠臣納蘭元述,但納蘭元述比閻孝國合理多了,因為他的設定是個武癡。他替大清賣命隻是因為他姓納蘭,與國同休的勳貴。


    看看成龍的《a計劃續集》,怎麽塑造滿清殺手:穿西裝,留辮子,話不多,合格的工具人!


    這就是為什麽成龍是大哥,他拍電影能讓人家借軍隊給他,而陳可欣隻是二流。


    咳咳…


    這次《金陵十三釵》撞上了《龍門飛甲》…


    免不了死磕一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叫誰偶像,我是藝術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油炸大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油炸大金並收藏叫誰偶像,我是藝術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