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印記六:凶地
宰相有令!我帶公主走遍大唐河山 作者:竹筍包子超好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秀英姑娘不必如此拘謹,在下裴文德,師兄和我說將你當親生女兒一般看待,那咱們便是一家人。”裴文德笑著對秀英說道,劉禹錫也招呼她像往常一樣即可,平時都是秀英陪著劉禹錫吃飯,秀英給他們分好食物後自己也就坐下了。
“師兄,汝州連年大旱,據我看不是簡單的天災,怕是有旱魃作祟。”裴文德道。
“胡說,這世上哪有什麽鬼祟,萬物的生長發展都是一種自然過程,這大旱是天象所致。”劉禹錫義正言辭說道。
劉大人果然是堅定的唯物主義者……秀英心裏嘀咕著,咦,自己怎麽會冒出這樣的想法?
“哎,師兄,旱魃並不是什麽鬼怪,那也是自然發展的產物,屍體下葬在氣候環境奇特之處,死而不腐,僵而不化,或加上一些機緣,就成了旱魃。我看那牛脾山砂化幹燥,寸草不生,生出旱魃也不足為奇。”裴文德與劉禹錫據理力爭,秀英其實聽不太懂他們說的是什麽,隻是低頭默默喝粥。
“哼,年輕人自以為是,那你就去找找,若是真的能找出什麽旱魃,我那二十年的琥珀酒就請你喝了去,可若是找不到呢?”劉禹錫半賭氣的說道。
哈哈哈,這老頭就像傳說的一樣任性乖張,否則也不會六十多歲還被貶外鄉……不對不對,我在想什麽,怎麽能對劉大人如此不敬,秀英輕輕搖了搖腦袋。
“此地荒涼無趣,若我輸了,就在此留三年,陪師兄飲酒作詩,所有酒錢我出。”裴文德笑道。
“好好好,這可是你說的,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劉禹錫一想到未來三年有人給自己出酒錢,笑的合不攏嘴,一點也不像一州刺史。
劉禹錫心情甚好,又有朋友來訪,詩興大發,讓秀英備了筆墨,大筆一揮作詩一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好詩,如果我此去無果,回來為師兄和詩三首!隻不過汝州我不熟悉,師兄可否為我找一向導。”裴文德笑道。
“這個簡單,秀英原是住在脾山腳下,就讓她陪你去吧。”劉禹錫根本不相信會有旱魃,加上此時正沉醉在自己的新詩裏,也不擔心。
吃完早飯,等秀英收拾好,裴文德就請她帶路上脾山。路上秀英了解到劉禹錫年輕時曾跟著靈澈與皎然二位高僧學詩,而裴文德十歲時也被父親送去這二位門下修行,十六歲開始遊曆,與劉禹錫是名義上的師兄弟,這次路過汝州特來拜訪。
秀英帶著裴文德上了脾山最高的山峰,此處可以俯視整個汝州,脾山的另外三座山峰也盡收眼底。裴文德觀看四周地勢,手掐算訣,最後指著四座山峰中間最低的一處山穀,問秀英那是什麽地方。
“那裏……是我以前居住的地方呀,隻是周圍什麽也沒有,大家既不會經過,也不願意靠近,因為都說我是天煞孤星,不祥之人……”秀英聲音越來越小,低下頭去,她似乎對自己不祥人的身份還是十分在意。
“那一處青龍箕居嫉主,加之這脾山本是枯山無水,委宛頓息,氣不融結,不適合居住,更不可埋先人。本不是你的錯,你看現在你搬去了刺史府,不是好好的嗎?不過我想過去看看,你介意嗎?”裴文德安慰著秀英,除了劉禹錫,他還是第一個對秀英如此友善的人,秀英感激的點點頭,帶著他朝山穀走去。
那山穀裏隻有秀英父母留下的三間小屋,年久失修,加上秀英又搬走了一段時間,顯得破敗殘舊,這大白天看著竟也有些鬼氣森森,秀英一時間有些害怕,完全沒有曾經在這裏住了十幾年的感覺。
裴文德見秀英不是很想進去的樣子,讓她就在原地等候,自己進了屋子,可才看了兩眼,立刻退了出來,臉色蒼白,冷汗直流。
“秀英……你說你以前就住在這裏,住了多久,你走之後這屋子有人來過嗎?”裴文德問道。
“我一直住在這裏呀……從五六歲開始,鄉親們都不敢收留我了,隻是看我可憐會給些剩飯剩菜,半年前劉大人來了汝州,才將我接走的。之後應該不會有人來吧,大家從不願意進這山穀。”秀英答道,不知裴文德看到了什麽如此驚恐。
“這屋子不但缺角,背陽向西,四門相衝,不是普通人家無意間犯了一兩項忌諱,根本就是故意布置成這樣,加上這山穀本就是凶位,在這若是住生人活不過一年,若是葬死人則鎖魂化僵,不但不能轉世,還會形成凶煞。這裏會出旱魃我一點也不奇怪,但是你……”裴文德有些不可思議的打量著秀英。
秀英對他的話似懂非懂,但是大概聽明白了,就是住在這兒一定活不了,裴文德審視的目光感到十分不自在。
“抱歉,秀英姑娘,是我失禮了。”裴文德收回目光,心中已有了決斷,“看的差不多了,我們先回吧。”
秀英也沒多說什麽,帶裴文德回到汝州城已經中午,匆匆趕回刺史府給劉大人做飯,裴文德則自己去了城中,一直到天黑方回。
“怎麽樣,師弟,找到旱魃了嗎?”劉禹錫一副看笑話的模樣,花白的長胡子都擋不住他偷笑的嘴。
“暫時還沒有,而且不好說是不是旱魃,不過我確定問題的源頭……”裴文德看了一眼秀英,似乎不好說出口。
“裴先生,是不是您說的旱魃與我父母老宅有關?沒關係,您說便是,這麽多年了什麽話我都聽過,早就習慣了。”秀英是極聰慧之人,看裴文德欲言又止的樣子,加上白天他說過的話,也就猜到一二。
“秀英姑娘心胸開闊,霽月清風,甚是難得,那我也就敞開說了,今天我看姑娘的老宅是養凶的布局,在城中打聽了一下姑娘父母的往事,大多數人都隻說姑娘不可接近,並不清楚其中原委,問了不少人,才從一個老乞丐那裏問道了。”裴文德對秀英的豁達十分欽佩,講起在城裏打聽到的往事。
二十年前,汝州城有一郭姓女子,生的國色天香,還聰慧過人,針織女紅,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可惜家裏父母早亡,她又不願意做人妾室,一直靠給大戶人家的小姐教書為生。
“師兄,汝州連年大旱,據我看不是簡單的天災,怕是有旱魃作祟。”裴文德道。
“胡說,這世上哪有什麽鬼祟,萬物的生長發展都是一種自然過程,這大旱是天象所致。”劉禹錫義正言辭說道。
劉大人果然是堅定的唯物主義者……秀英心裏嘀咕著,咦,自己怎麽會冒出這樣的想法?
“哎,師兄,旱魃並不是什麽鬼怪,那也是自然發展的產物,屍體下葬在氣候環境奇特之處,死而不腐,僵而不化,或加上一些機緣,就成了旱魃。我看那牛脾山砂化幹燥,寸草不生,生出旱魃也不足為奇。”裴文德與劉禹錫據理力爭,秀英其實聽不太懂他們說的是什麽,隻是低頭默默喝粥。
“哼,年輕人自以為是,那你就去找找,若是真的能找出什麽旱魃,我那二十年的琥珀酒就請你喝了去,可若是找不到呢?”劉禹錫半賭氣的說道。
哈哈哈,這老頭就像傳說的一樣任性乖張,否則也不會六十多歲還被貶外鄉……不對不對,我在想什麽,怎麽能對劉大人如此不敬,秀英輕輕搖了搖腦袋。
“此地荒涼無趣,若我輸了,就在此留三年,陪師兄飲酒作詩,所有酒錢我出。”裴文德笑道。
“好好好,這可是你說的,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劉禹錫一想到未來三年有人給自己出酒錢,笑的合不攏嘴,一點也不像一州刺史。
劉禹錫心情甚好,又有朋友來訪,詩興大發,讓秀英備了筆墨,大筆一揮作詩一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好詩,如果我此去無果,回來為師兄和詩三首!隻不過汝州我不熟悉,師兄可否為我找一向導。”裴文德笑道。
“這個簡單,秀英原是住在脾山腳下,就讓她陪你去吧。”劉禹錫根本不相信會有旱魃,加上此時正沉醉在自己的新詩裏,也不擔心。
吃完早飯,等秀英收拾好,裴文德就請她帶路上脾山。路上秀英了解到劉禹錫年輕時曾跟著靈澈與皎然二位高僧學詩,而裴文德十歲時也被父親送去這二位門下修行,十六歲開始遊曆,與劉禹錫是名義上的師兄弟,這次路過汝州特來拜訪。
秀英帶著裴文德上了脾山最高的山峰,此處可以俯視整個汝州,脾山的另外三座山峰也盡收眼底。裴文德觀看四周地勢,手掐算訣,最後指著四座山峰中間最低的一處山穀,問秀英那是什麽地方。
“那裏……是我以前居住的地方呀,隻是周圍什麽也沒有,大家既不會經過,也不願意靠近,因為都說我是天煞孤星,不祥之人……”秀英聲音越來越小,低下頭去,她似乎對自己不祥人的身份還是十分在意。
“那一處青龍箕居嫉主,加之這脾山本是枯山無水,委宛頓息,氣不融結,不適合居住,更不可埋先人。本不是你的錯,你看現在你搬去了刺史府,不是好好的嗎?不過我想過去看看,你介意嗎?”裴文德安慰著秀英,除了劉禹錫,他還是第一個對秀英如此友善的人,秀英感激的點點頭,帶著他朝山穀走去。
那山穀裏隻有秀英父母留下的三間小屋,年久失修,加上秀英又搬走了一段時間,顯得破敗殘舊,這大白天看著竟也有些鬼氣森森,秀英一時間有些害怕,完全沒有曾經在這裏住了十幾年的感覺。
裴文德見秀英不是很想進去的樣子,讓她就在原地等候,自己進了屋子,可才看了兩眼,立刻退了出來,臉色蒼白,冷汗直流。
“秀英……你說你以前就住在這裏,住了多久,你走之後這屋子有人來過嗎?”裴文德問道。
“我一直住在這裏呀……從五六歲開始,鄉親們都不敢收留我了,隻是看我可憐會給些剩飯剩菜,半年前劉大人來了汝州,才將我接走的。之後應該不會有人來吧,大家從不願意進這山穀。”秀英答道,不知裴文德看到了什麽如此驚恐。
“這屋子不但缺角,背陽向西,四門相衝,不是普通人家無意間犯了一兩項忌諱,根本就是故意布置成這樣,加上這山穀本就是凶位,在這若是住生人活不過一年,若是葬死人則鎖魂化僵,不但不能轉世,還會形成凶煞。這裏會出旱魃我一點也不奇怪,但是你……”裴文德有些不可思議的打量著秀英。
秀英對他的話似懂非懂,但是大概聽明白了,就是住在這兒一定活不了,裴文德審視的目光感到十分不自在。
“抱歉,秀英姑娘,是我失禮了。”裴文德收回目光,心中已有了決斷,“看的差不多了,我們先回吧。”
秀英也沒多說什麽,帶裴文德回到汝州城已經中午,匆匆趕回刺史府給劉大人做飯,裴文德則自己去了城中,一直到天黑方回。
“怎麽樣,師弟,找到旱魃了嗎?”劉禹錫一副看笑話的模樣,花白的長胡子都擋不住他偷笑的嘴。
“暫時還沒有,而且不好說是不是旱魃,不過我確定問題的源頭……”裴文德看了一眼秀英,似乎不好說出口。
“裴先生,是不是您說的旱魃與我父母老宅有關?沒關係,您說便是,這麽多年了什麽話我都聽過,早就習慣了。”秀英是極聰慧之人,看裴文德欲言又止的樣子,加上白天他說過的話,也就猜到一二。
“秀英姑娘心胸開闊,霽月清風,甚是難得,那我也就敞開說了,今天我看姑娘的老宅是養凶的布局,在城中打聽了一下姑娘父母的往事,大多數人都隻說姑娘不可接近,並不清楚其中原委,問了不少人,才從一個老乞丐那裏問道了。”裴文德對秀英的豁達十分欽佩,講起在城裏打聽到的往事。
二十年前,汝州城有一郭姓女子,生的國色天香,還聰慧過人,針織女紅,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可惜家裏父母早亡,她又不願意做人妾室,一直靠給大戶人家的小姐教書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