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作家們都睡了。夜晚的月光格外明亮,甚至能看清楚遠處樹木的枝杈。
餘樺睜開眼,他煩心事特別多,這不是餘樺第一次出遠門,卻是餘樺最感到困惑和迷茫的一次,白天餘切寫的給了他很大震撼,他感覺自己和餘切差得更加遙遠了。
他今年二十四歲,也並不小了,許多人在這時已經成家立業,而他既沒有成家也沒有立業。
想想餘切……
唉,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餘樺翻了個身,忽然發現,夜裏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屈鐵寧正眨巴眨巴的望著他下麵那一鋪——他下麵就是餘切。
屈大美女也被打擊到了?
還是忍不住悄悄看餘切呢?
“噓!”屈鐵寧察覺到被餘樺發現了,她輕輕搖頭,讓餘樺跟著出來。
餘樺翻下床,走到火車的長廊中間,屈鐵寧說:“餘同誌,你可別給餘切說啊。”
“你別叫我餘同誌,我還以為你叫的是餘切呢!”餘樺笑道。
“對!你倆都姓餘!”屈鐵寧恍然大悟。
原來你才知道?
屈鐵寧忽然特別神往:“我最早在餘切出道作的時候,就看過他的,當時還寫了評論文章,我以為他已經很厲害……沒想到他還能寫其他的,還能寫日語,今天又知道,他還在寫長篇!”
“我誇讚他無所不能,無拘無束,並不是亂說的。”
餘樺問:“你是不是崇拜餘切啊!”
“我不知道!”
“你肯定崇拜,沒什麽不好意思承認的,我也崇拜他!我給餘切當助理,幫他回讀者信件,那些信我讀來讀去,感覺自己見到了一位巨人,但他又是一個活生生的普通人!在傍晚那會兒,我忽然又覺得,那個巨人回來了,他坐起來特別的高,已經高我好多倍!”
屈鐵寧點頭:“你說得對。我可能有點崇拜餘切,然後……又有一點愛屋及烏,畢竟我也寫,我也做編輯。”
兩人回到車廂,發覺劉振雲卻不見了,他們沒有多想,躺上去睡覺。不一會兒,劉振雲回來了,帶著一身的煙味兒。他躺上去的時候,還忍不住莫名其妙的歎氣。
這倆頓時就知道:
劉振雲傍晚那會兒也被震撼到了,有點迷茫。
第二天上午,火車路過餘樺的老家,停了半小時,他在這和大家揮手告別:“兩天後一定見麵!”
隨後,餘切這些人也到了杭城。
《收獲》雜誌的編輯李小林提前到這,舉了一塊大牌子。“歡迎作家來到杭城!”
除了李小林,《滬市文學》的周傑人和李子運也在這,三人寒暄一番,餘切介紹身邊的屈鐵寧和劉振雲。
屈鐵寧還算有些名氣,劉振雲就比較慘淡了,目前唯一值得拿出手的就是短篇《塔埔》和燕大中文係的研究生文憑。
劉振雲是個老實人,直接說:“除了女朋友和父母,這還是我第一次被人接送!”
忽然,從李小林的身後鑽出來一個紮羊角辮的小女孩,氣鼓鼓道:“那你肯定也是第一次被小孩兒接送!”
端端?
這不是巴老的孫女嗎?
這個小孩兒成績確實不好,但已經混到休學的程度了?
李小林主動解釋道:“端端吵著要來湊熱鬧,我父親認為學校裏麵學不到什麽東西,不如來作家會議裏,受到你們的熏陶!反正也就幾天。”
端端癟著臉假裝成熟道:“熏陶什麽?我已經無藥可醫也!”
這小孩上一次還挺文靜,怎麽半年不見,性格這麽皮了。
李小林挺尷尬:“我父親太寵著端端了,不敢打不敢罵,還老是說她做得好,她現在特別的不聽話!”
端端卻說:“那是你不會教!外公的話,我怎麽就愛聽。”
“餘切,你管管她?”李小林道。
餘切蹲下去和端端說話:“聽說你不認我做哥哥了?我倒要問你,我什麽時候答應做你哥哥了?我和你媽媽是同輩的。”
端端卻說:“餘切,你等著,等我長大一些,我們看起來就差不多了。”
“那你媽媽呢?”
“我媽媽已經是個老女人,她‘人老珠黃’了。”
別亂用成語啊!
李小林的臉瞬間就紅了,恨不得封住端端的嘴。
眾人哄堂大笑,餘切也被這小孩兒逗樂了,把她抱起來掛在自己胳膊上。當地作協派來的尼桑出租車把幾人帶去西湖附近的一家招待所,在那裏,餘切又遇見了他的老朋友阿萊。
他們已經很久沒有見過,一見麵特別激動。就是阿萊的臉曬得跟炭一樣,他本身又高鼻深目,還比之前更瘦,看起來像非洲來的長跑運動員——隻是戴了一副文縐縐的眼鏡。
餘切直接繃不住了:“阿萊,你幹什麽去了,怎麽越來越黑了?”
“我被調去了阿壩的文學雜誌《草地》當編輯,那地方光照特別強,我就被曬黑了。”
“你整張臉都紅了,你被曬傷了,你的條件真苦。”
阿萊連忙搖頭:“沒有沒有,我們那裏孩子更苦。他們要翻山越嶺去上學,還要渡過橫亙在河水之間的索道,工具就是一個係在滑輪上的籃子。”
“孩子們就坐在籃子上,緊緊抓住邊緣,因為一旦側翻,就會被衝走!”
這話餘切並不覺得稀奇,因為八十年代實在有很多偏遠的地方,就連餘切自己所在的萬縣,許多人出川還是個難題,得繞一圈。但滬市來的端端卻驚訝道:“有那麽誇張嗎?這些人就不能不上學嗎?”
“——這個孩子是?”阿萊蒙了。
當初離別時,說“格薩爾王”這輩子會有十八個老婆,但可沒說格薩爾王兩年就養出來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啊。
“這是巴老的小孫女兒!可寶貝了,她媽媽是《收獲》雜誌的主編李小林,諾,就是這位。”
李小林見阿萊是餘切的朋友,有意結識阿萊。她就拿自己家裏的私密事兒出來說:“我家裏的樂器都拿去給端端用了,但她不但不喜歡音樂,還把好些個樂器弄壞了!她很喜歡運動,我們也給她買好了球鞋,但她偏偏不穿!把鞋子踢走了!”
端端鼓著臉,“哼!”好像很不滿意媽媽在外人麵前,說到自己的短處。
然而,阿萊卻忽然感慨:“她生的真好!”
這話可有一點不合時宜啊。
端端是巴老的孫女,她當然生的好了。
但阿萊卻繼續道:“比我們阿壩每一個孩子,生下來都要好!”
阿萊是一個比較感性的人,他忽然眼眶一紅,掉下了眼淚:“今年秋天,我們阿壩有一個過河的小孩,不小心掉進湍急的河水中,我當時就在那邊做中學語文老師——我們費盡心思把這個小孩子打撈上來,給他做心肺複蘇,他竟然奇跡般的活過來了!”
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餘切不明白,阿萊哭什麽。
然而,阿萊卻繼續道:“我以為這個小孩沒事了,但是今年我去到了阿壩文化局,專門寫,有一天我回去原先的學校參觀,我想要再看看那個小孩子,他卻沒有在學校裏麵,我找了很久,找到他的父母,他的父母卻告訴我,孩子已經癱瘓了,就在我來杭城之前,這個孩子也去世了。”
“為什麽?他得了什麽病?”餘切歎了口氣。
“脊髓灰質炎。”阿萊抹了抹眼淚說。
(本章完)
餘樺睜開眼,他煩心事特別多,這不是餘樺第一次出遠門,卻是餘樺最感到困惑和迷茫的一次,白天餘切寫的給了他很大震撼,他感覺自己和餘切差得更加遙遠了。
他今年二十四歲,也並不小了,許多人在這時已經成家立業,而他既沒有成家也沒有立業。
想想餘切……
唉,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餘樺翻了個身,忽然發現,夜裏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屈鐵寧正眨巴眨巴的望著他下麵那一鋪——他下麵就是餘切。
屈大美女也被打擊到了?
還是忍不住悄悄看餘切呢?
“噓!”屈鐵寧察覺到被餘樺發現了,她輕輕搖頭,讓餘樺跟著出來。
餘樺翻下床,走到火車的長廊中間,屈鐵寧說:“餘同誌,你可別給餘切說啊。”
“你別叫我餘同誌,我還以為你叫的是餘切呢!”餘樺笑道。
“對!你倆都姓餘!”屈鐵寧恍然大悟。
原來你才知道?
屈鐵寧忽然特別神往:“我最早在餘切出道作的時候,就看過他的,當時還寫了評論文章,我以為他已經很厲害……沒想到他還能寫其他的,還能寫日語,今天又知道,他還在寫長篇!”
“我誇讚他無所不能,無拘無束,並不是亂說的。”
餘樺問:“你是不是崇拜餘切啊!”
“我不知道!”
“你肯定崇拜,沒什麽不好意思承認的,我也崇拜他!我給餘切當助理,幫他回讀者信件,那些信我讀來讀去,感覺自己見到了一位巨人,但他又是一個活生生的普通人!在傍晚那會兒,我忽然又覺得,那個巨人回來了,他坐起來特別的高,已經高我好多倍!”
屈鐵寧點頭:“你說得對。我可能有點崇拜餘切,然後……又有一點愛屋及烏,畢竟我也寫,我也做編輯。”
兩人回到車廂,發覺劉振雲卻不見了,他們沒有多想,躺上去睡覺。不一會兒,劉振雲回來了,帶著一身的煙味兒。他躺上去的時候,還忍不住莫名其妙的歎氣。
這倆頓時就知道:
劉振雲傍晚那會兒也被震撼到了,有點迷茫。
第二天上午,火車路過餘樺的老家,停了半小時,他在這和大家揮手告別:“兩天後一定見麵!”
隨後,餘切這些人也到了杭城。
《收獲》雜誌的編輯李小林提前到這,舉了一塊大牌子。“歡迎作家來到杭城!”
除了李小林,《滬市文學》的周傑人和李子運也在這,三人寒暄一番,餘切介紹身邊的屈鐵寧和劉振雲。
屈鐵寧還算有些名氣,劉振雲就比較慘淡了,目前唯一值得拿出手的就是短篇《塔埔》和燕大中文係的研究生文憑。
劉振雲是個老實人,直接說:“除了女朋友和父母,這還是我第一次被人接送!”
忽然,從李小林的身後鑽出來一個紮羊角辮的小女孩,氣鼓鼓道:“那你肯定也是第一次被小孩兒接送!”
端端?
這不是巴老的孫女嗎?
這個小孩兒成績確實不好,但已經混到休學的程度了?
李小林主動解釋道:“端端吵著要來湊熱鬧,我父親認為學校裏麵學不到什麽東西,不如來作家會議裏,受到你們的熏陶!反正也就幾天。”
端端癟著臉假裝成熟道:“熏陶什麽?我已經無藥可醫也!”
這小孩上一次還挺文靜,怎麽半年不見,性格這麽皮了。
李小林挺尷尬:“我父親太寵著端端了,不敢打不敢罵,還老是說她做得好,她現在特別的不聽話!”
端端卻說:“那是你不會教!外公的話,我怎麽就愛聽。”
“餘切,你管管她?”李小林道。
餘切蹲下去和端端說話:“聽說你不認我做哥哥了?我倒要問你,我什麽時候答應做你哥哥了?我和你媽媽是同輩的。”
端端卻說:“餘切,你等著,等我長大一些,我們看起來就差不多了。”
“那你媽媽呢?”
“我媽媽已經是個老女人,她‘人老珠黃’了。”
別亂用成語啊!
李小林的臉瞬間就紅了,恨不得封住端端的嘴。
眾人哄堂大笑,餘切也被這小孩兒逗樂了,把她抱起來掛在自己胳膊上。當地作協派來的尼桑出租車把幾人帶去西湖附近的一家招待所,在那裏,餘切又遇見了他的老朋友阿萊。
他們已經很久沒有見過,一見麵特別激動。就是阿萊的臉曬得跟炭一樣,他本身又高鼻深目,還比之前更瘦,看起來像非洲來的長跑運動員——隻是戴了一副文縐縐的眼鏡。
餘切直接繃不住了:“阿萊,你幹什麽去了,怎麽越來越黑了?”
“我被調去了阿壩的文學雜誌《草地》當編輯,那地方光照特別強,我就被曬黑了。”
“你整張臉都紅了,你被曬傷了,你的條件真苦。”
阿萊連忙搖頭:“沒有沒有,我們那裏孩子更苦。他們要翻山越嶺去上學,還要渡過橫亙在河水之間的索道,工具就是一個係在滑輪上的籃子。”
“孩子們就坐在籃子上,緊緊抓住邊緣,因為一旦側翻,就會被衝走!”
這話餘切並不覺得稀奇,因為八十年代實在有很多偏遠的地方,就連餘切自己所在的萬縣,許多人出川還是個難題,得繞一圈。但滬市來的端端卻驚訝道:“有那麽誇張嗎?這些人就不能不上學嗎?”
“——這個孩子是?”阿萊蒙了。
當初離別時,說“格薩爾王”這輩子會有十八個老婆,但可沒說格薩爾王兩年就養出來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啊。
“這是巴老的小孫女兒!可寶貝了,她媽媽是《收獲》雜誌的主編李小林,諾,就是這位。”
李小林見阿萊是餘切的朋友,有意結識阿萊。她就拿自己家裏的私密事兒出來說:“我家裏的樂器都拿去給端端用了,但她不但不喜歡音樂,還把好些個樂器弄壞了!她很喜歡運動,我們也給她買好了球鞋,但她偏偏不穿!把鞋子踢走了!”
端端鼓著臉,“哼!”好像很不滿意媽媽在外人麵前,說到自己的短處。
然而,阿萊卻忽然感慨:“她生的真好!”
這話可有一點不合時宜啊。
端端是巴老的孫女,她當然生的好了。
但阿萊卻繼續道:“比我們阿壩每一個孩子,生下來都要好!”
阿萊是一個比較感性的人,他忽然眼眶一紅,掉下了眼淚:“今年秋天,我們阿壩有一個過河的小孩,不小心掉進湍急的河水中,我當時就在那邊做中學語文老師——我們費盡心思把這個小孩子打撈上來,給他做心肺複蘇,他竟然奇跡般的活過來了!”
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餘切不明白,阿萊哭什麽。
然而,阿萊卻繼續道:“我以為這個小孩沒事了,但是今年我去到了阿壩文化局,專門寫,有一天我回去原先的學校參觀,我想要再看看那個小孩子,他卻沒有在學校裏麵,我找了很久,找到他的父母,他的父母卻告訴我,孩子已經癱瘓了,就在我來杭城之前,這個孩子也去世了。”
“為什麽?他得了什麽病?”餘切歎了口氣。
“脊髓灰質炎。”阿萊抹了抹眼淚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