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哭窮
穿書當天,清冷王爺非要她負責 作者:二月風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永王一臉挫敗,腆著個臉蹭到靖遠侯身邊:
“那啥,商量個事兒唄!”
“把你女兒分我一半,我給阿錦當義父,等她大婚我給她出嫁妝如何?”
永王妃身子骨弱,他心疼王妃,隻生了一個高寒便死活不讓王妃再生了。
誰知兒子是個氣死人不償命的貨。
看著別人家嬌嬌軟軟喊爹爹的女兒,不知他有多羨慕。
說起兒子,永王想起好像兒子高寒被定王叫走,不知扔哪兒去了!
這個臭小子,快過年了也不知道回來陪陪爹娘。
“想白撿這麽大個女兒?本侯看你是沒睡醒就來了。本侯給阿錦的嫁妝,可是攢了十來年了!”
靖遠侯輕哼一聲,不理他了。
“皇上駕到!”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眾臣齊聲高呼。
一身明黃龍袍的皇上端坐龍椅上,聲音低沉:
“眾卿平身。”
“自冬月以來,南方屢降大雪。多地受災嚴重,房倒屋塌,百姓苦不堪言,朕心急如焚,卻也知道單憑朝廷之力難以全麵救助。”
“朕欲以朕之私庫,先行賑濟,然杯水車薪,難以為繼。”
“朕思之,朕之百官,皆為朝廷之棟梁,百姓之父母,當以百姓之憂為憂,以百姓之樂為樂。”
“更希望眾卿能與朕同仇敵愾,慷慨解囊,捐錢捐物,以解南方百姓之燃眉之急。凡捐款捐物者達白銀三萬兩者,朕將親題匾額,以表謝意。”
“希望眾卿能將百姓疾苦放在心頭,共渡難關。”
皇上話音落下,眾臣齊聲高呼,
“吾皇聖明。”
然而對於讓捐款捐物,眾臣卻緘口不言。
皇上眸光深邃的掃向眾臣,
“不知朕的提議,眾位愛卿以為如何?”
眾臣唯唯諾諾,誰也不做這個出頭鳥。
瞟了一眼鵪鶉似的眾臣一眼,靖遠侯上前道:
“微臣願為陛下分憂,願捐白銀兩萬,助受災百姓渡過難關。”
皇上聞聲看去,難怪他看著靖遠侯今天這麽與眾不同呢。
原來是沒穿朝服,而是穿了一身簇新的錦袍。
不由笑道,
“蘇愛卿這還沒到過年,新衣就穿上了?”
靖遠侯抬起胳膊又看了一眼,這才衝皇上笑道:
“微臣先請皇上恕臣未著朝服之罪。今天身上穿的,是女兒新給做的。所以,嘿嘿嘿…”
皇上哈哈大笑,
“不怪罪不怪罪,朕允你上朝都可穿女兒給做的衣服。”
永王看了眼靖遠侯身上的新衣,撇了撇嘴。
你就顯擺吧!
當下永王上前一步,朗聲道:
“微臣願為皇上分憂,願捐白銀三萬,助我天聖百姓早日重建家園。”
皇上麵上笑意更盛稱讚:
“靖遠侯和永王高義。朕心甚悅。”
還得是這兩人最得朕心,也最懂得為朕排憂解難。
然而,自靖遠侯和永王之後,再無人主動出列捐款捐物。
大家的眼神都有意無意的,看向最前麵的幾位皇子。
除了身體孱弱的定王沒來,其他幾位皇子都到齊了。
端王心裏現在恨極了身體虛弱的墨晏辰。
腹誹著他怎麽還不死呢?
若不是定王把他的錢袋子給抄了,他也能大大方方拿幾萬兩銀子搏個美名。
三兩萬兩銀子,在他眼裏不過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府裏和宣平侯府密室裏的銀子,是等著他起事時用的。
他身為皇長子,此時隻得咬著牙出列,
“永王叔是長輩,兒臣自不好高過他,兒臣願捐白銀兩萬兩,稍後回府就讓人送銀子進宮。”
他府裏的銀子不能動,那就動宣平侯府裏的吧。
皇上和顏悅色道:
“好,老大做的不錯。朕的兒子就該以百姓為重,時刻把百姓需求放在心頭,才能得到百姓的推崇。”
端王心中不悅:
一句“做的不錯”,可是兒臣拿兩萬兩銀子換來的!
看向其他幾位皇子,皇上笑的越發和藹可親,就連聲音都溫柔了許多:
“老二,老四,老五呢?你們準備捐多少?朕知朕的兒子都是心懷天下之人。”
康王心裏直冒火,城外刺殺怎麽沒把墨晏辰直接殺死呢?
若是他死了,靖遠侯死了女婿,哪裏還有心情來做這個出頭鳥?
還有永王,那個短命的先皇都死了二十多年了,您怎麽還活的好好的?
沒處顯擺了是吧?
就高寒那麽個不成器的東西,永王就是把府裏的銀子捐完,也改變不了高寒是紈絝的事實!
然而此時端王表了態,如今他為嫡,是中宮皇後唯一的兒子。自然不能落於人後。
“兒臣願為父皇分憂,和端王兄一樣捐白銀兩萬兩。”
剩下的靖王和景王,也有樣學樣,跟著捐了同樣多的銀子。
兵部吳尚書上前一步,一臉的慷慨激昂:
“皇上,微臣上有七十老母,下有三歲稚子,唯靠俸祿本就難以為繼。但微臣,微臣也願為陛下分憂。雖比不上各位皇子王爺,但也願盡綿薄之力。”
“微臣願捐五百兩白銀,助南方百姓渡過難關。”
也不知哪位大人“噗嗤”笑出聲來,眾人一個比一個忍笑忍得痛苦。
沒辦法,大家聽吳尚書義憤填膺的話,還以為他即便捐的不如幾位皇子,但最少也得幾千兩銀子吧?
哪知才五百兩白銀!
工部尚書緊隨其後,壓下心頭的緊張 上前道,
“微臣也想為陛下分憂,然家中同吳大人府上一樣,上有老下有小,實在是囊中羞澀。不過微臣願意節衣縮食,擠出六百兩來救助災區。”
自兩部尚書開了頭後,剩下的幾部尚書,九大寺卿,紛紛出列哭窮捐銀。
先哭窮,再捐上千八百兩銀子,以顯他們的誠意。
“喬大人,你這臉色不大對呀?”
“可不是不對嘛,家中清貧,已多日未見葷腥,每日裏都靠水煮白菜度日,瞧瞧我這臉都吃成菜色了。”
“喲,喬大人您還天天有水煮白菜?可羨煞本官了。本官日日隻能白粥加鹽,窮得連菜都吃不起了。”
“各位哪有我家更窮?府上說是家徒四壁也不為過。隻怕竊賊來了都要給我扔下兩袋米。這眼看著就要過年了,本官就等著發俸祿買米下鍋呢。”
眨眼間朝堂上成了菜市場。
皇上悠然自得地坐在龍椅上,似笑非笑地看著堂下眾臣們的表演。
他眼神深邃而銳利,仿佛看穿了眾人的心思。
被他這麽一看,那些大臣們心中不由得泛起一陣寒意,感覺自己的家底似乎已經被這位皇上摸得一清二楚。
不過,哭窮的嘴已經張開,自是不能再改變。隻能一裝到底,看皇上能拿他們怎麽辦!
即便皇上知道他們府裏並非窮得揭不開鍋,但架不住法不責眾呀。
在空間裏看著朝堂上眾人醜態的蘇錦汐,不由臉色微冷。
都說“男人三分醉,演到你流淚。”
這些人可是一大早滴酒未沾來上朝的,居然一個比一個會演。
聽著他們一個比一個窮,隻怕說到最後,他們自己都快相信家裏真的是沒米下鍋,家徒四壁了。
“那啥,商量個事兒唄!”
“把你女兒分我一半,我給阿錦當義父,等她大婚我給她出嫁妝如何?”
永王妃身子骨弱,他心疼王妃,隻生了一個高寒便死活不讓王妃再生了。
誰知兒子是個氣死人不償命的貨。
看著別人家嬌嬌軟軟喊爹爹的女兒,不知他有多羨慕。
說起兒子,永王想起好像兒子高寒被定王叫走,不知扔哪兒去了!
這個臭小子,快過年了也不知道回來陪陪爹娘。
“想白撿這麽大個女兒?本侯看你是沒睡醒就來了。本侯給阿錦的嫁妝,可是攢了十來年了!”
靖遠侯輕哼一聲,不理他了。
“皇上駕到!”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眾臣齊聲高呼。
一身明黃龍袍的皇上端坐龍椅上,聲音低沉:
“眾卿平身。”
“自冬月以來,南方屢降大雪。多地受災嚴重,房倒屋塌,百姓苦不堪言,朕心急如焚,卻也知道單憑朝廷之力難以全麵救助。”
“朕欲以朕之私庫,先行賑濟,然杯水車薪,難以為繼。”
“朕思之,朕之百官,皆為朝廷之棟梁,百姓之父母,當以百姓之憂為憂,以百姓之樂為樂。”
“更希望眾卿能與朕同仇敵愾,慷慨解囊,捐錢捐物,以解南方百姓之燃眉之急。凡捐款捐物者達白銀三萬兩者,朕將親題匾額,以表謝意。”
“希望眾卿能將百姓疾苦放在心頭,共渡難關。”
皇上話音落下,眾臣齊聲高呼,
“吾皇聖明。”
然而對於讓捐款捐物,眾臣卻緘口不言。
皇上眸光深邃的掃向眾臣,
“不知朕的提議,眾位愛卿以為如何?”
眾臣唯唯諾諾,誰也不做這個出頭鳥。
瞟了一眼鵪鶉似的眾臣一眼,靖遠侯上前道:
“微臣願為陛下分憂,願捐白銀兩萬,助受災百姓渡過難關。”
皇上聞聲看去,難怪他看著靖遠侯今天這麽與眾不同呢。
原來是沒穿朝服,而是穿了一身簇新的錦袍。
不由笑道,
“蘇愛卿這還沒到過年,新衣就穿上了?”
靖遠侯抬起胳膊又看了一眼,這才衝皇上笑道:
“微臣先請皇上恕臣未著朝服之罪。今天身上穿的,是女兒新給做的。所以,嘿嘿嘿…”
皇上哈哈大笑,
“不怪罪不怪罪,朕允你上朝都可穿女兒給做的衣服。”
永王看了眼靖遠侯身上的新衣,撇了撇嘴。
你就顯擺吧!
當下永王上前一步,朗聲道:
“微臣願為皇上分憂,願捐白銀三萬,助我天聖百姓早日重建家園。”
皇上麵上笑意更盛稱讚:
“靖遠侯和永王高義。朕心甚悅。”
還得是這兩人最得朕心,也最懂得為朕排憂解難。
然而,自靖遠侯和永王之後,再無人主動出列捐款捐物。
大家的眼神都有意無意的,看向最前麵的幾位皇子。
除了身體孱弱的定王沒來,其他幾位皇子都到齊了。
端王心裏現在恨極了身體虛弱的墨晏辰。
腹誹著他怎麽還不死呢?
若不是定王把他的錢袋子給抄了,他也能大大方方拿幾萬兩銀子搏個美名。
三兩萬兩銀子,在他眼裏不過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府裏和宣平侯府密室裏的銀子,是等著他起事時用的。
他身為皇長子,此時隻得咬著牙出列,
“永王叔是長輩,兒臣自不好高過他,兒臣願捐白銀兩萬兩,稍後回府就讓人送銀子進宮。”
他府裏的銀子不能動,那就動宣平侯府裏的吧。
皇上和顏悅色道:
“好,老大做的不錯。朕的兒子就該以百姓為重,時刻把百姓需求放在心頭,才能得到百姓的推崇。”
端王心中不悅:
一句“做的不錯”,可是兒臣拿兩萬兩銀子換來的!
看向其他幾位皇子,皇上笑的越發和藹可親,就連聲音都溫柔了許多:
“老二,老四,老五呢?你們準備捐多少?朕知朕的兒子都是心懷天下之人。”
康王心裏直冒火,城外刺殺怎麽沒把墨晏辰直接殺死呢?
若是他死了,靖遠侯死了女婿,哪裏還有心情來做這個出頭鳥?
還有永王,那個短命的先皇都死了二十多年了,您怎麽還活的好好的?
沒處顯擺了是吧?
就高寒那麽個不成器的東西,永王就是把府裏的銀子捐完,也改變不了高寒是紈絝的事實!
然而此時端王表了態,如今他為嫡,是中宮皇後唯一的兒子。自然不能落於人後。
“兒臣願為父皇分憂,和端王兄一樣捐白銀兩萬兩。”
剩下的靖王和景王,也有樣學樣,跟著捐了同樣多的銀子。
兵部吳尚書上前一步,一臉的慷慨激昂:
“皇上,微臣上有七十老母,下有三歲稚子,唯靠俸祿本就難以為繼。但微臣,微臣也願為陛下分憂。雖比不上各位皇子王爺,但也願盡綿薄之力。”
“微臣願捐五百兩白銀,助南方百姓渡過難關。”
也不知哪位大人“噗嗤”笑出聲來,眾人一個比一個忍笑忍得痛苦。
沒辦法,大家聽吳尚書義憤填膺的話,還以為他即便捐的不如幾位皇子,但最少也得幾千兩銀子吧?
哪知才五百兩白銀!
工部尚書緊隨其後,壓下心頭的緊張 上前道,
“微臣也想為陛下分憂,然家中同吳大人府上一樣,上有老下有小,實在是囊中羞澀。不過微臣願意節衣縮食,擠出六百兩來救助災區。”
自兩部尚書開了頭後,剩下的幾部尚書,九大寺卿,紛紛出列哭窮捐銀。
先哭窮,再捐上千八百兩銀子,以顯他們的誠意。
“喬大人,你這臉色不大對呀?”
“可不是不對嘛,家中清貧,已多日未見葷腥,每日裏都靠水煮白菜度日,瞧瞧我這臉都吃成菜色了。”
“喲,喬大人您還天天有水煮白菜?可羨煞本官了。本官日日隻能白粥加鹽,窮得連菜都吃不起了。”
“各位哪有我家更窮?府上說是家徒四壁也不為過。隻怕竊賊來了都要給我扔下兩袋米。這眼看著就要過年了,本官就等著發俸祿買米下鍋呢。”
眨眼間朝堂上成了菜市場。
皇上悠然自得地坐在龍椅上,似笑非笑地看著堂下眾臣們的表演。
他眼神深邃而銳利,仿佛看穿了眾人的心思。
被他這麽一看,那些大臣們心中不由得泛起一陣寒意,感覺自己的家底似乎已經被這位皇上摸得一清二楚。
不過,哭窮的嘴已經張開,自是不能再改變。隻能一裝到底,看皇上能拿他們怎麽辦!
即便皇上知道他們府裏並非窮得揭不開鍋,但架不住法不責眾呀。
在空間裏看著朝堂上眾人醜態的蘇錦汐,不由臉色微冷。
都說“男人三分醉,演到你流淚。”
這些人可是一大早滴酒未沾來上朝的,居然一個比一個會演。
聽著他們一個比一個窮,隻怕說到最後,他們自己都快相信家裏真的是沒米下鍋,家徒四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