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的目光穿過重重疊疊、絢麗多彩的宮闈,最終停留在嫻妃身旁那位溫婉如水的宮女身上。他嘴角微微上揚,流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那位,可是索綽倫·桂鐸的掌上明珠?記得桂鐸曾隨慧貴妃之父高斌一同治水,立下赫赫功勞,曾向朕請求旨意,欲為愛女尋覓一段美好姻緣。”
嫻妃聽聞此言,心頭猛地一緊,眼神中流露出掩飾不住的焦急與擔憂。她連忙開口道:“皇上,她名叫阿箬,性情純真善良,求皇上能夠隨意指派一個侍衛或是太醫給她,讓她能夠安安穩穩地度過餘生即可。”言語之中,透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緊張和不安。
嫻妃暗自捏了一把汗,心中暗暗祈禱著皇上不要答應。畢竟,阿箬可是她的心腹丫鬟,如果將她嫁給其他男人,那自己豈不是失去了一個得力助手?而且,萬一阿箬嫁人後變心,反過來對付自己怎麽辦?想到這裏,嫻妃不禁有些後悔提出這個請求,但此時已經騎虎難下,隻能硬著頭皮繼續說下去。
“皇上,您看這丫頭模樣生得也算標誌,性格又溫柔乖巧,不如就賜給淩雲徹吧!他們二人年齡相仿,想必也能有共同語言。”嫻妃小心翼翼地觀察著乾隆皇帝的臉色,試探性地說道。
慧貴妃冷笑一聲,嘴角勾起一抹嘲諷的弧度,語氣中帶著一絲陰陽怪氣地說:“嫻妃本事不小啊,連侍衛的名字都知道。咱們後宮嬪妃的職責僅限於伺候皇上,前朝的事情可不是我們能夠隨意打聽的。”她微微揚起下巴,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屑和警惕,仿佛在警告嫻妃不要多管閑事。
乾隆冷冷看著嫻妃,禦前侍衛總管則趕緊查了一下名冊,然後恭敬地稟報:“皇上,淩雲徹是冷宮侍衛,漢軍下五旗出身,”他的聲音低沉而嚴肅,讓人不禁心生敬畏。
玫貴人白蕊姬驚訝道“下五旗,冷宮侍衛,嫻妃娘娘,阿箬是你的陪嫁侍女,鑲紅旗包衣,索綽綽倫·桂鐸的女兒。皇上說的是賜良緣,你這也太…”她一邊說著,一邊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目光緊緊盯著嫻妃。
周遭的嬪妃們,聽聞此言,紛紛交頭接耳,議論聲漸漸響起。有人小聲嘀咕著,臉上露出疑惑和不滿;有人輕輕搖頭,表示對嫻妃的做法感到失望。
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嫻妃身上,帶著質疑和審視的意味。嫻妃臉色蒼白如紙,嘴唇微微顫抖,似乎無法相信自己聽到的話。她瞪大了眼睛,眼神中透露出震驚和無助,仿佛整個世界都在瞬間崩塌。
眾嬪妃皆麵麵相覷,心中暗自嘀咕,隻覺嫻妃此舉頗為蹊蹺,空氣中彌漫著一絲寒意。乾隆帝冷笑一聲,目光如炬,直指嫻妃心底:“嫻妃,你何故如此急切?又或是,你在懼怕些什麽?”
皇後富察氏見狀,適時地插話道:“阿箬已年過二十,嫻妃難道認為天下還有比皇上更好的男子嗎?阿箬身為功臣之女,怎就不配伺候皇上?皇上登基已三年,後宮也確實該進些新人了。能夠伺候皇上,是索綽倫全族的榮耀!”
乾隆的目光在嫻妃與那名為阿箬的宮女之間來回遊移,眼中閃過一抹深意。“嫻妃倒是體貼下人,不過,索綽倫·阿箬既是功臣之後,又怎可隨意許配?”他的話語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嫻妃聞言,心中頓時一緊,但她努力保持著鎮定,臉上的表情並未有太大變化。她輕輕咬了一下嘴唇,眼中閃過一絲憂慮,然後急忙開口解釋道:“皇上,臣妾隻是擔心阿箬這丫頭性情單純,不懂得如何應對後宮中的複雜環境。畢竟這裏人心險惡,她恐怕會受到傷害啊!”
哲妃富察氏褚音聞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笑容中帶著幾分譏諷與不屑。她緩緩開口,聲音清冷而尖銳,仿佛一把利劍直刺嫻妃的心窩:
哲妃富察氏褚音的話語如同冬日裏的一盆冷水,瞬間凝固了空氣中的溫度。她冷冷一笑,語氣中帶著刺骨的寒意:“嫻妃的意思是,皇後娘娘心胸狹隘,不能容人?還是說,宸貴妃、慧貴妃日日無事生非,專找嬪妃們的麻煩?或者是,純妃和嘉嬪挑撥離間,搬弄是非?再不然就是玫貴人心思不正,行為不檢?又或者是我哲妃無中生有,冤枉了你?哦,對了,還有婉妃你是不是也覺得她們都不安好心?”
她的目光冷冽而銳利,如同兩把冰冷的利刃,緩緩地從每個人的臉上劃過,最終定格在了嫻妃的身上。
“嫻妃啊嫻妃,不得不說,你的確有著一張巧嘴,能言善辯。你剛才的這番話,不僅將自己置身事外,還成功地讓其他妃子們心生不滿。難道在你的眼中,整個後宮裏隻有你一人是清白無辜的嗎?哦,當然,還有你的忠誠追隨者海答應海蘭,但其他人卻被你貶損為搬弄是非的長舌婦,根本不配侍奉皇上左右?”
乾隆沉默片刻,最終緩緩開口:“既然皇後如此說,那朕便依了皇後的意思。阿箬,你可願意伺候朕?”他的目光轉向阿箬,眼神中既有威嚴也有期待。
阿箬聞言,心中一震。她抬頭望向乾隆,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她深知自己身份卑微,但內心卻對乾隆有著深深的敬意與愛慕。最終,她緩緩跪下,聲音堅定而清晰:“能夠伺候皇上是索綽倫氏一族的榮耀,也是奴婢的福氣,奴婢願意。”
乾隆皇帝點了點頭,滿意地說道:“好!綽倫氏阿箬冊封為慎常在,三日之後去皇後長春宮行大禮,阿箬和玫貴人一起住景陽宮。”
阿箬感激涕零,連連磕頭謝恩:“多謝皇上!多謝皇後娘娘!”她知道,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她將以全新的身份進入宮廷,開始新的生活。
眾人紛紛向阿箬道賀,阿箬激動得熱淚盈眶。她深知,這一切都是因為皇後的推薦,她決定要好好報答皇後的恩情。同時,她也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盡心盡力地伺候乾隆,不辜負他的信任。
海蘭瞪大了眼睛,滿臉驚愕地盯著阿箬,聲音顫抖著說道:“阿箬!你竟然敢接受皇上的冊封?你怎麽能如此不忠不義!你可還記得自己的身份嗎?你可是嫻妃娘娘的陪嫁侍女啊!你本應一生侍奉主子,忠誠不二!現在卻背叛了嫻妃娘娘,還妄圖爬上高位,真是無恥至極!”她的話語中充滿了憤怒和失望,仿佛對阿箬的行為感到無法理解和痛心疾首。
海蘭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你難道不知道,自古以來,奴隸就是奴隸,永遠都要處於社會最底層,沒有任何翻身的機會。而你,作為嫻妃娘娘的陪嫁侍女,更是應該深知這個道理。然而,你卻為了一己私欲,拋棄了嫻妃娘娘對你的信任和恩情,轉而投向了皇上的懷抱。你這樣的行為,簡直就是忘恩負義,天理難容!”她的語氣越發嚴厲,眼中閃爍著怒火,似乎恨不得將阿箬千刀萬剮。
宸貴妃馨瀾嘴角輕輕勾起,一抹冰冷而高傲的笑容在她臉上綻放,猶如冬日寒風中搖曳的冰花,既美麗又帶著刺骨的寒意。“阿箬,她雖出身於鑲紅旗包衣之家,但其父治水之功赫赫,皇上冊封她為慎常在,此舉無疑是對綽倫氏一族無上的榮耀與恩澤。外賞大臣以彰其功,內封嬪妃以顯其德,如此隆恩浩蕩,正彰顯了皇上的聖明與睿智,令人敬仰。”
她的聲音清冷而堅定,宛如寒風中的冰晶,字字句句都透露著不容置疑的權威。說完,她的目光轉向海蘭,那眼神中既有輕蔑也有不屑,仿佛在看一個不自量力的跳梁小醜。
“至於你所說的阿箬卑賤,海蘭,你莫非已經忘記了自己也是繡娘出身,那雙巧手曾在繡坊中穿梭,繡出過多少令人讚歎的圖案?如今,你雖踏入了這金碧輝煌的後宮,穿上了華麗的衣裳,戴上了璀璨的珠飾,但骨子裏那份繡娘的質樸與勤勞,可曾真正褪去?你又有什麽資格,去貶低同樣出身微寒,卻憑借自己的努力與智慧,在這後宮中謀得一席之地的阿箬呢?”
馨瀾的話語中帶著幾分諷刺,卻又不失溫婉,仿佛是在提醒海蘭,莫忘初心,莫失本真。“阿箬侍奉嫻妃十幾年,忠心耿耿,任勞任怨,她的付出與堅持,你可曾真正看在眼裏?據我所知,嫻妃雖為一宮之主,卻並非大方之人,阿箬十幾年如一日的辛勞,可曾換來過幾次慷慨的賞賜?恐怕是寥寥無幾吧。”
說到這裏,馨瀾刻意地放緩了語速,讓每一個字都沉甸甸地落在空氣之中,她的目光如同秋日的暖陽,溫柔卻又不失力度地拂過在場的每一個人。眾人或是低頭沉思,眉頭緊鎖,仿佛內心正經曆著一場無聲的風暴;或是麵露尷尬,神色複雜,顯然都被這突如其來的話語深深觸動了心弦,仿佛被無形的手指撥動了心底最柔軟的那根弦。
“試想那景仁宮上下,奴才們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在這方寸之地忙忙碌碌,如同蟻群般勤勉不息,隻為伺候主子們的飲食起居,確保一切井然有序。然而,他們的付出,卻往往如石沉大海,得不到應有的回響與回報。除了年節之時,能勉強沾得一點皇上、皇後的恩澤,收獲些微薄的賞賜,以慰藉那顆疲憊的心,平日裏,恐怕連賞賜的影子都難得一見,更遑論什麽尊重與關懷。”
馨瀾的聲音逐漸高昂,如同山間清泉匯聚成河,奔騰而下,帶著不可遏製的激情與憤慨,她仿佛化身為那些被遺忘在角落裏的奴才們的代言人,為他們那無聲的苦難與不公鳴不平。“跟隨這樣的主子,景仁宮的奴才們,豈不是倒了八輩子血黴,命運多舛?他們不僅要背負著沉重的身體之勞,更要承受那難以言喻的精神煎熬,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這樣的日子,何時方能見到盡頭,何時才能迎來那一縷溫暖的曙光?”
這時,嫻妃輕啟朱唇,聲音柔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皇後娘娘以身作則,提倡節儉之風,嬪妾不過是一介微末,響應號召罷了。所行之事,皆出於對皇後娘娘的敬仰與對宮中規矩的遵從。”
然而,馨瀾卻冷笑一聲,她的聲音尖銳而直接,毫不客氣地打破了嫻妃的平靜:“皇後娘娘提倡節儉,以身作則,不戴珠環玉翠,不使用華貴衣料,首飾也不過寥寥幾件,以示節儉之意。慧貴妃那般喜愛珠寶首飾之人,都隻留下了自己最喜歡的幾件,其餘嬪妃亦是謹遵皇後娘娘教誨,行事簡約。而嫻妃你,看看自己帶了多少首飾?我們十幾個嬪妃加起來,恐怕都沒有你現在戴的首飾多吧?”
隨著馨瀾的話語落下,乾隆皇帝和眾妃的目光紛紛投向了嫻妃。隻見她珠環佩玉,旗頭上插滿了各式各樣的首飾,熠熠生輝,手上更是戴了十個戒指,每一個都精致無比。相比之下,其他嬪妃每個人都隻戴了兩三件首飾,簡潔大方,與嫻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嫻妃的麵色微微一變,但很快便恢複了平靜。她微微一笑,從容不迫地說道:“嬪妾所戴之首飾,皆是皇上與皇後娘娘所賜,每一件都承載著皇上的恩澤與皇後娘娘的教誨。嬪妾將它們戴在身上,不僅是為了彰顯皇上的恩賜,更是為了時刻提醒自己,要謹遵皇後娘娘的教誨,行事節儉,不辱皇恩。”馨瀾聞言,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她的眼神中閃爍著狡黠的光芒,仿佛一隻正在捕食的狐狸。她含笑說道:“嫻妃,您說得可真是動聽。不過,其他姐妹們也沒有少被皇上和皇後娘娘賞賜首飾吧?前不久中秋佳節,皇後娘娘剛剛賞賜了姐妹們每人不少首飾,也沒見其他人都像您這樣時刻戴在身上,難道她們都不懂得珍惜皇上的恩賜,不記得皇後娘娘的教誨嗎?”
海蘭的話語猶如一把鋒利的匕首,猛然間刺破了殿內原本就緊張的氣氛,她失聲大喊,語氣中充滿了挑釁與不甘:“那又如何,嫻妃曾經為皇上誕下四公主,這是何等的功勳與榮耀!而宸貴妃,縱然你如今得寵,恐怕此生也無福延綿皇嗣吧?”
此言一出,乾隆皇帝的臉色瞬間陰沉得如同暴風雨即將來臨的天空,烏雲密布,雷聲轟鳴。他深知馨瀾無法孕育皇嗣是自己心中永遠的痛,這份愧疚與遺憾如同沉重的枷鎖,牢牢地鎖在他的心頭。而海蘭此言,無疑是在揭開他內心深處的傷疤,讓他無法釋懷。
他回想起與馨瀾的點點滴滴,那些甜蜜的時光仿佛就在昨日。馨瀾的溫柔、聰慧、善良,都讓他深深地為之著迷。然而,命運卻對他們如此不公,讓馨瀾承受了無法孕育皇嗣的痛苦。這一切的根源,竟是因為嫻妃的姑母——先帝皇後的一碗紅花。每當想到這個秘密,乾隆皇帝的心中都充滿了憤怒和無奈。
此刻,海蘭的話再次觸動了他內心的敏感神經。他憤怒,憤怒於海蘭的口無遮攔,憤怒於宮廷中的爭鬥和陰謀;他無奈,無奈於命運的捉弄,無奈於自己無法改變這一切。
然而,作為一國之君,他必須保持冷靜和理智。他不能讓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國家的穩定,更不能讓宮廷中的爭鬥愈演愈烈。他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的內心重新回歸平靜。
馨瀾站在一旁,她的手指輕輕絞著帕子,眼中閃過一抹複雜的情緒。她無法孕育皇嗣,這確實是她心中永遠的憾事。而這一切的根源,竟是因為嫻妃的姑母——先帝皇後的一碗紅花。這個秘密如同一塊巨石,壓在她的心頭,讓她喘不過氣來。
乾隆皇帝看著馨瀾,心中湧起一股難以名狀的複雜情緒。他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是在壓抑著內心的怒火與悲痛:“海蘭,你此言大逆不道!皇嗣之事,豈是你等能隨意打聽的?至於宸貴妃無法孕育皇嗣,那是她與朕之間的宿命,與你何幹?你休要再問!”
他的話語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與悲痛,仿佛是在提醒海蘭,後宮之中,有些事情是她們永遠無法觸及的禁忌。海蘭聞言,臉色一白,連忙跪下請罪,心中充滿了恐懼與後悔。她知道自己這次衝動了,不僅得罪了宸貴妃,更觸怒了皇上,甚至可能因此招來禍端。
而嫻妃,則在這一刻保持了沉默。她深知這場風波因自己而起,心中充滿了無奈與苦澀。她看著跪在地上的海蘭,又看了看陰沉著臉的乾隆皇帝和神色複雜的馨瀾,心中暗自祈禱願這後宮之中能少一些紛爭多一些寧靜。同時,她也對自己的姑母當年所做的那一切充滿了複雜的情緒——既有感激也有愧疚。她知道,有些事情一旦發生就無法改變,她隻能默默地承受這一切帶來的後果。
馨瀾的聲音在空曠的殿內回響,帶著難以掩飾的疲憊與無奈。她緩緩開口,每一個字都顯得那麽沉重:“皇上,我累了。後宮的紛爭如同無盡的漩渦,將我卷入其中,無法自拔。我厭倦了這一切,隻想遠離這紛擾的塵世,永居圓明園,求一份難得的安寧。”
乾隆皇帝聞言,臉色並未因馨瀾的懇求而有所緩和,反而更加陰沉。他冷冷地掃視著嫻妃和海蘭,那眼神中充滿了責備與不滿,仿佛是在責怪她們引發了這場不必要的風波。
然後,他將目光轉向馨瀾,語氣堅定而不容置疑:“朕不準。馨瀾,你就老老實實地待在永壽宮,陪著朕。後宮雖然紛爭不斷,但朕會保護你,不會讓你受到任何傷害。”
他的話語中帶著不容抗拒的威嚴,仿佛是在向馨瀾宣告他的決定。馨瀾聞言,臉色微微一變,但很快便恢複了平靜。她深知乾隆皇帝的決定是無法改變的,她隻能默默地接受這個事實。
乾隆皇帝的話語如同寒冰,猛然間刺向了嫻妃。他冷冷地質問,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與不滿:“嫻妃,你什麽時候生了四公主?朕怎麽不知道?朕記得清清楚楚,四公主是婉妃所生,與你何幹?”
此言一出,殿內其他嬪妃都驚訝不已。她們麵麵相覷,突然明白了什麽。皇上這是在否決嫻妃與四公主的關係,以後嫻妃也別想借著四公主的名頭再起什麽風波了。
嫻妃聞言,臉色瞬間變得蒼白。她跪在地上,身體微微顫抖,仿佛承受不住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她明白,皇上的話一旦出口,就再也沒有回旋的餘地。她隻能默默地接受這個事實,心中充滿了無奈與苦澀。
其他嬪妃看著這一幕,心中都充滿了複雜的情緒。她們知道,後宮的紛爭永遠都不會停止,而她們所能做的,就是盡量保持自己的地位,不卷入不必要的紛爭中。
乾隆皇帝看著嫻妃,眼神中閃過一絲冷意。他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嫻妃,你要記住自己的身份。後宮之中,言行舉止都要謹慎小心。以後若是再有什麽風吹草動,朕絕不會輕饒了你。”
說完,他揮了揮手,示意嫻妃可以退下了。嫻妃默默地磕了個頭,然後起身離開了殿內。她的背影顯得有些孤單與落寞,仿佛被整個世界所遺棄。而其他嬪妃則默默地站在原地,看著這一切的發生,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感慨與思索。
嫻妃聽聞此言,心頭猛地一緊,眼神中流露出掩飾不住的焦急與擔憂。她連忙開口道:“皇上,她名叫阿箬,性情純真善良,求皇上能夠隨意指派一個侍衛或是太醫給她,讓她能夠安安穩穩地度過餘生即可。”言語之中,透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緊張和不安。
嫻妃暗自捏了一把汗,心中暗暗祈禱著皇上不要答應。畢竟,阿箬可是她的心腹丫鬟,如果將她嫁給其他男人,那自己豈不是失去了一個得力助手?而且,萬一阿箬嫁人後變心,反過來對付自己怎麽辦?想到這裏,嫻妃不禁有些後悔提出這個請求,但此時已經騎虎難下,隻能硬著頭皮繼續說下去。
“皇上,您看這丫頭模樣生得也算標誌,性格又溫柔乖巧,不如就賜給淩雲徹吧!他們二人年齡相仿,想必也能有共同語言。”嫻妃小心翼翼地觀察著乾隆皇帝的臉色,試探性地說道。
慧貴妃冷笑一聲,嘴角勾起一抹嘲諷的弧度,語氣中帶著一絲陰陽怪氣地說:“嫻妃本事不小啊,連侍衛的名字都知道。咱們後宮嬪妃的職責僅限於伺候皇上,前朝的事情可不是我們能夠隨意打聽的。”她微微揚起下巴,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屑和警惕,仿佛在警告嫻妃不要多管閑事。
乾隆冷冷看著嫻妃,禦前侍衛總管則趕緊查了一下名冊,然後恭敬地稟報:“皇上,淩雲徹是冷宮侍衛,漢軍下五旗出身,”他的聲音低沉而嚴肅,讓人不禁心生敬畏。
玫貴人白蕊姬驚訝道“下五旗,冷宮侍衛,嫻妃娘娘,阿箬是你的陪嫁侍女,鑲紅旗包衣,索綽綽倫·桂鐸的女兒。皇上說的是賜良緣,你這也太…”她一邊說著,一邊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目光緊緊盯著嫻妃。
周遭的嬪妃們,聽聞此言,紛紛交頭接耳,議論聲漸漸響起。有人小聲嘀咕著,臉上露出疑惑和不滿;有人輕輕搖頭,表示對嫻妃的做法感到失望。
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嫻妃身上,帶著質疑和審視的意味。嫻妃臉色蒼白如紙,嘴唇微微顫抖,似乎無法相信自己聽到的話。她瞪大了眼睛,眼神中透露出震驚和無助,仿佛整個世界都在瞬間崩塌。
眾嬪妃皆麵麵相覷,心中暗自嘀咕,隻覺嫻妃此舉頗為蹊蹺,空氣中彌漫著一絲寒意。乾隆帝冷笑一聲,目光如炬,直指嫻妃心底:“嫻妃,你何故如此急切?又或是,你在懼怕些什麽?”
皇後富察氏見狀,適時地插話道:“阿箬已年過二十,嫻妃難道認為天下還有比皇上更好的男子嗎?阿箬身為功臣之女,怎就不配伺候皇上?皇上登基已三年,後宮也確實該進些新人了。能夠伺候皇上,是索綽倫全族的榮耀!”
乾隆的目光在嫻妃與那名為阿箬的宮女之間來回遊移,眼中閃過一抹深意。“嫻妃倒是體貼下人,不過,索綽倫·阿箬既是功臣之後,又怎可隨意許配?”他的話語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嫻妃聞言,心中頓時一緊,但她努力保持著鎮定,臉上的表情並未有太大變化。她輕輕咬了一下嘴唇,眼中閃過一絲憂慮,然後急忙開口解釋道:“皇上,臣妾隻是擔心阿箬這丫頭性情單純,不懂得如何應對後宮中的複雜環境。畢竟這裏人心險惡,她恐怕會受到傷害啊!”
哲妃富察氏褚音聞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笑容中帶著幾分譏諷與不屑。她緩緩開口,聲音清冷而尖銳,仿佛一把利劍直刺嫻妃的心窩:
哲妃富察氏褚音的話語如同冬日裏的一盆冷水,瞬間凝固了空氣中的溫度。她冷冷一笑,語氣中帶著刺骨的寒意:“嫻妃的意思是,皇後娘娘心胸狹隘,不能容人?還是說,宸貴妃、慧貴妃日日無事生非,專找嬪妃們的麻煩?或者是,純妃和嘉嬪挑撥離間,搬弄是非?再不然就是玫貴人心思不正,行為不檢?又或者是我哲妃無中生有,冤枉了你?哦,對了,還有婉妃你是不是也覺得她們都不安好心?”
她的目光冷冽而銳利,如同兩把冰冷的利刃,緩緩地從每個人的臉上劃過,最終定格在了嫻妃的身上。
“嫻妃啊嫻妃,不得不說,你的確有著一張巧嘴,能言善辯。你剛才的這番話,不僅將自己置身事外,還成功地讓其他妃子們心生不滿。難道在你的眼中,整個後宮裏隻有你一人是清白無辜的嗎?哦,當然,還有你的忠誠追隨者海答應海蘭,但其他人卻被你貶損為搬弄是非的長舌婦,根本不配侍奉皇上左右?”
乾隆沉默片刻,最終緩緩開口:“既然皇後如此說,那朕便依了皇後的意思。阿箬,你可願意伺候朕?”他的目光轉向阿箬,眼神中既有威嚴也有期待。
阿箬聞言,心中一震。她抬頭望向乾隆,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她深知自己身份卑微,但內心卻對乾隆有著深深的敬意與愛慕。最終,她緩緩跪下,聲音堅定而清晰:“能夠伺候皇上是索綽倫氏一族的榮耀,也是奴婢的福氣,奴婢願意。”
乾隆皇帝點了點頭,滿意地說道:“好!綽倫氏阿箬冊封為慎常在,三日之後去皇後長春宮行大禮,阿箬和玫貴人一起住景陽宮。”
阿箬感激涕零,連連磕頭謝恩:“多謝皇上!多謝皇後娘娘!”她知道,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她將以全新的身份進入宮廷,開始新的生活。
眾人紛紛向阿箬道賀,阿箬激動得熱淚盈眶。她深知,這一切都是因為皇後的推薦,她決定要好好報答皇後的恩情。同時,她也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盡心盡力地伺候乾隆,不辜負他的信任。
海蘭瞪大了眼睛,滿臉驚愕地盯著阿箬,聲音顫抖著說道:“阿箬!你竟然敢接受皇上的冊封?你怎麽能如此不忠不義!你可還記得自己的身份嗎?你可是嫻妃娘娘的陪嫁侍女啊!你本應一生侍奉主子,忠誠不二!現在卻背叛了嫻妃娘娘,還妄圖爬上高位,真是無恥至極!”她的話語中充滿了憤怒和失望,仿佛對阿箬的行為感到無法理解和痛心疾首。
海蘭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你難道不知道,自古以來,奴隸就是奴隸,永遠都要處於社會最底層,沒有任何翻身的機會。而你,作為嫻妃娘娘的陪嫁侍女,更是應該深知這個道理。然而,你卻為了一己私欲,拋棄了嫻妃娘娘對你的信任和恩情,轉而投向了皇上的懷抱。你這樣的行為,簡直就是忘恩負義,天理難容!”她的語氣越發嚴厲,眼中閃爍著怒火,似乎恨不得將阿箬千刀萬剮。
宸貴妃馨瀾嘴角輕輕勾起,一抹冰冷而高傲的笑容在她臉上綻放,猶如冬日寒風中搖曳的冰花,既美麗又帶著刺骨的寒意。“阿箬,她雖出身於鑲紅旗包衣之家,但其父治水之功赫赫,皇上冊封她為慎常在,此舉無疑是對綽倫氏一族無上的榮耀與恩澤。外賞大臣以彰其功,內封嬪妃以顯其德,如此隆恩浩蕩,正彰顯了皇上的聖明與睿智,令人敬仰。”
她的聲音清冷而堅定,宛如寒風中的冰晶,字字句句都透露著不容置疑的權威。說完,她的目光轉向海蘭,那眼神中既有輕蔑也有不屑,仿佛在看一個不自量力的跳梁小醜。
“至於你所說的阿箬卑賤,海蘭,你莫非已經忘記了自己也是繡娘出身,那雙巧手曾在繡坊中穿梭,繡出過多少令人讚歎的圖案?如今,你雖踏入了這金碧輝煌的後宮,穿上了華麗的衣裳,戴上了璀璨的珠飾,但骨子裏那份繡娘的質樸與勤勞,可曾真正褪去?你又有什麽資格,去貶低同樣出身微寒,卻憑借自己的努力與智慧,在這後宮中謀得一席之地的阿箬呢?”
馨瀾的話語中帶著幾分諷刺,卻又不失溫婉,仿佛是在提醒海蘭,莫忘初心,莫失本真。“阿箬侍奉嫻妃十幾年,忠心耿耿,任勞任怨,她的付出與堅持,你可曾真正看在眼裏?據我所知,嫻妃雖為一宮之主,卻並非大方之人,阿箬十幾年如一日的辛勞,可曾換來過幾次慷慨的賞賜?恐怕是寥寥無幾吧。”
說到這裏,馨瀾刻意地放緩了語速,讓每一個字都沉甸甸地落在空氣之中,她的目光如同秋日的暖陽,溫柔卻又不失力度地拂過在場的每一個人。眾人或是低頭沉思,眉頭緊鎖,仿佛內心正經曆著一場無聲的風暴;或是麵露尷尬,神色複雜,顯然都被這突如其來的話語深深觸動了心弦,仿佛被無形的手指撥動了心底最柔軟的那根弦。
“試想那景仁宮上下,奴才們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在這方寸之地忙忙碌碌,如同蟻群般勤勉不息,隻為伺候主子們的飲食起居,確保一切井然有序。然而,他們的付出,卻往往如石沉大海,得不到應有的回響與回報。除了年節之時,能勉強沾得一點皇上、皇後的恩澤,收獲些微薄的賞賜,以慰藉那顆疲憊的心,平日裏,恐怕連賞賜的影子都難得一見,更遑論什麽尊重與關懷。”
馨瀾的聲音逐漸高昂,如同山間清泉匯聚成河,奔騰而下,帶著不可遏製的激情與憤慨,她仿佛化身為那些被遺忘在角落裏的奴才們的代言人,為他們那無聲的苦難與不公鳴不平。“跟隨這樣的主子,景仁宮的奴才們,豈不是倒了八輩子血黴,命運多舛?他們不僅要背負著沉重的身體之勞,更要承受那難以言喻的精神煎熬,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這樣的日子,何時方能見到盡頭,何時才能迎來那一縷溫暖的曙光?”
這時,嫻妃輕啟朱唇,聲音柔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皇後娘娘以身作則,提倡節儉之風,嬪妾不過是一介微末,響應號召罷了。所行之事,皆出於對皇後娘娘的敬仰與對宮中規矩的遵從。”
然而,馨瀾卻冷笑一聲,她的聲音尖銳而直接,毫不客氣地打破了嫻妃的平靜:“皇後娘娘提倡節儉,以身作則,不戴珠環玉翠,不使用華貴衣料,首飾也不過寥寥幾件,以示節儉之意。慧貴妃那般喜愛珠寶首飾之人,都隻留下了自己最喜歡的幾件,其餘嬪妃亦是謹遵皇後娘娘教誨,行事簡約。而嫻妃你,看看自己帶了多少首飾?我們十幾個嬪妃加起來,恐怕都沒有你現在戴的首飾多吧?”
隨著馨瀾的話語落下,乾隆皇帝和眾妃的目光紛紛投向了嫻妃。隻見她珠環佩玉,旗頭上插滿了各式各樣的首飾,熠熠生輝,手上更是戴了十個戒指,每一個都精致無比。相比之下,其他嬪妃每個人都隻戴了兩三件首飾,簡潔大方,與嫻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嫻妃的麵色微微一變,但很快便恢複了平靜。她微微一笑,從容不迫地說道:“嬪妾所戴之首飾,皆是皇上與皇後娘娘所賜,每一件都承載著皇上的恩澤與皇後娘娘的教誨。嬪妾將它們戴在身上,不僅是為了彰顯皇上的恩賜,更是為了時刻提醒自己,要謹遵皇後娘娘的教誨,行事節儉,不辱皇恩。”馨瀾聞言,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她的眼神中閃爍著狡黠的光芒,仿佛一隻正在捕食的狐狸。她含笑說道:“嫻妃,您說得可真是動聽。不過,其他姐妹們也沒有少被皇上和皇後娘娘賞賜首飾吧?前不久中秋佳節,皇後娘娘剛剛賞賜了姐妹們每人不少首飾,也沒見其他人都像您這樣時刻戴在身上,難道她們都不懂得珍惜皇上的恩賜,不記得皇後娘娘的教誨嗎?”
海蘭的話語猶如一把鋒利的匕首,猛然間刺破了殿內原本就緊張的氣氛,她失聲大喊,語氣中充滿了挑釁與不甘:“那又如何,嫻妃曾經為皇上誕下四公主,這是何等的功勳與榮耀!而宸貴妃,縱然你如今得寵,恐怕此生也無福延綿皇嗣吧?”
此言一出,乾隆皇帝的臉色瞬間陰沉得如同暴風雨即將來臨的天空,烏雲密布,雷聲轟鳴。他深知馨瀾無法孕育皇嗣是自己心中永遠的痛,這份愧疚與遺憾如同沉重的枷鎖,牢牢地鎖在他的心頭。而海蘭此言,無疑是在揭開他內心深處的傷疤,讓他無法釋懷。
他回想起與馨瀾的點點滴滴,那些甜蜜的時光仿佛就在昨日。馨瀾的溫柔、聰慧、善良,都讓他深深地為之著迷。然而,命運卻對他們如此不公,讓馨瀾承受了無法孕育皇嗣的痛苦。這一切的根源,竟是因為嫻妃的姑母——先帝皇後的一碗紅花。每當想到這個秘密,乾隆皇帝的心中都充滿了憤怒和無奈。
此刻,海蘭的話再次觸動了他內心的敏感神經。他憤怒,憤怒於海蘭的口無遮攔,憤怒於宮廷中的爭鬥和陰謀;他無奈,無奈於命運的捉弄,無奈於自己無法改變這一切。
然而,作為一國之君,他必須保持冷靜和理智。他不能讓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國家的穩定,更不能讓宮廷中的爭鬥愈演愈烈。他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的內心重新回歸平靜。
馨瀾站在一旁,她的手指輕輕絞著帕子,眼中閃過一抹複雜的情緒。她無法孕育皇嗣,這確實是她心中永遠的憾事。而這一切的根源,竟是因為嫻妃的姑母——先帝皇後的一碗紅花。這個秘密如同一塊巨石,壓在她的心頭,讓她喘不過氣來。
乾隆皇帝看著馨瀾,心中湧起一股難以名狀的複雜情緒。他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是在壓抑著內心的怒火與悲痛:“海蘭,你此言大逆不道!皇嗣之事,豈是你等能隨意打聽的?至於宸貴妃無法孕育皇嗣,那是她與朕之間的宿命,與你何幹?你休要再問!”
他的話語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與悲痛,仿佛是在提醒海蘭,後宮之中,有些事情是她們永遠無法觸及的禁忌。海蘭聞言,臉色一白,連忙跪下請罪,心中充滿了恐懼與後悔。她知道自己這次衝動了,不僅得罪了宸貴妃,更觸怒了皇上,甚至可能因此招來禍端。
而嫻妃,則在這一刻保持了沉默。她深知這場風波因自己而起,心中充滿了無奈與苦澀。她看著跪在地上的海蘭,又看了看陰沉著臉的乾隆皇帝和神色複雜的馨瀾,心中暗自祈禱願這後宮之中能少一些紛爭多一些寧靜。同時,她也對自己的姑母當年所做的那一切充滿了複雜的情緒——既有感激也有愧疚。她知道,有些事情一旦發生就無法改變,她隻能默默地承受這一切帶來的後果。
馨瀾的聲音在空曠的殿內回響,帶著難以掩飾的疲憊與無奈。她緩緩開口,每一個字都顯得那麽沉重:“皇上,我累了。後宮的紛爭如同無盡的漩渦,將我卷入其中,無法自拔。我厭倦了這一切,隻想遠離這紛擾的塵世,永居圓明園,求一份難得的安寧。”
乾隆皇帝聞言,臉色並未因馨瀾的懇求而有所緩和,反而更加陰沉。他冷冷地掃視著嫻妃和海蘭,那眼神中充滿了責備與不滿,仿佛是在責怪她們引發了這場不必要的風波。
然後,他將目光轉向馨瀾,語氣堅定而不容置疑:“朕不準。馨瀾,你就老老實實地待在永壽宮,陪著朕。後宮雖然紛爭不斷,但朕會保護你,不會讓你受到任何傷害。”
他的話語中帶著不容抗拒的威嚴,仿佛是在向馨瀾宣告他的決定。馨瀾聞言,臉色微微一變,但很快便恢複了平靜。她深知乾隆皇帝的決定是無法改變的,她隻能默默地接受這個事實。
乾隆皇帝的話語如同寒冰,猛然間刺向了嫻妃。他冷冷地質問,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與不滿:“嫻妃,你什麽時候生了四公主?朕怎麽不知道?朕記得清清楚楚,四公主是婉妃所生,與你何幹?”
此言一出,殿內其他嬪妃都驚訝不已。她們麵麵相覷,突然明白了什麽。皇上這是在否決嫻妃與四公主的關係,以後嫻妃也別想借著四公主的名頭再起什麽風波了。
嫻妃聞言,臉色瞬間變得蒼白。她跪在地上,身體微微顫抖,仿佛承受不住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她明白,皇上的話一旦出口,就再也沒有回旋的餘地。她隻能默默地接受這個事實,心中充滿了無奈與苦澀。
其他嬪妃看著這一幕,心中都充滿了複雜的情緒。她們知道,後宮的紛爭永遠都不會停止,而她們所能做的,就是盡量保持自己的地位,不卷入不必要的紛爭中。
乾隆皇帝看著嫻妃,眼神中閃過一絲冷意。他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嫻妃,你要記住自己的身份。後宮之中,言行舉止都要謹慎小心。以後若是再有什麽風吹草動,朕絕不會輕饒了你。”
說完,他揮了揮手,示意嫻妃可以退下了。嫻妃默默地磕了個頭,然後起身離開了殿內。她的背影顯得有些孤單與落寞,仿佛被整個世界所遺棄。而其他嬪妃則默默地站在原地,看著這一切的發生,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感慨與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