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世昭這一次統一山河,可以說是所用時間最長的一次。


    但也是含金量最高的一次。


    而這次模擬推演,楚世昭沒有什麽值得拿得出手的戰役,很多地方在模擬推演的大事記之中,隻能用某年某月某個地名發生了什麽什麽戰事為記載。


    沒有先前各種驚世的大戰著墨,大書特書。


    這不是因為楚世昭打得不夠出色,反而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這每一場戰役看似都不重要,其實都很重要。


    主要的區別在於,那些經典戰事之所以經典,是楚世昭能憑借人數劣勢的情況下,借助各種各樣的機會抓到機會。


    但是這一次,楚世昭在正麵戰場上,是沒有什麽機會能把握住的。


    對手並沒有給出太大的破綻。


    甚至可以說,楚世昭每一次抓到的機會,都是蒙古王庭受迫性的狀況,是處於對方統治區外的特殊情況。


    換一個人來,想要取勝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楚世昭是每一步都做到了最準確的判斷,這才有了如此顯赫的戰功。


    大同之變的時候,楚世昭沒有看戲,而是把握住了蒙古王庭暫時沒辦法阻止大景渡江的時機,偷渡過江,和大同事變的大周將領形成掎角之勢,兩相配合,讓大景王朝的部隊在北方有了一個立足的支點。


    這是南明朝廷沒有做到的事情。


    當年滿清入關的重要關頭,地方對於女真人的反抗是極其洶湧的,北方各地的叛亂接連不斷,但是南明在這種情況下,坐視這些時機的錯過,不斷地黨爭內鬥,使得光複山河的最佳時機就這樣在眼前流逝了。


    楚世昭就沒有南明那麽猶豫,更沒有隔岸觀火。


    看戲?


    等到大同事變的大周愛國將領全部死絕了,你再渡江,就要麵對一個沒有後顧之憂的蒙古王庭。


    楚世昭打得就是蒙古人一個首尾難顧的時機。


    這種事情,蒙古王庭理論上也沒有什麽犯錯的餘地,他們鎮壓叛亂的速度已經很快了,但是架不住楚世昭雷厲風行的手段。


    而接下來楚世昭采取的戰術,更是將蒙古人的平推戰法架住了。


    楚世昭可太清楚元朝建立的過程中,蒙古人是怎麽崛起的了。


    他們就是靠戰爭,發戰爭財起家的,就是不斷通過征服其他國家,然後囊獲這些國家的技術、人口、文化,再經過融合後,利用這些並入的全新集團形成新的軍團去征伐另外的國家。


    楚世昭卡死了蒙古王庭對中原的進攻路線。


    在騎兵勢力沒有成型的情況下,楚世昭更是沒有急於進攻,因為楚世昭很清楚蒙古人在攻城手段上的匱乏。


    南宋抵擋蒙古四十六年的時間,就可以清楚蒙古軍隊在攻城手段上的短缺。


    沒本事之前,千萬不要浪著打。


    震天雷加固了楚世昭在防守端的力量,限製住了蒙古騎兵的戰力。


    你野戰強,楚世昭就不碰你野戰,就跟你打持久戰,拉鋸戰。


    隻要蒙古不能觸發滾雪球的效果,沒辦法做到平推,不能獲取大景王朝各方麵的攻城技術,蒙古王庭就沒辦法成為曆史上的元朝,一路推進。


    畢竟在這個時代,沒有一個叫做金國的大補丸。


    蒙古人吃掉的,隻是一個腐爛的國度,一個被地方軍閥破壞了無數次的大周王朝。


    而大景王朝在各方麵的提升,是在楚世昭立都以後起家的,在楚世昭建立大景之前,大周王朝可沒有震天雷這玩意。


    再通過長期的積累,楚世昭終於奠定了自家的騎兵基礎,逐漸有了反攻對方的能力。


    鐵木真西征,分散了他們在中原北方的實力,楚世昭抓住的就是這個機會。


    這一切動作,看似是蒙古王庭給了太大的機會,實際上是蒙古王庭主體上還是一個封建化的軍國勢力,他們是需要大量的戰事補充主體實力上的不足。


    作為一個朝廷,蒙古王庭各方麵的發展都很薄弱,隻有軍事力量能拿出來,這樣生產力嚴重缺乏的國家,持續發育,就一定不是楚世昭的對手,就連稅收都要靠包稅製來減去複雜的步驟,在深知對方實力是一步一步增強,自身力量卻不斷削弱的局勢下,鐵木真能走的路,其實也就剩下了一個西征列國,補充軍備的策略。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顯然蒙元朝廷的立足不穩,除了軍事力量略勝一籌外,其他方麵被楚世昭完全甩開一截,最終硬生生被耗死了。


    可即便是這樣,楚世昭都需要長期的運營才能艱難取勝,足以見得局勢到底有多麽的難打。


    李鳳寧當然看不出來其中變化無窮的轉化,但是她看得出來鐵木真的硬實力。


    被楚世昭打跑的鐵木真,一路橫推西域那麽多的國家,這難道還不是一種實力的證明嗎?


    【晟武十六年七月,大周王朝的故臣向楚世昭請示,希望能夠複國大周,將國號再度更正。】


    【楚世昭麵對這些故臣的請求,坦然拒絕。】


    【在楚世昭看到,大景王朝建立之前,大周王朝就已經滅國了七年之久,更重要的是,楚世昭的許多政見都和大周王朝的治政思路截然相反。】


    【尤其是在大周末年的時候,楚世昭一心為國,反被誣謀反,這是他斷然不能接受的事情。】


    【“國既已亡,何故複周禮乎。”】


    【“朕以民起,也因民而立景,若是複周,此置萬民於何地乎。”】


    【“難相忘困頓難行之日,垂淚而依之民。”】


    【“景非我一人之國,一人之功,是天下人之國,天下人之功,以一人之功而廢黜國家,再興大周,實為視萬民功績於不顧。”】


    【晟武十六年八月,楚世昭在長安外設立了萬民碑,上麵刻滿了那些為戰事而犧牲的名字。】


    【同月,楚世昭回到了應天府,他將長安視為二都,而應天府才是大景的真正國都。】


    【晟武十六年九月,楚世昭深知天下之事,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故此,他不為自己的功績而沾沾自喜,致力於使百姓富庶之事。】


    【深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楚世昭任用了以文俞、桓盛為首的官員,開啟了晟武新政。】


    【竭力整頓吏治,以緩解統治危機。】


    【大景立國以來,長年累月處於戰爭狀態,國家製度甚為苛刻嚴厲,各地官員治理國家,皆以考成法的方式,追求政績,為政苛刻,治下的百姓壓力頗重。】


    【許多官員為了取得政績,不惜製造冤假錯案,這讓楚世昭頗為頭疼。】


    任何政策的初衷都是好的,但是用久了,就會出現變化。


    考成法的出發點,是讓官員們兢兢業業,避免出現那種鬆弛感極佳,不務正業的官員。


    可是太過於追求業績,使用末位淘汰製的方式,就會逼迫官員去做事,有些地方明明沒有什麽案子,可是沒有案子等於說是沒有政績,那麽按照考成法,一個沒有政績的官員是不能升遷,隻能滯留的。


    那些渴望進步,想要在新生國家之中有一席之地的官員,就會想盡辦法去創造業績。


    更有甚者是通過弄虛造假的方式創造政績。


    打個比方,比如說每年秋收,假設揚州這個地方的糧食產量是一萬石,但是當地的官員為了取得額外的政績,他上報朝廷,說揚州今年的秋收大漲,一共有十萬石的糧食產出。


    翻了十倍的數值,那麽糧食能從哪裏來?


    又不可能是官員自己出,他們會想辦法拿各種理由,讓底下的百姓交糧。


    明明楚世昭沒有額外征收那麽多的糧食,底下的官員卻能因為考成法,為了政績,而誇大了糧食的征收量,瞞住下麵的百姓,哄住朝廷的君王。


    而地方和中央是有信息差的,楚世昭又不可能麵麵俱到,真的知道當地的糧食產量有多少。


    任何君王麵對這樣糧食增收的局勢,都會覺得當地的官員做得不錯,沒有想到這些官員會通過壓榨百姓的方式來收獲業績。


    如果碰到幾個不當人的君王,像嘉靖這種,他們甚至根本就不在乎底下的百姓被壓榨了多少,隻在乎這些征收而來的糧食能不能進入國庫。


    張居正的考成法,早年確實打造出了一批又一批真正為國家辦事的官員,後期則是演變成了一群為了政績完全不當人的政客。


    功勞是自己的,鍋是皇帝的,苦是給百姓吃的。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傳~~


    【晟武十六年十月,楚世昭前往各地微服私訪,不久之後,楚世昭取消了考成法,同年,楚世昭實行改土歸流的政策,招撫南方的蠻族。】


    【晟武十六年十一月,在雲南當總兵的藍殊,因為南越常常侵擾邊塞而感到不悅,在沒有得到軍令的情況下,擅自出兵攻打南越。】


    【晟武十六年十二月,藍殊攻打下了河內郡,收複了交趾,向朝廷表功。】


    【楚世昭對於藍殊擅作主張的做法很是無奈,但是這一次,楚世昭沒有封賞藍殊,如果大景王朝境內的每一位將軍都照著藍殊的方式去取得戰功,那麽大景王朝各地的總兵,都會學習藍殊,四處開戰。】


    【晟武十七年,大景王朝的航海業有了顯著的發展,很快大景王朝發現了夷島,開辟了前往東瀛的海路。】


    【晟武十七年三月,楚承巍自幼身處戰亂的年代,對於行軍打仗頗感興趣,他常常想象自己作為將軍的模樣征戰沙場,這導致楚承巍難以接受大儒的教誨。】


    【“一群隻會隔靴搔癢的腐儒,豈能知道本東宮的雄心!”】


    【“吾父於亂世之中治定天下,有萬夫之勇,我自當效仿之。”】


    【晟武十七年四月,楚承巍請命,希望他的父皇能夠調遣他北伐漠北逃亡的蒙元王庭,以此光耀大景武德。】


    【晟武十七年五月,楚世昭不得不親自教誨這位不同尋常的嫡子。】


    【晟武十七年六月,楚世昭對於帝王之術甚是鄙夷,對於楚承巍,他更多的是講述作為一個人,應當知道的道理。】


    【但這並不意味著楚世昭想要將楚承巍教成一個隻知仁義道德的書呆子,而是在保持進攻性的同時,也要擁有一顆對於百姓的敬畏之心。】


    【這是作為起義軍之子,應當有的赤誠。】


    【晟武十七年七月,由於楚世昭為政利民,積極促進貿易,加之日益繁華和平的局麵,使大景王朝的經濟快速發展,商人之間出現了一種以信譽為主的紙麵貨幣,為了官方化,楚世昭取消了這些紙麵貨幣,以官方形式推出了一種名為‘交子’的貨幣。】


    【晟武十七年八月,楚世昭勵精圖治,然而多年南征北戰,早已積病卻日夜不眠,勤於政務,利於民生,於九月初深夜驀然崩逝。】


    【在楚世昭駕崩的消息傳遍天下時,天下百姓號慟,如喪考妣,此正是楚世昭性情寬仁恭儉,出於自然,忠恕誠愨,這才讓萬千百姓為楚世昭的駕崩而感到深深的懷念和不舍。】


    【當東宮的太子楚承巍親眼見到整個應天府的百姓因為父皇的駕崩而到處披麻戴孝,滿城哭嚎的場麵,心下之震撼,難以言語。】


    【在悲痛交加之餘,亦讓楚承巍立誌要成為一個令天下百姓都要信服的聖君。】


    【而由於楚世昭一生從簡,不近女色,使得他僅有楚承巍一位嫡子,這讓楚承巍的繼位順理成章。】


    楚世昭這一次模擬推演,由於壓力極大,是沒有考慮擴充後宮的,而且他一直都在找自己先前模擬推演的老婆,對其他人沒太大的興趣。


    隻可惜,在諸多消息之中,李鳳寧是死於戰亂,不知其蹤,桓奕跟隨桓節在涼州之變以後同樣下落不明,唯一一個知道下落的陰媚鈺,也才剛剛被收入後宮。


    恰逢其時的是.楚世昭想到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以及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五個千古一帝,愣是湊不出一個太子。


    扶蘇因為一個遺詔信以為真自殺了,漢武搞巫蠱之禍把太子劉據弄死了,李世民的崽子李承乾學習父親,也想弄個路徑依賴,玄武門事變嚐試謀反,宋祖更是重量級的斧聲燭影,被親弟弟接過了皇位,唯一一個湊得出太子的朱元璋,因為朱元璋太能活,硬生生熬到朱標病死。


    五個人都沒湊出一個太子碎片。


    楚世昭前麵幾次模擬推演,他的後宮人數眾多,兒子之間的黨爭內鬥也非常的瘋狂,他和李鳳寧的兒子堪稱內戰之王。


    所以在繼承人的問題上,讓楚世昭非常頭大。


    這幾個老婆裏麵,最省心的是陰媚鈺,她對皇位的執著不深,教出來的兒子也很是懂事,不爭不搶。


    楚世昭現在最怕的事情就是奪嫡之事。


    因為在現實之中,楚世昭不可能輕易放棄自己任何一位正宮妻子,這就會導致養蠱製繼承法誕生,硬是來一場五龍奪嫡的絞肉機戰場。


    所以楚世昭的態度就是,無論是模擬推演還是現實,都讓正妻的兒子繼位,不想再繼續養蠱下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模擬推演,李鳳寧在晉陽李氏的精銳被打空以後,覺得沒有任何模擬的意義和爭霸的機會,就自行找了一個機會跳崖了斷。


    這樣的做法,是避免陷入五胡亂華的局勢,而李鳳寧也不想在這種世道裏莫名其妙地沒了清白。


    楚世昭是她的原配,那就終身是她的原配,其他人,絕無可能。


    桓奕的走勢和李鳳寧差不多,也是自行了斷了,而且桓奕現階段一心隻想拿下楚世昭。


    可誰能想到,楚世昭在這種局麵下都能翻,搞得白白自殺的桓奕很氣啊,對於她來說,爭寵才是模擬核心。


    這個名字叫薑幼貞的,莫名其妙就成了,完全就是她沒有競爭對手所致的。


    要是她桓奕在楚世昭的身邊,她就要讓其他女人知道什麽叫做正宮的威儀,什麽叫爭寵的手段。


    這種傻白甜都能贏,簡直是讓桓奕氣炸了。


    我的男人啊!


    我的!!!


    不要啊!!!!!!


    她要狠狠限製這些不三不四的女人靠近楚世昭了。


    包括李鳳寧。


    全都給我起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請娘子稱我為陛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倦我生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倦我生煩並收藏請娘子稱我為陛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