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天氣漸冷,空氣裏彌漫著蕭瑟的氣息。永壽宮裏,弘曆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懷中抱著馨瀾,臉上露出一絲無奈的笑容。
“你呀,看著什麽事情都不上心,對朕也是淡淡的,每天都是一副愛搭不理的樣子。難得主動一次,還是為了氣嫻妃如懿。”弘曆輕輕地歎了口氣,語氣中帶著些許調侃和寵溺。
乾隆皇帝心思縝密,對於後宮中的一切都了如指掌。他深知馨瀾此舉並非出於惡意,而是想要借助自己來讓嫻妃如懿難堪。然而,他並未責怪她,反而覺得這樣的她有些可愛。
馨瀾微微抬頭,目光落在弘曆的臉上,嘴角輕輕上揚,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皇上,您可真會說笑,我是惹事的人嘛?不過是看不慣嫻妃那副自以為是的模樣罷了。”
她的聲音清脆悅耳,帶著一絲俏皮。乾隆皇帝忍不住笑了起來,伸手輕輕捏了捏她的臉頰,柔聲道:“朕知道,你這小腦袋瓜裏總是裝著一些奇思妙想。不過,以後可不許再這麽任性了哦。”
馨瀾眨了眨眼,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皇上放心吧,臣妾自然不會給您添麻煩的。隻是……”她頓了頓,欲言又止。
乾隆皇帝見狀,好奇地問道:“隻是什麽?”
馨瀾咬了咬嘴唇,似乎有些難以啟齒:“隻是,看不慣嫻妃哪璟悅的婚事做筏子,嬪妃爭寵能夠各使手段,令皇上開心眷顧,那是每個嬪妃自己發本事,阿哥和公主那是皇上親生孩子,他們都婚事皇上可以籠絡朝臣,蒙古貴族,我相信皇後娘娘,阿哥和公主的生母都不會說什麽,畢竟享受了常人難以企及的富貴,為皇上和大清的江山社稷付出是應該的,可是如果嫻妃把主意打到皇嗣身上,那就別怪嬪妾不客氣了。”
弘曆有些感動,馨瀾理解他的無可奈何,他雖然是帝王,但也有許多身不由己的時候。作為一個男人,他無法抗拒其他女人的誘惑;作為一個帝王,他需要利用阿哥和婚姻來鞏固自己的地位。而馨瀾不僅沒有責怪他,反而還支持他。這讓他感到十分欣慰。
馨瀾緊緊地抱住弘曆,感受著他的溫暖和安慰,但心中的憤怒卻難以平息。她理解弘曆的無奈和身不由己,但對於嫻妃如懿的行為感到無比憤怒。
“我明白你的難處,可如懿實在太過份了!她若對皇後富察氏有任何不滿,可以光明正大地針對皇後,使出各種手段。比如利用自己在後宮中的地位和權力,或者通過其他方式來打擊皇後的聲譽和地位。但欺負璟悅這樣一個孩子算什麽?簡直就是欺軟怕硬!虎毒尚不食子,如懿欺負年幼無知的孩子又算得了什麽呢?
馨瀾神情悲戚,目光黯淡無光,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生氣。她輕輕地撫摸著自己的小腹,手指微微顫抖著,似乎想要感受曾經孕育生命的溫暖,但如今隻剩下一片冰冷。她的眼睛裏閃爍著晶瑩的淚光,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卻倔強地不肯落下,像是要把所有的痛苦都深深埋藏在心底。
由於如懿的姑姑、先帝皇後烏拉那拉氏所賞賜的一碗紅花,致使馨瀾幾乎失去了成為母親的可能,這對一個女人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這個傷痛深深地刻在了她的靈魂深處,讓她無法釋懷。而這件事也一直是乾隆皇帝心中難以釋懷的痛點,每當想起,都會讓他感到無比的自責和愧疚。
當乾隆皇帝目睹馨瀾此刻的舉動時,他的心猛地一顫。他看到了馨瀾眼中的悲傷和絕望,感受到了她內心深處的痛苦。
馨瀾默默地點了點頭,她知道弘曆身為皇帝有很多事情要考慮,但還是忍不住說道:“弘曆,璟悅可是你和皇後富察氏的嫡長女,如懿在算計皇後娘娘的時候難道就沒有想過,你這個當父親的也會為璟悅的婚事擔憂嗎?嫻妃如懿就隻想著自己一時痛快了,完全沒有一點為你著想、考慮的意思。”
弘曆聽了這話,心中也不禁湧起一絲不滿。他覺得嫻妃如懿遇事隻顧著自己發泄不滿,完全忘記了他作為皇帝也有許多無奈之處。與其他後妃相比,皇後富察氏琅華總是能體諒他的難處,盡心盡力地替他管理好後宮,讓他少操心;貴妃高氏溫柔婉約,婉嬪陳氏善解人意,嘉嬪金氏聰明機智,她們都懂得如何取悅他,讓他感到開心和舒適。然而,嫻妃如懿卻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他人的感受,這讓弘曆對她產生了些許失望。
馨瀾深知皇上弘曆肩負的不僅僅是個人情感,更有後宮安寧與朝堂穩定的重任。她輕啟朱唇,緩緩道來,每字每句都透露著深思熟慮:“皇上,您心中的考量,臣妾自是明了。璟悅公主的婚事,牽一發而動全身,若不慎處理,恐會打破後宮與朝政之間那微妙的平衡。臣妾鬥膽,有一人選,或許能兼顧各方,皇上以為鈕鈷祿氏如何?”
乾隆皇帝聽聞此言,眼神中閃過一絲微妙的變化,他輕輕轉動著拇指上的玉扳指,似乎在思考著什麽深遠的過往。片刻的沉默之後,他緩緩抬起眼簾,目光深邃而複雜,仿佛穿越了時空的界限,最終定格在眼前之人身上。他輕啟朱唇,聲音溫和而威嚴,如同春日裏的一縷暖陽,卻又帶著不容忽視的帝王之氣:“鈕鈷祿氏……你此言所指,莫非是朕的皇額娘,那尊貴無比的母族?”
馨瀾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淡雅的微笑,那笑容中既有對皇帝心思的微妙洞察,也藏著幾分俏皮與自信。她輕輕搖了搖頭,發間的珠翠隨著她的動作輕輕搖曳,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為她的話語增添了幾分生動與韻味。馨瀾微微一笑,那笑容裏藏著對皇帝心思的精準把握,以及對未來的無限期許。“陛下多慮了,臣妾所言,非是皇額娘那顯赫的家族,而是另一支鈕鈷祿氏,那便是溫僖貴妃之後,曾權傾一時的遏必隆之裔。”她的言辭,如同涓涓細流,清澈而有力,每一字都精準地敲擊在乾隆的心弦上。
乾隆沉默片刻,思緒仿佛飄回了那段塵封的曆史之中。溫僖貴妃,一個曾在宮中留下深刻印記的女子;胤?,那個曾桀驁不馴,後又曆經滄桑的皇子。他們的故事,如同一幅幅畫卷,在乾隆的腦海中緩緩展開。“溫僖貴妃之子,胤?,他的命運多舛,剛從幽禁中走出,身體卻日漸衰弱。鈕鈷祿氏,這個曾經輝煌無比的姓氏,如今也隻剩下了往日的餘暉。世事無常,令人感慨。”
“至於胤?,他的身體,唉,終究還是沒能抵擋住歲月的侵蝕和往日的折磨。他一天天地衰弱下去,生命之火似乎隨時都會熄滅。我看著他,心中五味雜陳。他雖曾犯下大錯,但畢竟是皇族血脈,是皇室宗親如今這番模樣,讓人不禁感歎世事無常,命運弄人。”
乾隆的語調中,蘊含了幾分難以言喻的無奈與深深的惋惜,仿佛他內心正經曆著一場無聲的掙紮。他深知,身為帝王,自己的雙手雖能掌控天下,卻也有許多無法觸及的角落,許多無法逆轉的命運。在這份沉重的責任感之下,他所能給予的,僅僅是力所能及的一絲微薄的憐憫與關懷,如同夜空中最不起眼的星光,雖微弱,卻也試圖照亮那些被命運遺忘的角落。
他輕輕點頭,目光中流露出對眼前人的信任與理解,“愛妃,你總是能洞察朕的心思,這份默契,是朕此生最寶貴的財富。”他的話語中充滿了溫情,仿佛是在感謝這難得的知己之情。隨後,他話鋒一轉,談及了眼前的重要事宜,“這個人選,確實難得,無論是才情還是品性,都頗為出眾。朕意已決,但此事關乎皇家顏麵與璟悅未來,還需與皇後細細商議,再一同前往慈寧宮,向太後稟明此事,聽聽她的意見。”
乾隆的話語中,既展現了他作為君主的謹慎與決斷,又流露出對家庭和睦、後宮安寧的深切期望。他深知,每一次的選擇與決定,都不僅僅是個人意誌的體現,更是對整個帝國命運的考量。因此,他願意傾聽每一個重要人物的聲音,力求在權力與情感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乾隆皇帝威嚴地站起身,衣袂輕拂,步伐穩健地邁向殿外,他的心中已有了決斷。“擺駕長春宮皇後那裏,”他沉聲吩咐道,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權威。同時,他微微側頭,對身旁的太監總管低語,“再傳朕旨意至嫻妃如懿處,言其近日行為有失體統,竟敢僭越中宮之禮,此乃大不敬也。為以示懲戒,特命其閉門思過,並抄寫《女則》、《女戒》各一百遍,以正視聽,修身養性。”
“此外,”乾隆皇帝的目光中閃過一絲冷厲,“再讓她抄寫《金剛經》一百遍,讓她在經文的洗禮中,好好淨化一番她那被俗世塵埃所蒙蔽的心靈。朕希望,通過這次懲罰,她能深刻反省,洗心革麵,重新找回身為皇家嬪妃應有的恭順與謙遜。”
“至於皇後富察氏,”乾隆皇帝繼續說道,語氣中多了幾分信任與托付,“便由她親自檢查嫻妃如懿的抄寫過程,確保每一字每一句都出自真心,且抄寫工整無誤。如此,既能讓皇後展現其母儀天下的風範,又能確保懲戒之效,實乃一舉兩得。”
太監總管聞言,連忙躬身應諾,心中暗自揣摩著皇上的用意,不敢有絲毫怠慢。他深知,皇上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決定,都蘊含著深意,關乎著後宮的安寧與朝堂的穩定。
乾隆皇帝邁步走出殿外,陽光灑在他的龍袍上,金光閃閃,威嚴無比。他抬頭望向遠方,眼中閃爍著堅定與決心。對於璟悅公主的婚事,他已有了明確的打算,鈕鈷祿氏的後裔,無疑是一個既能穩固朝堂,又能維持後宮安寧的絕佳選擇。
長春宮內,皇後富察氏正端坐在鳳椅上,手中把玩著一串珍珠,麵容平靜而端莊。她早已料到皇上會來,對於璟悅公主的婚事,她心中也自有一番計較。當乾隆皇帝踏入長春宮時,她起身迎接,行禮如儀,眼中閃爍著溫柔與敬意。
“皇上駕臨,臣妾有失遠迎,請皇上恕罪。”富察氏的聲音溫婉而動聽,如同春風拂麵,讓人心生暖意。
乾隆皇帝微笑著扶起皇後,兩人一同坐在鳳椅之上。他緩緩開口,將馨瀾所提的鈕鈷祿氏人選,以及自己的考量,一一告知了皇後。皇後聽後,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色。
“皇上聖明,此人選確實難得。臣妾以為,鈕鈷祿氏雖已不複昔日輝煌,但其底蘊仍在,且與皇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璟悅公主若能嫁入鈕鈷祿氏,無疑是對雙方都有益的選擇。”皇後的話語中透露出她的睿智與遠見。
乾隆皇帝點頭表示讚同,他深知皇後與自己心意相通,對於後宮之事,她總是能處理得井井有條。
“
乾隆皇帝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絲溫和的光芒,緩緩開口道:“朕心中確有那個孩子的印象,他雖隻是七品翰林院編修,卻才情出眾,年僅十五,便已展現出非凡的學識與氣度。更為難得的是,他容貌俊朗,氣質脫俗,心中所願,竟是那世間少有的一生一世一雙人的純真愛情,實屬難得。”
琅華皇後聞言,心中湧起難以言喻的喜悅與激動,她未曾料到,這樣的美好願景,竟能在自己的女兒璟悅身上得以實現。她深知,在這深宮之中,愛情往往被權力與利益所束縛,能夠尋得一份純粹無瑕的情感,是何其不易。此刻,她仿佛看到了女兒璟悅身著華服,笑靨如花,與那位年輕編修並肩而立,共繪人生最美的畫卷。
“一生一世一雙人”,這簡單的七個字,承載了無數女子對愛情的向往與渴望,而今,這份珍貴的情感即將在璟悅身上綻放,讓琅華皇後感到無比的欣慰與幸福。她暗暗祈禱,願上天保佑這段情緣,讓璟悅與那位少年能夠攜手共度風雨,白頭偕老,成就一段流傳千古的佳話。
乾隆皇帝的目光溫柔地落在皇後琅華身上,他輕輕拍打著她細膩的手背,語重心長地說道:“關於璟悅的額駙人選,朕曾細細思量。馨瀾,她雖身處後宮,卻心思細膩,見解獨到。她向朕提議,璟悅作為朕的掌上明珠,其額駙之選,不應僅局限於戰功赫赫、心懷壯誌的武將或是滿腹經綸的文臣。在她看來,真正的幸福,並非建立在外在的榮耀與地位之上,而是源自於兩人心靈的契合與生活的和諧。”
“馨瀾所言極是,朕亦深以為然。璟悅自幼便聰慧溫婉,性情純良,她所求的伴侶,應是一位能夠懂得她、疼惜她,與她共賞春花秋月,共度人生風雨的良人。至於戰功與雄心,雖為男兒本色,但於璟悅的額駙而言,卻非必要之條件。朕更希望看到的是,他們二人能夠相知相守,相濡以沫,攜手共度每一個平凡而又溫馨的日子。”
說到這裏,乾隆皇帝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那笑容中既有對女兒未來幸福的期許,也有對馨瀾這份細膩關懷的讚賞。他繼續說道:“因此,朕在挑選額駙之時,將更加注重人品、性情與璟悅的匹配度,力求為璟悅尋得一位能夠讓她幸福一生的伴侶。”
琅華輕啟朱唇,目光中滿是溫柔與理解,她緩緩言道:“皇上,您所言極是,馨瀾妹妹的心地,向來便是那般的細膩與體貼。她總能洞察人心,知曉旁人的需求與渴望,這份善解人意,實乃難得。談及璟悅公主,她的婚事自然是宮中的一大喜事,也是咱們大家共同的期盼。公主所嫁的額駙,性情溫良,待人和善,與公主性情相投,實乃天作之合。”
“皇上與臣妾,對於璟悅的未來,都懷揣著最真摯的祝福。我們渴望的,不僅僅是公主身份的尊貴與榮耀,更是她內心的滿足與幸福。在這皇宮之中,能得一知心人相伴,共度餘生,便是最大的美滿。至於額駙的才學,固然令人稱道,但相較於兩人之間那份難以言喻的默契與深情,才高八鬥與否,似乎已顯得不再那麽重要了。”
“畢竟,婚姻的幸福,不在於外在的浮華與光鮮,而在於內心的契合與相守。璟悅公主與額駙,定能攜手共赴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無論是風和日麗,還是風雨飄搖,都能相互扶持,共克時艱。這便是我們所有人,對他們最美好的祝願。”
乾隆皇帝與皇後琅華在禦書房內,燭光搖曳下,二人的身影顯得格外溫馨而莊重。他們細細地商討著關於璟悅公主的額駙人選事宜,每一個細節都經過深思熟慮,力求完美無缺。皇後琅華以其溫婉的語調,提出了自己對於這位未來女婿的期望與要求,她希望額駙不僅要有過人的才華與品德,更要能夠真心實意地對待璟悅,給予她一生的幸福與安寧。
乾隆皇帝聽後,點頭讚許,他深知女兒的幸福是皇家的頭等大事,不可有絲毫馬虎。於是,他提議道:“既然我們已經有了初步的意向,不如就趁著這幾日天氣晴好,擇一吉日,你我二人親自前往慈寧宮,向母後稟明此事。母後經驗豐富,定能為我們提供更多的參考意見。”
皇後琅華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感激與敬佩。她深知太後在宮中的地位與威望,更了解太後對璟悅的疼愛之情。於是,她欣然應允,與乾隆皇帝一同商定了前往慈寧宮的具體日期與行程安排。
而嫻妃如懿那邊,接到皇上的旨意後,心中不禁一陣慌亂。她深知自己近日的行為確實有些失態,竟敢僭越中宮之禮,這是大不敬之罪。她連忙閉門思過,開始抄寫《女則》、《女戒》以及《金剛經》。每一字每一句,她都寫得極為工整,心中也在不斷反省自己的過錯。
在準備妥當之後,乾隆皇帝與皇後琅華身著華服,乘坐著華麗的步輦,緩緩向慈寧宮行去。沿途的宮女太監們見狀,無不躬身行禮,目送著這對帝後夫婦的尊貴身影。
抵達慈寧宮後,乾隆皇帝與皇後琅華恭敬地向太後行禮問安。太後見狀,麵帶微笑,顯得極為高興。她拉著皇後的手,親切地詢問著宮中的近況與璟悅公主的近況。皇後琅華一一作答,並將關於璟悅公主的額駙人選之事向太後詳細稟報。
太後聽後,沉思片刻,然後緩緩說道:“此事關乎璟悅的幸福,你們做父母的自然要慎重考慮。不過,我相信你們的眼光與判斷力。隻是,在做出最終決定之前,不妨再多方考察一下這位額駙的人品與才學,確保他能夠配得上我們的璟悅。”
乾隆皇帝與皇後琅華聽後,紛紛點頭稱是。他們深知太後的意見對於此事的重要性,也感激太後能夠給予他們如此中肯的建議。於是,他們決定按照太後的意思,繼續深入考察這位額駙的人選,以確保璟悅能夠找到一個真正值得托付終身的伴侶。
“你呀,看著什麽事情都不上心,對朕也是淡淡的,每天都是一副愛搭不理的樣子。難得主動一次,還是為了氣嫻妃如懿。”弘曆輕輕地歎了口氣,語氣中帶著些許調侃和寵溺。
乾隆皇帝心思縝密,對於後宮中的一切都了如指掌。他深知馨瀾此舉並非出於惡意,而是想要借助自己來讓嫻妃如懿難堪。然而,他並未責怪她,反而覺得這樣的她有些可愛。
馨瀾微微抬頭,目光落在弘曆的臉上,嘴角輕輕上揚,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皇上,您可真會說笑,我是惹事的人嘛?不過是看不慣嫻妃那副自以為是的模樣罷了。”
她的聲音清脆悅耳,帶著一絲俏皮。乾隆皇帝忍不住笑了起來,伸手輕輕捏了捏她的臉頰,柔聲道:“朕知道,你這小腦袋瓜裏總是裝著一些奇思妙想。不過,以後可不許再這麽任性了哦。”
馨瀾眨了眨眼,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皇上放心吧,臣妾自然不會給您添麻煩的。隻是……”她頓了頓,欲言又止。
乾隆皇帝見狀,好奇地問道:“隻是什麽?”
馨瀾咬了咬嘴唇,似乎有些難以啟齒:“隻是,看不慣嫻妃哪璟悅的婚事做筏子,嬪妃爭寵能夠各使手段,令皇上開心眷顧,那是每個嬪妃自己發本事,阿哥和公主那是皇上親生孩子,他們都婚事皇上可以籠絡朝臣,蒙古貴族,我相信皇後娘娘,阿哥和公主的生母都不會說什麽,畢竟享受了常人難以企及的富貴,為皇上和大清的江山社稷付出是應該的,可是如果嫻妃把主意打到皇嗣身上,那就別怪嬪妾不客氣了。”
弘曆有些感動,馨瀾理解他的無可奈何,他雖然是帝王,但也有許多身不由己的時候。作為一個男人,他無法抗拒其他女人的誘惑;作為一個帝王,他需要利用阿哥和婚姻來鞏固自己的地位。而馨瀾不僅沒有責怪他,反而還支持他。這讓他感到十分欣慰。
馨瀾緊緊地抱住弘曆,感受著他的溫暖和安慰,但心中的憤怒卻難以平息。她理解弘曆的無奈和身不由己,但對於嫻妃如懿的行為感到無比憤怒。
“我明白你的難處,可如懿實在太過份了!她若對皇後富察氏有任何不滿,可以光明正大地針對皇後,使出各種手段。比如利用自己在後宮中的地位和權力,或者通過其他方式來打擊皇後的聲譽和地位。但欺負璟悅這樣一個孩子算什麽?簡直就是欺軟怕硬!虎毒尚不食子,如懿欺負年幼無知的孩子又算得了什麽呢?
馨瀾神情悲戚,目光黯淡無光,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生氣。她輕輕地撫摸著自己的小腹,手指微微顫抖著,似乎想要感受曾經孕育生命的溫暖,但如今隻剩下一片冰冷。她的眼睛裏閃爍著晶瑩的淚光,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卻倔強地不肯落下,像是要把所有的痛苦都深深埋藏在心底。
由於如懿的姑姑、先帝皇後烏拉那拉氏所賞賜的一碗紅花,致使馨瀾幾乎失去了成為母親的可能,這對一個女人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這個傷痛深深地刻在了她的靈魂深處,讓她無法釋懷。而這件事也一直是乾隆皇帝心中難以釋懷的痛點,每當想起,都會讓他感到無比的自責和愧疚。
當乾隆皇帝目睹馨瀾此刻的舉動時,他的心猛地一顫。他看到了馨瀾眼中的悲傷和絕望,感受到了她內心深處的痛苦。
馨瀾默默地點了點頭,她知道弘曆身為皇帝有很多事情要考慮,但還是忍不住說道:“弘曆,璟悅可是你和皇後富察氏的嫡長女,如懿在算計皇後娘娘的時候難道就沒有想過,你這個當父親的也會為璟悅的婚事擔憂嗎?嫻妃如懿就隻想著自己一時痛快了,完全沒有一點為你著想、考慮的意思。”
弘曆聽了這話,心中也不禁湧起一絲不滿。他覺得嫻妃如懿遇事隻顧著自己發泄不滿,完全忘記了他作為皇帝也有許多無奈之處。與其他後妃相比,皇後富察氏琅華總是能體諒他的難處,盡心盡力地替他管理好後宮,讓他少操心;貴妃高氏溫柔婉約,婉嬪陳氏善解人意,嘉嬪金氏聰明機智,她們都懂得如何取悅他,讓他感到開心和舒適。然而,嫻妃如懿卻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他人的感受,這讓弘曆對她產生了些許失望。
馨瀾深知皇上弘曆肩負的不僅僅是個人情感,更有後宮安寧與朝堂穩定的重任。她輕啟朱唇,緩緩道來,每字每句都透露著深思熟慮:“皇上,您心中的考量,臣妾自是明了。璟悅公主的婚事,牽一發而動全身,若不慎處理,恐會打破後宮與朝政之間那微妙的平衡。臣妾鬥膽,有一人選,或許能兼顧各方,皇上以為鈕鈷祿氏如何?”
乾隆皇帝聽聞此言,眼神中閃過一絲微妙的變化,他輕輕轉動著拇指上的玉扳指,似乎在思考著什麽深遠的過往。片刻的沉默之後,他緩緩抬起眼簾,目光深邃而複雜,仿佛穿越了時空的界限,最終定格在眼前之人身上。他輕啟朱唇,聲音溫和而威嚴,如同春日裏的一縷暖陽,卻又帶著不容忽視的帝王之氣:“鈕鈷祿氏……你此言所指,莫非是朕的皇額娘,那尊貴無比的母族?”
馨瀾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淡雅的微笑,那笑容中既有對皇帝心思的微妙洞察,也藏著幾分俏皮與自信。她輕輕搖了搖頭,發間的珠翠隨著她的動作輕輕搖曳,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為她的話語增添了幾分生動與韻味。馨瀾微微一笑,那笑容裏藏著對皇帝心思的精準把握,以及對未來的無限期許。“陛下多慮了,臣妾所言,非是皇額娘那顯赫的家族,而是另一支鈕鈷祿氏,那便是溫僖貴妃之後,曾權傾一時的遏必隆之裔。”她的言辭,如同涓涓細流,清澈而有力,每一字都精準地敲擊在乾隆的心弦上。
乾隆沉默片刻,思緒仿佛飄回了那段塵封的曆史之中。溫僖貴妃,一個曾在宮中留下深刻印記的女子;胤?,那個曾桀驁不馴,後又曆經滄桑的皇子。他們的故事,如同一幅幅畫卷,在乾隆的腦海中緩緩展開。“溫僖貴妃之子,胤?,他的命運多舛,剛從幽禁中走出,身體卻日漸衰弱。鈕鈷祿氏,這個曾經輝煌無比的姓氏,如今也隻剩下了往日的餘暉。世事無常,令人感慨。”
“至於胤?,他的身體,唉,終究還是沒能抵擋住歲月的侵蝕和往日的折磨。他一天天地衰弱下去,生命之火似乎隨時都會熄滅。我看著他,心中五味雜陳。他雖曾犯下大錯,但畢竟是皇族血脈,是皇室宗親如今這番模樣,讓人不禁感歎世事無常,命運弄人。”
乾隆的語調中,蘊含了幾分難以言喻的無奈與深深的惋惜,仿佛他內心正經曆著一場無聲的掙紮。他深知,身為帝王,自己的雙手雖能掌控天下,卻也有許多無法觸及的角落,許多無法逆轉的命運。在這份沉重的責任感之下,他所能給予的,僅僅是力所能及的一絲微薄的憐憫與關懷,如同夜空中最不起眼的星光,雖微弱,卻也試圖照亮那些被命運遺忘的角落。
他輕輕點頭,目光中流露出對眼前人的信任與理解,“愛妃,你總是能洞察朕的心思,這份默契,是朕此生最寶貴的財富。”他的話語中充滿了溫情,仿佛是在感謝這難得的知己之情。隨後,他話鋒一轉,談及了眼前的重要事宜,“這個人選,確實難得,無論是才情還是品性,都頗為出眾。朕意已決,但此事關乎皇家顏麵與璟悅未來,還需與皇後細細商議,再一同前往慈寧宮,向太後稟明此事,聽聽她的意見。”
乾隆的話語中,既展現了他作為君主的謹慎與決斷,又流露出對家庭和睦、後宮安寧的深切期望。他深知,每一次的選擇與決定,都不僅僅是個人意誌的體現,更是對整個帝國命運的考量。因此,他願意傾聽每一個重要人物的聲音,力求在權力與情感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乾隆皇帝威嚴地站起身,衣袂輕拂,步伐穩健地邁向殿外,他的心中已有了決斷。“擺駕長春宮皇後那裏,”他沉聲吩咐道,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權威。同時,他微微側頭,對身旁的太監總管低語,“再傳朕旨意至嫻妃如懿處,言其近日行為有失體統,竟敢僭越中宮之禮,此乃大不敬也。為以示懲戒,特命其閉門思過,並抄寫《女則》、《女戒》各一百遍,以正視聽,修身養性。”
“此外,”乾隆皇帝的目光中閃過一絲冷厲,“再讓她抄寫《金剛經》一百遍,讓她在經文的洗禮中,好好淨化一番她那被俗世塵埃所蒙蔽的心靈。朕希望,通過這次懲罰,她能深刻反省,洗心革麵,重新找回身為皇家嬪妃應有的恭順與謙遜。”
“至於皇後富察氏,”乾隆皇帝繼續說道,語氣中多了幾分信任與托付,“便由她親自檢查嫻妃如懿的抄寫過程,確保每一字每一句都出自真心,且抄寫工整無誤。如此,既能讓皇後展現其母儀天下的風範,又能確保懲戒之效,實乃一舉兩得。”
太監總管聞言,連忙躬身應諾,心中暗自揣摩著皇上的用意,不敢有絲毫怠慢。他深知,皇上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決定,都蘊含著深意,關乎著後宮的安寧與朝堂的穩定。
乾隆皇帝邁步走出殿外,陽光灑在他的龍袍上,金光閃閃,威嚴無比。他抬頭望向遠方,眼中閃爍著堅定與決心。對於璟悅公主的婚事,他已有了明確的打算,鈕鈷祿氏的後裔,無疑是一個既能穩固朝堂,又能維持後宮安寧的絕佳選擇。
長春宮內,皇後富察氏正端坐在鳳椅上,手中把玩著一串珍珠,麵容平靜而端莊。她早已料到皇上會來,對於璟悅公主的婚事,她心中也自有一番計較。當乾隆皇帝踏入長春宮時,她起身迎接,行禮如儀,眼中閃爍著溫柔與敬意。
“皇上駕臨,臣妾有失遠迎,請皇上恕罪。”富察氏的聲音溫婉而動聽,如同春風拂麵,讓人心生暖意。
乾隆皇帝微笑著扶起皇後,兩人一同坐在鳳椅之上。他緩緩開口,將馨瀾所提的鈕鈷祿氏人選,以及自己的考量,一一告知了皇後。皇後聽後,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色。
“皇上聖明,此人選確實難得。臣妾以為,鈕鈷祿氏雖已不複昔日輝煌,但其底蘊仍在,且與皇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璟悅公主若能嫁入鈕鈷祿氏,無疑是對雙方都有益的選擇。”皇後的話語中透露出她的睿智與遠見。
乾隆皇帝點頭表示讚同,他深知皇後與自己心意相通,對於後宮之事,她總是能處理得井井有條。
“
乾隆皇帝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絲溫和的光芒,緩緩開口道:“朕心中確有那個孩子的印象,他雖隻是七品翰林院編修,卻才情出眾,年僅十五,便已展現出非凡的學識與氣度。更為難得的是,他容貌俊朗,氣質脫俗,心中所願,竟是那世間少有的一生一世一雙人的純真愛情,實屬難得。”
琅華皇後聞言,心中湧起難以言喻的喜悅與激動,她未曾料到,這樣的美好願景,竟能在自己的女兒璟悅身上得以實現。她深知,在這深宮之中,愛情往往被權力與利益所束縛,能夠尋得一份純粹無瑕的情感,是何其不易。此刻,她仿佛看到了女兒璟悅身著華服,笑靨如花,與那位年輕編修並肩而立,共繪人生最美的畫卷。
“一生一世一雙人”,這簡單的七個字,承載了無數女子對愛情的向往與渴望,而今,這份珍貴的情感即將在璟悅身上綻放,讓琅華皇後感到無比的欣慰與幸福。她暗暗祈禱,願上天保佑這段情緣,讓璟悅與那位少年能夠攜手共度風雨,白頭偕老,成就一段流傳千古的佳話。
乾隆皇帝的目光溫柔地落在皇後琅華身上,他輕輕拍打著她細膩的手背,語重心長地說道:“關於璟悅的額駙人選,朕曾細細思量。馨瀾,她雖身處後宮,卻心思細膩,見解獨到。她向朕提議,璟悅作為朕的掌上明珠,其額駙之選,不應僅局限於戰功赫赫、心懷壯誌的武將或是滿腹經綸的文臣。在她看來,真正的幸福,並非建立在外在的榮耀與地位之上,而是源自於兩人心靈的契合與生活的和諧。”
“馨瀾所言極是,朕亦深以為然。璟悅自幼便聰慧溫婉,性情純良,她所求的伴侶,應是一位能夠懂得她、疼惜她,與她共賞春花秋月,共度人生風雨的良人。至於戰功與雄心,雖為男兒本色,但於璟悅的額駙而言,卻非必要之條件。朕更希望看到的是,他們二人能夠相知相守,相濡以沫,攜手共度每一個平凡而又溫馨的日子。”
說到這裏,乾隆皇帝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那笑容中既有對女兒未來幸福的期許,也有對馨瀾這份細膩關懷的讚賞。他繼續說道:“因此,朕在挑選額駙之時,將更加注重人品、性情與璟悅的匹配度,力求為璟悅尋得一位能夠讓她幸福一生的伴侶。”
琅華輕啟朱唇,目光中滿是溫柔與理解,她緩緩言道:“皇上,您所言極是,馨瀾妹妹的心地,向來便是那般的細膩與體貼。她總能洞察人心,知曉旁人的需求與渴望,這份善解人意,實乃難得。談及璟悅公主,她的婚事自然是宮中的一大喜事,也是咱們大家共同的期盼。公主所嫁的額駙,性情溫良,待人和善,與公主性情相投,實乃天作之合。”
“皇上與臣妾,對於璟悅的未來,都懷揣著最真摯的祝福。我們渴望的,不僅僅是公主身份的尊貴與榮耀,更是她內心的滿足與幸福。在這皇宮之中,能得一知心人相伴,共度餘生,便是最大的美滿。至於額駙的才學,固然令人稱道,但相較於兩人之間那份難以言喻的默契與深情,才高八鬥與否,似乎已顯得不再那麽重要了。”
“畢竟,婚姻的幸福,不在於外在的浮華與光鮮,而在於內心的契合與相守。璟悅公主與額駙,定能攜手共赴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無論是風和日麗,還是風雨飄搖,都能相互扶持,共克時艱。這便是我們所有人,對他們最美好的祝願。”
乾隆皇帝與皇後琅華在禦書房內,燭光搖曳下,二人的身影顯得格外溫馨而莊重。他們細細地商討著關於璟悅公主的額駙人選事宜,每一個細節都經過深思熟慮,力求完美無缺。皇後琅華以其溫婉的語調,提出了自己對於這位未來女婿的期望與要求,她希望額駙不僅要有過人的才華與品德,更要能夠真心實意地對待璟悅,給予她一生的幸福與安寧。
乾隆皇帝聽後,點頭讚許,他深知女兒的幸福是皇家的頭等大事,不可有絲毫馬虎。於是,他提議道:“既然我們已經有了初步的意向,不如就趁著這幾日天氣晴好,擇一吉日,你我二人親自前往慈寧宮,向母後稟明此事。母後經驗豐富,定能為我們提供更多的參考意見。”
皇後琅華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感激與敬佩。她深知太後在宮中的地位與威望,更了解太後對璟悅的疼愛之情。於是,她欣然應允,與乾隆皇帝一同商定了前往慈寧宮的具體日期與行程安排。
而嫻妃如懿那邊,接到皇上的旨意後,心中不禁一陣慌亂。她深知自己近日的行為確實有些失態,竟敢僭越中宮之禮,這是大不敬之罪。她連忙閉門思過,開始抄寫《女則》、《女戒》以及《金剛經》。每一字每一句,她都寫得極為工整,心中也在不斷反省自己的過錯。
在準備妥當之後,乾隆皇帝與皇後琅華身著華服,乘坐著華麗的步輦,緩緩向慈寧宮行去。沿途的宮女太監們見狀,無不躬身行禮,目送著這對帝後夫婦的尊貴身影。
抵達慈寧宮後,乾隆皇帝與皇後琅華恭敬地向太後行禮問安。太後見狀,麵帶微笑,顯得極為高興。她拉著皇後的手,親切地詢問著宮中的近況與璟悅公主的近況。皇後琅華一一作答,並將關於璟悅公主的額駙人選之事向太後詳細稟報。
太後聽後,沉思片刻,然後緩緩說道:“此事關乎璟悅的幸福,你們做父母的自然要慎重考慮。不過,我相信你們的眼光與判斷力。隻是,在做出最終決定之前,不妨再多方考察一下這位額駙的人品與才學,確保他能夠配得上我們的璟悅。”
乾隆皇帝與皇後琅華聽後,紛紛點頭稱是。他們深知太後的意見對於此事的重要性,也感激太後能夠給予他們如此中肯的建議。於是,他們決定按照太後的意思,繼續深入考察這位額駙的人選,以確保璟悅能夠找到一個真正值得托付終身的伴侶。