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發展總是給人驚喜和意外,不給你打招呼就發生,在車禍發生之後,救援隊找到張玉林的時候,人已經奄奄一息,接著沒有呼吸,醫生們采取急救措施也無濟於事,在亂山穀底,救援隊的人采取了急救措施。
年長的醫生,鍥而不舍的挽救,除了外傷,嘴裏麵,鼻子裏麵往外冒血,醫生在看脈搏,微弱或者沒有,在混亂之中,穀底的人幾乎都集中到這個地方,是還有部分氣息的,平躺著的身體一挺又一挺——似乎在做最後的掙紮。但那是下意識的。
到最後,醫生搖搖頭,“已經僵了,送上去吧……心髒嚴重損傷……肺腔嚴重損壞血管裂開……”之後才去救其它的人。身體被運送到上麵的公路上,這時候還不能稱之為遺體,因為後後麵的確發生了奇跡一般的事情,才有後麵醫院急救室的一幕。
由於事故較大,縣醫院聯合鎮醫院增派三輛救護車,每個救護車上有兩位醫生,運送傷者或者亡者,對於傷者,醫生還在極力挽救,氧氣瓶呼啦啦,重傷者,醫生不間斷的進行人工心肺複蘇;亡者,一輛車上兩具遺體,也由兩名醫生照看。
載著張玉林的救護車在進到縣城附近的時候,原本靜默的身體,突然就動彈起來,不過幅度很小,令車上看護的醫生大吃一驚,確認不是因為車子行進過程中的顛簸造成的,接著,那張僵化了的臉上的一雙眼睛,微微張開,兩名醫生一看,立刻呼叫了急救主任——現場的老醫生,現在在另外一輛車上,當即采取了急救措施,老醫生下車,來到這輛車上,看著張玉林的身體和微微眼神,頓時就看到了希望,各種急救措施一並應用上。
在邊上不斷地跟他說話,力求讓他清醒,就這樣一路到縣醫院,由主任親自組織急救手術。
後來的結果,令所有人感到意外,這個一開始被認為是“奇跡”的存在就變成了彌留之際,人世間花費了所有的努力,給人一種希望,然後再毀滅掉,這便是悲劇的誕生,給人無以複加的悲痛。
第二天,縣電視台報道了這起事故,報道了這起事故的原因,天陰路滑,但這個不是直接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該車輛嚴重超載,四死,其中三人為縣一中學生,六傷,其中五人為縣一中學生,當中沒有公布死者和傷者的名字,司機經搶救已脫離生命危險,之後將根據事實走法律程序,相關政府部門及領導對該起事故高度重視,親自把關,由縣交警隊成立事故調查組進行事故調查,縣新聞台後麵將進一步跟進事故調查進展……簡短又嚴肅的報道。
新聞上沒有給出具體的學生姓名,在學校當天就已經傳開,哪個班級,哪個人,議論紛紛,也飽含悲痛,這其中,張玉林班級很安靜,幾乎沒有人談論這起事故,都是默默的,科任老師正常上課,在極不正常的氛圍裏麵。此外,這個班裏的另外有兩個學生還在醫院,一個重傷還在搶救,另外一個無生命危險,也還在住院。
他們的班主任從醫院回學校之後,心始終不能平靜,周長發,這是個身材有些高,但很瘦的中年教師,跟年紀主任的站在一起,一胖一瘦形成鮮明對比,他作風嚴格,雷厲風行,由普通班的班主任到快班的班主任,帶過的畢業班成績一直很優秀,出過不少清北的學生,那些立誌考清華北大的學生,隻要是能夠在他的班上,就離理想又進了一步。
張玉林作為種子選手,一直是被他這個班主任所鍾愛的,用某些學生話說,張玉林,那是老班的得意門生,寶貝學生,另外兩個學生也是尖子生,所以周長發作為班主任,受的打擊很大,一貫不抽煙的他,站在辦公室外麵,連著抽了將近一盒紅塔山。
他滿麵紅彤彤,像是喝醉了酒,又像是因為某種緊張,又像是在發高燒。在別人的眼中,張玉林和另外兩個學生是他的掌中寶,而別人不知道的是,班裏的任何一個學生,他都當是自己的孩子一樣,十指連心,缺少哪一個,都令他痛徹心扉。
我恍恍惚惚的坐在教室的後排,很多人就車禍進行議論,特別是哪些在事發現場的學生,七嘴八舌,經過他們的描述,場麵感明顯的顯出來,我默不作聲,他們的描述的情景在山穀裏麵,我的呢?在山穀和醫院裏麵來回躥。
在課間,我偷偷的跑到餘沉沉教室門外觀望,她坐在教室的中部位置,一動不動,不出門,在一張試卷或者紙上寫寫畫畫,幾次想找她說說話,卻沒有找到好的機會,隻能在晚自習時間,躲在被子裏麵點開手機qq,找到那個叫亦心的網名。
稍作猶豫,還是伸出腦袋來,看一眼寢室門外的燈光,借著餘光,看看地上是否有黑影,外邊有人的話就可以看見,空空如也也,便像土撥鼠一樣重新縮了回去,打開手機屏幕……正是這一貫的小心,我就沒有在老師那兒留下壞學生的名單,頂多也就是學習不好,或者愚笨,或者懶散。
頭像是一個背影,暗淡的背影,若是不認識,很難看出來這是一個女孩子。
“在嗎?”
我等待著,隻要她拿著手機,就一定會回複的。隨著手機微微的振動,我知道她已經作了回複。
“嗯嗯。”我以為她要鄭重其事的問有什麽事情,或者就是直指主題的說張玉林的事情,我心下已經做好了打算,就是她如果不提,我自然也是緘口不提,這是一種對於受苦者的尊重——不去揭露別人的傷疤。
我卡住了,我不知道怎麽開始,怎麽說話才算是得當的,給她講好玩的?給她講這兩天班裏發生的有趣的故事?直奔主題似的給她說不要傷心,不要難過……諸如此類,都覺得是不適當的,好像是在表演,表演一出悲喜劇。
可能是見我長時間沒有說話,腦海中把這一切都想到,想的越多,就越不知道該說什麽,我如同一個引導著,要她先說話,作一個知心的夥伴,主動的靠近到她的身旁,聽她說話,原來的我的目的隻在於此,何必顯得如此麻煩?我聽她說話就好了呀。
“你覺得如果說當時我們還在鎮上的時候,上那輛事故車的不是張玉林,而是我,我想現在的情況也許就比之前好很多,是不是?”對話框彈出著兩句話的時候,我的心停頓住了,一道無解的題目擺在麵前。我如何說呢?現實如鐵,如鯁在喉。
“不會,因為人的一生總是有大部分的時間在煩惱和苦難中間度過。”覺得寢室的窗戶外麵進來的冷風一下就灌進了腦子裏麵,很冷,很無助,很艱難。
“大概真的就是那樣吧,也許你說的是對的,但是我還是認為是我不是他,要比現在強很多。”
“每個生命與生俱來都是平等,生命的逝去是令人傷悲的,但不代表等價替換,就真的可以給這個世界增添色彩和希望。”
“嗯嗯。”到這裏為止她就不說話了。
“你有什麽需要我幫忙的麽?都可以提出來,我是可以被信任的。”我想著,這就從靠近轉變為可依靠,即便我並不覺得那是一個牢固的依靠。
“嗯嗯,你真好,是一個令我十分信賴的朋友。”
“隻是朋友?”
“不然呢?”我有些唐突,但她是明白我的想法和意願的,說實話,這個時候談論這些,是很不恰當的,因為她的大度,原宥我的唐突。
“這周末吧……如果你願意的話,在北京樓的廣場上等我。”
“什麽事情呢?”油然而生的好奇讓我去追問,
“別問吧,到時候你就曉得了。”她深埋著一個秘密,未到時辰,絕不會將其打開來,我尊重她的抉擇,更重要的是我願意等待,事實上,後來的很長時間,我都是在等待中度過的。
“可以呀,不管是什麽事情,我都願意與你一起去度過,一起去承擔。”多麽厚重的一份責任感,遠比當初高一下學期那次決定性的期末考試要更有決心和毅力,如果在當時,在課業上,具備這種決心和意誌,那又會是一種什麽樣的結果呢?
“都不問什麽事情,你都這麽應承下來?”她問道。
“你又不告訴我,我不問就是了,反正我不管,我是願意的。”
“好吧,我告訴你吧,我們要去西山的山穀,這周末正是他去世七天了,應該去看看他的。”
方才反映過來,按照當地的習俗,人在去世的第七天,家裏其他的人還有親戚是要組織儀式的——迷信者說,人在去世的第七天,會因為眷戀人世間的人和事,他的魂魄會歸來在這世間再走一遭。
平常人家有親人過世,在第七天,要到墳塚上去打理,放鞭炮,點香,把親人聚在一起,算是“再見一麵”。
對於餘沉沉的這個想法,第一個在我的頭腦中形成的,就是迷信,在本就不存在的虛幻風俗裏麵尋求心靈的慰藉,有些無知和呆傻,客觀上的確是這樣。
主觀上一想,其情可原,其行可憫;這也不是什麽過分的要求,既然不能找到讓她走出來的法門,依著她豈不是也是一種選擇,不需要跟她狡辯,著急不得,在日常這樣的生活中,潛移默化,慢慢的都會好起來的。
況且,我已經答應她了,說到的東西,就要做到。
“好的。”
“謝謝你。”
“都是應該的呀。”
“時間不早了,你睡吧,晚安。”qq就由原來的鮮明變成了灰色,下線了。
滿腦門的汗,方才打洞的土撥鼠再一次鑽了出來,看著陽台上因為燈光聚集的小飛蟲,那是隻能從門上的玻璃窗戶往外看,寢室的門現在關上,在那邊的大窗戶,看到長江上的漁火,還有江兩岸的燈光映在江水上,夜間的繁華燈火那樣璀璨,印證著這座小縣城的繁華。
看了一下時間,十點多鍾,幾乎所有的地方都是熱鬧的,唯獨學校裏麵寂靜,時不時的,外麵的風從微微打開的窗戶口進來,室友都已熟睡,就我,輾轉反側,不斷的想,“張玉林的老班周長發很傷心吧……”據說後來他參加了張玉林的葬禮,這些天,時不時的上醫院去探望受傷的學生……
他今天喝多了,是在樓梯間見到他的,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紅紅的臉頰,隔著一段距離,都能夠聞到他身上的酒氣,不僅如此,在他後麵的,還有年級主任,兩個人走在樓梯上,周長發一個踉蹌,腳沒有跨上上一級台階,噗通一聲,跌在了樓梯上,大胖子年級主任,一把扶住他,扶起來,他的鼻孔流血。
“老周!你看著些。”兩個人攙扶著搖搖晃晃往上爬,我在樓道口看著,因為怕挨罵,所以即刻走了。
我想,餘沉沉是不是專門請假回家參加了葬禮,人生最後的送別,很重要的時刻,後來我問她,她說沒有,原本是要去的,可是班主任沒有給假,還給嚴厲的批評了一頓,她的那位教語文的班主任給了一個回複,“好生念書,斯人已去,不可追也!”餘沉沉也是無可奈何,現在,她對張玉林的情感反而變得熱烈起來。
是不是隻有失去了才會真正懂得珍惜?
在一次體育課上,我們兩個班的體育課竟然排在了一起,以往也是這樣,隻不過,很多時候,餘沉沉班級的體育課總是被其它的科目老師占用,或者我們班時不時也有這種情況,所以相見的時間是很少的,但是那天天氣很好,我們就在操場上相遇了。
不過談話很簡短,主要是因為這裏不是一個可以促膝長談的地方,因為在你的濃濃情意的背後,總是有著兩個班的人的眼睛看著。
體育課第一項就是跑步,這種課前的熱身運動是自由發揮的,沒有順序,自由熱身,在兩個班混著的時候,我便跟在餘沉沉的身後了。
年長的醫生,鍥而不舍的挽救,除了外傷,嘴裏麵,鼻子裏麵往外冒血,醫生在看脈搏,微弱或者沒有,在混亂之中,穀底的人幾乎都集中到這個地方,是還有部分氣息的,平躺著的身體一挺又一挺——似乎在做最後的掙紮。但那是下意識的。
到最後,醫生搖搖頭,“已經僵了,送上去吧……心髒嚴重損傷……肺腔嚴重損壞血管裂開……”之後才去救其它的人。身體被運送到上麵的公路上,這時候還不能稱之為遺體,因為後後麵的確發生了奇跡一般的事情,才有後麵醫院急救室的一幕。
由於事故較大,縣醫院聯合鎮醫院增派三輛救護車,每個救護車上有兩位醫生,運送傷者或者亡者,對於傷者,醫生還在極力挽救,氧氣瓶呼啦啦,重傷者,醫生不間斷的進行人工心肺複蘇;亡者,一輛車上兩具遺體,也由兩名醫生照看。
載著張玉林的救護車在進到縣城附近的時候,原本靜默的身體,突然就動彈起來,不過幅度很小,令車上看護的醫生大吃一驚,確認不是因為車子行進過程中的顛簸造成的,接著,那張僵化了的臉上的一雙眼睛,微微張開,兩名醫生一看,立刻呼叫了急救主任——現場的老醫生,現在在另外一輛車上,當即采取了急救措施,老醫生下車,來到這輛車上,看著張玉林的身體和微微眼神,頓時就看到了希望,各種急救措施一並應用上。
在邊上不斷地跟他說話,力求讓他清醒,就這樣一路到縣醫院,由主任親自組織急救手術。
後來的結果,令所有人感到意外,這個一開始被認為是“奇跡”的存在就變成了彌留之際,人世間花費了所有的努力,給人一種希望,然後再毀滅掉,這便是悲劇的誕生,給人無以複加的悲痛。
第二天,縣電視台報道了這起事故,報道了這起事故的原因,天陰路滑,但這個不是直接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該車輛嚴重超載,四死,其中三人為縣一中學生,六傷,其中五人為縣一中學生,當中沒有公布死者和傷者的名字,司機經搶救已脫離生命危險,之後將根據事實走法律程序,相關政府部門及領導對該起事故高度重視,親自把關,由縣交警隊成立事故調查組進行事故調查,縣新聞台後麵將進一步跟進事故調查進展……簡短又嚴肅的報道。
新聞上沒有給出具體的學生姓名,在學校當天就已經傳開,哪個班級,哪個人,議論紛紛,也飽含悲痛,這其中,張玉林班級很安靜,幾乎沒有人談論這起事故,都是默默的,科任老師正常上課,在極不正常的氛圍裏麵。此外,這個班裏的另外有兩個學生還在醫院,一個重傷還在搶救,另外一個無生命危險,也還在住院。
他們的班主任從醫院回學校之後,心始終不能平靜,周長發,這是個身材有些高,但很瘦的中年教師,跟年紀主任的站在一起,一胖一瘦形成鮮明對比,他作風嚴格,雷厲風行,由普通班的班主任到快班的班主任,帶過的畢業班成績一直很優秀,出過不少清北的學生,那些立誌考清華北大的學生,隻要是能夠在他的班上,就離理想又進了一步。
張玉林作為種子選手,一直是被他這個班主任所鍾愛的,用某些學生話說,張玉林,那是老班的得意門生,寶貝學生,另外兩個學生也是尖子生,所以周長發作為班主任,受的打擊很大,一貫不抽煙的他,站在辦公室外麵,連著抽了將近一盒紅塔山。
他滿麵紅彤彤,像是喝醉了酒,又像是因為某種緊張,又像是在發高燒。在別人的眼中,張玉林和另外兩個學生是他的掌中寶,而別人不知道的是,班裏的任何一個學生,他都當是自己的孩子一樣,十指連心,缺少哪一個,都令他痛徹心扉。
我恍恍惚惚的坐在教室的後排,很多人就車禍進行議論,特別是哪些在事發現場的學生,七嘴八舌,經過他們的描述,場麵感明顯的顯出來,我默不作聲,他們的描述的情景在山穀裏麵,我的呢?在山穀和醫院裏麵來回躥。
在課間,我偷偷的跑到餘沉沉教室門外觀望,她坐在教室的中部位置,一動不動,不出門,在一張試卷或者紙上寫寫畫畫,幾次想找她說說話,卻沒有找到好的機會,隻能在晚自習時間,躲在被子裏麵點開手機qq,找到那個叫亦心的網名。
稍作猶豫,還是伸出腦袋來,看一眼寢室門外的燈光,借著餘光,看看地上是否有黑影,外邊有人的話就可以看見,空空如也也,便像土撥鼠一樣重新縮了回去,打開手機屏幕……正是這一貫的小心,我就沒有在老師那兒留下壞學生的名單,頂多也就是學習不好,或者愚笨,或者懶散。
頭像是一個背影,暗淡的背影,若是不認識,很難看出來這是一個女孩子。
“在嗎?”
我等待著,隻要她拿著手機,就一定會回複的。隨著手機微微的振動,我知道她已經作了回複。
“嗯嗯。”我以為她要鄭重其事的問有什麽事情,或者就是直指主題的說張玉林的事情,我心下已經做好了打算,就是她如果不提,我自然也是緘口不提,這是一種對於受苦者的尊重——不去揭露別人的傷疤。
我卡住了,我不知道怎麽開始,怎麽說話才算是得當的,給她講好玩的?給她講這兩天班裏發生的有趣的故事?直奔主題似的給她說不要傷心,不要難過……諸如此類,都覺得是不適當的,好像是在表演,表演一出悲喜劇。
可能是見我長時間沒有說話,腦海中把這一切都想到,想的越多,就越不知道該說什麽,我如同一個引導著,要她先說話,作一個知心的夥伴,主動的靠近到她的身旁,聽她說話,原來的我的目的隻在於此,何必顯得如此麻煩?我聽她說話就好了呀。
“你覺得如果說當時我們還在鎮上的時候,上那輛事故車的不是張玉林,而是我,我想現在的情況也許就比之前好很多,是不是?”對話框彈出著兩句話的時候,我的心停頓住了,一道無解的題目擺在麵前。我如何說呢?現實如鐵,如鯁在喉。
“不會,因為人的一生總是有大部分的時間在煩惱和苦難中間度過。”覺得寢室的窗戶外麵進來的冷風一下就灌進了腦子裏麵,很冷,很無助,很艱難。
“大概真的就是那樣吧,也許你說的是對的,但是我還是認為是我不是他,要比現在強很多。”
“每個生命與生俱來都是平等,生命的逝去是令人傷悲的,但不代表等價替換,就真的可以給這個世界增添色彩和希望。”
“嗯嗯。”到這裏為止她就不說話了。
“你有什麽需要我幫忙的麽?都可以提出來,我是可以被信任的。”我想著,這就從靠近轉變為可依靠,即便我並不覺得那是一個牢固的依靠。
“嗯嗯,你真好,是一個令我十分信賴的朋友。”
“隻是朋友?”
“不然呢?”我有些唐突,但她是明白我的想法和意願的,說實話,這個時候談論這些,是很不恰當的,因為她的大度,原宥我的唐突。
“這周末吧……如果你願意的話,在北京樓的廣場上等我。”
“什麽事情呢?”油然而生的好奇讓我去追問,
“別問吧,到時候你就曉得了。”她深埋著一個秘密,未到時辰,絕不會將其打開來,我尊重她的抉擇,更重要的是我願意等待,事實上,後來的很長時間,我都是在等待中度過的。
“可以呀,不管是什麽事情,我都願意與你一起去度過,一起去承擔。”多麽厚重的一份責任感,遠比當初高一下學期那次決定性的期末考試要更有決心和毅力,如果在當時,在課業上,具備這種決心和意誌,那又會是一種什麽樣的結果呢?
“都不問什麽事情,你都這麽應承下來?”她問道。
“你又不告訴我,我不問就是了,反正我不管,我是願意的。”
“好吧,我告訴你吧,我們要去西山的山穀,這周末正是他去世七天了,應該去看看他的。”
方才反映過來,按照當地的習俗,人在去世的第七天,家裏其他的人還有親戚是要組織儀式的——迷信者說,人在去世的第七天,會因為眷戀人世間的人和事,他的魂魄會歸來在這世間再走一遭。
平常人家有親人過世,在第七天,要到墳塚上去打理,放鞭炮,點香,把親人聚在一起,算是“再見一麵”。
對於餘沉沉的這個想法,第一個在我的頭腦中形成的,就是迷信,在本就不存在的虛幻風俗裏麵尋求心靈的慰藉,有些無知和呆傻,客觀上的確是這樣。
主觀上一想,其情可原,其行可憫;這也不是什麽過分的要求,既然不能找到讓她走出來的法門,依著她豈不是也是一種選擇,不需要跟她狡辯,著急不得,在日常這樣的生活中,潛移默化,慢慢的都會好起來的。
況且,我已經答應她了,說到的東西,就要做到。
“好的。”
“謝謝你。”
“都是應該的呀。”
“時間不早了,你睡吧,晚安。”qq就由原來的鮮明變成了灰色,下線了。
滿腦門的汗,方才打洞的土撥鼠再一次鑽了出來,看著陽台上因為燈光聚集的小飛蟲,那是隻能從門上的玻璃窗戶往外看,寢室的門現在關上,在那邊的大窗戶,看到長江上的漁火,還有江兩岸的燈光映在江水上,夜間的繁華燈火那樣璀璨,印證著這座小縣城的繁華。
看了一下時間,十點多鍾,幾乎所有的地方都是熱鬧的,唯獨學校裏麵寂靜,時不時的,外麵的風從微微打開的窗戶口進來,室友都已熟睡,就我,輾轉反側,不斷的想,“張玉林的老班周長發很傷心吧……”據說後來他參加了張玉林的葬禮,這些天,時不時的上醫院去探望受傷的學生……
他今天喝多了,是在樓梯間見到他的,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紅紅的臉頰,隔著一段距離,都能夠聞到他身上的酒氣,不僅如此,在他後麵的,還有年級主任,兩個人走在樓梯上,周長發一個踉蹌,腳沒有跨上上一級台階,噗通一聲,跌在了樓梯上,大胖子年級主任,一把扶住他,扶起來,他的鼻孔流血。
“老周!你看著些。”兩個人攙扶著搖搖晃晃往上爬,我在樓道口看著,因為怕挨罵,所以即刻走了。
我想,餘沉沉是不是專門請假回家參加了葬禮,人生最後的送別,很重要的時刻,後來我問她,她說沒有,原本是要去的,可是班主任沒有給假,還給嚴厲的批評了一頓,她的那位教語文的班主任給了一個回複,“好生念書,斯人已去,不可追也!”餘沉沉也是無可奈何,現在,她對張玉林的情感反而變得熱烈起來。
是不是隻有失去了才會真正懂得珍惜?
在一次體育課上,我們兩個班的體育課竟然排在了一起,以往也是這樣,隻不過,很多時候,餘沉沉班級的體育課總是被其它的科目老師占用,或者我們班時不時也有這種情況,所以相見的時間是很少的,但是那天天氣很好,我們就在操場上相遇了。
不過談話很簡短,主要是因為這裏不是一個可以促膝長談的地方,因為在你的濃濃情意的背後,總是有著兩個班的人的眼睛看著。
體育課第一項就是跑步,這種課前的熱身運動是自由發揮的,沒有順序,自由熱身,在兩個班混著的時候,我便跟在餘沉沉的身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